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vlog”內容生產的內在邏輯及其未來進路

2023-05-31 13:45孫浩鞏奕
教育傳媒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新聞新聞報道

孫浩 鞏奕

【內容摘要】“新聞+vlog”模式是主流媒體進行新聞報道模式改革的創(chuàng)新嘗試,是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傳統(tǒng)新聞實踐與新媒體內容樣態(tài)進行互聯融合的產物。本文從傳播主體單一且固化、信息傳達片面化及新聞價值淺薄化三方面對“新聞+vlog”的發(fā)展桎梏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打造多元化vlogger陣營、構建新聞敘事網、勾勒新型新聞傳播矩陣三種未來發(fā)展進路,以期為完善全媒體內容建設,助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傳播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聞+vlog”;新聞報道;媒體深度融合;內容生產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提出:“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盡快建成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雹佟靶侣?vlog”以實現新聞價值為目標導向,將專業(yè)的新聞敘事內核融入到vlog這一載體中,是在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誕生的新型內容產品。例如,《人民日報》于bilibili彈幕網站中發(fā)布的《記者vlog:化身外賣員,在上海街頭送藥送物》,以vlogger送藥送物的經歷為主線,反映了疫情時期上海人民的生活環(huán)境與生活狀況。

目前“新聞+vlog”依然處于融合實踐的探索階段,但其在塑造主流媒體新形象,擴大主流媒體新聞影響力層面已初見成效。為激發(fā)其發(fā)展?jié)摿?,探索媒體融合的有效路徑,有必要對“新聞+vlog”的生產、傳播方式及發(fā)展難點做出比較準確的描摹和深入剖析。

一、擬仿型的內容生產邏輯

塔爾德在其著作《模仿律》中提出,“一切事務,不是發(fā)明,就是模仿?!雹趘log起源于YouTube平臺,后經留學生群體引入國內,多投放于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是孕育在新媒體土壤中的內容形態(tài)。作為新媒體內容樣態(tài)與傳統(tǒng)新聞實踐的糅合,“新聞+vlog”大多擬照傳統(tǒng)vlog內容制作邏輯進行內容生產,通過展現記者或其他新聞事件相關人員的日常影像達到隱性傳遞新聞的目的。例如“康輝vlog”,通過展現康輝在各大新聞報道一線的工作畫面,同時配合康輝本人對新聞事件的解說分享,實現新聞價值的柔性輸出?!靶侣?vlog”承襲了vlog的基本特征,但作為新聞報道又帶有純粹生活展示型vlog所不具備的價值特征。

(一)內容選擇:微觀視角切入宏大主題

作為社會輿論的引領者,主流媒體一般要以宏觀視角把控全局,但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模式與宏大視角相疊合往往會忽視個體的存在,為受眾留下“居廟堂之高”的印象。而“新媒體是‘以人為根基的文化,需要激發(fā)用戶的參與,重視人的視角、人的情感與人的體驗”。③誕生于新媒體土壤的vlog天生具備對感性的個體關注偏向,在視頻中vlogger或將鏡頭對準自己,向觀眾展示自己的生活片段,或將鏡頭轉向所棲身的環(huán)境,引領觀眾“看己所看,感己所感”。

“新聞+vlog”遵循了主流媒體的宏大主題的選材需要,又融合了vlog個體的、感性的價值特征,展現vlogger視角下的宏大事件的微觀面貌。《央視新聞》出品的《大國外交最前線》系列vlog,展示了記者視角下的大國外交場景。同時鏡頭關照了幕后被忽略的個體,如一遍遍檢查場地的工作人員、凌晨就在場外等候的記者等。以微觀視角切入宏大事件,由宏大事件再落回推動大事順利完成的微小個體,既切合了主流媒體的責任定位,又暗合了以人為本的新媒體文化調性,更能引起用戶共鳴,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引導用戶關注國家大事。

