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體系與國際傳播策略

2023-05-30 18:36張慧瑜陳昱坤
對外傳播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

張慧瑜 陳昱坤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向世界傳播發(fā)展經驗的開放姿態(tài)。新時代的國際傳播以中國式現代化為講述中國故事的基本線索,需要明確甄別國際話語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適時調整傳統(tǒng)對外敘事思路??傮w來說,需要獨立自主的對外傳播理論架構以及國家戰(zhàn)略和企業(yè)、人民等不同主體聯動的體系搭建,從敘事思路、敘事策略、符號系統(tǒng)等層面對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進行全面建設,以介入世界議程傳播中國經驗,彰顯中國態(tài)度。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敘事體系 國際傳播 戰(zhàn)略傳播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普遍特征,也有基于本國國情的特殊考量,其核心在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后發(fā)型現代化國家,中國的人口規(guī)模、經濟規(guī)模巨大,且還必須肩負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這些艱巨的任務都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歷史意涵。①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5月31日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更加充分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②面對駁雜的國際話語環(huán)境和社會思潮,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具有緊迫的現實意義,是承擔起中國對外敘事、凝練中國話語、回應國際質疑的關鍵體系,也是新時代中國證明制度、道路、文化、理論優(yōu)越性的話語來源。

一、從對外宣傳到自主化的國際傳播:中國對外傳播敘事的轉變

從近代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邏輯來看,由于海外殖民拓張、戰(zhàn)后國際貿易市場的形成,西方現代化無論是作為意識形態(tài)還是國家組建模式均發(fā)展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模板。但是,各個國家都有多樣化的歷史條件,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現代化發(fā)展道路的不同。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不僅工業(yè)基底薄弱、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水平低下、各區(qū)域間的聯系也被切割得千瘡百孔,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在政治、經濟、人口、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平衡發(fā)展。作為后發(fā)國家,中國在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當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式現代化在今天所展現出的既是符合人類社會演進規(guī)律的現代化,也是為世界提供區(qū)別于西方現代化的中國智慧。但是,要以中國式現代化闡釋世界,首先要破除世界闡釋中國的“神秘論”與“威脅論”。近20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東方主義也悄然更換了一副新面孔卷土重來。正如薩義德(Edward Said)早已提示的:中國可能只是在學院中被研究、在博物館中被展覽、在各種關于人類和宇宙的學術著作中被理論表述出來的一個想象的“中國”,而且關于這種“中國”的知識還是或多或少建立在高高在上的西方意識基礎上的。③當下美西方雖然將中國視為實力強大的國家,承認中國的經濟成就和國家建設速度,卻并不承認這種成就來源的途徑合法性,也即,從根本上不認同或規(guī)避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解釋。無論是西方媒體界還是政治界、思想界,仍然把中國的崛起看作是異質于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另類選擇,更揚言“中國不能被解釋”,通過將資本主義危機的困境歸因于中國崛起對國際貿易市場秩序的擾亂,掀起針對中國的反全球化思潮。反全球化趨勢還助長了冷戰(zhàn)思維回流,這集中體現在以美國主導的舊全球化國家體系在新冠疫情、尖端科技、貿易戰(zhàn)等方面對中國的全面壓制上,而將世界分為兩個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陣營,正是經典冷戰(zhàn)思維在當今時代的體現。美西方的反全球化政策及其冷戰(zhàn)思維增加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不穩(wěn)定性,并導致多邊主義向單邊主義的回歸以及一系列國際規(guī)則(包括全球貿易規(guī)則)的破壞。④

