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狀況調查

2023-07-14 09:21:34肖裕芳吳強程族桁黃曉陳世蘭勞有益黃麗蘇全莉雷梁胡國霞
右江醫(yī)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心理狀況新冠肺炎醫(yī)務人員

肖裕芳 吳強 程族桁 黃曉 陳世蘭 勞有益 黃麗 蘇全莉 雷梁 胡國霞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的心理狀況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使用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檢查量表(PCL-C)、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以電話回訪方式對廣西沿海疫情地區(qū)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具體的問題因素進行調查。結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yī)務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評分為(23.96±2.35)分,焦慮評分為(40.35±4.18)分,抑郁評分為(43.81±4.32)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檢出率分別為15.65%、18.59%、13.83%;社會支持程度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評分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積極應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P<0.001)。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評分與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呈顯著正相關(P<0.001),與消極應對程度呈正相關(P<0.05),與積極應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P<0.01)。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消極應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P<0.001),與積極應對程度呈負相關(P<0.05)。抑郁評分與消極應對程度呈正相關(P<0.05),與積極應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P<0.001)。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呈顯著負相關(P<0.01);已婚醫(yī)務人員雖然有更多的社會支持,但卻更容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以及焦慮心境(P<0.001)。其他醫(yī)護人員有更多的社會支持資源,護理人員更有可能發(fā)生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也更加容易引發(fā)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醫(yī)生更傾向采取積極應對措施(P<0.001)。電話回訪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引起醫(yī)院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因素共9個,各影響因素發(fā)生的頻率分別為:防控工作時間嚴重超時為18.06%,工作傳染性強為16.67%,作息嚴重不規(guī)律為14.88%,工作強度及壓力加大為13.49%,工資待遇下降為10.52%,工資發(fā)放不及時為9.33%,家庭矛盾突出為6.15%,對病毒的恐懼為5.75%,疫情時間太長為5.16%。結論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普通人群,社會支持網(wǎng)絡、應對方式是影響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兩大方面因素,建議重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并及時給予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

【關鍵詞】 新冠肺炎;醫(yī)務人員;心理狀況

中圖分類號:R395.1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06.005

Investiga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during the COVID-19

XIAO Yufang1, 2, WU Qiang2, 3, CHENG Zuheng4, HUANG Xiao1, CHEN Shilan1,LAO Youyi1, HUANG Li1, SU Quanli1, LEI Liang1, HU Guoxia1

(1. Health Management Medical Center,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Qinzhou,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2.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rirk University, Thailand; 3. Scho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0, Sichuan, China; 4. School of Education, Beibu Gulf University, Qinzhou 5350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Convenient sampling was use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specific problem factors of medical staff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were investigated by telephone return visit using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checklist-civilian form? (PCL-C),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Results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the PTSD score of medical staffs was (23.96 ± 2.35) points, anxiety score was (40.35 ± 4.18) points, and depression score was (43.81 ± 4.32) points, an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PTS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15.65%, 18.59%, and 13.83%, respectively.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SD score and anxiety score (P<0.01), an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01). PTSD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score (P<0.001),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5),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1). Anxie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score and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5). Depression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negative coping (P<0.05),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sitive coping (P<0.001). Positive coping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coping (P<0.01); although married medical staffs had more social supports,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TSD and anxiety (P<0.001). Other medical staffs had more social support resources, and nursing staff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TSD,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Doctors were more likely to take positive measures (P<0.001). Telephone return visit showed that 9 factors cause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medical staffs in hospitals during COVID-19 epidemic, and the frequency of each factor was as follows: serious overtim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ing hours was 18.06%, strong infectiousness in work was 16.67%, serious regularity in work and rest was 14.88%, increase in work intensity and pressure was 13.49%, decrease in salary and benefits was 10.52%, delayed wage payment was 9.33%, prominent family contradictions was 6.15%, the fear of the virus was 5.75%, and long duration of the epidemic was 5.16%.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levels of medical staffs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xi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coping style are two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s.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affs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timely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also given to them.

