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調查與提升研究

2023-06-25 07:50:26榮樹坤柳小花
山西青年 2023年11期
關鍵詞:教學信息高校教師受訪者

榮樹坤 柳小花

1.河南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36;2.河南城建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36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與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建設高校高水平師資隊伍的重要途徑與保障。早在十幾年前教育部就印發(fā)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以及《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 年)》,這兩個文件體現了教育部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部署,從國家層面指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要求加快推進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高校教師,作為教育改革、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的執(zhí)行者,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對我國現代教育事業(yè)的實踐與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2年3 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中指出“立足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師資力量,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yǎng)”。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全面提升被認為是破解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瓶頸、推動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時代背景呼喚高校教師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研究現狀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核心。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分析、現狀分析、提升策略研究等方面(王紅梅等,2012[1];周春紅等,2012[2];陳彥平等,2013[3];劉喆等,2014[4];員立亭等,2015[5];楊琰等,2019[6];俞福麗,2021[7]等等)。張瑩等(2017)[8]指出,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高校教師以科學的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托先進的計算機、互聯網、移動終端、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利用信息資源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從事教育活動并最終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多位學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地方高校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作了調查分析,以梳理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現狀,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各個角度給出提升地方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建議及對策。如田成泉等(2021)[9]以三所駐煙臺高校的部分教師為研究對象,宋權華等(2020)[10]則以我國西部地區(qū)部分高校為研究對象。在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現存問題上,研究多認為,目前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仍處于較低層次。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張瑩等(2017)指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實踐、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被廣泛引入課堂并大規(guī)模普及,教師使用多媒體投影和PPT 課件進行教學活動;第二個階段主要關注信息和信息技術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第三個階段,以互聯網、移動終端為媒介的信息化教學概念受到全國高校的廣泛關注,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私播課、網絡公開課等。這對高校教師教學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狀況調查

教學信息能力是高校教師運用信息知識和信息設備選擇、獲取、處理以及創(chuàng)造教學信息的能力,是高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核心。為比較準確地了解河南高校教師教學信息素養(yǎng)狀況,研究團隊以河南省三所本科高校的200 名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在教學資源的獲取上,6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檢索能力很好或者好,13.5%認為自己不會進行資源檢索,無法找到自己滿意的教學資源信息。在教學信息的獲取途徑上,64%的受訪者表示會從百度文庫、中國知網等資源網獲取教學資源,對獲取的教學資源是全盤引用還是進行再加工,42.5%的受訪者表示會進行再加工,同時有22.5%的受訪者認為不需要再加工,會直接應用于教學中。在下載使用教學資源時,34%的受訪者會使用掃描軟件、截圖工具等非網絡化工具,而41%的高校教師仍然不會使用這些工具獲取教學資源并進行處理。有65.5%的受訪者會經常搜索、制作學生專業(yè)相關的教學資源并推送給學生,也有18.5%的教師從不進行這一活動。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高校教師教學信息能力調查(一)

在日常教學資料的規(guī)劃設計中,如制定、編寫教學大綱、教學計劃,45%的教師會選擇使用網絡教學資源,在課堂授課活動中,88%的教師會選擇使用PPT 課件進行課堂授課。在課件的來源上,由于自制PPT 需要較為專業(yè)的技術且耗費大量時間,僅有17.5%的受訪者選擇自己制作的PPT 課件,36.5%的受訪者會使用教材配套課件,24.5%的受訪者使用網絡資源下載課件,21.5%的受訪者會對網絡資源課件稍作修改后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在教學資源的保存上,49%和26%的受訪者分別會使用U 盤和郵箱進行保存,而使用網絡收藏夾和百度云等云儲存工具的僅占到10%和15%,說明傳統(tǒng)的資源保存方式仍然受到高校教師的信賴。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高校教師教學信息能力調查(二)

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融合衍生出慕課這種新型的開放教育課程模式,席卷全球的慕課風暴深刻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這對高校教師教學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受訪者表示會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例如31%的受訪者會設計、開發(fā)微課、慕課等在線課程,進而開展基于信息化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集教學資源、信息推送、互動交流于一體的網絡學習平臺,例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愛課程等平臺的建設與運用,便受到教育者的青睞,有67.5%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網絡學習平臺,而仍有11%的受訪者不會使用網絡學習平臺。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高校教師教學信息能力調查(三)

