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捼”字八音考

2023-05-30 11:33:41李福言
辭書研究 2023年3期

李福言

摘 要 捼字在音義書、字韻書中共有八種異讀,這八音集中在《集韻》中。捼字異讀與挼、隋形音義相關。由于委、妥音近形近,導致餧與餒、挼與捼、緌與綏、桵與多相混,進而導致形音義關系復雜。捼字“奴回切”與“烏禾切”有關,屬于方言音變,在晉語中仍有表現(xiàn)。捼字“奴禾切”與“捼音儺”有關,反映了中古以后歌、戈韻混同的現(xiàn)象。儺、挪音同,“捼音儺”其實就是指摩挼、搓挪的意思,“挪”是訓讀。捼字“儒垂切”,其實是擩、的讀音。捼字“儒隹切”即字音,捼字“儒垂切”與“儒隹切”反映了中古支、脂混并現(xiàn)象。捼字“而宣切”即撋字音。即《廣韻》“而緣切”,捼字“奴禾切”與“而宣切”是陰陽對轉的反映。《集韻》“捼”字“鄔毀切”與“捼”字聲符“委”有關,當屬后起讀音?!都崱贰皰冢逍扒?,揉也,關中語”,這在現(xiàn)代陜西方言和晉語中仍有保留。“捼”字相關音義問題涉及的異讀反映了齒音與舌音交涉以及相應擦音與塞音的交涉問題,結合有關研究,可歸納為*n>th>th(透母)>·h>h(曉母);th>tsh(清母);*sn>s(心母)幾種類型,其演變與等第有關。

關鍵詞 捼 異讀 形音義 音理

一、 引言

中古文獻的“捼”字異讀性質復雜,涉及與“挼”相關的形音義問題。梳理佛典音義、字韻書、訓詁書以及學者筆記中的“捼”異讀,得到“捼”字的八種異讀。這些異讀都保存在《集韻》中。通過分析《集韻》該字異讀的演變與性質,指出“捼”字異讀具有不同的語音層次與形義關系,前者表現(xiàn)為上古清鼻音的來源、中古韻類的混并、中古方音,后者表現(xiàn)為與“挼”“隋”“擩”“?”等形義關系。這些形義關系交織,存在假借混用現(xiàn)象,但更深層的,是語音關系的影響,即齒音與舌音的交涉問題。通過梳理“捼”字八音的性質,最后分析了這些異讀涉及的音理機制。

二、 捼字在音義書、字韻書中有八音

《玄應音義》收錄“捼”字異讀很有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灰、戈韻類異讀??肌缎袅x》(C/56/1163/10)(括號內(nèi)的英文和數(shù)字如C/056/1163/7表示來自中華藏第56冊第1163經(jīng)第七卷,C表示中華藏,K表示高麗藏,T表示大正藏,它皆類此)“捼不”:“奴回、奴和二反?!墩f文》:捼,捼摧也,兩手相切也?!薄缎袅x》(C/56/1163/20)“捼手”:“乃和、而為二反,《說文》:兩手相切也。捼,挱也?!?/p>

考《慧琳音義》(T54/2128/15)“摩捼”條:“奴和反,《說文》:摧也。又云兩手切摩也。從手從女禾聲也?!薄痘哿找袅x》(T54/2128/34)“捼而”條:“奴和反,鄭注《禮記》:澤手挼莎也?!墩f文》:從手委聲?!薄痘哿找袅x》(T54/2128/40)“捼掌”條:“上奴禾反?!薄痘哿找袅x》(T54/2128/48)“楺?”條:“奴和、奴迴二反?!墩f文》:捼,摧也,兩手相切也?!薄痘哿找袅x》(T54/2128/55)“捼彼”條:“奴和、奴回二反?!墩f文》:捼,摧也。又亦兩手相切也?!薄痘哿找袅x》(T54/2128/62)“捼腹”條:“上內(nèi)迴反,《說文》云:捼,摧也。一云兩手相切摩也。從手委聲。”《慧琳音義》(T54/2128/63)“水捼”條:“下內(nèi)雷反,《考聲》云:捼謂揉摩也。《說文》云:摧也。又云兩手相切摩也。從手委聲。”《慧琳音義》(T54/2128/64)“捼手”條:“奴和、乃回二反,《說文》:捼,摧也,一曰兩手相切也?!薄痘哿找袅x》(T54/2128/65)“捼不”:“奴迴、奴和二反?!墩f文》:捼,摧也,兩手相切也?!薄痘哿找袅x》(T54/2128/65)“沙揉”:“下仍周反,《考聲》:揉即捼也。案錄文以沙捼金即捼。捍之謂捼,音內(nèi)迴反。”

內(nèi)雷反與奴回反、乃回反、內(nèi)回反同,奴和反與奴禾反同,《慧琳音義》“捼”字也表現(xiàn)為灰平蟹合一與戈平果合一異讀。

《可洪音義》表現(xiàn)為戈、灰、脂異讀??肌犊珊橐袅x》(K/34/1257/2)“摩捼”:“奴回、奴禾二反?!薄犊珊橐袅x》(K/34/1257/6)“捼而”:“上奴迴反?!薄犊珊橐袅x》(K/34/1257/11)“揉捼”:“下奴回反,手搓摩物也。下又音挼?!薄犊珊橐袅x》(K/34/1257/13)“捼彼”:“上奴回反,亦作挼。”《可洪音義》(K/34/1257/21)“挫手”:“上奴禾反,正作挼也,經(jīng)義作捼,奴廻、而追二反,又子臥反,悮?!?/p>

捼,《廣韻》有三音,一音儒隹切,日脂平止合三,義為“摧也”;一音乃回切,泥灰平蟹合一,義為“手摩物”;一音奴禾切,泥戈平果合一,捼莏。奴和、乃回二切表現(xiàn)為果、蟹攝灰、戈之別。挼,《廣韻》只有一音,素回切,心灰平蟹合一,義為“擊也”。