【Key words】 COVID-19; medical staffs; psychological status

2019年突發(f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快,傳染性極強,其中包括很多新冠肺炎相關工作者被感染[1。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醫(yī)務人員始終行走在一線,長時間穿戴防護用品,不但身體出現(xiàn)一些不適的反應,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2,而且心理也會出現(xiàn)各種應激反應3,如抑郁、焦慮等心理反應4,但目前社會對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關注度普遍不夠。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qū)地理位置復雜,其港口均與境外相連,跨境貿(mào)易及其他外來人口構成復雜且流動性高,致使疫情防控具有極端的嚴峻性、緊迫性、復雜性,間接增加了醫(yī)務人員疫情防控的工作壓力,可能會降低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另有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5。目前,尚缺少新冠肺炎疫情下對人口相對復雜的欽州、防城港、北海三個城市的醫(yī)務人員心理狀況進行研究。本研究以廣西上述三個沿海城市的醫(y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索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問題及影響因素,為參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醫(yī)務人員心理干預提供參考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服務于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包括醫(yī)生、護士、藥師、技師等950名醫(yī)務人員,回收有效問卷882份,有效率為92.84%。納入標準:(1)長期在防城港市、北海市、欽州市等廣西沿海城市工作的醫(yī)務人員,居住年限≥5年;(2)參與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員,如核酸檢測、治療新冠肺炎等;(3)自愿參加本次調查;(4)明白本次調查的目的及要求。排除標準:(1)語言或者文字理解能力較低的人員;(2)因患嚴重精神障礙、嚴重軀體疾病無法完成調查者。在進行調查前,醫(yī)務人員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方可填寫問卷,該調查研究獲得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KY-202008030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通過中國知網(wǎng)、萬方醫(yī)學等數(shù)據(jù)庫,選定“新冠肺炎疫情下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等相關主題收集了國內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分析現(xiàn)存的相關文獻資料,剖析新冠肺炎疫情下醫(yī)務人員相關心理問題和心理干預,有針對性發(fā)掘新冠肺炎疫情下廣西北部灣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研究情況及與其他地區(qū)的差異性對比,在把握現(xiàn)有研究不足的基礎上,提出本研究的突破口,并撰寫了文獻綜述,為后續(xù)的研究做好鋪墊。

1.2.2 電話訪談法

隨機選擇廣西北部灣欽州、北海、防城港沿海地區(qū)公立醫(yī)院參與問卷調查的200名醫(yī)務人員進行電話訪談,記錄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通過整理記錄總結歸納影響因素,并做進一步分析。

1.2.3 問卷調查法

此方法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1.2.3.1 調查步驟

基本信息調查:收集參與者的一般情況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婚否、職業(yè)等。

1.2.3.2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評定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檢查量表(PCL-C)由美國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研究中心編制,用于評價被試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創(chuàng)傷后的感受[6。PCL-C分為3個維度,分別是再體驗癥狀、回避麻木癥狀以及高警覺癥狀,共17道題目,采用5級計分法,最小分值17分,最大分值85分,分值越高,PTSD水平越嚴重??偡殖^41分,表明有PTSD癥狀,總分值在41~49分區(qū)間,表明有輕微程度的PTSD癥狀但影響不大,總分值在50~85分區(qū)間,表明有較顯著的PTSD癥狀,大概率被診斷為PTSD。

1.2.3.3 焦慮癥狀自我評定

使用ZUNG[7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醫(yī)務人員焦慮情況。該量表共有20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測量被試者最近1周主觀焦慮感受的頻率,其中有5個條目為反向計分,其余條目為正向計分,各條目分數(shù)相加后再乘以1.25取整數(shù),所得分數(shù)為標準分。根據(jù)中國常模結果,總分小于50分為無焦慮癥狀,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大于或等于70分為重度焦慮。

1.2.3.4 抑郁癥狀自我評定

使用ZUNG[8于1965年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醫(yī)務人員抑郁情況。該量表共有20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其中10個條目為正向計分,其余條目均為反向計分。測量被試者最近1周主觀抑郁感受的頻率,各條目分數(shù)相加后再乘以1.25取整數(shù),所得分數(shù)為標準分。根據(jù)中國常模結果,總分小于53分為無抑郁癥狀,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大于或等于73分為重度抑郁。

1.2.3.5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用解亞寧[9編制的簡易方式自評量表(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測量醫(yī)務人員的應對方式情況,總共20個條目,有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其中,由12個條目構成積極應對方式,8個條目構成消極應對。采用4級計分法,1代表“不采取”,2代表“偶爾采取”,3代表“有時采取”,4代表“經(jīng)常采取”。積極應對總分越高,越經(jīng)常采用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總分越高,越經(jīng)常采用消極應對方式。

