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校為本構建“小種子”勞動教育體系的探索

2023-05-30 10:48:04覃燕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實踐課程

【摘要】本文論述柳州市雀兒山路小學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以實踐體驗、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yè)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建立“小雀娃愛勞動”爭章的評價機制,整體構建學校“小種子”勞動教育體系,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關鍵詞】勞動教育 課程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4-0025-04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開展勞動教育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

近年來,柳州市雀兒山路小學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以實踐體驗、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yè)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建立“小雀娃愛勞動”爭章的評價機制,整體構建學校“小種子”勞動教育體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具備滿足生存發(fā)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

一、“小種子”內涵釋義與勞動課程基本框架

我校著力構建的“小種子”勞動教育體系中的“小種子”理念,契合《意見》中提出的勞動教育總體目標,即“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主要包括勞動精神的種子、勞動觀念的種子、勞動價值的種子三個方面。

具體實踐中,我校立項了自治區(qū)級課題(子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種子勞動教育實踐研究”,系統(tǒng)推進學校勞動教育,構建以“服務+”“實踐+”“創(chuàng)意+”為定位的勞動課程體系(如圖1),促進傳統(tǒng)課堂與生活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園與社會之間的有機銜接,以大主題、大單元、大項目學習的方式,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讓勤儉、奮斗、創(chuàng)新、奉獻的“小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使學生逐漸明白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引導學生成長為人格健全、善學習、樂生活、有擔當、會創(chuàng)新、身心健、審美雅的陽光少年。

由圖1可知,我校的“小種子”勞動課程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21個系列的勞動實踐,以實踐體驗、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yè)體驗為主要活動方式:一年級、二年級以勞動啟蒙為主,如“家園·生活”中的整理系列、“校園·責任”中的“小小崗位”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忙做、集體的事情共同做”;三至六年級以技能訓練、實踐體驗與品質培養(yǎng)為主,如“家園·生活”中的“工具使用”、“城園·實踐”中的“匠心制造”、“校園·責任”中的“小小志愿者”等,做到“家庭的事情習慣做、不會的事情學習做、集體的事情積極做”。課程以塑造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勞動知識與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標,培育“會愛、會學、會活、會責、會創(chuàng)、會玩、會秀”的“七會”雀娃。整個課程體系體現(xiàn)立體多元、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特點。

二、完善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保障和評價機制

《意見》要求“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強調“進一步完善學校建設標準,學校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協(xié)同育人格局”,同時“健全勞動素養(yǎng)評價制度”。以此為指導,我校主要從三個方面完善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保障和評價機制。

(一)建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合適的場地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條件,是提高勞動教育實效的重要保障。在校內,我校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累計投入30多萬元,建成了相對完善的包括“五室一園”(勞技室、創(chuàng)客室、科學室、茶藝室、藝術室、“小種子”種植園)在內的勞動實踐基地,致力于打造校內勞動樂園。在校外,我校積極挖掘、整合校外教育資源,構建立體多元的勞動教育基地,拓展和延伸勞動教育空間。目前,我校與周邊的柳鋼集團、雀兒山公園、多所職業(yè)學校、柳州工業(yè)博物館和城市規(guī)劃館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動手實踐、職業(yè)體驗、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依托校內外勞動教育基地,我校開設了包括“學生知識準備課”“前行準備課”在內的勞動先行課程,初步形成了基地勞動課程系列,包括“開營典禮”“體驗實踐”“展示評價”等,有效拓展了勞動教育的空間。

(二)形成家庭、學校、社區(qū)“三位一體”育人格局

我校構建了以家庭為基礎、學校為主導、社區(qū)為支持的“三位一體”勞動教育機制,形成了協(xié)同育人的合力。

家庭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場所。為了讓勞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我校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斷完善勞動清單和“小種子勞動N次方”微課程居家勞動項目,以家庭為單位,引導家長和孩子自主設計“整理”“飲食”“養(yǎng)護”“改造”等勞動內容,形成家庭勞動計劃,通過勞動小視頻的錄制與分享,促進學生學習掌握家庭勞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家庭設立“家庭勞動日”,開展家庭大掃除、家庭菜園、廚藝競技等各類家庭勞動,指導家長與孩子一起開展勞動實踐。

