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楊文,金曉宏,朱建陽
(430081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漢科技大學 機械自動化學院)
某鑄造廠沖天爐鼓風機進風口的噪聲聲壓級較高且頻帶較寬,單一的消聲器結構無法有效降低該類型的噪聲。在實際應用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雙層微穿孔板結構可加寬吸聲頻帶且向低頻方向擴展[1],而阻性片式結構能有效處理高頻段的噪聲。因此,采用雙層微穿孔管與阻性片式相結合的串聯(lián)式結構可有效降低鼓風機進風口的噪聲。
該復合式結構的阻性片式消聲腔中的吸聲材料采用的是玻璃棉,Delany 等[2]根據(jù)實驗得出了玻璃棉的復阻抗和復波數(shù)的計算方法;Mechel[3]與Miki[4]又根據(jù)Delany 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完善了Bazley-Delany 經(jīng)驗公式,該經(jīng)驗公式雖然具有良好的精度且使用方便,但該公式無法反映玻璃棉微觀結構與其聲學性能的關系。
在穿孔板模型的研究中,國內(nèi)學者康鐘緒等[5]對穿孔率低于40%的金屬穿孔板的聲學特性進行了研究,研究保證了計算精度,但是只分析了抗性部分的影響,沒有考慮阻性部分的影響;徐貝貝等[6]對穿孔管阻性消聲器的傳聲損失進行了仿真計算,計算過程忽略了小孔之間的耦合作用。在微穿孔板的聲學特性仿真方法研究中,刑拓等[7]驗證了內(nèi)置穿孔板模型可代替微孔建模,該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效率,且保證了結果的準確性。
在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本文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對該消聲器聲學性能進行研究,主要分析前腔與后腔深度、串聯(lián)三腔室長度對其傳遞損失的影響,同時分析了三腔室長度對該復合式消聲器的氣流壓力損失的影響。
該復合式消聲器的阻性片式結構中使用的吸聲材料為玻璃棉,根據(jù)Delany-Bazley-Miki 公式可以計算玻璃棉的復阻抗Za和復波數(shù)ka,表達式為[8]
式中:ρ0——流體密度,kg/m3;f——噪聲頻率,Hz;σ——玻璃棉的流阻率,(Pa·s)/m2;z0——流體的特征阻抗;k0——流體波數(shù)。
該復合式消聲器內(nèi)部有高速氣流通過,選用金屬穿孔板作為吸聲片的護面結構。金屬穿孔板較薄并且分布了大量小孔,直接在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中構建穿孔板的三維結構將影響運算效率。因此,仿真模型中的吸聲片穿孔板結構在端部修正系數(shù)表達式α的基礎上采用穿孔板聲阻抗Zb描述,其計算方法為
式中:ρ0——流體密度,kg/m3;σ——玻璃棉的流阻率,(Pa·s)/m2;ω——角頻率;Rp——穿孔板聲阻;μ——流體動力粘度,(N·s)/m2;t——吸聲片穿孔板厚度,mm;Φ——吸聲片穿孔板的穿孔率;d——吸聲片上的小孔直徑,mm。下文相同變量同義,不贅述。
微穿孔管一般用厚為0.2~1.0 mm 的鋁板、不銹鋼板等制作,常用孔徑為0.5~1.0 mm,穿孔率為1%~5%。在噪聲經(jīng)過微穿孔管吸聲結構時,微孔中的氣體往復運動,從而產(chǎn)生摩擦消耗聲能,微穿孔管的空腔深度是控制吸收峰共振頻率的關鍵因素,空腔的深度越大,其共振頻率越低。
為了獲得寬頻帶吸收效果,工程中常在單層微穿孔管結構后串聯(lián)一層微穿孔管和空腔,形成雙層微穿孔管結構。該吸聲結構可以看作2 個耦合在一起的共振吸聲結構。由馬大猷院士提出的相關理論可知,單層微穿孔吸聲結構理論是計算雙層微穿孔吸聲結構聲阻抗的基礎,單層微穿孔管吸聲結構的吸聲性能可由聲阻抗Zc描述[9]。
ZMPP為第1 層微穿孔管的聲阻抗
式中:R1——第1 層穿孔管聲阻率;M1——第1 層穿孔管聲質(zhì)量率;t ——穿孔管壁的厚度,mm;Φ1——第1 層穿孔管的穿孔率;d1——第1 層微穿孔管上的小孔直徑,mm;x——穿孔常數(shù)。