(二)內容生產:參與式內容建構

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在他的互動儀式鏈理論中提出“社會結構的基礎是互動儀式鏈,互動是社會動力的來源”。④“用戶基于個人興趣發(fā)現和關注目標群體的vlog作品,以期獲得身份認同和群體歸屬感,并與vlogger在生產、分發(fā)、互動、消費中形成虛擬空間的身體共在,從而產生共享的情緒與情感體驗?!雹輳倪@個意義來說,vlog完成了傳受雙方共享的互動儀式鏈,引導用戶付出情感能量,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情感鏈接,更具粉絲黏性。

相比于傳統(tǒng)新聞報道,“新聞+vlog”具備非線性、參與性強的特點。前文中提到vlogger多采用面向鏡頭或分享視野的視角,當vlogger面向鏡頭時,神態(tài)、動作得到自然展現,為觀眾營造了一種面對面互動的情境;而當采用分享視野時,傳受雙方關注點相同,易形成共鳴。同時,vlogger在拍攝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預留懸念等方式積極引導用戶參與到文本構建過程。用戶通過觀看與評論留言等反饋形式進行vlog文本的二次制作,bilibili平臺所采用的彈幕機制更是為觀眾提供了瞬時性的互動渠道。制作者再通過評論、彈幕、點贊等可被量化的數據為參考進行下一次的內容制作。由首創(chuàng)環(huán)節(jié)到二次制作,“新聞+vlog”始終貫徹參與式、非線性的價值特點,既擁有新聞信息作為生產資本,又能夠實現情感的交互流動,從而完成“傳受一體”的參與式文本建構。

(三)內容呈現:理性思考與感性呼喚相聯結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擁有絕對信息掌控權的主流媒體傾向于展現嚴肅姿態(tài)以滿足公眾對新聞媒體“公眾理性”的期待?!霸诿襟w加速社交化和移動化的背景下,主流媒體逐漸面臨包括機構媒體、平臺媒體、自媒體等社會化新聞生產新行動者的競爭與挑戰(zhàn)?!雹蕖扒榫w連接是Web3.0個體交互特點下的關系連接,是一種‘非理性邏輯的新媒體優(yōu)先思維轉換,強調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情緒共振、共情體驗等心理連接和社會認同?!雹咄ㄟ^合理利用情感要素,增添新聞報道中的感性成分,能夠推動建設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戈夫曼曾提出擬劇理論將社會場景劃分為前臺和后臺。身處前臺,人們需要扮演理性化角色滿足社會期待;在后臺,人們則可以展現更為感性化的形象?!皏log是‘互聯網+生活的產品,代表著公共領域與私人情景的融合?!雹嗝妨_維茨將這種因媒介產生的融合型新場景稱為中區(qū),作為中區(qū)的vlog往往呈現出博主較為感性化的鮮活個體形象,并以主觀感受與情感表達為主要敘事內容。

“新聞+vlog”利用了vlog這一內容特性,將“公眾理性”與“個人情感”巧妙結合。例如,在《中國日報》發(fā)布的《小彭vlog:小彭實拍中巴海上聯合演習》中,涉及情感流露,展現了更為鮮活的中國海軍的形象。“新聞+vlog”作為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相聯結的內容產品,專業(yè)的媒體身份是新聞公信力的保證,而個體的情感可見性中和了傳統(tǒng)報道的說教、宣傳色彩,通過情感呼喚引起用戶共鳴,為純客觀理性傳統(tǒng)新聞報道做了補充。

二、主流媒體“新聞+vlog”的社會化傳播架構

當前,技術賦權使得用戶地位大幅度提升。對此,《意見》指出:“堅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連接。”⑨在“新聞+vlog”的傳播中,主流媒體正是以《意見》為指導,積極融入社會環(huán)境,采取多種措施與人民群眾建立有效聯結并進行積極互動。