考《經(jīng)典釋文》,其中《毛詩音義》:“煩撋:撋,諸詮之音而專反,何胤、沈重皆而純反,阮孝緒《字略》云:煩撋猶捼莏也,捼音奴禾反,莏音素禾反?!庇帧抖Y記音義》“澤謂捼莎”注文:“捼:乃禾反,沈耳隹反?!薄秲x禮音義》:“挼祭,依注音墮,許恚反,劉相恚反,后隋祭、挼祭,皆放此?!庇帧秲x禮音義》:“以綏:許規(guī)反。劉相規(guī)反。并注挼及墮(一本作隋)亦放此,下皆同?!庇帧秲x禮音義》:“其綏:并注挼及隋皆許惠(一本作‘恚)反。后放此?!?/p>

筆者認為《廣韻》音與《經(jīng)典釋文》“捼”字的“乃禾反”與“耳隹反”一致。對于《經(jīng)典釋文》所收的“許恚反”和“相恚反”,體現(xiàn)為心母和曉母異讀,這與《經(jīng)典釋文》所收“綏”字異讀一致。綏、挼聲韻一致,差別僅在聲調。

《儀禮》“儐其綏”,鄭玄注:“綏皆當作挼,挼讀為藏其墮之墮,古文為??!庇帧秲x禮》“祭之其綏”,鄭玄注:“綏亦當作挼,古文作肵?!庇帧秲x禮》“祝命挼祭尸”,鄭玄注:“挼祭,祭神食也?!妒坑荻Y》古文曰祝命佐食墮祭?!吨芏Y》曰既祭則藏器墮。墮與挼讀同耳。今文改挼皆為綏,古文此皆為挼祭也?!编嵭J為“綏”字古文皆為“挼”,“墮”與“挼”讀同。?,《廣韻》儒隹切,日脂平止合三。

史炤《通鑒釋文》卷二十六:“挼穗,上奴禾切,兩手相切摩也?!庇志矶骸皰邓耄厍?,又奴禾切,手縈摩也?!庇帧皰道K”:“奴和切,兩手相切摩也?!北憩F(xiàn)為泥母灰、戈異讀。

《龍龕手鏡》:“挼,素回反,擊也,又奴禾反,莏也,又摧也。”認為“挼”字有戈、灰異讀。

對于墮字,《廣韻》有三音,一音許規(guī)切,曉支平止合重四,義“同隓”;一音徒果切,定戈上果合一,義為“落也”;一音他果切,透戈上果合一,義為“倭墮髻也”。

對于隋字,《廣韻》有二音,一音旬為切,邪支平止合三,一音他果切,透戈上果合一,義為“裂肉也”。

對于隓字,《廣韻》只有一音許規(guī)切,曉支平止合重四,義為“毀也,《說文》曰:敗城阜曰隓”。

對于綏字,《廣韻》只有一音,息遺切,心脂平止合三。

《集韻》所收挼、捼、隋異讀比較多,筆者整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集韻》所收“捼”字八種異讀(奴回切、奴禾切、儒隹切、烏禾切、儒垂切、鄔毀切、儒邪切、而宣切)總括了佛典音義、字韻書出現(xiàn)的“捼”字所有異讀,且《集韻》所收異讀是對經(jīng)典用字的承襲。下面我們以《集韻》所收為研究對象,分析“捼”字相關異讀的成因與性質。

三、 “從委之字,俗皆作從妥”

清人嚴元照認為,“凡從委之字,俗皆作從妥,如餧作餒,捼作挼”,“《說文》桵字實?之訛,古字綏與緌通”。見《娛親雅言》卷六:“棫白桵,《釋文》云:本或作?。元照案,《說文》有桵無??!稜栄拧肺淖之斠馈墩f文》刊正,如此字依《說文》則當從妥,然竊謂此字實當從委。何以言之?《說文》無妥字。(《說文》有嫷字,臣鉉等曰《唐韻》作妥,非是),糸部綏字從糸從妥,徐鍇曰當從爪從安省,云從妥者,誤也。案,妥讀他果切,而白桵之桵則人隹切,妥非聲也。而《說文》乃云妥聲,誤矣。凡從委之字,俗皆作從妥,如餧作餒,捼作挼,乃其例也。故知《說文》桵字實?之訛,古字綏與緌通,見鄭氏《周禮注》,《說文》糸部緌、綏并列,頗疑綏字為后人竄入,然未敢決,姑存此說,以俟明者?!?/p>

清人胡紹煐指出捼與挼、緌與綏多音同而通用。見《文選箋證》卷十九“挼拏捘臧”條:“注善曰:《說文》曰:挼,摧也,臧猶抑也。旁證云:今《說文》無挼字,惟捼下訓推也。按《禮記》《曲禮》共飯不澤手,注:澤謂挼莎也?!稄V韻》:捼,桫也。挼莎即捼桫。捼之為挼,猶緌之為綏,音同,故古多通用。《說文》作捼,為正字。推也,注誤為摧。又《說文》一曰兩手相摩切也。與賦義合。善當引此?!?/p>

又戴侗認為挼、捼可通,皆音囊禾切,泥母戈韻。見《六書故》卷十四:“挼,囊禾切,按揉也,又作捼,《說文》曰推也,一曰兩手相靡切也?!?/p>

《段注》認為《說文》餧當作餒,認為“妥聲乃與奴罪切音相近,猶挼必妥聲乃與女禾切相近,綏必妥聲乃得。妥、綏為古今字也”?!墩f文》:“餧,饑也,從食委聲。一曰魚敗曰餧?!贝笮炫锴?。《段注》改作餒:“餒,從食妥聲。各本作餧,解作委聲,非也。今正。考《論語音義》曰:餒,奴罪反,《說文》魚敗曰餒。本又作餧。字書同。《爾雅音義》亦云:餒,奴罪反,《說文》魚敗曰餒,字書作餧,別字書于《說文》,則陸所據(jù)《說文》從妥明矣。按妥聲乃與奴罪切音相近,猶挼必妥聲乃與女禾切相近,綏必妥聲乃得。妥、綏為古今字也。若《五經(jīng)文字》曰:餧,饑也,經(jīng)典相承,別作餒為饑餒,以餧為餒餉,蓋張時《說文》已改從委聲,與陸所據(jù)《說文》不同,故其字各異,餒,古音十七部,餧為餧餉俗字,許《艸部》作萎。”

