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混合性腎細胞癌行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1 例報告及文獻復習

2023-07-18 11:03:54王寅春惠鵬祥湯高文孫夢鴿段思宇李然偉
關鍵詞:右腎組織學腎癌

趙 群, 王寅春, 王 旭, 惠鵬祥, 湯高文, 孫夢鴿, 段思宇, 李然偉

(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泌尿外科,吉林 長春 130041)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簡稱為腎癌,是泌尿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據(jù)統(tǒng)計,RCC 的發(fā)病率占我國泌尿生殖系統(tǒng)腫瘤的第二位,僅次于膀胱腫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RCC 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1]。根據(jù)2016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泌尿系統(tǒng)腫瘤分類[2],將RCC 分為腎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乳頭狀RCC(papillary RCC,PRCC)、遺傳性平滑肌瘤病腎癌綜合征相關性腎癌、嫌色細胞癌、集合管癌、髓質(zhì)癌、MiT 家族易位性腎癌、SDH 缺陷相關性腎癌、黏液樣小管狀和梭形細胞癌、管狀囊性腎癌、獲得性囊性腎疾病相關性腎癌、腎透明細胞乳頭狀癌和未分類RCC 等多種亞型。其中CCRCC 是RCC 中最常見的類型,占70%~90%,其次為PRCC,占10%~15%,PRCC 又分為Ⅰ型和Ⅱ型[3]。2005 年LEFèVRE 等[4]報道一種形態(tài)學上難以歸入Ⅰ型或Ⅱ型乳頭狀癌的嗜酸細胞乳頭狀腫瘤,并將其命名為PRCC 的新亞型—嗜酸細胞性乳頭狀RCC(oncocytic papillary RCC,OPRCC),被認為是PRCC 的第3 種亞型[5]。但是WHO 暫未將其認定為一種獨立的腫瘤類型,在2012 年溫哥華共識會議[6]上有75% 的專家建議暫時將其歸為Ⅱ型PRCC。但由于對其認識不足,該分類尚存在一定爭議。目前,國內(nèi)外報道的OPRCC 病例十分罕見,而OPRCC 和CCRCC 混合性RCC 的病例國內(nèi)外尚未見報道。該病例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術前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該病例的2 種不同腫瘤成分混合在一起,在影像學上呈現(xiàn)出不同表現(xiàn)和增強模式。OPRCC 和CCRCC 混合性RCC 確診主要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手術切除是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OPRCC 與CCRCC 混合性RCC 為不同組織學類型的2 個腫瘤并存于單側腎臟,患者2 個腫瘤緊鄰,各自包膜完整,由于其特殊性,OPRCC 和CCRCC 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有某些內(nèi)在聯(lián)系。本文作者報道1 例OPRCC 和CCRCC 混合性RCC 患者,分析其臨床及病理特點,并進行文獻復習,旨在提高臨床醫(yī)生和病理醫(yī)生對該病的認識。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患者,男性,52 歲,因體檢發(fā)現(xiàn)右腎腫物1 d,于2021 年11 月17 日收入本科,病程中無肉眼血尿、無腰背部疼痛和腹部腫塊等典型RCC 的臨床表現(xiàn)。患者自述既往體健,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及類似疾病史。入院查體:雙腰曲線對稱,雙側腎區(qū)無壓痛及叩擊痛,雙腎臟均未捫及。沿雙側輸尿管走向無壓痛,未觸及腫塊。膀胱無隆起及壓痛,陰莖及陰囊未見明顯異常。超聲檢查顯示:右腎內(nèi)探及1 個3.5 cm×3.4 cm 的低回聲光團,其內(nèi)可見血流信號。雙腎平掃+增強CT 顯示:右腎實質(zhì)見結節(jié)狀稍高密度影,向腎外突出生長,大小約為3.5 cm×2.0 cm(圖1A),增強掃描見腫瘤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強化(圖1B),右腎占位性病變,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血白細胞總數(shù)為12.1×109L-1,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為6.86×109L-1,單核細胞計數(shù)為0.7×109L-1,嗜堿性粒細胞計數(shù)為0.08×109L-1,血紅蛋白水平為187 g·L-1,淋巴細胞計數(shù)為4.3×109L-1,紅細胞計數(shù)為6.12×1012L-1,紅細胞壓積為55.5%,空腹血糖為11.81 mmol·L-1,餐后2 h 血糖為12.33 mmol·L-1,糖化血紅蛋白為9.5%,其余檢驗結果未見明顯異常。入院第2 天,復查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