(一)社會化的路徑選擇

由互聯網衍生出的新媒體逐漸取代電視等原本主流媒體所依托的媒介類型,其中社會化媒介平臺通過包羅萬象的內容供給吸引用戶,借助強悍的關系連接功能留住用戶。當前,社交媒體已成為人民群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渠道。根據艾瑞咨詢的統(tǒng)計:“截至2020年6月,移動網民端短視頻滲透率已達65.8%,其中69.8%的資訊短視頻用戶通過社交平臺獲取新聞資訊。”⑩

為占領新型傳播陣地,主流媒體多選擇在當前的網民集散地——商業(yè)化社交媒體平臺創(chuàng)立官方賬號投放“新聞+vlog”。相較于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平臺,準入門檻較低的社交媒體有助于用戶實現由“仰視”到“平視”的視角轉換,拉進傳受雙方的距離。同時,主流媒體能夠借助社會化媒介平臺接觸到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切實提升自身的信息影響力。目前此方式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饋:截至2022年8月31日,新華社在bilibili平臺投放的《新華社小姐姐的vlog:全國兩會,我們第一次相約初夏》播放量達到32.9萬;央視新聞出品的《康輝的第一支vlog:明天我要出趟遠門》在抖音平臺的播放量則達到了2373.7萬,真正實現了新聞的破圈傳播。除此之外主流媒體也嘗試在官方新聞App或新聞網站中投放“新聞+vlog”,但未獲得較為突出的社會反響。

(二)親民的語態(tài)轉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一文中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薄靶侣?vlog”講究與大眾進行同視角、同思維、同情感的平等對話。央視新聞所發(fā)布的《剛強的vlog:在總統(tǒng)府學緬語 跟習主席看老照片》中,剛強一改往日嚴肅端莊的主播形象,展示了他與同事調笑打鬧、與妻子閑話家常的畫面。另外,視頻中增添了互動元素,如突然插入了一段靜音畫面,隨即出現了剛強本人的配音解釋:“哎呀,不用調了,不是你沒開聲音,是我的神器小蜜蜂沒電了?!边@種姿態(tài)平等、面對面?zhèn)鞑サ恼Z態(tài)能夠使用戶獲得“與主播平等對話”的觀看體驗,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讓用戶愿意看、有興趣看新聞。

(三)國民共建新聞場的效果呈現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對輿論走向具有絕對把控權。由此衍生出的傳統(tǒng)新聞報道基本秉持“內容為王”的原則。但在信息爆炸、技術賦權的當下,新聞價值不再僅由官方媒體定奪,如何吸引受眾注意、獲得熱度成為重要任務。媒體需在合理引導的前提下讓大眾參與到新聞的建構中,使官方與民間在議題、議程、思想各方面同頻共振。

主流媒體將宏觀視野的新聞價值內核融進vlog這一新媒體內容樣態(tài),通過vlog探討外交、會議、賽事等宏大事件,培養(yǎng)民眾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自上而下實現深層次價值引導。同時,“新聞+vlog”在開放的、動態(tài)的社會化平臺中呈現,以優(yōu)質內容吸引用戶主動觀看,用戶進而通過點贊、評論、轉發(fā)的方式積極參與新聞的傳播過程,實現新聞價值半徑的有效擴張。加之用戶反饋深刻影響著內容制作,實現自下而上的新聞價值反向構建。上層引導與下層參與相合,助力打造國民共建的新聞場。

三、“新聞+vlog”的發(fā)展局限

社交媒體的崛起重塑了整個信息傳播格局,主流媒體面臨著部分受眾流失、輿論引導能力減弱等問題?!靶侣?vlog”是主流媒體的危機應對措施之一,但受限于新媒體內容樣態(tài)的調性以及傳統(tǒng)新聞實踐思維模式,“新聞+vlog”目前仍然存在發(fā)展局限。