史杰鵬(2006)指出:“委和妥都是歌部字,可以通假。從這兩個字得聲的字在古書中混用的情況很多,比如《詩經(jīng)·大雅·韓奕》:‘淑旂綏章?!夺屛摹罚骸棻疽嘧骶q?!抖Y記·祭統(tǒng)》:‘而下有凍餒之民也。《釋文》:‘餒作餧?!边@種說法很有道理。

綜上,筆者認為,《說文》無妥字,只有委字,委、妥音近形近,常相混同,導致餧與餒、挼與捼、緌與綏、桵與?多相混,進而導致捼字相關的音義關系復雜。

四、 捼字異讀成因兼論與挼、隋、墮、撋音義關系

(一) 挼、捼異讀有沾染

欲離析“捼”字異讀成因,需先分析“挼”字音義問題?!都崱窉印?,盧臥切,來戈去果合一,義為“理也”。《康熙字典》說“捰與摞同”。摞,《廣韻》魯過切,義亦為“理

也”??芍?,捰,當為“摞”字形訛,《集韻》盧臥切實為《廣韻》“摞”字音。

《集韻》“隋墮綏挼,思累切”,心脂平止合三。此音實為《廣韻》“綏”字音。

《集韻》“隋墮綏挼,呼恚切”,義為“尸所祭黍稷肝脊也,或作墮綏”,曉支去止合重四。此音與《廣韻》“墮”字“許規(guī)切”音近。

《集韻》“隋挼綏,翾規(guī)切”,義為“祭食也,一曰釁薦血”,曉支平止合重四。此音與《廣韻》“墮”字“許規(guī)切”音同。

《集韻》“隋挼綏,蘇回切”,心灰平蟹合一。此音即《廣韻》“挼”字音。

《集韻》“挼,奴臥切”,泥戈去果合一。此音與《廣韻》“捼”字“奴禾切”音近。

《集韻》“挼,儒隹切”,“兩手相切摩”,日脂平止合三。此音即《廣韻》“捼”字“儒

隹切”。

《集韻》“捼挼,奴回切”,泥灰平蟹合一。此音即《廣韻》“捼”字“乃回切”。

由上可見,《集韻》“挼”字異讀常因與“捼”字形近而相互“沾染”。其中“挼”字“奴臥切”和“儒隹切”其實是《廣韻》“捼”的“奴禾切”和“儒隹切”異讀。

(二) 捼字“烏禾切”當屬方言音變

《集韻》“捼挼撋,烏禾切”,“手縈也”,影戈平果合一。此音與《廣韻》“捼”字“奴禾切”有關,屬于方言音變。據(jù)邢向東(2002)237,在神木方言中,也有“捼”字,表示“用力使彎曲”“折”兩種含義,讀作vuo213。作者還引用了《集韻》“烏和切”的書證。說明該詞在晉語區(qū)的神木話中仍有殘留,只是聲調變作上聲。

(三) 捼字“奴禾切”與“捼音儺”屬中古歌、戈混并現(xiàn)象

《集韻》“捼挼撋,奴禾切”,“《說文》推也,一曰兩手相切摩也”,泥戈平果合一。筆者案,此音即《廣韻》“捼”字“奴禾切”。

孫奕《示兒編》卷二十一認為,“捼:奴禾切,兩手摩也。俗作挼”?!皰凇弊钟幸灰?,泥母戈韻,“捼”“挼”為正俗字關系。

方以智認為“捼”即“挼”字,“挼”音“儺”,義為“摩挼”。見《通雅》卷五:“煩撋猶捼莎也?!蹲致浴吩茻?,捼莎。此見《詩》薄污我私。注:煩撋也。捼即挼字,挼音儺,謂摩挼也?!抖Y》曰:共飯不澤手??党勺⒃唬簼?,挼莎也,亦作摩挲,即摩挼也。《廣韻》撋或作擩,公紹音撋為而宣切,唐《藝文志》嚌擩道真,《集韻》亦作?捼,擩又音乃度切,《集韻》作?字,誤矣?!稌x書》:劉裕與劉毅樗蒲,裕挼五木久之。王珍國、張稷以黃油裹東昏首,遣范云送石頭右將軍王志,取庭樹葉挼服之,偽悶,不署名。身之曰挼,奴禾反。西涼李暠謂梁中庸曰:我何能千里外挼長繩絞其頭邪。成式用挼捘,即捼挲?!?/p>

張自烈認為“挼”“捼”可通,音那,即諾何切,泥母歌韻。見《正字通》卷九:“捼音那,俗作挼?!庇忠娋硭模骸皰谂c挼通?!墩f文》:摧也,一曰兩手相切摩。挼、捼為一?!?/p>

翟灝認為“捼”,俗作“挼”,同時“捼”可通作“挪”。見《通俗編》卷三十六“捼”字條:“捼音儺。《說文》:兩手相切摩也。徐注曰:今俗作挼。《晉書·劉毅傳》:東府聚摴蒲大擲,劉裕挼五木久之,即成盧焉。《廣韻》通作挪,訓云:搓挪也?!庇忠姟锻ㄋ拙帯肪硎皰谏睏l:“《詩》薄污我私。箋云:污,煩撋之?!夺屛摹吩疲邯q捼莎也。捼音諾何切?!?/p>