1.2.3.6 社會支持測定

采用肖水源[10編制的社會支持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評估醫(yī)務人員的社會支持現(xiàn)狀??偣?0個條目,有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采用4級計分法,總分越高,社會支持越好。維度的得分越高,社會支持資源越多,心情越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6.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被試者的婚否差異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被試者不同職業(yè)差異性,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各個變量的相關性,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果

2.1 問卷收發(fā)和人口學變量情況

本次共發(fā)放9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82份,有效率為92.84%。在各分類指標中,女性618人(70.1%),護士392人(44.4%),本科學歷590人(66.9%),初級職稱385人(43.7%),31~40歲407人(46.1%),均為各個分類指標中占比最高。詳見表1。

2.2 醫(yī)務人員各量表的評分情況

882名醫(yī)務人員的社會支持評分為(39.66±3.91)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評分為(23.96±2.35)分,焦慮評分為(40.35±4.18)分,抑郁評分為(43.81±4.32)分,積極應對方式評分為(22.09±2.08)分,消極應對方式評分為(9.26±0.89)分。

2.3 新冠防疫醫(yī)務人員的焦慮、抑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檢出情況

焦慮檢出情況:輕度焦慮123人(13.95%),中度焦慮35人(3.97%),重度焦慮6人(0.68%)。抑郁檢出情況:輕度抑郁62人(7.03%),中度抑郁47人(5.33%),重度抑郁13人(1.47%)。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檢出情況:輕微癥狀115人(13.04%),嚴重癥狀23人(2.61%)。見表2。

2.4 各量表及其維度之間的相關性

對量表及其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呈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與焦慮、抑郁、消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顯著負相關。焦慮與抑郁、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顯著負相關,抑郁與消極應對呈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顯著負相關,積極應對與消極應對呈顯著負相關。見表3。

2.5 婚否在各量表及維度上的差異分析

對各量表及維度在婚否上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婚否在社會支持及其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以及焦慮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即相對未婚的參與者,已婚的參與者會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容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也更加焦慮。見表4。

2.6 不同職業(yè)各量表及維度單因素方差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職業(yè)在社會支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積極應對方式和消極應對方式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在客觀支持、支持利用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7 影響心理問題因素的調查結果

為進一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研究團隊采用電話訪談方式對廣西沿海地區(qū)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城市參與調查的200名醫(yī)務人員進行了隨機電話訪談,經(jīng)對調研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疫情下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主要有9個,發(fā)生了1008頻次,其中各影響因素發(fā)生的頻次及占比分別為:防控工作時間嚴重超時為182次(18.06%),工作傳染性強為168次(16.67%),作息嚴重不規(guī)律為150次(14.88%),工作強度及壓力加大為136次(13.49%),工資待遇下降為106次(10.52%),工資發(fā)放不及時為94次(9.33%),家庭矛盾突出為62次(6.15%),對病毒的恐懼為58次(5.75%),疫情時間太長為52次(5.16%)。

3 討論

3.1 疫情期間醫(yī)務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現(xiàn)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882名醫(yī)護人員中,有138名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檢出率為15.65%,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評分為(23.96±2.35)分,處于中低水平狀態(tài),明顯低于范慧等人[11在2020年對一線人員調查的結果(28.37±9.26)分,這可能與醫(yī)務人員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得到提升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醫(yī)務人員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不足,對感染的風險認知較為敏感,容易產(chǎn)生應激狀態(tài),而自從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fā)成功到進行接種,醫(yī)務人員受到的風險危害程度逐漸減小,因此展現(xiàn)出中低水平的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有164名醫(yī)務人員出現(xiàn)焦慮癥狀,檢出率為18.59%,醫(yī)務人員的焦慮評分為(40.35±4.18)分,這一結果不僅與周曉平等人1的研究結果(39.20±9.42)分接近,也超過國內常模(33.50±5.82)分[12,顯然,新冠肺炎疫情下醫(yī)務人員的焦慮評分遠超常人,不可忽視。過度焦慮會降低個體的免疫功能,從而引發(fā)其他身心疾病[13。有122名醫(yī)務人員出現(xiàn)抑郁癥狀,檢出率為13.83%,抑郁評分為(43.81±4.32)分,這一結果也高于周曉平等人的研究結果(42.57±11.78)分,顯然,醫(yī)務人員的抑郁評分也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研究也支持處理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線醫(yī)務人員的抑郁評分顯著高于平常人的結論[14。面對感染性極強、緊張性極高的事件,醫(yī)務人員本身就是事件經(jīng)歷者,同樣也是救治者,既要承擔超負荷防疫工作,又要面臨被感染風險及救治的不可控性,有時還要面對來自患者的施壓、家庭成員生活等多方面問題,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焦慮、抑郁等心理應激反應,這不僅會降低醫(yī)務人員工作效率,而且還影響身心健康,從而引發(fā)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5。因此,需要重視疫情期間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及時給予關懷和心理干預。

