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對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發(fā)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對學生積極人格與心理情緒發(fā)展也有獨特作用。當前基礎教育中,音樂教育美育與學生全面發(fā)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xié)調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拓展音樂課作業(yè)設計,廣東佛山南海中學做出了積極探索,推出了“每周一歌”音樂作業(yè)課外活動,并產生了廣泛影響力。對學生而言,“每周一歌”是動聽的作業(yè),能夠促進他們快樂成長。在具體實踐推廣方面,可遵循如下策略: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師生共同推進;教研推動,文化構建,在校園中形成音樂教學文化;文化傳承,素養(yǎng)引領,讓音樂在社會文化傳承與個人成長方面發(fā)揮作用;技術發(fā)展,資源拓展,充分結合信息技術時代發(fā)展特點來豐富拓展音樂課外作業(yè)資源;方式靈活,合理安排,要求每一所學校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獨特的“每周一歌”教學方式,合理安排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與落實,促進音樂教學進步,引領學生成長。
關鍵詞:每周一歌;南海中學;音樂課外作業(yè);音樂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0-0145-05
音樂是世界通用的藝術語言,能陶冶人的靈魂,對人的藝術審美素養(yǎng)以及個人性格形成有積極作用。在基礎教育體系中,音樂屬于美育教學,然而由于升學壓力等因素客觀存在,音樂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發(fā)展狀況并不十分理想。南海中學“每周一歌”作為一種獨特的課外音樂作業(yè)設計,給學生介紹音樂文化、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歌曲風格等內容,然后對學生進行教唱,最終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目前,南海中學的“每周一歌”影響力已經開始擴散,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意識到通過課外歌曲教育引導學生快樂成長的價值。在課余閑暇之際,教唱幾首學生喜歡的歌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讓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夠放松身心,獲得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
一、 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學現(xiàn)狀
音樂教學屬于基礎教育的重要科目,但從升學角度來講,音樂教學只對部分藝術類學生升學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因此大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態(tài)度并不是特別積極和認真。從學生內心深處來講,或許會很喜歡音樂教學中相對輕松愉快與自由的氛圍,以及美好的音樂藝術享受,若想他們花費大量時間來學習音樂,除了極少數(shù)藝術類專業(yè)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難以做到。南海中學通過“每周一歌”這種相對合理的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方式,既有效推動了高中階段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又沒有增加學生教學負擔,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時間與節(jié)奏。
(一)全面成長與音樂美育發(fā)展不夠協(xié)調
全面成長是當今教育的“育人要求”,高中屬于基礎教育階段,亦要求學生“五育并舉”,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高中階段教育實踐中,“智育”“體育”等因為有相對具體測試標準,且測試成績被納入升學標準中,因此更容易受到重視。音樂教育屬于美育范疇,大部分學校雖然會開設音樂課,但自由度比較高,并不對學生做強制要求,因此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從學生學習意愿角度講,音樂課程教育主要以音樂文化學習以及音樂作品欣賞學唱為主,學習方式比較輕松,且沒有現(xiàn)實升學壓力,因此學生學習音樂的意愿比較強,尤其是對高中階段學生而言,每天面對相對沉重的課業(yè)負擔與學習壓力,音樂教育相對輕松的學習方式一定程度上可視為一種壓力調節(jié)方式。
美育正在受到重視,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導下,要求各地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美育工作。從學生成長角度而言,美育對當今高中生有著極為獨特的價值:一方面,美育是一種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所要求的高級素養(yǎng),擁有良好審美素質的個體在未來社會生活中會更好地追求幸福生活,并擁有推動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另一方面,美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fā)展有積極作用,通過領略音樂文化藝術中的美,感悟音樂作品中的文化精神與力量,學生將會受到精神的洗禮,最終在音樂文化引領下走向追求更美好的自我。整體來看,在基礎教育實踐中,全面育人理念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具體音樂美育方式仍顯不足,因此通過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方式來提高音樂美育水平是一種合理選擇。
(二)南海中學“每周一歌”教學開展情況