四、高校教師教學信息素養(yǎng)提升策略與途徑

通過分析數據并參考其他一些研究成果,我們發(fā)現,當前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在教育信息化時代有了很大的突破和發(fā)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專業(yè)技術知識不夠熟練,學習動力不足,信息化與教學的融合程度不夠深入,一些極具“互聯網+”時代特色的信息技術能力欠缺等,這些必將阻礙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教學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我們建議,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全面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信息素養(yǎng)。

(一)學校培訓與自我學習相結合,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信息知識及其運用能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有相當大比重的老師對本單位的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建設非常滿意,也具備較高的教學信息意識,但對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掌握不夠。就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上,42%的老師想通過學校組織的專業(yè)培訓來獲得。我們建議,應該有針對性地培訓,根據教師不同的學科類別、學歷層次和技術水平,確定培訓目標和培訓資源,滿足個體化的需求。調查顯示,很大一部分教師對微課、慕課等在線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不熟悉,各高校應側重音頻、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及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fā)等方面的培訓。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學不再是老師一言堂進行知識灌輸,老師成為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個性化教學的設計者、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提供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者,教學模式變?yōu)椤袄蠋煘橹鲗?,學生為主體”,高校教師必須積極主動更新知識結構。自主學習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網絡課程的自學,學習時間地點較為靈活,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一個途徑。

(二)政策支持與激勵措施相結合,促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激勵是指揮棒,高校應建立起切實可行的激勵政策,完善規(guī)章制度,形成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能力提升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獎勵那些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成果。加強對教師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引導,在政策上予以鼓勵和支持,如將信息化教學質量納入常規(guī)考核中,在職稱評聘、崗位晉升上予以傾斜,在獎勵性績效分配上予以體現;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申報中優(yōu)先支持與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相關的項目;推進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建設,在建設經費上予以支持。高校教務部門還可以對在信息化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事跡匯編成冊,對成果顯著的信息化教學課程優(yōu)秀案例進行表彰,從精神上激發(fā)教師向先進教師學習,汲取優(yōu)秀課程的操作經驗,以指導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操作。

(三)個人努力與團隊合作相結合,實踐信息化教學模式和方法

整合教師資源、推進團隊建設,是大數據時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梢砸越萄惺一蛲愓n程為單位共同備課(陸凱,2020)[11],在備課的過程中,互相交流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以及課程授課模式的經驗和方法,在充分利用教材等傳統(tǒng)資料的基礎上,主動利用信息技術獲取教學資源,并對教學資源進行再加工整理,以達到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目的,相互學習,共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知識與能力;可以進行同行聽課,在觀摩課程之后,相互探討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不足與成功之處,并進行教學改進與反思;可以共同參加教學技能競賽和教學設計比賽,按照各自的優(yōu)勢進行分工合作;組建信息化教學改革課題組,共同參與信息技術與課程相融合的課題研究。團隊合作的模式能夠降低對教師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欠缺的焦慮感,分工合作更易于教師提高教學信息素養(yǎng)。

猜你喜歡
教學信息高校教師受訪者
今天,你休閑了嗎?
小康(2022年28期)2022-10-21 02:35:38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小康(2022年19期)2022-07-09 10:41:00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小康(2022年16期)2022-06-13 05:05:44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
時代郵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6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數據結構課堂上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研究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高職數維專業(yè)教學信息平臺建設研究與實踐
論高校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fā)
高校教師職稱評聘應“教”字當頭
元江| 页游| 南投县| 大田县| 固始县| 长岭县| 宕昌县| 华阴市| 绥化市| 宜良县| 田林县| 昌图县| 平昌县| 称多县| 盘锦市| 桃江县| 长治市| 任丘市| 仙居县| 河源市| 遵义县| 莎车县| 水城县| 宜君县| 信阳市| 安徽省| 河西区| 丹寨县| 广昌县| 珲春市| 三河市| 平凉市| 蓝山县| 顺义区| 临桂县| 涿鹿县| 瑞安市| 昭觉县| 陆良县| 垫江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