3.2 社會支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積極應對、消極應對相互間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呈中度顯著負相關,即社會支持網(wǎng)絡越好,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越少,焦慮癥狀也較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社會支持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即社會支持資源越多,更容易產(chǎn)生積極應對的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顯然,豐富的社會支持資源有利于提高新冠抗疫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15,因此,社會、家庭成員、朋友、工作單位等要盡可能地給予醫(yī)護人員更多的支持和陪伴。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與焦慮、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應對呈低度顯著正相關,即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發(fā)生率越低,焦慮和抑郁發(fā)生率也隨之降低,產(chǎn)生的消極行為較少,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反之亦然。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與積極應對方式呈中度顯著負相關,即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水平越低,越傾向于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面對困難,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焦慮與抑郁、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低度顯著負相關,即焦慮情緒越糟糕,抑郁癥狀越明顯,越傾向于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而不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抑郁與消極應對呈低度顯著正相關,與積極應對呈高度顯著負相關,即抑郁癥狀越明顯,越容易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越糟糕。因此,醫(yī)務人員所在單位要多開展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引導他們多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調整自身情緒狀態(tài),幫助他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6。

3.3 婚否對社會支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和焦慮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已婚人士有更多社會支持資源,這一結果與李雪梅等人[1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已婚者擁有自己組建的家庭有關,相對未婚者,多了家庭成員的關愛和支持。然而,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已婚者不僅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的概率更大,而且還具有更高的焦慮水平,這可能與他們的生活壓力有關。研究表明,疫情下的已婚醫(yī)務工作者的生活壓力更大,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等,導致他們出現(xiàn)職業(yè)緊張感,引發(fā)他們產(chǎn)生更高的焦慮水平18,從而可能引發(f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因此,所在單位可以開展針對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的關愛活動,如無敵風火輪、諸行萬里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加強心理疏導,增加他們的抗壓能力和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

3.4 職業(yè)對社會支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簡易應對方式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其他醫(yī)護人員相比,護理人員更加容易引發(fā)焦慮、抑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等癥狀,這可能和他們高頻率直接與患者接觸以及學歷有關。研究表明,相較于醫(yī)生,護理人員與患者直接接觸頻率的較高,被感染的概率較大,而擔心家人、心理壓力大等多方面因素也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19,難以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研究也指出,高學歷護理人員擁有更多的臨床知識儲備,面對高強度工作壓力的情境,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強,抗壓能力也更強20。醫(yī)生更傾向采取積極應對措施,這與梅莉等人21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醫(yī)生的責任心有關,救人是醫(yī)生的職責,積極醫(yī)治每一位病人是醫(yī)生心中的信念,形成了積極應對的習慣。

3.5 影響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結果分析

我們通過電話訪談發(fā)現(xiàn),影響廣西沿海地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問題的因素有9個,為進一步分析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并電話咨詢了相關醫(yī)院,結果顯示:類似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防控工作時間嚴重超時、工資發(fā)放不及時、工作強度及壓力加大、工資待遇下降等情況確實存在。在疫情突發(fā)時期,醫(yī)務人員隊伍本身比配不足,這不僅增加了工作量,還占用了其他崗位人員(包含行政后勤)的大量休息時間,以及工資待遇下降或不及時發(fā)放,家庭基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xiàn)逾期還款的情況,這可能給醫(yī)務人員及其家庭成員造成一定困擾。以上的影響因素相互之間都存在關聯(lián)性,因此,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3.6 建議