南海中學創(chuàng)立于1907年,是一家全日制公辦高中名校,亦是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南海中學“每周一歌”創(chuàng)立于1998年,何素英老師通過校園電視直播方式創(chuàng)立了“每周一歌”,到目前為止已經堅持了20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藝術育人效果。學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學生收視率超過88%,“每周一歌”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節(jié)目之一。且這一方式正在被更多學校認可和模仿,產生了廣泛的教育示范價值。目前“每周一歌”以介紹新歌作為欄目特色,每期由七首歌組成,分別由一首粵語,兩首華語,兩首英語,一首日語,一首韓語組成,直播按粵、華、日、韓、英、華、英的順序進行?!懊恐芤桓琛敝饕ぷ鞣譃榫€上、線下兩部分。線上由文娛部成員在前一周末進行準備,共有寫歌介和串詞、寫推文、找圖、找MV、發(fā)布公眾號五大板塊,通過文字介紹歌曲,將七首歌推薦給同學們。所有板塊都須經過嚴格審核,以保證每期節(jié)目的質量。線下則以直播形式開展節(jié)目。在直播前做好攝影、資料、設備等準備工作。正式直播由兩位主播進行歌曲推薦,且直播期間協(xié)調工作包括報時、電腦支持、MV切換、效果監(jiān)視、協(xié)調溝通等部分。南海中學能較早創(chuàng)立“每周一歌”課外音樂作業(yè)設計模式并取得成功,原因有三:
第一,地域文化影響。佛山屬于珠三角地區(qū),也是中國早期改革開放地區(qū),相對開放的社會文化風氣帶來了豐富的文化藝術教育理念與文化藝術教學資源,因此在20世紀末期,當?shù)赜袡C會引入更多港澳地區(qū)的音樂文化資源,從而為“每周一歌”提供了豐富的藝術選擇。畢竟作為課外音樂作業(yè),基本上要求盡量不要局限于教材,而且要符合學生喜好,當時高中學生已開始接觸流行文化,“每周一歌”提供了一個良好機會,因此更容易得到學生認可。
第二,校友支持與學校支持。南海中學的“每周一歌”主要采用電視直播的方式,對設備與技術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持。校友對學校“每周一歌”教育理念與方式是認可的,因此校友通過捐贈方式推動校園電視臺建設,構建了校園音樂教育平臺——“和雅電視臺”。此外,校領導、校團委、學校音樂教師等對“每周一歌”的支持,亦是本項目能夠長期堅持并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
第三,合理的教學方式。學校“每周一歌”時間選擇在每周二下午5∶50到6∶20,每次時間約為半個小時,既不會占用學生過多課外時間,也沒有過于頻繁。主要方式是教唱,以及音樂文化介紹等,學生可以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舒緩身心,不會增加任何作業(yè)負擔與心理精神負擔,反而能夠緩解高中階段繁重課業(yè)學習帶來的精神壓力,同時能提高音樂藝術素養(yǎng)。南海中學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注重學生心理健康品質培養(yǎng),亦對“每周一歌”學習模式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 推動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策略——基于“每周一歌”教學模式
南海中學的“每周一歌”音樂課外作業(yè)方式已取得了良好效果,成為學校音樂教育的特色品牌,對學生美育素養(yǎng)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產生了積極作用,被師生譽為“動聽的作業(yè)”,能引領學生快樂地成長。對其余中小學而言,“每周一歌”音樂課外設計方式值得借鑒,推動本校音樂教育發(fā)展。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導
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理念是當今教育廣泛認可的理念。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目的是引領學生快樂成長。想要推行“每周一歌”方式,南海中學做出了積極探索,其經驗策略值得借鑒。在初期,“每周一歌”主要是教師出鏡,講述每首歌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等,然后進行教唱,學生參與度相對較低,且由于早期校園電視臺技術手段等因素限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隨著學生成長,以及對“每周一歌”音樂學習模式的熟悉,目前海南中學“每周一歌”基本上由學生主導,學生選歌,學生出鏡講解文化并教唱,教師則退居幕后從事技術支持工作,并提供必要指導。與教師主導方式相比,學生主導方式雖略顯稚嫩,但不失為學生逐漸成長的好方式。該模式下,學生真正成為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與實施的核心主體,他們會用心去思考如何挑選同學們更喜歡的歌曲,亦會主動琢磨怎么樣去介紹音樂文化和教唱才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當今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負責主導“每周一歌”,對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在介紹音樂文化時可豐富學生的“文化理解”,在教唱和學唱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同時對歌曲的欣賞則促進學生“審美感知”素養(yǎng)形成。學生還會不斷探索新的歌曲文化,嘗試找到更有趣味、更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音樂作品,甚至會主動參與改編創(chuàng)編音樂作品,從而讓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每周一歌”的初衷是為了引導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成長,目的是提升學生藝術審美素養(yǎng),因此學生應該作為學習主體起到主導作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畢竟音樂屬于相對專業(yè)的領域,且大部分學生本身并不具備良好的音樂文化知識素養(yǎng),若沒有教師引導,學生可能會難以真正融入其中。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從跟著學到最終能夠獨立操作,最終成為“每周一歌”等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模式的主導群體。學生作為主體還有一個好處,即學生更為了解學生的藝術喜好與精神需求,且更容易與同學形成溝通互動,從而能達到更為良好的活動效果。