俞正燮通過分析詩詞用例,認為“捼”有撋義,即“捺挪”“搓挪”“揉”。見《癸巳存稿》卷十二“捼花”條:“捼,撋也。《詩》:害澣害否。箋:煩撋之意?!读簳费札R人殺寶卷,右將軍王志取庭中樹葉捼食之,偽悶不署,即捺挪也。李宣古詩云:爭禁夜深拋耍令,舞來捼去使人勞。黃居簡《玉樓春》云:妝成捼鏡問春風,比似庭花誰解語。成幼文《謁金門》云: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捼紅杏蕊。此詞多云馮延巳作,捼,今云捺,謂抑案之。亦作挪,謂搓挪之。唐無名氏《菩薩蠻》云:牡丹帶露真珠顆,折向庭前過,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檀郎故相惱,剛說花枝好,一響發(fā)嬌嗔,碎捼花打人。謂搓挪花以打人也。潘云質《倦尋芳》云:香滅羞回空帳里,月高猶在重簾下,恨疏狂,待歸來碎揉花打。其詞《草堂詩余》作蘇養(yǎng)直。又張翥《風入松》云:春縱冶,便不飲,從教團雪揉花打。揉即捼也。《耆舊續(xù)聞》云:張仲遠室人知書,賓客通問,必先窺來札,姜堯章戲作百宜嬌遺之。仲遠歸,竟莫能辨,則受其指爪損面,至不能出外?;蚺嗽~之意與姜詞意不同?!?/p>

章太炎認為“捼”俗作“挪”,“非也”。見《新方言》卷二:“《說文》:捼,兩手相切摩也,奴禾切。歌寒對轉,《廣雅》:攤,按也。曹憲音乃旦反。今謂按摩曰捼,音奴禾切,俗誤用挪,非也?!惫P者認為這種說法可以商榷,翟灝和俞正燮的論證顯示,捼、挪音近同源。

以上文獻顯示,捼、挼雖然本義不同,但存在有條件的相通,條件為音近和形近。同時,“捼”字“奴禾切”與“捼音儺”語音有關,二者都反映了中古以后歌、戈韻混同現(xiàn)象?!皰谝魞?,儺、挪音同,“捼”有摩挼、搓挪的意思。

(四) 捼字“儒垂切”與“儒隹切”反映中古支、脂混并現(xiàn)象

《集韻》“撋捼,儒垂切,擩也”,儒垂切,日支平止合三。案,此音與《廣韻》“捼”字“儒隹切”音近。筆者認為這當是混淆“捼”與“擩”“?”所致。

這一問題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曾論及。王引之認為“祝命挼祭”四字當在“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之上,如果放在“尸左執(zhí)觶”之前,那就與“佐食取黍稷”相隔太遠,另外,由于“祝命挼祭”誤倒于“尸取菹?醢”之前,所以導致有“挼、古文作擩”之誤說。見《經(jīng)義述聞》卷十“祝命挼祭”條:“祝命挼祭,尸左執(zhí)觶,右取菹?醢,祭于豆間,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鄭注曰命,詔尸也。引之謹案:尸尊不司以命,遍考《士虞》《特牲》《少牢》三篇,無言祝命尸者,鄭說非也。今詳審經(jīng)文,‘祝命挼祭四字當在‘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之上,寫者錯亂耳。祝命挼祭,命佐食授挼祭也?!妒坑荻Y》曰:尸取奠,左執(zhí)之,取菹擩于醢(擩與?同),祭于豆間。其下乃云祝命佐食墮祭(墮與挼同),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然則此文‘祝命挼祭,亦當在‘佐食取黍稷肺祭授尸之上明矣?!妒坑荻Y》:祝命佐食墮祭。此文但云祝命挼祭,不言命佐食者,因下句佐食取黍稷肺祭而省其文也,猶《士虞禮》:祝命佐食爾敦。此篇則云祝命爾敦,亦是因下句佐食爾黍稷而省耳,祝命挼祭與佐食取黍稷肺祭相連,則所命者為佐食可知,故省佐食之文。若置之尸左執(zhí)觶之前,則與佐食取黍稷句相隔太遠,不知所命者為何人矣。非屬辭之序也。自‘祝命挼祭誤倒于‘尸取菹?醢之前,遂有古文作擩之誤本,說者因謂挼祭亦兼擩解,不知挼祭從無擩醢之文,何得以《儀禮》之挼祭與《周官》大祝之擩祭混而為一乎?”

筆者認為《經(jīng)義述聞》所說很有道理?!稄V韻》“?”有異讀,一音如劣切,日薛入山合三,義為“括也”;一音儒隹切,日脂平止合三,義為“染也”??梢?,《廣韻》“捼”字“儒隹切”即“?”字音切。

徐養(yǎng)原也指出“挼祭”非“擩祭”,“挼”當作“捼”,古音“委”在歌戈韻,與“隋”聲相近,故捼、隋同讀。他認為“鄭意隋、挼同讀妥,綏小訛羞”,而“鄭意”屬于“大失”。見《儀禮古今文異同》卷五“祝命挼祭”條:“注末挼祭,《士虞》疏引作擩祭,殆非也。擩祭乃大祝九祭之一,鄭司農(nóng)云:擩祭以肝肺菹擩鹽醢中以祭也。考《士虞禮》:尸取菹擩醢祭于豆間,祝命佐食墮祭。夫取菹擩醢,即擩祭也。先言擩醢乃言墮祭,則擩祭非墮祭矣。此經(jīng)先言挼祭,乃言擩醢者,蓋祝命墮祭之時,即尸取菹擩醢之時,以其同時并行,故文有先后,而義不兩妨,然則擩祭非墮祭,而《士虞疏》之誤明矣。《士虞》古文之墮,當為隋,此篇古文之挼當為捼,《說文》無挼字,捼,推也,從手委聲。徐鉉曰:今俗作挼,非是。知挼當為捼也(古音委在歌戈韻,與隋聲相近,故捼、隋同讀)此文別字凡五,古文則《士虞》作隋,《特牲》《少牢》作挼,又作妥,今文則俱作綏,而《特牲》《少牢》又或作羞,鄭意隋、挼同讀妥,綏小訛羞,則大失也。至于墮、擩、?、肵四字,乃后世傳刻之誤,非鄭注本文?!?/p>

