許玉琴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的作者威廉·格林,花費數(shù)百個小時采訪了世界40多位知名投資者,他從洛杉磯到倫敦、從奧馬哈到孟買,近距離觀察投資者的工作和生活,不僅生動,而且能夠讓人產(chǎn)生許多共鳴。
本書在向讀者展現(xiàn)芒格、約翰·鄧普頓、霍華德·馬克斯、比爾·米勒、莫尼什·帕伯萊、歐文·卡恩、尼克·斯利浦、阿諾德·范登伯格、湯姆·蓋納等一眾或為人熟知或未知的頂尖成功投資者時,也直接或間接提到了價值投資流派以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為代表的一眾大師及相關數(shù)十本經(jīng)典書籍如《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等,我們甚至可以順藤摸瓜,做一本價值投資流派學習圖譜。
無論在哪個行業(yè),成就卓著的人通常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人格特質,這比月度持倉變化,更能展現(xiàn)頂尖投資者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戈坦資本創(chuàng)始人喬爾·格林布拉特掌管的基金,在20年中,創(chuàng)造了年均40%的收益率奇跡。作者沒有止步于對喬爾策略的講述,而是進一步探討了約翰·博格、巴菲特、威爾·丹諾夫、比爾·米勒等的投資理念,又結合宗教、體育、心理學和哲學等其他行業(yè)佼佼者的成功經(jīng)驗,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簡單、持續(xù)、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一個我們充分理解并堅信無論身處順境逆境,都會堅持采用的投資策略。”
筆者以為,這一結論不只概括了喬爾,也指出了整本書提及的所有頂尖投資者的共性——大道至簡。作者屢次提到了這種“做減法”的藝術,這一章節(jié)起名“復雜的最高境界是簡單”,甚至引用老子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理念。
譬如巴菲特在1977年致股東的信中提出了選股的4個標準:“我們想要的企業(yè)必須是:我們可以了解的行業(yè);具有長期的競爭力;由德才兼?zhèn)涞娜耸克?jīng)營;吸引人的價格?!笨此破降瓱o奇的幾句話,卻被價值投資者奉為圭臬,可見其重要性與有效性。又比如霍華德·馬克斯認為:“作為一名投資者,如果他想增加價值,他就應該避開效率最高的市場,只關注效率較低的市場;‘低價買入’是獲得投資財富的惟一可靠途徑,而‘高點進場’是最大的風險,因此,對任何潛在投資而言,最應該提出的問題是‘它便宜嗎?’”這些必須遵守的常識,卻往往是大多數(shù)投資者最容易忘記的基礎。
印度投資人莫尼什·帕伯萊也是一個優(yōu)秀例子,他將“簡單、持續(xù)、長期有效,堅信并堅持”的理念貫徹得最為徹底。作者寫道,“他并沒有把時間浪費在設計一種能夠利用市場定價異常的新算法上,而是把目光盯在投資游戲中技能最嫻熟的玩家身上,分析他成功的原因,效仿他的方法,而且特別重視細節(jié)?!被谶@一理念,帕伯萊先效仿巴菲特,而后效仿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實現(xiàn)了從2000年到2018年18年間收益率高達1204%的優(yōu)異成績。他說:“我是個十足的模仿者,一切都是模仿別人的……我沒有任何原創(chuàng)的思想?!?/p>
歷史業(yè)績證明,市場上有很多已經(jīng)獲得成功的投資者,大多數(shù)人也了解他們的投資方法,但卻鮮有人能深入了解、忠實效仿并堅持下去。大多數(shù)人一邊聲稱自己信奉巴芒和價值投資,一邊做著高拋低吸追逐熱點的行為,難怪難以長期成功。
事實上,上述頂尖價值投資者們在投資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大道至簡”在實踐中恰恰是最難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從眾、不能堅持自我”恰恰是最為普適的人性,所以,“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边@種堅韌不拔,不只體現(xiàn)在投資上的堅持與智慧,也體現(xiàn)在他們雖身處充滿金錢的“名利場”,卻時常能保有一顆充滿對人類的強烈使命感與責任感的赤子之心。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執(zhí)掌人丹諾夫向威廉·格林朗讀的1993年收到的一對夫婦來信,這對夫婦投資了他的基金,為當時剛滿一歲的兒子將來上大學攢錢,他們在信中說:“我們附上孩子的照片,這樣你就能感覺到真有人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委托給了你?!钡ぶZ夫說,“責任感、內疚感、恐懼感”以及“以身作則”的愿望都成了他強大的動力,所以“我每天都要全力以赴”。我想,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心,讓丹諾夫這樣的頂尖投資者們在投資過程中更加努力、謹慎,“每日三省吾身,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這種內心強烈的道德感是一種無形的約束,限制了他們,也成就了他們。
和丹諾夫相反,作者在2014年采訪90歲高齡的馬丁·惠特曼時,問他“為什么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以及之后的投資業(yè)績如此糟糕?”惠特曼回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財富的增加,我變得懶惰了,2007年我看清了很多事情,但沒有采取行動……從智力層面看,這樣的結果令人不滿……我的兒女們少繼承一千萬和少投入一兩千萬做慈善沒有什么大不了”。威廉·格林當時聽到這個坦率的回答,內心也非常不安,因為他將自己母親的大部分積蓄都委托給了惠特曼的公司管理,他不忍心告訴惠特曼,他的不小心和不作為給自己的母親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影響。
老年遭遇“滑鐵盧”的惠特曼,在本書所提到的頂尖投資者中是個例外,90多歲高齡仍參加股東會的巴菲特、芒格,100多歲高齡仍每周堅持坐公交車上班的歐文·卡恩,都是極其努力和自律的典范。更為讓人觸動的是,作為猶太人童年遭遇大屠殺的幸存者阿諾德·范登伯格,在被一個阿姆斯特丹少女犧牲生命救下之后,一直在思考她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的精神科醫(yī)生告訴他“很簡單,當你的生命比你的原則重要時,你會犧牲你的原則;而當你的原則比你的生命重要時,你就會犧牲你的生命”。他內心震撼,后來最喜歡的一份事業(yè)是為被虐待和遭忽視的兒童建立了一個寄宿治療中心,悄悄地幫助許多經(jīng)濟困難的人。
可以說,本書提到的幾乎所有頂尖投資者,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幾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在投資獲得成功后,他們做得最多的,是不遺余力地回饋社會,并以此為樂。正是這樣純粹而強大的內心,以及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使得這些頂尖投資者們走向成功并得以長青不敗,因而價值投資長河中,才有了那么多熠熠生輝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