(二)教研推動,文化構建
每一所學校的基礎學情以及發(fā)展特色是不同的,對課外音樂作業(yè)設計的要求亦不盡相同,因此通過教研方式推動“每周一歌”特色發(fā)展是相對客觀的選擇路徑。高中生已具有較強的獨立思維與操作能力,選擇和推薦歌曲可給予學生很大自主權,且可以選擇文化底蘊相對豐厚、內容相對復雜的歌曲內容。南海中學“每周一歌”活動開展已有20余年經驗,因此在整體操作上有豐富經驗,并已成為學校特色。且南海中學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將音樂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亦可豐富和充盈“每周一歌”的教育內涵。經驗借鑒不等于簡單模仿,而是找出“每周一歌”音樂作業(yè)方式的內蘊精髓所在,然后結合自身優(yōu)勢形成新的音樂藝術教學特色。
“每周一歌”固然是很好的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與教育模式,對其余中小學而言,在具體思維、做法方面則需要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開展。若在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要求減少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負擔,同時要求增加學生的課外藝術活動的時間?!懊恐芤桓琛狈浅F鹾线@一要求,學校可開展相關課題研究,通過教科研方式探索最適合本校的“每周一歌”模式,且注重形成文化特色。如有的學校選擇本土歌曲作為特色,“每周一歌”欣賞與學唱以本土文化歌曲為例,讓學生在歌唱學習中了解本土藝術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承本土藝術文化;有的學校注重國際化,因此“每周一歌”可精選世界經典名曲,讓學生更多了解國際音樂藝術文化,加強對國外藝術流派、風格的了解。在教科研活動推動下構建學校獨特的音樂課外教學文化,促進學校音樂教學特色發(fā)展,讓“每周一歌”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校園文化藝術教學局面。
(三)文化傳承,素養(yǎng)引領
音樂教育主要目的有兩個:宏觀社會層面主要是文化藝術傳承,提升民眾整體藝術素質,推動藝術文化產業(yè)繁榮發(fā)展;個體成長層面主要是音樂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完善個人性格與情感。鑒于音樂教育對社會文化與個人成長的影響,在“每周一歌”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中,應強調文化傳承與素養(yǎng)引領。
在音樂教學中,感官審美是淺層欣賞層次,文化審美是深度欣賞層次。在基礎教育中推動音樂教育,讓學生在音樂欣賞與學習中感受音樂文化,成為音樂文化傳承者和推動者。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音樂文化藝術資源,然而近現(xiàn)代中國音樂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偏弱。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社會整體音樂文化素養(yǎng)偏低,整體音樂藝術欣賞與創(chuàng)作能力不夠突出,社會上沒有形成良好音樂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則是本土音樂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不少音樂文化在現(xiàn)代化浪潮的沖擊下正在消失,而此類本土音樂文化是頗為優(yōu)質的音樂教育資源。學生是音樂文化傳承的主體,他們在學校學習期間所學習的音樂文化知識以及學唱的音樂歌曲,將會沉淀為他們未來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懊恐芤桓琛鄙踔習蔀閷W生時代最為美好的回憶,成為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共同的藝術回憶。從社會音樂文化藝術角度來講,學生通過學唱歌曲方式不僅能促進音樂教育教學事業(yè)發(fā)展,亦可促進整個社會藝術文化發(fā)展。
(四)技術發(fā)展,資源拓展
隨著信息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越來越多的應用各種信息科技手段,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亦不例外。傳統(tǒng)的校園電視臺需要不斷更新技術模式,以更契合當代學生的方式開展音樂教育。在南海中學“每周一歌”教學中,增加了許多趣味互動方式。歌曲的選擇,在早期大都是教師根據(jù)自身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喜好的判斷,精心選擇優(yōu)質歌曲。當主動權交給學生之后,隨著技術手段進步,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在南海中學學生每周都會通過App投票等方式,挑選自己最想要了解、欣賞和學唱的歌曲。負責“每周一歌”項目的師生會定期發(fā)起話題討論,同時對學生投票意見進行整理,并根據(jù)學生意見及時調整歌曲安排,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會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尊重,因此參與意愿會更高。此外,技術運用還可將“每周一歌”以更多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學校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途徑,每周給學生推薦一首歌,讓學生自由選擇時間與地點進行學唱欣賞。
技術發(fā)展為“每周一歌”課外音樂作業(yè)設計帶來了新發(fā)展。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每周一歌”課外作業(yè)活動,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統(tǒng)一籌劃,各級中小學單位參與與推動,構建“每周一歌”音樂作業(yè)資源共享平臺,每個學校都可上傳優(yōu)質音樂課程資源到平臺,其余學校教師可免費借鑒應用。隨著音樂課外作業(yè)資源平臺的豐富,為更多學校和音樂教師推動“每周一歌”提供資源幫助,促進音樂美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隨著信息科技進步,“每周一歌”教學方式未來還將發(fā)生變化,從而讓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方式變得更多元豐富。