對當下的國際傳播形勢來說,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話語傳播中體現我們的制度、理論、道路、文化自信,講述獨立自主、邏輯自洽的中國故事,迫切需要從敘事思路上予以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對外傳播的“大外宣”理念以宣傳國家形象、文旅資源來指導國際傳播工作,尤其是近幾十年對西方新聞傳播理論的引進,中國本土的傳播教育和工作在傳播效果論、傳播技巧論、市場營銷學的維度上發(fā)展得頗為成熟,形成了對外傳播工作預設的大前提。但是,西方主流傳播理論設置了從政治到文化地位甚至操作方法上的優(yōu)先等級,舊有國際關系的支配權力使得美西方把握了輿論和文化輸出的關鍵渠道,以中國為首的后發(fā)國家根本無法在這種權力關系中獲得西方主流新聞傳播理論所允諾的傳播效果。經濟體制改革下許多國際傳播工作委托給了專業(yè)化市場機構來主導,它們在這種類項目承包制中鮮少兼顧國家層面的高度和廣度,只能聚焦機構的短期效益,從資金流向、生產模式、宣發(fā)渠道、受眾選擇等方面積極與西方主導的文化政治接軌,幫助構建“全球公民社會”話語藍圖,最后即是在海外演繹資本無序化擴張的中國版本。如此,傳播目標與渠道的分散化使得“外宣”理念主導下的國際傳播收效甚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外傳播話語的建立總是寄希望于民眾自發(fā)產生的行為,它的做法是堅持推行主流核心價值觀以求得群眾的自發(fā)政治意識,反映在宏觀戰(zhàn)略層面則是對系統(tǒng)化戰(zhàn)略傳播方案的忽視,⑤以及立足于中國本土新聞傳播理論的缺失。

當然,我國傳播學者已經開始意識到經驗主義的單一范式占據主導地位帶來的理論欠缺問題。研究國際傳播的理論視角和方法進行跨學科交叉,“涉及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大量應用了田野調查、比較研究、文本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生命故事訪談法等方法”。⑥這意味著中國的新聞傳播研究開始真正走出西方理論的窠臼,觸及到更廣義的社會-傳播議題。以此為契機,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思路通過拆解發(fā)達國家傳媒集團的全球資本流動展示國際傳播背后精密的跨國戰(zhàn)略安排,回歸到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觀念。這種觀念預示著從“外宣”到“自主”的敘事思路轉變。所謂“自主”,即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面對具有深刻文化政治上心理優(yōu)勢的西方國家,中國本土傳播理論需要擺脫西方理論所預設的分析框架,認識到中國話語、中國敘事能夠獨立介入全球公民政治、國際關系、貿易沖突等世界性議題的話語內核。

二、走向獨立自主的國際傳播: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的建設要素

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最終呈現中國對外傳播的主動性以及世界議程的介入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過去,西方現代化話語理論所暗含的西方中心主義、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支配了現代文明的合法闡釋權,通過敘事策略、文化產品以及政治經濟政策等手段形成一套組合拳輸出到了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目標國家?guī)缀鹾敛煌讌f地引入了西方現代化在社會改革上的諸多做法,但鮮少獲得成功。西方現代化主導下的敘事體系,以全球公民社會主流話語抵消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具體社會問題,也對其所提供的社會改革方案造就的貧困、社會分化、財團壟斷等現象閉口不談,但是借由強大的傳播戰(zhàn)略、資本鋪排以及不時出現的關乎性別種族等社會議題的矛盾轉嫁,西方現代化在當下仍然是全球化的主流。這套敘事體系形成的銅墻壁壘需要用逆向邏輯思維予以拆分,以啟示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的完整塑造,最終在西方話語困境中突圍。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建設具有國家戰(zhàn)略高度的要求。中國已經崛起為政治經濟大國,其必然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當作美西方輿論圍攻、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標靶,對外傳播的持續(xù)斗爭也必然成為中國進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世界真正站穩(wěn)腳跟繞不開的長期主題,故在輿論宣傳方面務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創(chuàng)造新政治話語,在國際輿論場中積極回應當下熱點議題。這些系統(tǒng)性操作實現需要最高意志的統(tǒng)合,不能再放任分散化的話語設計和傳播渠道。按照文學理論家托多羅夫(Tzvetan Todorov)的說法,敘事主要關注講故事的形式、情節(jié)以及編排的陳述節(jié)奏。近些年國別與區(qū)域研究學者關注到了國際交往中的文本和傳播問題,也將敘事學納入研究范疇。國際傳播的敘事有其特定的文化語境,其核心是對輸出國家的思想傾向引導、彰顯文化軟實力的組織化過程。學者阿利斯特·米斯基蒙(Alister Miskimmon)提出“戰(zhàn)略敘事”概念,戰(zhàn)略敘事聚焦于將國家政治行為賦予特定的歷史意涵,通過構建國際政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意義,以塑造國內和國際行為。戰(zhàn)略敘事是政治行為者擴大自身影響力、管理預期和改變其話語環(huán)境的工具。⑦在戰(zhàn)略敘事的前提下,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被賦予了傳播戰(zhàn)略上的國家行為意義。美國在20世紀成立了專門化的戰(zhàn)略情報部門,借助國家構建的國際關系為紐帶,充分利用學術、企業(yè)、政府資源搭建的文化交流平臺和貿易網絡向全球輸出“美國夢”價值觀、政治威權以及理想形象,其細分的具體對接工作則由國家投資的民主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提供,它們看似是單獨成立的與政府無關、價值無涉的跨國民間組織,但實際上卻遍布對外傳播的具體目標國,可以在地化組織多種多樣的政治、文化活動來拓寬對外傳播渠道,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從“阿拉伯之春”到“顏色革命”,這一整套宣傳體系實際上就是國家最高意志的體現。中國始終是一個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大國,從輿論戰(zhàn)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要與美西方這一套高度精密組織化的傳播體系對壘是不現實的,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需要跟上西方對外傳播戰(zhàn)略的激進節(jié)奏,快速反應。