Zd為板后空腔的聲阻抗
式中:cc——聲音速度,m/s。
在第1 層微穿孔吸聲結構聲阻抗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可根據(jù)式(13)對雙層微穿孔吸聲結構的聲阻抗Zf進行計算[10]:
式中:R2——第2 層穿孔管聲阻率,計算方式同R1;M2——第2 層聲質(zhì)量率,計算方式同M1;d2——第2 層微穿孔管上的小孔直徑,mm。
復合式雙層微穿孔管消聲器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復合式消聲器的三腔過渡區(qū)域設計成圓錐面,并將吸聲片靠近入口的一側設計成吸聲尖劈結構,該結構不僅有利于減小氣流壓力損失,還能提高消聲性能。
圖1 消聲器結構示意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muffler
采用SolidWorks 建立復合式消聲器的三維模型,如圖2 所示。將三維模型導入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利用該軟件對聲學域和內(nèi)部流場進行有限元分析。該消聲器總長度為1 600 mm,最大橫截面直徑為650 mm,入口處和出口處的直徑為250 mm。該消聲器由3 個腔室串聯(lián)而成:Ⅰ腔室和Ⅲ腔室為相同的雙層微穿孔管結構,吸聲結構的設計參數(shù):孔徑均為0.8 mm,管壁厚度均為0.8 mm,前管穿孔率為2%,后管穿孔率為1%;Ⅱ腔室為阻性片式結構,該結構中的吸聲板厚度為120 mm,穿孔率為30%,孔徑為3 mm。
圖2 消聲器的三維模型圖Fig.2 3D model drawing of muffler
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中的壓力聲學—頻域模塊能準確計算消聲器的聲學性能,且效率較高。該模塊的控制方程為
式中:ρc——材料密度,kg/m3;pt——總聲壓,Pa;qd——偶極源,N/m3;Qm——單極源,1/s2;p——聲壓,Pa;pb——背景場聲壓,Pa;ω——系數(shù);cc——聲音速度,m/s。
該消聲器內(nèi)部氣流的平均速度為22.5 m/s,計算可得其雷諾數(shù)遠大于2 320,因此選用k-ε湍流模型分析空氣流場。其控制方程為[11]
式中:ρ——流體密度,kg/m3;k——湍流動能項;t——時間,s;μi——xi方向的速度,m/s;μT——湍流動能項;YM——在湍流中過度擴散產(chǎn)生的波動;ε——擴散項;Cμ,C1ε,C2ε,C3ε,σk,σε——由材料屬性確定的常量。
聲學邊界條件:消聲器入口處的聲壓設置為1 Pa(該模型的消聲性能通過傳遞損失進行評價,因此入口處的聲壓值可自行設置)。Ⅱ腔室的內(nèi)部邊界條件通過內(nèi)部阻抗設置[12]。Ⅰ腔室和Ⅲ腔室的內(nèi)部邊界條件可通過內(nèi)部穿孔板設置[13]。為了進一步提高計算效率,本文利用對稱邊界條件取模型的1/4 進行仿真計算。
流體力學邊界條件:根據(jù)該消聲器的工作環(huán)境,入口處速度設置為 22.5 m/s,出口處壓力設置為0 Pa。設置好內(nèi)外部壁(壁為無滑移壁),然后設置與上述聲學邊界條件相同的對稱邊界條件[14]。
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性,仿真模型的最大網(wǎng)格單位設為最小波長的1/6,即λmin/6=c/fmax/6(c 為聲速)。仿真模型網(wǎng)格采用自由四面體,如圖3所示。
圖3 仿真模型網(wǎng)格圖Fig.3 Simulation model grid diagram
模型中的吸聲材料設為玻璃棉,其余區(qū)域的材料設置為空氣。在聲學域計算中,采用壓力聲學模塊中的多孔介質(zhì)聲學模型對玻璃棉區(qū)域進行分析,其余區(qū)域采用壓力聲學模型分析,計算的頻域范圍為50~3 500 Hz。流場仿真計算則采用k-ε湍流模塊。