(五)方式靈活,安排合理
南海中學“每周一歌”之所以能夠堅持20余年,并形成學校教育的特色受到師生喜愛與社會認可,與他們靈活教學和合理安排有著密切關系。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每周一次的頻率是合適的,每次半個小時左右,這種課外音樂作業(yè)方式不會對已有教學秩序產生影響,基本上不會擠占學生時間。若小學生借鑒這種模式,時間可以做出針對性調整,畢竟在“雙減”政策要求下,小學生放學時間早且沒有課后作業(yè),而歌唱藝術作為一種課后作業(yè)活動,孩子們既可以在一起玩,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學業(yè)壓力,還能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因此在時間安排上每個學校可以根據(jù)學情實際情況調整。不過在此過程中需堅持一個原則:不給學生任何壓力,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成長。學校切忌隨意加長時間,或在教學中滲透教材內容,或增加考查要求,如此會讓原本輕松自在的“每周一歌”對學生產生學業(yè)壓力,導致其難以長期堅持下去。在具體課外音樂作業(yè)安排方式上亦可更加靈活,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獨立性較強,因此他們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推動“每周一歌”教學活動。對其余中小學校而言,由于并沒有相關經驗積累,所以還需要在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下開展。高中生在“每周一歌”活動中,以欣賞和學唱為主,小學生則可以融入游戲活動,讓歌唱與游戲融合起來,從而對學生產生更多吸引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學校在“每周一歌”作業(yè)安排方面雖然可靈活處理,但應始終圍繞學生快樂成長要求,同時在歌曲內容選擇方面注重時代性和特色化。在新時代德育育人要求下,可適度在歌曲選擇上形成德育育人系列,以音樂藝術隱性德育方式來熏陶學生,達到更為理想的德育育人效果。
三、 結論
在基礎教育中如何有效提高音樂課外作業(yè)是一個難點,因為音樂課程開設得相對較少,而且音樂教育很少通過作業(yè)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南海中學通過“每周一歌”的方式推動了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發(fā)展,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及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積極探索。在全面育人理念下,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美育是一項比較獨特的內容。美育關注的是人本身的審美素養(yǎng)與能力發(fā)展,它影響學生個體心理健康、人格發(fā)展等,契合當代教育育人理念與要求。音樂教育作為美育育人的重要學科,其課后作業(yè)設計并不容易,因為若設計方式過于復雜或增加學生負擔,則會影響育人效果;若不注重音樂課后作業(yè)設計,則學生可能在課后時間里不會去了解音樂文化,欣賞和學唱音樂作品,音樂素養(yǎng)提升目標自然難以實現(xiàn)。南海中學的“每周一歌”是一種積極嘗試,通過課后作業(yè)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并取得了良好成績。這一模式每周僅占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歌曲內容由學生確定,不僅學生參與度高,而且與學校文化特色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課后閑暇之余能夠欣賞音樂,豐富音樂文化素養(yǎng),沒有給學生增加任何額外的作業(yè)負擔,反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為一種積極的課余學習調節(jié)方式。
在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中,應堅持“動態(tài)的作業(yè)”設計理念,以學生的“快樂成長”為目標,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精心選擇課后音樂欣賞學習與學唱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中主要起到引導和指導作用,學生將成為“每周一歌”音樂課外作業(yè)活動的主要推動者。在音樂課外作業(yè)設計中可合理融入文化傳承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等方面的要求與理念,在具體方式上則是使用隱性教育與熏陶成長的方式,不宜增設過多目標要求,一切以引導學生快樂成長為主,如此才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不同學??筛鶕?jù)自身教學資源與教學實際選擇合理的“每周一歌”活動方式,推動音樂課外作業(yè)特色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田素梅.“每周一歌”賦能“雙減”的實踐探索——廣東省田素梅名師工作室[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2(7):18-21.
[2]吳立忠,曹祎雯.普通高中音樂教育優(yōu)化路徑分析[J].華夏教師,2022(13):94-96.
[3]陳冬梅.音樂教育生活化教學與心理健康的融合[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9):83-84.
[4]徐婧.感悟音樂 緩解情緒——高中生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5):10.
[5]李篤群.每周一歌,讓生命彰顯精彩[J].新課程導學,2019(23):66.
作者簡介:何素英(1972~),女,漢族,湖南永州人,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南海中學,研究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