徐養(yǎng)原還認為“隋與綏同音相借,古綏在歌戈韻”。見《儀禮古今文異同》卷四“祝命佐食墮祭”條:“隋與綏同音相借,古綏在歌戈韻,雄狐綏綏,本作夊夊,見《玉篇·夊部》,今作綏,非也。惟羞與隋音絕遠,故鄭不從耳?!?/p>

由上可見,“捼”字“儒垂切”即“?”字音切,?,《廣韻》有“儒隹切”異讀,“儒垂切”與“儒隹切”音近,反映中古支、脂混并現(xiàn)象。

(五) 捼字“奴禾切”與“而宣切”反映陰陽對轉現(xiàn)象

《集韻》“撋擩?捼,而宣切”,義為“煩撋,猶挼莏也”,日仙平山合三。筆者案,此當為“撋”字,《廣韻》“而緣切”。陳鱣已論及。見《簡莊疏記》卷三:“《葛覃》云:薄污我私。傳:污,煩也。箋云:煩,煩撋之,用功深。《釋文》:煩撋,諸詮之音而專反,何允、沈重皆而純反,阮孝緒《字略》云:煩撋,猶捼莏也。捼音奴禾反,莏音素禾反。按撋字,《說文》所無,當作潤。《曲禮》云:共飯不澤手。鄭注:澤謂捼莎也。潤即澤意?!墩f文》云:捼,推也。從手委聲。一曰兩手相切摩也?!兑磺薪?jīng)音義》引《三倉》云:捼,奴回反,手按也。莏,當從《曲禮》注作莎。今人洗衣以兩手相切摩曰搓,即捼莎之意。《箋》所謂用功深也,煩潤、捼莎皆疊音?!?/p>

另外,“捼”字《廣韻》有“奴禾切”,《集韻》將“撋擩?捼”都注音為“而宣切”,其實還反映了果合一戈與山合三仙交涉的現(xiàn)象,上古屬于歌、元對轉,中古以及現(xiàn)代方言這種陰陽對轉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茲不贅述。

(六) 捼字“鄔毀切”為聲符“委”字音,“儒邪切”為中古關中方音

《集韻》:捼,鄔毀切,捫也。影支上止合重三。筆者案,《集韻》捼字“鄔毀切”讀音當與“捼”字聲符“委”有關?!稄V韻》“委”字有“於詭切”異讀,即影支上止合重三。《集韻》收錄影母讀音,當與受偏旁“委”影響有關,屬于后起讀音。

《集韻》:“捼,儒邪切,揉也,關中語?!比逍扒校章槠郊匍_三。此音屬于關中方音。毋效智(2005)218記有“挼拔撥”詞,義為“揉撥”,前字讀為?A。朱正義(2004)188指出,挼,今關中,華陰、長安音vua,渭南音zua,也與《集韻》音相應。作者還認為,關中俗語除“挼牌”外,還有“挼面”“挼菜”“挼紙”等說法。張成材(2009)141也寫作挼,讀作z?a35,義為“由于揉搓而變皺”或“用手揉搓使皺”。邢向東(2002)210也寫作挼,義為“揉搓、折磨”,讀作?ua44。邢向東(2002)245也說,“挼,泥母戈韻,神木話當讀nuo44,但神木話泥、娘母字有讀?母的,歌韻也有幾個高頻字讀a韻,因此該字讀音不違反規(guī)律,而是保留了較古的讀音”??梢姡都崱匪涥P中語在現(xiàn)代陜西話以及晉語中仍有保存。

五、 捼字相關異讀的音理機制

“捼”字八音韻類異讀主要化歸為戈合一蟹、脂合三止、灰合一蟹、支合三止、仙合三山、麻開三假五種。其中麻韻異讀當屬中古關中方音,仙韻異讀當屬陰陽對轉現(xiàn)象,脂、支韻異讀當屬中古支脂混并現(xiàn)象,這樣看,只有《廣韻》所收錄的戈、脂、灰三種韻類異讀。鄭張尚芳(2013)490將“奴禾切”的“捼”字歸在歌3部,擬為nool,將“乃回切”的“捼”歸在微2部,擬為nuul,將“儒隹切”的“捼”歸在微2部,擬為njul。三者韻尾皆為流音,主元音表現(xiàn)為u-o鄰韻通變。

“捼”字八音聲母異讀主要有泥母、日母兩種,按照“娘日歸泥”的說法,則上古只有泥母一讀。其實,“捼”字聲母異讀涉及語音關系復雜,若要厘清原委,需從形音義角度分析。

《說文》:“捼,推也。從手委聲。一曰兩手相切摩也?!毙煦C認為:“今俗作挼,非是?!贝笮炫糖小!抖巫ⅰ氛J為:“摧,各本作推。今依《玉篇》《韻會》《文選注》玄應梵書音義正。摧者,擠也?!吨芏Y》守祧、《禮經(jīng)·士虞》、《特牲》、《少牢》隋祭,或作隋,作墮,或作挼,或作綏。隋,當是正字,挼、綏當是假借。鄭云:下祭曰墮,墮之言猶墮下也。按隋聲、妥聲同在古十七部。許云:挼,摧也。摧亦有墮下之義。挼篆疊韻雙聲,皆當從妥,下挼莎一解,則更當從妥,不待言矣。對于“一曰兩手相切摩也”,段注認為“玄應引無摩字,阮孝緒《字略》云煩撋,猶挼莏,今人多用此義而字作挪”。捼字聲符為“委”,《廣韻》委,有異讀,一音于為切,一音于詭切,表現(xiàn)為影母止攝合口重三等支韻平、上聲異讀?!稄V韻》“捼”字的日、泥母異讀似與其聲符“委”字聲母沒有關系。