其次,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的政治語匯內核,要從政治意涵與傳播方式上予以重新考量。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應該站在宏大的世界視域審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來予以構建。黨的十八大以來,得益于“一帶一路”沿線眾多投資項目的落地以及進一步的開放政策,中國得到了大量外國媒體報道的機會,也因此引發(fā)了美西方的抹黑與污名化。而這些污名化往往直擊的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亟需建構的政治語匯內核。在上述提到的傳播優(yōu)先等級序列中,中國依靠現有的輿論力量很難突破這種困局,一味刻意地強調中國道路、展示中國形象、澄清被污名化的中國問題等把本國默認放在中心位置討論的做法,有時并不能夠對陷入輿論話語泥潭起到消解作用。相反,恰恰是隱藏了首要政治屬性的國際傳播才是最具有侵略性和政治性的存在,它以非政治化的口吻實質上建構了一套十分政治化的普世價值觀與生活哲學。中國式現代化展示的經濟成就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現代化,對外傳播的重心也應瞄準在地化的傳播目標,聚焦當地人民生活的具體議題上鋪開。以在地化民眾為本位的敘事,一方面可以體現中國在跨國經濟文化交往中獨立自主的擔當,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本土對中國構建的新秩序關系的親緣性,在分清敵我的基礎上結交更多的國際貿易伙伴。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關乎國家形象的重塑思路。過去一個時期,從傳統(tǒng)的外宣思路出發(fā),國內許多傳媒機構和高校開始了國家品牌計劃、國家形象的實踐探索,打造對外輸出的中國形象。公關和廣告營銷學的邏輯在此類探索中體現得尤為深刻,也為對外傳播理論建構上貢獻了不同維度的知識。但是,所謂的國家形象不能僅等同于政府在公共媒體上的形象,它所展示的更是中國在涉及國際社會的普遍問題時所傳遞的價值和理念。工業(yè)產能的充裕能夠讓“中國制造”非常容易地輸出到歐美內陸,但中國的新聞、文化、信息產品卻鮮少能夠進入此類發(fā)達國家,信息的單向流動是后殖民時代發(fā)達國家掌握文化霸權的關鍵手段,與戰(zhàn)后日本的崛起類似,當后發(fā)國家的崛起以經驗、啟示的形式在歐美傳播時,它就會遭遇強大的政治和文化阻力,發(fā)達國家政府會不遺余力地破壞這種形象塑造?;氐奖竟?jié)開頭所討論的,所謂的“國家形象”遠不能僅靠傳播手段來塑造,當輿論戰(zhàn)和貿易戰(zhàn)推置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時,就不能繼續(xù)迷信專業(yè)人士所推崇的國家形象和國際主流媒體,而是“要將中國的對外商貿投資、外交關系和對外傳播三者統(tǒng)合起來,讓這幾項工作有共同的面向、共同的重點和相互支撐的功能”。⑧“一帶一路”構筑的經濟貿易紐帶讓中國許多企業(yè)“出?!?,來到廣大亞非拉國家服務當地市場,比如借助深圳華強北信息產能在非洲發(fā)展得規(guī)模龐大的中國通訊企業(yè)傳音手機,其利用非洲本土經銷商在中國通訊科技與在地市場之間扮演“技術轉譯者”的角色,⑨服務發(fā)展中國家的手機業(yè)務,便捷民眾生活。這些企業(yè)在海外的經營活動就是最直接的中國形象體現。國家海外投資應該讓民營企業(yè)能夠整合成集中化的資本運作和市場開拓,既能防止重復出現資本無序化擴張,又能與當地培育良好的政府和企業(yè)形象,以提升國家形象在當地民眾心智中的地位,一旦有市場根基深厚的企業(yè)主體承擔形象宣傳,中國的對外傳播可能就會遇到較小的文化政治阻力。

