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江 賴金明
關鍵詞:吉州窯 宋元時期 款識 分類探討
二、元代陶瓷款識
吉州窯元代陶瓷款識分為紀年、人名、堂名、地名、吉言、功用、數(shù)字、詩文等款識。
(一)元代紀年款
吉州窯器皿上題寫元代不同朝代日期的款識,可見“至元己卯(1279)”“丁未歲(1307)”“癸丑年造(1313)”,全部為干支紀年款,均為白地彩繪品種,器形有凈水缽、罐、三足爐。款識褐彩書在外腹壁、肩部、外底部。這些對研究吉州窯的陶瓷發(fā)展史,構建吉州窯的分期斷代具有重要意義。
1. 白地褐彩“至元己卯”款波浪鸞蝶紋凈水缽(圖50)43
內壁繪鸞蝶,腹部波浪紋地雙線長方形開光內楷書“吉州路總府劉仕達舍入皈敬堂永充供養(yǎng)至元己卯歲臘月謹題”。該款識具有地名、堂名、功用和紀年等多重意義。該器為前至元己卯年制作,也即是元代前至元十六年(1279)。
2. 白地彩繪“丁未歲”款波浪紋罐(圖51)
1983 年,江西省吉安縣吉州窯遺址屋后嶺采集,現(xiàn)藏江西省吉安縣文物管理所。罐體有4 組紋飾,各組紋飾之間以粗細弦紋間隔,頸部飾卷草紋一周,肩部褐彩“丁未歲下市朱有成用工□□作稱心買賣答者”,下腹部飾以卷草紋一周,腹部繪主題紋飾波浪紋,中間一個長方形開光,書“□入敬神會,永充供養(yǎng)者”,開光上部繪荷葉,下部托蓮花,布局與宋元時期長方形落款相同。丁未歲是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
3. 白地彩繪“癸丑年造”款纏枝卷草紋三足爐(圖52)45
斂口,溜肩,圓鼓腹,平底邊緣置三足,口沿一周繪褐彩水波紋,頸部近口沿一周繪連續(xù)褐地白彩回字紋,腹部上下一組弦紋間彩繪繁密纏枝卷草紋。外底褐彩雙排“癸丑年造”四字行楷,該器為1313 年制作。
(二)元代人名款
題寫在元代吉州窯器皿上的人名款識,見“尹家個”“朱家工夫”“朱有成”“劉”“劉仕達”“劉法師”“福會公”等,品種分白地彩繪和黑地彩繪,器形有粉盒、直口罐、束頸罐、盞,紋飾主要是具有元代特征的波浪紋、卷草紋??钽懛謩e位于蓋面、罐肩部、罐外底部和盞內底部,既有彩繪,也有墨書,以褐色彩繪為主。人名款識分為生產(chǎn)制作者、定燒購買者和使用享用者三類。
1. 生產(chǎn)制作者
款識表明器皿的組織生產(chǎn)制作者或者作坊名號,具有商標性質、廣告意思,使用褐色彩繪和墨書手法。見“尹家個”“朱家工夫”“朱有成”“劉”。
(1)白地彩繪“丁未歲”款波浪紋罐(圖51),46 出自吉州窯遺址,肩部褐彩“丁未歲下市朱有成用工□□作稱心買賣答者”,明確下市朱有成用工,說明朱有成是元代窯戶,是組織生產(chǎn)制作者。
(2)白地彩繪“尹家個”款盒蓋,47 蓋面褐彩書“尹家個”,表明是尹家窯場生產(chǎn)的蓋盒。
(3)白地彩繪墨書“朱家工夫”款卷草紋罐(圖53),48 首都博物館藏。頸部飾連續(xù)回紋,腹部滿飾纏枝蔓草紋,近底一周繪仰蓮瓣紋,紋飾運筆纖細雋秀。底部墨書“朱家工夫”瘦金體款,也具有商標和宣傳的性質。
(4)白地彩繪“劉”字款卷草紋梅瓶(圖54),2014年佳士得拍品。49 梅瓶肩部、腹部滿施細密卷草紋,腹部中間菱花形開光內繪龜背錦紋。外底足露胎處使用與器皿彩繪一樣的材料題寫“劉”字,表明器皿畫工同為“劉”氏所為。
2. 定燒購買者
款識表明器皿的定制購買人。
(1)白地褐彩“至元己卯”款波浪鸞蝶紋凈水缽(圖50),開光內楷書“吉州路總府劉仕達舍入皈敬堂”,說明該凈水缽是吉州路總府劉仕達購買供奉的。
(2)白地彩繪“劉法師”款三足筒形爐(圖55),筒形爐身,外底邊緣附三足,外腹壁上下繪兩組弦紋,中部開光題寫“劉法師本壇供養(yǎng)諸天神將”,本壇的劉法師應是定制購買三足筒形爐的操作人。
3. 使用享用者
款識表明器皿的享用使用人,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購買者、定制者的可能。如黑地彩繪“福會公”銘盞(圖56),50 胎質疏松,灰白胎,內、外施黑釉不及底,內底中心露胎彩繪“福會公”,即表明是福會公所用,也可能是福會公享用,帶有祭祀功能。
