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科
隨著統(tǒng)編教材的全面使用,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閱讀策略,教材已很好地將閱讀策略有機地滲透到每個年級中:三年級上冊的閱讀策略是預測,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jié)去猜想;四年級上冊的閱讀策略是提問,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結合上述這些篇章閱讀策略的特點,筆者以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目《小英雄雨來》為例,闡述一下小學整本書閱讀的策略建構。
內容統(tǒng)整策略即在通讀全書后回顧梳理,摘取某個人物或者事件的關鍵信息,將這些關鍵信息組織在一起,形成相對清晰的人物關系和事件發(fā)展脈絡的閱讀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整本書的篇幅較長,信息量較大,人物較多,無法將篇章與篇章之間的內容很好地整合,對于書中的情節(jié)也很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時,我們可以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嘗試采用內容統(tǒng)整策略,指導學生在快速閱讀時只關注某個人物,進行跳讀,同時做好批注,最后再將與這一人物相關的信息進行統(tǒng)整,使得這一人物的相關信息得以摘取出來,從而能夠清晰地分析此人物的形象特點、心理變化過程以及其在整本書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趨勢。通過這一策略,學生可以加深對于書中人物事件的一個整體感觀,完成信息內容的統(tǒng)整。
如閱讀《小英雄雨來》整本書時,教師可以采用內容統(tǒng)整策略來指導學生設計雨來的人物簡介。通過人物簡介模板,學生填入相應信息,就可以清晰地整理出雨來與整本書中其他人物的關系,對學生理清書中人物關系起到很好的支架作用。
定格復現策略即將作品中重復出現的人物、場景、動作、語言、神態(tài)及畫面等,進行勾連,強化印象,進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在大部分作品中,這些看似相同的事物卻有著不同的作用—— 或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展現人物內心的變化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作品中反復出現的內容做好標記,定格重復出現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這部分內容給予重視。
以《小英雄雨來》為例,書中出現了大量關于“還鄉(xiāng)河”的描寫,比如,“晉察冀邊區(qū)的北部有一條還鄉(xiāng)河,河里長著很多蘆葦。河邊有個小村莊。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边@一處景物描寫,一方面展示了雨來家鄉(xiāng)美麗的風光;另一方面,為后面雨來脫險做了鋪墊,把蘆花比作白雪,寫出了蘆花顏色白的特點,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也寫出了蘆花村的美麗。再如,“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藍的天上飄著的浮云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xiāng)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边@一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了被夕陽染紅的浮云,渲染了莊嚴的氣氛,用紅色做背景,意在襯托雨來犧牲時的悲壯和對雨來愛國之心的贊美。又如,“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著。還鄉(xiāng)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里叫著?!币痪渲小按舸舻摹薄办o靜的”“嘩嘩的”,突出了人們內心的悲傷。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自然環(huán)境描寫也是為刻畫人物,抒發(fā)情感服務的,讓小說更加扣人心弦。
教師通過定格復現策略,將書中相同的反復出現的內容進行整合分析,會更有助于學生加強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以及對整本書的解讀。
對比參照策略即在閱讀中自覺地將具有一定關聯(lián)的人物、事物進行對比參照,區(qū)分細微差別,探究差別產生的本質原因。人物形象常常是由多個“點”勾連起來的,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當閱讀時發(fā)現“點”時,就要努力地有意識地去關聯(lián)其他的“點”,最后將這些“點”形成一條完整的“線”,也就形成了對作品人物的完整認識。
《小英雄雨來》中有一處寫道:“雨來仰浮的本領最高,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睆倪@一處的描寫,我們能夠讀到雨來是一個活潑調皮、游泳本領高的孩子。那這是不是雨來的主要性格特點?書中還有哪些語段也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基于這一點展開,教師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尋找更多“點”,進而形成一條完整的“線”。“聽見子彈向他頭上嗖嗖地飛來”,依然“抱著樹就往上爬”;鬼子抓住他,用糖塊、金戒指誘惑他說出李大叔的藏身地,雨來堅定地回答“沒看見”;鬼子利誘不成,便露出兇殘本性,開始毒打雨來,他臉上被打得“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腦袋被打得“嗡嗡地叫”;“鬼子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著牙沒有屈服;鬼子把雨來拉出去槍斃,雨來趁機跳水逃脫。這些細節(jié)描寫,都體現出雨來機智勇敢、堅強不屈的性格特點,同時也表現出了雨來的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對比參照策略,我們能夠從“點”到“線”,由局部到整體,能更加全面地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發(fā)展變化的歷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