三、符號系統(tǒng)與文化形式:展望中國主體的國際傳播

對外敘事涉及到意義的建構、符號的編碼和解碼過程,既是符號的傳播,也是具體形式的傳播。對國際傳播而言,跨國別的傳播信息不僅代表著國家形象,也象征著一個國家強有力的符號系統(tǒng)及具有標識性的文化形式被信息接收方迅速識別。未來,敘事型傳播到交往型傳播也將成為中國跨國界交流的主要傳播類型,它呼喚著多樣化的文化形式以及代表性的中國符號系統(tǒng)生成,在形象化、微觀化層面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對外傳播命題服務。

第一,繼承社會主義中國文化符號,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從國家層面上說,其涉及如何繼承第三世界外交的遺產以及改革開放后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并在符號意義上表述出來。20世紀70年代,世界格局的改變使得中國開始積極調整對外策略。我們在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留下了轟動世界的“乒乓外交”“芭蕾外交”。這些涉及國際關系重大變革的外交事件體現了文化藝術形式與政治形勢充分結合,承載了一代人的歷史記憶。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媒介形態(tài)的演變,國際傳播的主要場所搬運到了互聯網平臺和虛擬空間,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具體的文化形式及其政治意涵。在將社交媒體作為主要交往平臺對外傳播中國式現代化話語時,除了要講究故事性敘事,更要以關聯性場景調動國際受眾具身體驗或感受中國現代化道路、現代化形象和現代化生活,以直觀的情緒感受關聯受眾,讓沉浸于其中的國際受眾在潛移默化中認同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⑩中國式現代化所展現的強標識性符號是社會主義制度調用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以及航空航天等硬科技上的發(fā)展完備,以此建立起來的中國科技敘事。近幾年《三體》以及《流浪地球》等優(yōu)秀的科幻題材文學作品被搬上銀幕,在將中國科幻推向高潮的同時也引出了科教興國戰(zhàn)略在文化上的回應。高速發(fā)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特有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基礎設施美學”,其“并非單純的物,而是文化的道成肉身,也是人類感知世界的媒介,它激發(fā)、塑造了人類的情感”。11《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體現了關于大基建的崇高和浪漫,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工業(yè)科技成就,更重要的是呈現了一個積極介入國際社會治理,響應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大國形象。12在海外國家,中國也在推進著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規(guī)模,它與后殖民時代西方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解決方案截然不同,后者訴諸于貨幣金融手段控制,卻不對當地建立完備的工業(yè)體系給予實質性幫助,導致了發(fā)展中國家的長期割裂和絕對貧困。中國的對外傳播理念應該融入到海外援建項目中,以對當地的利好來借力塑造中國負責任、有擔當的外交形象。

第二,充分調用海外傳播資源,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聯動中國國際媒體。當下我們的國際傳播媒體硬件設施日趨完善,但如何充分調動這些媒體資源,在對外敘事的公共外交面形成合力,仍然是未來外宣工作突破的重心。比如外交發(fā)言人制度和政府官員的媒體表現,在境外媒體場域,中國官方發(fā)言人的言語等是被抹黑、中傷的對象,這其中涉及到的媒體政治交鋒要求對外傳播要培育專業(yè)化的媒體話語來應對西方話語陷阱。西方政治從自由主義的辯論傳統(tǒng)發(fā)展而來,在近現代達到頂峰。他們十分樂于、也善于利用大眾媒體來引導公眾輿論。中國官方發(fā)言人所有的行為都被媒體效應放大,一旦出現對外敘事邏輯上的漏洞,馬上就會被斷章取義進行攻擊。從個人到系統(tǒng)建立起對外敘事的輿論危機處理方案,要求深度扎根傳播議題的文化圈層,既能在敘事上應對傳播議題的文化敏感性,又能堅持中國的政治主張。中國的聲音需要被聽到。媒體信息流分發(fā)并不是一個平等、自發(fā)完成的過程,各種境外服務商都會在流量、網速、信號上對不同的信息傳播有所側重,如果美西方片面強化冷戰(zhàn)邏輯,即使中國建立了系統(tǒng)化的對外敘事體系,也可能很難觸達境外媒體場。中國海外的通訊企業(yè)已經開始介入到當地通信基礎設施的硬件建設過程,那么在該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為中國媒體爭取合法傳播權力,將有助于對外輿論戰(zhàn)贏得快速反應時間。