在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中控制復合式雙層微穿孔管消聲器其他參數(shù)不變(Ⅰ腔和Ⅲ腔長度為400 mm、Ⅱ腔長度為600 mm),選用3 組前腔與后腔的深度參數(shù),第1 組參數(shù)中,前腔為60 mm,后腔為140 mm;第2 組參數(shù)中,前腔為80 mm,后腔為120 mm;第3 組參數(shù)中,前腔為100 mm,后腔為100 mm。運用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進行仿真計算,得到不同前腔與后腔參數(shù)組該復合式消聲器的聲壓級(選用的頻率為2 500 Hz)分布云圖,如圖4 所示。
圖4 采用不同前后腔深度時聲壓級的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sound pressure levels with different cavity depths
為了便于觀察不同腔深參數(shù)組對傳遞損失的影響,利用后處理功能繪制了傳遞損失隨頻率的變化曲線,如圖5 所示。結果表明,在前腔與后腔深度從參數(shù)組1 變化到參數(shù)組3 過程中,該復合式消聲器在50~500 Hz 低頻段范圍內(nèi)傳遞損失峰值增大了13.8%;在500~1 500 Hz 中頻段的傳遞損失峰值增大了18.8%;在大于1 500 Hz 的頻段,傳遞損失變化不大。因此,增大前腔深度同時減小后腔深度有利于提升中低頻段的傳遞損失。
圖5 前后腔深度對傳遞損失的影響Fig.5 Effect of front and back cavity depth on transfer loss
在不改變該復合式消聲器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前后腔深度分別為80 mm 和120 mm),選用3 組串聯(lián)三腔室長度參數(shù)。第1 組參數(shù)中,Ⅰ腔和Ⅲ腔長度為400 mm,Ⅱ腔長度為600 mm;第2 組參數(shù)中,Ⅰ腔和Ⅲ腔長度為450 mm,Ⅱ腔長度為500 mm;第3 組參數(shù)中,Ⅰ腔和Ⅲ腔長度為500 mm,Ⅱ腔長度為400 mm。計算得到消聲器在不同腔長參數(shù)組下的傳遞損失與噪聲頻率關系圖,如圖6 所示。
圖6 三腔室長度對傳遞損失的影響Fig.6 Effect of three chamber length on transfer loss
由圖6 可見,在三腔室長度從參數(shù)組1 變化到參數(shù)組3 過程中,該復合式消聲器在50~1 300 Hz范圍內(nèi)的傳遞損失峰值增大了29%左右,但平均傳遞損失變化較小;在大于1 300 Hz 范圍內(nèi)的平均傳遞損失減小了20.4%??傮w而言,參數(shù)組1 所對應的消聲器的消聲性能更佳。
消聲器壓力損失是消聲器進口與出口間平均全壓之差,是空氣動力性能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若消聲器的排氣壓力損失過大,則會大大地增加動力元件的功率損失。本文分析了與3.2 節(jié)相同的3組三腔室長度參數(shù)對應的消聲器壓力損失與氣流速度場分布,如圖7 和圖8 所示。
圖7 流場壓力分布圖Fig.7 Flow field pressure distribution diagram
在模型中計算得到3 種情況下壓力差分別為:Δp1=330.0 Pa;Δp2=339.9 Pa;Δp3=618.3 Pa。由計算結果和圖 7、圖8 可知,隨著Ⅰ腔室和Ⅲ腔室長度持續(xù)增加以及Ⅱ腔室長度持續(xù)減小,該消聲器的壓力損失逐漸增大。
應用COMSOL Multiphysics 軟件對某型復合式雙層微穿孔管消聲器進行了仿真計算,分析了該復合式消聲器的前腔與后腔深度、三腔室長度對消聲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
(1)增大前腔深度,同時減小后腔深度,該復合式消聲器在中低頻段的傳遞損失峰值增大,在高頻段的傳遞損失變化較?。唬?)隨著Ⅰ腔和Ⅲ腔長度減小以及Ⅱ腔長度的增加,該消聲器在中低頻段的平均傳遞損失變化較小,在高頻段的平均傳遞損失下降;(3)增加Ⅰ腔室和Ⅲ腔室長度的同時減?、蚯皇议L度,會增大該消聲器的壓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