醫(yī)療機構應充分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五個方面制訂各層次醫(yī)務人員人群需求心理干預措施。在大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建議: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認真學習貫徹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在2020年初相繼發(fā)布的《關于印發(f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通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結合社會資源,多元化開展心理支持性干預,提升醫(yī)務人員的心理應激水平;二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增強個體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三是對已有不良情緒的醫(yī)務工作者應及時介入,通過心理疏導、調休、換崗等方式進行調節(jié),從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四是通過資金調配等方式保障醫(yī)務人員待遇需求。

本研究僅選取廣西沿海地區(qū)的醫(yī)務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未來可將其他地區(qū)的醫(yī)務人員和其他工作類型人員納入研究范圍,并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數(shù)量,以提升研究結論的影響力。本研究進行了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相關研究,未來可進一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心理干預,以提升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 考 文 獻

[1]周曉平,黃繼崢,任阿可,等.某市1426名新冠肺炎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心理應對能力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1,20(4):320-326.

[2]劉俐惠,劉均娥,馬麗莉.癌癥相關性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2):1063-1066.

[3]徐明川,張悅.首批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臨床一線支援護士的心理狀況調査[J].護理研究,2020,34(3):368-370.

[4]張祉薇,李菲菲,石曉蘭,等.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醫(yī)務人員抑郁和焦慮狀態(tài)的研究進展[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22,17(4):228-230.

[5]林志萍,王麗萍,余斌,等.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一線防疫人員不良情緒反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20,36(5):677-681.

[6]陳樹林,高雪屏,李凌江,等.PTSD 癥狀自評量表的信效度初步評價[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19(6):373-376.

[7]ZUNG 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1.

[8]ZUNG W.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9]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115.

[10]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4(2):98-100.

[11]范慧,李筱,范湘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護理人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調查[J].護理學雜志,2020,35(24):84-86.

[1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41.

[13]林麗紅,徐勤容,張麗萍,等.感染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4):282-285.

[14]梅俊華,張琦,龔雪,等.醫(yī)護人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心理及睡眠狀態(tài)分析[J].醫(yī)藥導報,2020,39(3):345-349.

[15]戴寧彬,胡一河,華鈺潔,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蘇州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江蘇預防醫(yī)學,2021,32(1):35-38.

[16]付洋,馬俊玲,王琳,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22,35(1):84-89.

[17]李雪梅,楊玉紅,侯維,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間醫(yī)院工作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北京醫(yī)學,2010,32(9):719-722.

[18]李為翊,張博,馬立人,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社區(qū)醫(yī)務人員職業(yè)緊張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22,38(12):1600-1605.

[19]周延,周浩,趙魏情,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期間基層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研究型醫(yī)院,2020,7(2):27-31.

[20]李迎春,段燕,楊利,等.258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護士心理一致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20,27(5):47-51.

[21]梅莉,梅佩,李琴.新冠肺炎疫情下首批一線醫(yī)務人員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現(xiàn)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3):40-43.

(收稿日期:2022-06-18 修回日期:2022-12-26)

(編輯:潘明志)

猜你喜歡
心理狀況新冠肺炎醫(yī)務人員
淺議醫(yī)療糾紛中對醫(y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和守護者
黨政論壇(2020年2期)2020-03-16 03:30:42
抗疫中殉職的醫(yī)務人員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shù)據(jù)分析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yōu)化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桂北地區(qū)長壽之鄉(xiāng)永??h青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心理社會因素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2:09:22
降壓舒心操對臨界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心理狀況的影響評價
輸卵管結扎術患者心理狀況分析與護理干預對策研究
平度市| 富宁县| 南昌市| 年辖:市辖区| 金山区| 木兰县| 富宁县| 黄冈市| 周至县| 玛纳斯县| 乌恰县| 闽清县| 临泉县| 连平县| 涪陵区| 云南省| 平武县| 丘北县| 长葛市| 荥阳市| 营口市| 浙江省| 松滋市| 林甸县| 高雄县| 蓬莱市| 龙胜| 伊金霍洛旗| 隆化县| 板桥市| 金坛市| 岑溪市| 临汾市| 灵山县| 康马县| 古田县| 垦利县| 本溪市| 安平县| 托里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