圖1 患者術前雙腎CT 影像Fig.1 CT images of double kidneys of patient before operation

1.2 治療經(jīng)過入院后積極控制患者血糖,完善相關檢查,因患者腎臟腫瘤直徑<4 cm,且腫瘤位于腎中下極,局部突出腎臟外,符合腎部分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充分術前準備,于2021 年10 月22 日在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鏡下右腎部分切除術,術后切開病理標本見2 個腫瘤。術后病理顯示:(右腎下極)混合性RCC,OPRCC(最大徑約為2.5 cm)和CCRCC (最大徑約為1.8 cm)2 級,腫瘤累及腎被膜,腎周圍脂肪未見癌細胞,切緣未見癌細胞。

1.3 病理檢查大體標本:灰紅色組織1 塊,體積大小約為4.5 cm×3.5 cm×3.5 cm,剖開組織,可見2 個緊鄰灰黃灰紅腫瘤,其中較大的腫瘤直徑約為2.5 cm,腫瘤切面顏色可變,無壞死;較小的腫瘤直徑約為1.5 cm,伴有壞死,腫瘤呈結節(jié)狀,與周圍腎組織界限清晰。見圖2。顯微鏡下顯示:腫瘤界限清晰,周圍有纖維包膜包繞,較大的腫瘤細胞呈橢圓形或圓形,細胞質(zhì)豐富、呈強嗜酸性,似嗜酸細胞,排列成乳頭狀,乳頭中可見泡沫細胞聚集;較小的腫瘤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細胞質(zhì)豐富、透明,細胞核小且居中,核周圍為泡沫狀包漿,排列成條索狀,間質(zhì)血管豐富。見圖3。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CK(AE/AE3)(部分+)、Vimentin (部分+)、EMA (部分+)、CK7(+)、CD10(+)、CAIX(局部+)、P504s(+)、PAX-8 (弱+)、TFE3 (-)、HMB45(-)、MelanA(-)、SDHB(+)和Ki-67(陽性率為2%)。見圖4。

圖2 右側腎臟混合性RCCFig.2 Mixed RCC of right kidney

圖3 混合性RCC 患者腫瘤組織病理形態(tài)表現(xiàn)(HE,×100)Fig.3 Histopathology of tumor tissue of patient with mixed RCC(HE, ×100)

圖4 混合性RCC 患者腫瘤組織形態(tài)表現(xiàn)(免疫組織化學,×100)Fig.4 Morphology of tumor tissue of patient with mixed RCC(Immunohistochemistry,×100)

1.4 隨訪資料2022 年3 月2 日患者于本院門診復查,行雙腎平掃和增強檢查未見腫瘤局部復發(fā)及轉移,術后6個月電話隨訪,患者一般狀態(tài)良好,無不適癥狀。目前對于患者的隨訪工作仍在密切進行中。見圖5。