由上可見,《段注》認為,摧、隋、墮、挼、綏可以相互假借,本字當是隋。摧,《廣韻》昨回切,從灰平蟹合一。挼,《廣韻》素回切,心灰平蟹合一。綏,《廣韻》息遺切,心脂平止合三。隋,《廣韻》有異讀,一音旬為切,邪支平止合三;一音他果切,透戈上果合一。挪,《廣韻》諾何切,泥歌平果開一。墮,《廣韻》有異讀,一音許規(guī)切,曉支平止合重四;一音徒果切,定戈上果合一;一音他果切,透戈上果合一。“墮”字異讀表現(xiàn)為喉音與舌音的交涉。摧、挼、綏,屬于齒音,隋,有齒音和舌音異讀,這些假借關系體現(xiàn)為齒音與舌音之間的交涉。可見,舌音既與喉音有交涉,又與齒音有交涉。原因是什么?

另外,賈昌朝認為“挼”字表現(xiàn)為泥母戈韻、曉母支韻去聲重四、心母支韻去聲重四異讀,則與《廣韻》“墮”字“許規(guī)切”或“隓”字“許規(guī)切”音近?!度航?jīng)音辨》認為“挼”有泥、曉、心母。捼,泥母?!度航?jīng)音辨》“挼”字異讀也體現(xiàn)了舌音、齒音與喉音的交涉。

戴侗《六書故》卷十二認為“隋”有三音,即他果、徒果、許規(guī)三切,認為《切韻》“隋”字“許恚切”不確,認為經(jīng)典中的墮、妥、挼、綏都非正字,正字當為“隋”?!读鶗省氛J為“隋”有透、定二音,曉母的讀音“非其聲”。見《六書故》卷十二:“隋,他果、徒果、許規(guī)三切?!墩f文》曰裂肉也?!吨芄佟ば∽!罚嘿澦迨仂?,既祭則藏其隋??党稍唬核迨?,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陸氏許恚切,非其聲也?!妒坑荻Y》:祝命,左食墮祭,左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康成曰:下祭曰墮,墮之言猶言墮下也,齊魯之間謂祭曰墮。《特牲禮》:祝命挼祭,尸左執(zhí)觶,右取葅,?于醢,祭于豆間,左食取黍稷肺祭授尸,尸祭之。康成曰:按與墮同讀。又曰主人受角左食授妥祭??党稍唬和桩敒閽?。又《少牢禮》曰:上左食取黍稷肺以綏祭??党稍唬航?,或作挼,讀為墮。按禮之墮、妥、挼、綏,皆一字之訛,當以隋為正?!?/p>

事實上,戴侗的說法值得商榷。下面從分析“隋”字形音義關系入手,進一步分析這些假借字間的語音關系。

《說文》:“隋,裂肉也。從肉從隓省。”大徐徒果切。《段注》:“其字古文《士虞禮》作隋,與《周禮》同,《特牲》《少牢篇》今文作綏,古文作挼,或作妥。鄭注云《周禮》作隋,隋與挼讀同。又云挼讀為隋,注《曾子問》亦云綏,《周禮》作隋。是鄭以隋為正字,與許同也。尸祭刌肺黍稷之屬,已祭則為殘余無用之物,故云裂肉,單言肉者,為其字從肉也。徒果切,十七部。按今《儀禮》注隋皆作墮,誤?!笨梢?,《段注》認為隋、挼讀同,徒果切,定母戈韻上聲,而作墮,“誤”。

方以智《通雅》卷一認為綏、緌相轉,捼、挼相轉,擩、挼相轉,還認為“捼”音“搓”,又音“那”。見《通雅》卷一:“綏、緌、妥多互用。揉染、擩撋、挼捼皆相轉之聲?!队洝吩晃滠嚱楈?。陸氏耳隹切,此以綏為緌者也。《記》曰執(zhí)天子之器,上衡國君,平衡大夫,則綏之。又曰國君綏視,大夫衡視。康成皆讀為妥。此以綏為妥者也。《楚詞》揉方為圓。揉轉為染,染轉為撋,撋轉為擩,擩轉為挼,挼轉為捼?!妒坑荨啡≥蠑J于醢,謂入醢中染之以祭?!蹲髠鳌啡局赣诙Γc擩同?!对姟纷芍c擩同,或作?、作捼,擩之與撋,猶需之與輭也,捼之與挼,如緌之與綏也。捼音搓,又音那。”《通雅》認為“捼”音“搓”,又音“那”。搓,清母。那,泥母歌韻。方以智的論述也體現(xiàn)了齒音與舌音間的交涉關系。

顧炎武認為,妥,他果切,古音“綏”,還認為“綏”皆當作“挼”,讀為“惰”,古文為“?”,認為《廣韻》無“挼”字,《廣韻》“捼”俗作“挼”。筆者認為,其實《廣韻》有此字,素回切,灰韻,義為“擊也”。顧炎武還認為“捼”字從“耎”則當音“惰”,從“妥”則當音“綏”,但傳寫多混,于是就把“妥”讀作“他果切”。見《音學五書》卷九《唐韻正》“妥”字條:“妥,他果切。古音綏?!秲x禮·士相見禮》凡言非對也,妥而后傳言。注古文妥為綏?!对姟罚航椢颐級邸=椧敉?。《禮記·曲禮下》:大夫則綏之、國君綏視。注:綏讀曰妥?!兑袅x》:妥,湯果反,又他回反。《檀弓》: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退或為妥?!兑住は缔o傳》:夫坤,隤然示人簡矣。隤字,陸、董、姚本并作妥,《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授挼祭。注:古文挼作綏。《少牢饋食禮》:佐食以綏祭。注:綏或作挼。挼讀為墮。上佐食綏祭。注:綏亦當作挼。有司徹其綏,祭其嘏,亦如儐。注:綏皆當作挼,挼讀為藏其惰之惰,古文為?,今《詩》:以妥以侑,及《士虞禮》:主人及祝拜妥尸?!短厣伿扯Y》:主人拜妥尸,《少牢饋食禮》:祝主人皆拜妥尸。不從糸,亦不從手。而《廣韻》無挼字,但于捼字下注云俗作挼,兩見于六脂、八戈部中,一音蕤、一奴禾反。按此字從耎則當音惰,從妥則當音綏。《詩》:福履綏之,嘉賓式燕。綏之并與纍為韻。雄狐綏綏,與崔為韻。福祿綏之,與摧為韻。左右綏之,與追為韻。但古文傳寫多混,遂以妥字作他果音矣。《集古錄》楊南仲釋周鼎銘曰妥字,《說文》無之,蓋古綏字省糸爾,其后相承讀如媠,故妥疑讀為綏?!稘h書·武五子傳》:薰鬻徙域北州以妥。師古曰:妥音湯果反。非也。妥即古綏字,《說文》桵從木妥聲。今桵字在六脂韻音蕤。當改入脂韻?!鳖櫻孜涞姆治鲆搀w現(xiàn)了齒音與舌音之間的交涉。