第三,突出融媒體時代的特征,將國家敘事與個人敘事融合起來。去政治化的符號和文化形式傳播往往需要借助合乎邏輯的故事形式,能夠在最廣泛意義上被民眾所感知,這就是為何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充分調用各種渠道的媒介和民間自主宣傳力量來觸達個人。中國故事是觸及心靈的日?;?、生活化的故事。當今民間的國際交流形式主要是互聯網社交媒體,而外國民眾則更多地從社交媒體上的官方賬號、知名博主來認知中國。對于官方主流媒體來說,由于其預設的官方地位,個人化博主反而更容易接近西方民眾。他們的內容創(chuàng)作圍繞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方式、文化娛樂等議題展開。短視頻“出?!贝蛟炝恕袄钭悠狻薄暗嵛餍「纭钡戎闹袊熬W紅”,在海外得到了廣泛傳播的效果。只是在現階段,個人化的中國敘事難免受到母公司海外市場的資本邏輯影響?!袄钭悠狻薄暗嵛餍「纭痹诤M獾谋?,一方面是因其精良的制作,另一方面,也因其迎合西方對中國田園牧歌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想象。如果一提到中國就自發(fā)地默認為悠閑、欠發(fā)達、度假的鄉(xiāng)村奇觀,那么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意涵就沒能建立真正的內核,容易再度陷入“自我東方化”的話語困境中。海外“網紅”的熱度有助于中國聲名遠揚,但不應在下一階段繼續(xù)被當作國家對外傳播的普適經驗,個人化、生活化的中國故事下一階段應體現更廣義的中國社會議題,既能夠共享中國社會發(fā)展成就,也能夠兼顧焦慮敘事,展示人類社會轉型過程中跨國別、跨種族所要面臨的普遍問題。

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既是對外傳播中國理論的立足點,也是兼顧時代和發(fā)展意義的重大議題。要從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出發(fā),明確國際傳播的當代困境以及敘事體系的核心要素,集中軟硬件和海外投資等有效媒體資源服務于新時代的國際傳播,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無論在任何時期,中國對外傳播的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都將持續(xù)存在。未來,中國將向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建構匹配中國大國地位的敘事體系。新時代中國的國際傳播敘事體系需要以真正觸達傳播目標的心智為導向,將個人敘事與國家敘事有機融合,真實、全面、合理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實現獨立自主的中國式現代化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張慧瑜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昱坤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

「注釋」

①中共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dukan/ qs/2022-12/01/c_1129172962.html,2022年12月1日。

②《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人民日報》2021年6月2日,第1版。

③[美]愛德華·薩義德:《東方學》(王宇根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第10頁。

④程曼麗:《逆技術潮流與新媒體外交:大變局下國際傳播的演進趨勢與特征規(guī)律》,《傳媒觀察》2022第9期,第5-10頁。

⑤王維佳:《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面臨的時勢與挑戰(zhàn)》,《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第10-14頁、第128頁。

⑥胡正榮、李潤澤:《2022年中國國際傳播領域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回歸》,《對外傳播》2023年第1期,第7-10頁。

⑦周慶安、劉勇亮:《多元主體和創(chuàng)新策略: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國際傳播敘事體系構建》,《新聞與寫作》2022年第12期,第21-28頁。

⑧王維佳:《中國故事的講法:展望后疫情時代的對外傳播》,《對外傳播》2021第1期,第14-17頁。

⑨Miao Lu,Translating a Chinese approach? Rural distribution and marketing in Ghanas phone industry. Media, Culture & Society.2021, Vol. 43(2) 309–325.

⑩李智、雷躍捷:《從國際話語權視角構建和傳播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對外傳播》2022年第12期,第36-40頁。

11易蓮媛:《〈流浪地球2〉:數字生命的飽和式救援與大基建設施美學》,《文學報》2023年2月2日,第8版。

12張慧瑜:《〈流浪地球〉:開啟中國電影的全球敘事》,《當代電影》2019年第3期,第21-24頁。

責編:霍瑤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tài)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世界新格局下中國武術國際傳播方略研究
新時期長征精神國際傳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