圖5 患者術后雙腎CT 影像Fig.5 CT images of double kidneys of patient after operation

2 討 論

RCC 根據(jù)組織學類型主要分為CCRCC、PRCC、嫌色細胞癌、腎集合管癌和未分類RCC 等亞型。RCC 通常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或集合管上皮細胞,多為單側腎臟單發(fā)病灶。BRATSLAVSKY 等[7]報道:多發(fā)RCC 發(fā)病率為4.3%~25.0%,其中單側多發(fā)RCC 占多發(fā)RCC 僅約10%,而單側腎臟并存2 種不同組織亞型的RCC 更為罕見。RCC 組織學類型一般以1 種細胞類型的單個腫瘤存在,不同組織學類型的多個腫瘤并存于單側腎臟的病例臨床罕見。惡性復合腫瘤可以是不同組織類型的RCC,其中最常見的復合腫瘤為PRCC 和CCRCC 合并為1 個腫塊[8]。國內(nèi)外有關OPRCC 病例的報道十分罕見,而OPRCC 和CCRCC 結合的混合性RCC 病例目前尚未見報道。CCRCC 是RCC 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占70%~90%,主要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CCRCC 的遺傳學改變主要以染色體3p 缺失為特征,目前認為VHL 基因突變是CCRCC 的主要遺傳學改變,VHL 蛋白失活導致缺氧誘導因子異常聚集是誘導疾病發(fā)生的重要途徑[9]。PRCC 是僅次于CCRCC的第二大類常見RCC,占RCC 的10%~15%,主要起源于腎遠曲小管或近曲小管[3]。PRCC 根據(jù)組織學類型和預后差異分為Ⅰ型和Ⅱ型[10]。Ⅰ型PRCC 細胞體積較小,胞質(zhì)較少,呈嗜堿性,乳頭被覆單層立方狀小細胞,細胞一般呈單層排列,核異型性較?。虎蛐蚉RCC 細胞體積較大,胞質(zhì)豐富,呈強嗜酸性,乳頭被覆假復層柱狀細胞,細胞一般呈假復層排列,核異型性明顯[11]。而OPRCC作為PRCC 的新亞型,由LEFEVRE 等[4]最先報道。OPRCC 國內(nèi)外罕見,目前對于該病的發(fā)病率尚無可靠的流行病學報道,但在可檢索到的國內(nèi)外70 余例病例中,OPRCC 的發(fā)病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其男女比例約為2∶1[4,12-24]。OPRCC 的遺傳學改變主要是7、16 和17 號染色體三體性及男性患者的Y 染色體丟失[22]。研究[14]表明:PRCC 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好,平均轉移和癌癥相關死亡率分別為12%和14%,而OPRCC 生物學行為則顯得更為惰性,臨床上較少發(fā)生復發(fā)及轉移。在收集的70 余例OPRCC 患者中,僅有2 例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及腫瘤轉移,其中1 例為術后2 年復發(fā),而在隨之的2 年后死于腦轉移;另外1 例為術后8 個月死于腫瘤骨轉移[12-13]。

腎癌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腫塊,被稱為腎癌的“三聯(lián)癥”[25]。但臨床上絕大多數(shù)患者均無明顯不適癥狀,主要是定期體檢或其他疾病檢查時發(fā)現(xiàn)腎臟占位而就診。

腎癌的術前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能提供最直接的診斷依據(jù),而該患者為2 種不同腫瘤成分混合在一起,在影像學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和增強模式,對于混合性RCC 的CT 表現(xiàn),在CCRCC 成分中的強化程度較高,而在OPRCC 成分中的強化程度較低[8]。其中,CCRCC 的平掃CT 多表現(xiàn)為腎實質(zhì)內(nèi)腫塊,常為類圓形,腫瘤在腎輪廓局部向外突出,腎實質(zhì)可見稍高密度影,多期增強CT 多表現(xiàn)為不均勻“快進快出”強化。而OPRCC 的平掃CT 多表現(xiàn)為均勻低密度影,內(nèi)部可見低密度壞死區(qū),多期增強掃描時強化CT 值較低,僅有20~30 HU[26]。MRI 檢查中CCRCC 在T1WI 呈等或低信號,在T2WI 呈不均勻高信號,約15% 伴囊性變,10%~15% 可見鈣化[27]。而OPRCC 在T1WI 和T2WI 均呈等或低信號,且OPRCC 多為大小不一,形態(tài)規(guī)則,呈圓形或類圓形的單發(fā)囊實性腫塊,大部分腫瘤位于腎皮質(zhì)呈外生性生長,突出腎輪廓之外,少部分腫瘤局限于腎皮髓質(zhì)內(nèi),呈內(nèi)生性生長[28]。