徐灝認為“墮”本作“隋”,“隋”古通作“挼”,今文“墮”作“綏”,屬于“挼”之訛。見《通介堂經(jīng)說》卷二十三“儀禮四”:“灝案,鄭以墮為墮下之義,非也,墮本作隋,《周禮》:守祧既祭,則藏其隋。是也?!墩f文》云:隋,裂肉也,徒果切。尸初祭菹醢,迨祝命佐食授祭,于是乃為裂肉之祭,故曰隋。下文祭肺脊、祭干、祭胳、祭肩之類,皆裂肉也。隋古通作挼,故《特牲·饋食禮》作挼祭,今文墮為綏者,挼之訛也?!毙鞛姆治鲆搀w現(xiàn)了齒音與舌音的交涉。

俞樾認為“隨”“骽”相假借,“隨”從隋聲,與妥聲相近,隋聲、妥聲之字,古常通用。見《群經(jīng)平議》卷一“咸其股執(zhí)其隨”條:“竊疑隨乃骽之假字,古無骽字,故以隨為之。執(zhí)其隨者,執(zhí)其骽也,不振其隨者,不振其骽也。隨從隋聲,與妥聲相近?!秲x禮·士虞禮》注曰今文墮為綏,《特牲·饋食禮》注曰墮與挼讀同,是隋聲、妥聲之字,古每通用也。骽雖后出之字,然從骨妥聲,亦必有本,蓋因古假隨為之,故依其聲而制此字耳?!庇衢械姆治鲆搀w現(xiàn)了齒音與舌音間的交涉。

綜上,筆者認為,以上文獻都論及“捼”字相關字形間的假借、混用事實。從語音關系上,本例中“捼”字相關形音義涉及的假借、混用及異讀問題體現(xiàn)了聲母上舌音與齒音之間的交涉問題。

上古一部分心母來自s,另外還有sk>st>s這一來源。(潘悟云 1990)葉玉英(2020)對上古清鼻音的研究值得重視。她為了解釋“妥”聲系字間的諧聲關系,將讀為透母的“妥”的上古聲母擬為不送氣清鼻音*n-,讀為泥母的“餒”“娞”擬為*n-,讀為心母的“綏”擬為*sn-。這對本文討論的“捼”字假借與異讀問題很有啟發(fā)。“捼”字涉及的假借及異讀當可溯原到上古清鼻音的演變問題。

另外,對于舌音與齒音相應的塞音與擦音的生成關系,王雙成(2015)指出,比起塞音(塞擦音),擦音更可能是后起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出現(xiàn)交替時,更可能是塞音(塞擦音)演變成擦音,而不是擦音變成塞音(塞擦音)。這種說法很有道理。

四邑方言古溪、透二母,今天普遍存在因擦音化而變讀喉擦音h的現(xiàn)象,曾建生(2014)指出,這與送氣的強弱有關,而不是氣流有無的問題,“濁音清化后,廣東四邑方言大多數(shù)方言點定母所有平聲字、極少數(shù)上聲字并入透母,再一同擦音化,其音變過程大致如下:定母(全部平聲、少數(shù)上聲)→透母th→th→>·h→h”。建陽、武夷山兩地端組聲母清化未完成,在日??谡Z中,兩地透、定母擦音化進程較其他塞音聲母更快,其中透母字近乎完全弱化為清擦音h。(謝建娘 2020)另外,苗瑤語中也有齒齦塞音變成齒齦擦音的現(xiàn)象。(譚曉平 2015)

戴侗曾批評《經(jīng)典釋文》挼祭、隋祭中的挼、隋“許恚反”這一讀音“非其聲也”,然而筆者考《經(jīng)典釋文》,其中《儀禮音義》有“挼祭:依注音墮,許恚反。劉相恚反。后隋祭、挼祭皆放此”。隋字,《廣韻》有透母、邪母異讀,沒有“許恚反”異讀。筆者認為其中的“許恚反”讀音當屬曾建生(2014)所論的塞音擦化現(xiàn)象。

而對于本例涉及的心母與透、定母之間的交涉關系,燕海雄(2020)指出,齒齦擦音在現(xiàn)代中國語言音系中至少可分為兩個層次,一部分保留了早期的齒齦擦音,一部分來自早期的齒齦塞音。也就是說,新生擦音主要來源于早期的塞音,即t>s。但是本文中的心母還有泥母的諧聲字,所以從塞音直接變成擦音并不好解釋此處存在的泥母諧聲、通假字問題。因此,可以利用上古清鼻音的演變來解釋,即*sn>s。