(三)元代堂名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上題寫堂名、場所款識有“皈敬堂”“敬神會”“啟華堂□”“□龍□會”等,器形有凈水缽、罐、盞。均為燒造前題寫,分白地彩繪和黑地彩繪兩種。
1. 白地彩繪
器形有凈水缽、罐??钭R于施釉前題寫在器物外腹長方形開光內。
(1)白地褐彩“至元己卯”款波浪鸞蝶紋凈水缽(圖50),51 外腹部波浪紋地雙線長方形開光內楷書“吉州路總府劉仕達舍入皈敬堂永充供養(yǎng)”,表明劉世達供養(yǎng)的是皈敬堂。
(2)白地彩繪“敬神會”款波浪紋罐(圖57),52 腹部繪主題紋飾波浪紋,中間長方形開光內書“□入敬神會,永充供養(yǎng)者”,表明器皿所有人供養(yǎng)的是敬神會。
2. 黑地彩繪
器形主要為盞??钭R為施黑釉后題寫在器皿內壁,呈十字形布局,表明器皿的使用場所。
(1)黑地彩繪“啟華堂□”款盞(圖58),53 內底心下凹?;野滋ィ瑑缺跐M施黑釉,腹壁書寫“啟華堂□”。
(2)黑地彩繪“□龍□會”款盞(圖59),54 內底窄平下凹,內壁題寫“□龍□會”。
(四)元代地名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上題寫地名款識的,見有前述的“吉州路”“下市”。
1. 元代白地褐彩“至元己卯”凈水缽(圖50)55
腹部波浪紋地雙線長方形開光內楷書“吉州路總府劉仕達舍入皈敬堂永充供養(yǎng)至元乙卯歲臘月謹題”,表明器皿為吉州路總府劉仕達所有。根據(jù)《元史· 地理五》:“至元十四年,升吉州總管府,置錄事司,領一司、八縣。元貞元年(1295),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縣升州,改吉州為吉安路。”以實物見證了吉州路在元代行政體制的變化。
2. 元代白地彩繪“丁未歲”款波浪紋罐(圖51)
肩部褐彩“丁未歲下市朱有成用工□□作稱心買賣答者”。明代鐘彥彰在《(永樂)東昌志· 序》記載:“永和名東昌……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祠廟寺觀始創(chuàng)。周顯德(954)初,謂之高唐鄉(xiāng)臨江里瓷窯團,有團軍將主之。及宋寢盛。景德中為鎮(zhèn)市,置監(jiān)鎮(zhèn)司,掌瓷窯煙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時海宇清寧,附而居者至數(shù)千家,民物繁庶,舟車輻輳……實西南之都會也?!笨钭R印證了永和鎮(zhèn)“六街三市( 上市、中市、下市)”的文獻記載,為宋元時期的市鎮(zhèn)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jù)。
(五)元代吉言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題寫吉祥意義的銘款, 主要有“?!薄暗摗薄皦邸薄叭省?,品種為黑釉、白地彩繪、黑釉澀胎彩繪,器形有碗、盞、盤、長頸瓶、杯。吉語款位于器物內底和外底,技法分別有模印、彩繪。
1.“壽”字款黑釉杯(圖60)56
2016 年吉州窯茅庵嶺窯址出土。內底模印“壽”字,醬黑色釉面呈灰色兔毫紋。
2. 黑地彩繪“祿”字款碗(圖61)57
2014 年吉州窯茅庵嶺窯址出土。內底露胎處褐彩書“祿”字。
3. 白地彩繪“仁”字長頸瓶(圖62)。
長頸,鼓腹,圈足。外底露灰白胎,彩繪“仁”字款。
4. 白地題寫“福”字盤。
茅庵嶺窯址出土,內底繪折枝葵花紋,外底足內褐彩書“?!弊?。58
(六)元代功用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題寫器皿功用的款識, 有“ 斗會”“粉合”“供養(yǎng)”,品種有白地彩繪和黑釉澀胎彩繪,器形有盒蓋、盞。銘款褐彩題寫,位于器物內底和外腹壁中部。