(一)傳播主體單一且固化

從媒體融合實效觀之,主流媒體仍多以媒體機構為傳播主體,不利于其在注重關系連接的新媒體場域中占據優(yōu)勢。當前,“新聞+vlog”主要依賴少數頭部主流媒體借助社會化平臺進行傳播,而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中,新聞價值并不是內容推薦的首要參照因素?!俺缃灰蛩赝?,平臺更多以內容興趣點為篩選維度推薦,或通過流量池比對進行疊加推薦?!迸c娛樂類內容相比,資訊類新聞在此種算法機制下競爭力并不強。目前只有幾位本身具有較高媒介影響力的頭部新聞vlogger的作品實現了破圈傳播,“新聞+vlog”的巨大潛力未被完全挖掘。

(二)信息傳達片面化

碎片化時代,如何平衡好便利性與完整度的關系是主流媒體面臨的嚴峻考驗。vlog是在短視頻發(fā)展瓶頸期出現的作為短視頻縱向補充的內容樣態(tài),與短視頻相比,vlog的時長較長、敘事相對完整,但仍存碎片化特質:vlog是將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作為敘事點,點與點相勾連構建起生活影像,這種模式易實現細節(jié)的描摹,但難以完整展現事件,容易造成新聞信息碎片化。加之“新聞+vlog”的價值實現依賴于將新聞信息碎片化融入一線記者等專業(yè)工作者的日常影像,用戶更偏向于窺視“神秘”職業(yè)群體的私生活面貌,從而忽視創(chuàng)作者真正想要傳輸的新聞信息,導致信息“傳而不達”下的價值流失。綜上,“新聞+vlog”敘事方式的碎片化與用戶關注點的偏移共同造成了信息傳達片面化的桎梏。

(三)新聞價值易觸達、難深挖

“時政新聞信息的傳播必須用一種‘互聯網思維去傳播傳統(tǒng)紙媒上最基本的兩樣東西‘新聞與思想?!毙旅襟w時代,技術賦權使得新聞信息的第一發(fā)布者往往是與新聞事件處于同時空的普通民眾。大道不暢,小道必昌。無專業(yè)背景的目擊者所發(fā)布的信息往往帶有主觀臆斷的成分與強烈的情緒色彩,若主流媒體未及時發(fā)布客觀真實的新聞信息,便容易造成虛假信息的大范圍傳播。“同時,無論是新聞門戶網站還是社交媒體平臺,在時效方面都具備了‘即事即報的條件,這無疑對傳統(tǒng)媒體形成了新聞時效性壓力。”鑒于此,“打造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組織架構,構建新型采編流程,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是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標?!毕啾葌鹘y(tǒng)的新聞報道,“新聞+vlog”無需復雜的采編播流程,更符合“時效性”要求,且借助vlog這一偏娛樂性質的內容載體能夠減輕受眾的觀看負擔。伴隨著vlogger的工作畫面與有限敘述,用戶易于了解到新聞事件的時間、地點及進展等表層信息,實現新聞信息的有效觸達。但由于新聞信息是在vlogger的工作流程中隨機觸發(fā)的,時效性要求也進一步限制著其制作周期,難以進行信息梳理與重點抓取,導致無法深入挖掘新聞價值,難以在“思想”層面?zhèn)鬟f新聞內涵,造成淺薄化新聞偏向。

四、“新聞+vlog”的未來發(fā)展進路

“新聞+vlog”產品的傳播半徑是其新聞價值實現的前提,決定了其影響力覆蓋面積,內容敘事則是“新聞+vlog”產品的內核,決定了其信息抓取的廣度和價值挖掘的深度。面對發(fā)展困境,應從縱向深挖與橫向鋪陳兩個方向思考,以多元化新聞vlogger陣容的打造、新聞敘事網的構建、新聞傳播矩陣的延聯作為破局措施,三管齊下助力主流媒體破除困境。

(一)打造多元化新聞vlogger陣容

媒體深度融合要求主流媒體通過培養(yǎng)全媒體人才、優(yōu)化人才隊伍結構,把更多熟悉新媒體的中青年優(yōu)秀人才充實到關鍵崗位?!靶侣?vlog”是主流媒體向新媒體領域進軍的革新產品,相較于短視頻追求瞬時震撼力,vlog更注重展現生活樸素面貌、突出個人的鮮明風格,某種程度上vlogger的人格魅力是vlog作品的最大看點。vlog是vlogger的中區(qū)展臺,用戶在觀看vlog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vlogger原本不易為人知的方面,從而產生信任感,建立起較為穩(wěn)定的關系連接。因此,打造多元化新聞vlogger陣容,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新聞+vlog”的內容引力。