對于文獻中涉及的“捼”字與“挼”字的泥母、心母、透定母、清母異讀現(xiàn)象,劉祥友(2009)指出,湘南土話泥組讀t、th的現(xiàn)象可能和流音塞化有關。他推測有如下演變過程:n>l>t、th。本例“捰挼,盧臥切”異讀,經(jīng)考證,其實屬于“摞”字音。但劉祥友這種說法對分析本例涉及的上古清鼻音的塞化有啟發(fā)。推測有*n>th>th這一路徑,th與t屬于同部位送氣、不送氣交替,t與d屬于清濁交替,當與方音有關。

由是,筆者將本文捼、挼涉及的聲母間舌音與齒音以及相應的塞音與擦音交涉現(xiàn)象的音理機制歸納為:*n>th>th(透母)>·h>h(曉母);th>tsh(清母);*sn>s(心母)。

邊田鋼(2021)還進一步分析了清鼻音n在演變過程中的分化問題,指出,心母字上古無介音,這與透母是一致的,但心母只拼三等韻,而與透母只拼一、四等韻互補,因此二者的分化是等第的差別。也就是說,清鼻音在短元音前變心母,在長元音前變透母。這可看作是清鼻音演變的條件問題。

六、 結語

“捼”字在音義書、字韻書中共有八種異讀,這八音收錄在《集韻》中?!皰凇弊之愖x與“挼”“隋”形音義常相關。由于委、妥音近形近,常相混同,導致餧與餒、挼與捼、緌與綏、桵與?多相混,進而導致音義關系復雜?!皰凇弊帧芭厍小迸c“烏禾切”有關,屬于方言音變,在晉語中仍有表現(xiàn)。“捼”字“奴禾切”與“捼音儺”有關,二者都反映了中古以后歌、戈韻混同的現(xiàn)象?!皰谝魞?,儺、挪音同,“捼音儺”其實就是摩挼、搓挪的意思,“挪”可看作是訓讀。《集韻》“捼”字“儒垂切”相當于《廣韻》“儒隹切”,其實是擩、?的讀音,“捼”與“擩”“?”音近相借。捼字“儒垂切”與“儒隹切”反映中古支、脂混并現(xiàn)象。《廣韻》“捼”字“儒隹切”即“?”字音切。《集韻》“捼”字“而宣切”即“撋”字讀音。即《廣韻》而緣切,捼字“奴禾切”與“而宣切”是陰陽對轉的反映?!都崱贰皰凇弊帧班w毀切”與“捼”字聲符“委”有關,當屬后起讀音?!都崱贰皰?,儒邪切,揉也,關中語”,這在現(xiàn)代陜西方言和晉語中仍有保留?!皰凇弊窒嚓P音義問題涉及的異讀反映了齒音與舌音交涉以及相應擦音與塞音的交涉問題,結合有關研究,可歸納為:*n>th>th(透母)>·h>h(曉母);th>tsh(清母);*sn>s(心母)幾種類型,其中清音演變?yōu)橥改概c心母當與長短元音有關。

參考文獻

1. 邊田鋼.上古漢語清鼻音聲母音位化構擬新探.中國語文,2021(2):159-173.

2. 陳鱣(清).簡莊疏記.民國適園叢書本.

3. 戴侗(南宋).六書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 方以智(清).通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顧炎武(明).音學五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胡紹煐(清).文選箋證.光緒聚軒叢書第五集本.

7. 賈昌朝(北宋).群經(jīng)音辨.四部叢刊續(xù)編景宋抄本.

8. 劉祥友.湘南土話中t、th特殊音讀的來源.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8):125-128.

9. 潘悟云.中古漢語擦音的上古來源.溫州師院學報,1990(4):1-9.

10. 沈齡(清).續(xù)方言疏證.清木犀軒叢書本.

11. 史杰鵬.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考古與文物,2006(3):65-72.

12. 釋行均(遼).龍龕手鑒.高麗大藏經(jīng)本.

13. 孫奕(宋).示兒編.元劉氏學禮堂刻本.

14. 譚曉平.黔東苗語送氣擦音的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5(1):158-163.

15. 王雙成.藏語送氣擦音的來源.語言科學,2015(5):526-534.

16. 王引之(清).經(jīng)義述聞.道光刻本.

17. 毋效智.扶風方言.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5.

18. 謝建娘.閩語閩北片塞音聲母的弱化現(xiàn)象.寧夏大學學報,2020(4):38-43.

19. 邢向東.神木方言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20. 徐灝(清).通介堂經(jīng)說.咸豐四年刻本.

21. 徐養(yǎng)原(清).儀禮古今文異同.湖州叢書本.

22. 嚴元照.娛親雅言.湖州叢書本.

23. 燕海雄.論擦音在中國語言中的類型及其主要來源.民族語文,2020(5):86-94.

24. 葉玉英.基于古文字材料的上古漢語清鼻流音之歷史考察. Th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20(1):206-256.

25. 俞樾(清).群經(jīng)平議.光緒春在堂全書本.

26. 俞正燮(清).癸巳類稿.連筠簃叢書本.

27. 曾建生.廣東四邑方言古溪、透、滂母擦音化.語言科學,2014(1):96-104.

28. 翟灝(清).通俗編.乾隆十六年翟氏無不宜齋刻本.

29. 張成材.商州方言詞匯研究.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30. 張自烈(明).正字通.康熙二十四年清畏堂刻本.

31. 章太炎.新方言.民國浙江圖書館刻章氏叢書本.

32. 鄭張尚芳.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

33. 朱正義.關中方言古詞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南昌 330022)

(責任編輯 馬 沙)

博乐市| 永春县| 合阳县| 海原县| 保山市| 绥滨县| 波密县| 洪江市| 锡林浩特市| 依安县| 天柱县| 肇源县| 久治县| 闽侯县| 内黄县| 泾阳县| 洱源县| 宜兰市| 承德县| 准格尔旗| 梁山县| 女性| 卓尼县| 平利县| 常德市| 安义县| 鲜城| 绵竹市| 习水县| 商水县| 凉山| 将乐县| 工布江达县| 剑河县| 敦化市| 安陆市| 乌苏市| 石家庄市| 木里| 海晏县|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