1. 白地褐彩“粉合”蓋面59
蓋面題寫“尹家個”款,另外褐彩書“粉合十分”,不僅說明組織生產(chǎn)的窯家,而且起到了商標廣告宣傳的作用,直接標注其功用為“粉合”。
2. 黑釉澀胎彩繪“斗會”銘碗(圖63)60
斜弧腹壁,內底寬平下凹,圈足。內壁不及底、外壁至圈足施黑釉,釉泛醬色,內底心露胎處褐彩書“斗會”銘,研究認為是斗茶之會。
3. 白地彩繪“敬神會”款波浪紋罐(圖57)
腹部繪波浪紋,中間有一長方形開光,內彩書“入敬神會,永充供養(yǎng)者”。上部兩邊繪荷葉,下部托以蓮花。下腹部飾卷草紋一周。表明該罐是作“供養(yǎng)”的。
(七)元代數(shù)字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題寫數(shù)字款識的不多,見有“肆”字銘款(圖64)。61 題寫在白地彩繪波浪紋瓶的外底,該瓶于2012 年出土自吉州窯東昌路窯址,口部殘損,肩部兩組弦紋間褐色彩繪纏枝卷草紋,腹部繪波浪紋。外底部褐彩書“肆”字款銘。研究認為是表達產(chǎn)品數(shù)量或者類型的批號。
( 八) 元代吉州窯詩文款
元代吉州窯器皿題寫的詩文,可見《相思引》《隔浦蓮》《踏莎行》,均為詞,品種為白地彩繪,器形僅見長方形束腰形枕,詞文褐色彩繪在枕面上。枕側面存4 個支燒痕,另一側面鏤2 個圓形氣孔。四個枕面兩兩相對,兩枕面褐色彩繪開光折枝花紋,另外的枕面分別褐彩書詞各一首。
1. 白地褐彩花卉詩文枕(圖65)62
1974 年江蘇省南京江寧縣江寧公社地窖出土。長44.2厘米,寬12.3 厘米,高12.7 厘米。枕面褐色彩繪開光折枝梅、蓮、桃、竹、石榴、枇杷紋,另外枕面分別褐彩書“隔浦蓮”和“相思引”詞各一首,為北宋周邦彥的作品,書寫格式自左向右。
隔浦蓮(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驚落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水亭小。浮萍破處,檐花簾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相思引
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嬌眼味(未) 惺忪。強整羅衣抬皓腕,故(更)將紈扇掩酥胸,羞郎何事,何事面微紅。
內容與周邦彥《片玉集》可以相互對照,對研究詞學具有重要的??弊饔?。研究者從書法風格和字體結構出發(fā),認為是當時手工業(yè)工人書寫的。
2. 白地彩繪長方形束腰詩文枕(圖66)
1980 年吉州窯遺址出土。高12.8 厘米,寬12 厘米,殘長36 厘米。側面繪花草紋,四角分別存墊燒痕。每個邊框均飾褐彩寬條紋。枕面分別彩繪錦地開光花卉紋和詩文,兩面對稱,各飾三個錦地開光花草紋,另外枕面題寫詩文,每行6 個字,一面殘留14 行,計95 個字。另一面殘留9 行文字,“暑紗廚瑩徹汶,□□何□□□,燕引□化□□,□荷花度,陰下梅子輕黃,面蒲抽嫩綠墻,物阜樂時康水,偏長舜纮聲緩,□□□□□事”,計56 個字。
綜上,吉州窯宋元陶瓷器皿上的款識,分為紀年、人名、堂名、地名、吉言、功用、數(shù)字、詩文等。銘文款識手法多樣,字體富有變化,題寫部位不同,特征不一,內容豐富,價值重大,呈現(xiàn)不同時期的人文風尚、經(jīng)濟水平、社會發(fā)展狀況,涉及政治、經(jīng)濟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吉州窯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環(huán)境,是吉州窯陶瓷文化深厚內涵的體現(xiàn)。這些特殊的文化載體,對探討吉州窯陶瓷發(fā)展史、深化吉州窯陶瓷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助推吉州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