打造多元化新聞vlogger陣容首先要以官媒代言人作為頭部vlogger,康輝、剛強等具有高媒介影響力的官媒代言人本身擁有官方與個人兩重身份,嚴肅的前臺形象與不為人知的后臺形象的反差更能夠吸引用戶關注。鼓勵官媒代言人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以個人名義創(chuàng)立賬號,已有的“代言人”形象是其vlog作品可信度的擔保,私人身份則利于消解官方光環(huán)所帶來的疏離感,展現主流媒體的親民形象。其次要培養(yǎng)年輕記者作為中部vlogger,相較于前輩們,以張揚、小彭為代表的新一代新聞工作者的思維方式更適應新媒體的文化氛圍,因此在學習階段要注重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理念的灌輸,培養(yǎng)大批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作為新聞vlogger的中部力量,展現主流媒體年輕態(tài)的媒介形象。第三,應收納“公民記者”vlog作為底層補充。主流媒體可以設立“公民vlog”專欄,選取大眾拍攝的新聞價值較大的vlog進行二次編輯,將其附帶標簽置入官方賬號從而形成外納式補充。綜上,建立以官媒代言人為頭部引領,年輕新聞工作者作為中堅力量,“公民記者”進行底層補充的多元化新聞vlogger陣容,擴大“新聞+vlog”影響力,有助于打造國民共建新聞場。

(二)縱橫相交構建“新聞+vlog”敘事網

新媒體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新聞報道中“起因—經過—結果”的完整敘事鏈條,階段性過程記錄、場景的細節(jié)深挖是“新聞+vlog”的優(yōu)勢,同時也限制了新聞信息的完整輸出。為平衡便利性與完整性的關系,主流媒體可以設置主題性專欄,針對同一新聞事件制作多期vlog,使vlog系列化、線索化,以點連線使敘事鏈條完整。例如,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崔霞發(fā)布的“霞姐帶你追”系列航空vlog,目前已經囊括“霞姐帶你追嫦娥”“霞姐帶你追天宮”“霞姐帶你追火星”三類主題,多線索多主體展現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成果。

除完整縱向敘事鏈條,媒體可通過派遣多名vlogger聚焦同一事件,橫向延伸報道記錄的視野,甚至設置vlogger會面環(huán)節(jié),以交談的形式向觀眾講述自己在這一新聞事件中的所見所聞,在vlogger的“夢幻聯動”中完整展現新聞事件。同時主流媒體在相關平臺頁面中應以“vlog專欄—事件vlog專欄—某記者事件vlog專欄”形式方便用戶找尋。同系列串聯碎片內容,多視角實現橫向鋪陳,縱橫相交構建“新聞+vlog”敘事網,打破碎片化桎梏。

(三)“內嵌+外聯”勾勒新型新聞傳播矩陣

媒體深度融合要通過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有機嵌合,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vlog作為休閑性較強的內容產品本身具有較高寬容度,因此可利用記者vlogger的特殊身份向vlog中嵌入傳統(tǒng)新聞報道。新華社在bilibili彈幕網發(fā)布的《張揚兩會vlog:聽說你們愛看新聞,所以這次我不快進了》中,保留了記者張揚進行現場播報的全過程?,F場播報是記者工作的一部分,此方式不僅沒有違背vlog的記錄初衷,而且將有內涵有深度的傳統(tǒng)新聞報道毫不違和地嵌入vlog中,以“內嵌”的方式實現新聞價值的深入挖掘。