免疫表型方面,CCRCC 通常表現(xiàn)為Vimentin、CK (AE1/AE3)、CD10 和碳酸酐酶Ⅸ(G250)陽性。而CD117、腎特異性鈣黏蛋白和parvalbumin 通常呈陰性[29]。研究[13]表明:Ⅰ型和Ⅱ型PRCC 的免疫表型不同。Ⅰ型PRCC 的免疫染色多呈AMACR、Vimentin、CK7 和EMA 彌漫性陽性,Ⅱ型PRCC 的免疫染色多呈AMACR、Vimentin和CD10陽性。大部分OPRCC對AMACR、Vimentin、CD10、CK7 和EMA 的免疫染色部分呈陽性,其中CD10 表達率較高,CK7 和EMA 表達率較低。由此可見,OPRCC與Ⅱ型PRCC 具有更多的免疫表型相似性。LEFèVRE 等[4]認為:OPRCC 的免疫特征為AMACR、Vimentin 和CD10 呈強表達,但OPRCC 的最終分類還需要大量的臨床研究進行深入探討。

ZORN 等[30]認為:根治性腎切除術是目前RCC 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對于腫瘤直徑<4 cm 時,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的療效與根治性腎切除術相似,甚至優(yōu)于根治性腎切除術。因此,對于體積較小或惡性程度較低的腫瘤,保留腎單位手術已成為外科手術治療的重點,可以保護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31]。OPRCC 和CCRCC 對放療和化療均不敏感,目前認為此類混合性RCC 術后無需放化療。而且局限性RCC 手術后尚無標準的輔助治療方案[5]。術后應用免疫抑制劑和靶向藥物治療均有一定療效,但療效可能因種族差異而不同[32]。

綜上所述,OPRCC 與CCRCC 并存的混合性RCC 為不同組織學類型2 個腫瘤并存于單側腎臟,該患者2 個腫瘤緊鄰,但每個腫瘤之間各自存在包膜,且2 種不同組織學的腫瘤于單側腎臟同時發(fā)病,提示OPRCC 和CCRCC 可能在發(fā)病機制上存在某些內(nèi)在聯(lián)系,但要明確OPRCC 與CCRCC 并存的混合性RCC 的發(fā)病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OPRCC 與CCRCC 并存的混合性RCC 確診主要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腫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后較好,但仍需長期密切隨訪。

猜你喜歡
右腎組織學腎癌
右腎惡性孤立性纖維瘤合并透明細胞癌1例
張帆:肝穿刺活體組織學檢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后腹腔鏡下右腎癌根治術中腎靜脈處理方法比較
阿巴西普對2型糖尿病大鼠腎臟的保護作用
右腎動脈變異一例
解剖學雜志(2018年2期)2018-05-21 10:01:13
囊性腎癌組織p73、p53和Ki67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泌尿系統(tǒng)組織學PBL教學模式淺析
HBV相關肝癌組織HBsAg和HNF4α表達及其與組織學分化的關系
自噬與腎癌
常規(guī)超聲與超聲造影對小腎癌診斷的對比研究
张北县| 武冈市| 峨山| 喀什市| 高台县| 城口县| 巨野县| 杭锦旗| 涪陵区| 唐河县| 延边| 北票市| 潮州市| 简阳市| 股票| 临猗县| 泰顺县| 苏尼特右旗| 武穴市| 桂林市| 西华县| 乐安县| 和顺县| 景东| 佛山市| 虎林市| 江华| 平和县| 容城县| 津市市| 阿拉尔市| 苍梧县| 昌黎县| 临清市| 保亭| 溆浦县| 旬阳县| 白城市| 晋江市| 婺源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