學校教師是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指導貫穿勞動教育的全過程。在過程指導上,我校教師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與經驗積累,重視學生勞動情感、思考方式、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同步參與學生勞動,通過指導、講解、示范等形式,帶領學生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

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發(fā)揮著支持作用。我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支持。一是單位見習,獲得職業(yè)啟蒙。組織師生一起走進消防大隊、派出所、餐飲店、科技產業(yè)園等不同單位,讓學生基于實際了解,對自己的未來職業(yè)和志趣有一個初步定位。二是工廠體驗,感受工匠精神。組織學生參觀柳鋼集團的生產流水線,了解鋼材制造流程,明白唯有認真鉆研、嚴格把關才能生產出優(yōu)質的產品,從而領會“工匠精神”的內涵。三是社區(qū)服務,培養(yǎng)奉獻精神。組織學生走進社區(qū)參與公益服務活動,體會生命的意義在于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

(三)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勞動評價機制

健全勞動評價機制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校堅持多元評價原則,構建起了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多元的評價機制,將勞動教育與“小雀娃愛勞動”爭章活動相結合,設置培養(yǎng)兒童勞動素養(yǎng)的特色獎章。在每個學生的成長資料袋中,除了記錄勞動過程和結果,還運用星級測評模式,通過家長、教師、同伴多角度、多層次、多時段的評價,全面客觀地記錄學生參與課內外勞動的過程和結果。

三、按照課程體系有計劃地開展各項勞動教育活動

按照上述課程體系,我校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項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接受鍛煉,從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品質。

(一)必修課程夯實勞動基礎

我校的勞動必修課以“小幫手課程”為主,每周1小時(大課、小課),各年級圍繞相應主題制定勞動清單,開展相應的學習和實踐。在學校公眾號上公布“小種子勞動N次方”微課程,明確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活動的基本要求,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開展過程性指導評價,課堂上進行反饋和改進。

例如,“衣物巧收納”課程要求學生對照勞動清單,結合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并通過“小種子勞動N次方”微課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衣物分類存放的方法,讓學生進行二次實踐并交流反饋。同時,通過“收納小能手擂臺賽”,幫助學生掌握收納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引導學生優(yōu)化、完善衣物收納過程,掌握更合理的收納技巧,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課后的“勞動拓展任務單”強調家校合作,要求學生用本課學到的分類收納方法,和爸爸媽媽一起整理自己的房間。通過長期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

(二)基地體驗培養(yǎng)勞動能力

依托學校建設的“小種子”種植園,我們推出“快樂種植”課程,將種植園近1 000平方米的土地分成幾個種植區(qū),并安排給各班級,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開展相應種植活動。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栽培—管理—收獲”的流程,同學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勞動任務,一起分享勞動成果。例如,中年級“小小種子,粒粒辛苦”種植課歷經半年,班主任和綜合實踐課教師先指導學生認識不同的農作物,了解相關的種植知識,確定本班想要種植的作物,如水稻、綠豆、豆角等,然后帶領學生在基地里開展種植活動;種下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定期給本班的作物進行施肥、澆水、捉蟲等方面的管理;作物收獲后,教師指導學生用收獲的黃豆、豆角、大米等原料制作成美食,拼出各具特色的造型,讓勞動教育、德育、美育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依托學校建設的勞動實踐基地,我們配套推出了“二十四節(jié)氣課程”,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提高勞動技能的同時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認識我國勞動人民運用二十節(jié)氣的智慧。例如,在“大自然的時鐘——霜降”一課中,教師帶領學生來到“小種子”種植園,觀察霜降節(jié)氣到來時農作物的情況,明白在這一節(jié)氣到來時有些農作物應該采摘了,有些農作物如生菜還可以種植,從而提高對農事活動的認識。又如,在清明節(jié)氣到來時,借助校內勞動實踐基地中的勞技室和茶藝室,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做青團(艾糍),同時講解清明節(jié)氣的傳統(tǒng)習俗。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特色活動提升職業(yè)認知