同時,主流媒體可通過“新聞+vlog”引起用戶對事件的關注,進而利用超鏈接外聯其他新聞類型,深入挖掘其新聞價值。首先,可利用平臺連帶推薦機制形成內容鏈接,如bilibili平臺會在視頻播放頁面中推薦同類型視頻,而抖音平臺推出的“相關閱讀”功能可將視覺化傳播與文字梳理相聯結。其次,vlogger可在視頻中設置關于新聞事件的懸念,進而將鏈接置入視頻中,再通過話語引導觀眾在鏈接視頻中尋找答案,提升用戶觀看其他新聞產品的興趣。除此之外主流媒體可以以事件為主體構建同主題多類型的報道合集,并將合集鏈接植入vlog產品中,以“新聞+vlog”實現信息的有效觸達,通過其他報道模式深挖新聞價值,打造新型新聞傳播矩陣。

五、結語

當下媒介環(huán)境瞬息萬變。“主流媒體所掌握的獨家、權威的信息來源、強大的政府資源、專業(yè)的業(yè)務團隊和專家資源是無可取代的?!钡有匀醯葐栴}造成了部分受眾流失?!靶侣?vlog”是傳統(tǒng)媒體通過引入新媒體內容樣態(tài)改造自身的典型表征,其模仿傳統(tǒng)vlog的內容生產邏輯,將個體化、感性化、非線性的新媒體基因與主流媒體的文化傳統(tǒng)相融合,形構了“新聞+vlog”獨有的內容特征。同時,在以人民為中心的觀念指導下,主流媒體采用親民的傳播語態(tài),借助社會化的媒介平臺,積極與受眾建立關系連接,助力打造國民共建新聞場。在未來主流媒體可以通過打造多元化vlogger陣容、縱橫相交構建“新聞+vlog”敘事網、“內嵌+外聯”勾勒新型新聞傳播矩陣三種方式,以“新聞+vlog”為發(fā)力支點,促進媒體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新聞+vlog”的出現代表了主流媒體對新領域的積極探索。在未來,媒體從業(yè)者及學者仍需從“新聞+vlog”的融合模式、制作技巧、價值建構等方面不斷探尋其發(fā)展方向,擴大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力半徑,實現有效價值引導。

注釋:

①⑨《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意見》,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年9月26日。

②〔法〕塔爾德·加布里埃爾特里·N·克拉克:《傳播與社會影響》,何道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第151頁。

③彭蘭:《短視頻:視頻生產力的“轉基因”與再培育》,《新聞界》2019年第1期。

④潘曙雅、張煜祺:《虛擬在場:網絡粉絲社群的互動儀式鏈》,《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9期。

⑤張文娟、宮承波:《本質、流變與反思:基于Vlog的多維審視》,《電視研究》2019年第10期。

⑥張志安、彭璐:《混合情感傳播模式:主流媒體短視頻內容生產研究——以人民日報抖音號為例》,《新聞與寫作》2019年第7期。

⑦曾祥敏、劉日亮:《“生態(tài)構建”: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縱深進路》,《現代出版》2022年第1期。

⑧何秋紅、王璐妍:《從“Vlog+”到“+Vlog”:媒介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以〈大國外交最前線〉為例》,《電視研究》2022年第4期。

《2020年中國資訊短視頻市場洞察白皮書》,艾瑞咨詢,https:/·/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669&isfree=0,2020年10月20日。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前線》2019年第4期。

趙辰瑋、劉韜、都海虹:《算法視域下抖音短視頻平臺視頻推薦模式研究》,《出版廣角》2019年第18期。

劉聰、韓向東:《基于新媒體的時政新聞信息傳播策略研究》,《現代情報》2015年第12期。

褚金勇:《旋轉的新聞場: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反轉與輿論效應研究》,《教育傳媒研究》2022年第1期。

霍虹:《全媒體時代下如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教育傳媒研究》2022年第3期。

(作者孫浩系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鞏奕系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本科生)

【特約編輯:張志君;責任編輯:陳小?!?/p>

猜你喜歡
新聞新聞報道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運用關聯理論解讀新聞標題修辭手法
人物采訪技巧在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自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保證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