“城園·實踐”活動屬于我校勞動教育體系中的拓展類課程。該課程主要是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柳州大街小巷,把城市作為勞動實踐活動的場所,讓學生了解城市發(fā)展變化和地方文化,將勞動實踐、學生生活、城市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學習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感悟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提供廣闊空間?;顒悠陂g,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不同類型的實踐探究,獲得不同的勞動體驗,如到柳州傳統(tǒng)企業(yè)兩面針牙膏廠參觀學習,或深入小巷調查訪談,抑或到非物質文化場館錦桂樓探索研究,從中拓展認知。

例如,在“尋味龍城”勞動主題活動中,我校五年級某班的學生按自愿組合的原則組成活動小組,各組自主完成收集資料、制定計劃、采購食材、邀請家長、品嘗美食、匯報展示等各項活動任務。各組組員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綜合運用語文、數(shù)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圍繞螺螄粉、油茶、豆腐花等柳州美食展開尋味、回味、品味之旅,從中培養(yǎng)善于觀察、團結合作、熱愛生活的精神品質。

同時,我校還開展“職業(yè)小達人”“訪三百六十行”等活動,開設“雀爸雀媽進課堂”家長微課程,號召學生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等課外時間“跟著父母上班”,走進農場、工廠、超市、餐廳、銀行等場所進行職業(yè)體驗,從中接觸不同的職業(yè)、感受不同的職場,進而豐富職業(yè)體驗,拓展生活認知。

(四)學科滲透拓展育人空間

教育部2020年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在學科專業(yè)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并就各學科滲透的勞動教育內容提出了指導意見,如數(shù)學、科學、地理、技術、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科學態(tài)度、規(guī)范意識、效率觀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此為指導,我校各學科圍繞勞動主題,探索建立勞動教育與學科融合的機制。例如,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我的植物朋友》一課中,我校某語文教師將這一課與學生在家開展種植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課堂上習得的寫作方法,結合勞動體驗及勞動觀察記錄,寫成片段作文并進行展示交流。這種將學生的習作教學和勞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式,充分激活了學生的勞動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

(五)崗位服務培養(yǎng)奉獻精神

組織學生參加服務性勞動是《意見》提出的勞動教育基本內涵這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奉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這方面,我校結合“校園·責任”系列中的“小小崗位”“小小志愿者”課程,開展了學生服務崗位創(chuàng)建活動,通過設立“班級自主管理崗”“紅領巾監(jiān)督崗”“小小國旗班”“‘雀之聲紅領巾廣播站”“陽光師生講解團”“禮儀崗”等服務實踐崗位,讓學生人人有崗、人人定崗,積極服務同學、服務班級、服務學校。同時,將崗位設置適當拓寬外延,在校內外各種活動中,靈活設置一定的志愿者崗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主動服務意識。

總之,我校按照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求,通過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和科學的評價機制,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有序開展各項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參考文獻

[1]張蕊,徐倩.閔行區(qū)浦江第一小學:于課程改革中,深化勞動教育[J].上海教育,2020(13):40-41.

[2]陳銳,李穎.聚焦課程建設,強化勞動育人[J].中國德育,2021(3):50-53.

[3]楊親云.基于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融合的課程建設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2(26):39-40.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1年度“義務教育學校勞動教育實踐研究”專項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種子勞動教育實踐研究”(2021ZJY433)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覃燕(1976— ),廣西柳州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勞動教育。

(責編 歐金昌)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實踐課程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求知導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體驗式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專業(yè)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協(xié)同實施高職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来宾市| 土默特左旗| 铜川市| 抚远县| 乐东| 南宁市| 仪征市| 吉木萨尔县| 延长县| 乌拉特后旗| 河西区| 耒阳市| 布尔津县| 自治县| 东辽县| 绩溪县| 抚州市| 旬阳县| 石河子市| 伽师县| 米脂县| 钟山县| 威海市| 林西县| 安多县| 禄丰县| 紫金县| 榆社县| 柏乡县| 伊通| 平顶山市| 新营市| 章丘市| 长阳| 固镇县| 宜宾县| 峨边| 汾阳市| 屏边| 谢通门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