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偉
啦啦操最早起源于美國,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舞蹈與運動動作的一種運動。自新課程改革后,啦啦操便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項目走進了體育教學之中,并獲得了廣大師生的熱愛與青睞。但由于啦啦操中所包含的元素較多,且對學生的肢體協(xié)調(diào)能力、體能體質(zhì)有所考驗,這就使小學啦啦操教學的參與度相對較低,致使啦啦操難以在小學體育中發(fā)揮其促成長、助發(fā)展的教學優(yōu)勢。因此,為更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啦啦操的教學質(zhì)量,對啦啦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便是本文所探討的重點話題。
啦啦操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師生的青睞,成為當前小學體育教學所倡導的教學活動,是因為啦啦操是一種融合舞蹈、音樂、運動、體操等多種元素的體育運動項目[1]。這是啦啦操的魅力所在,同樣也是制約啦啦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穩(wěn)步開展與進行的主要原因。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影響啦啦操教學質(zhì)量的因素并非僅局限于此,還需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細致且全面的分析。
1.學生對啦啦操認知不足
小學體育有著極強的基礎性與娛樂性,教學內(nèi)容多以走、跑、跳、投為主[2]。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啦啦操時,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啦啦操不過是一項娛樂活動,因此,學習態(tài)度很難端正。并且,小學生是首次接觸啦啦操,其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常會被啦啦操的難度所擊退,在實際的學習中常以旁觀者的身份觀望,真正參與其中的少之甚少。除此之外,受到一些影視作品與家長觀念的影響,部分男生會認為啦啦操沒有“陽剛之氣”,在學習時冷漠、抗拒、抵觸的態(tài)度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效率的提升。
2.啦啦操技術動作難度較大
啦啦操的技巧性極強,對形體、動作、精神、狀態(tài)有著與藝術體操一般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學生若想學好啦啦操,不但要有較好的肢體動作控制能力,同樣還要有較強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配合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但小學生的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認知水平、思維能力以及肢體協(xié)調(diào)性尚存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就使學生在實際學習啦啦操時往往會出現(xiàn)竭盡所能也無法做得美觀、做得出眾,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信節(jié)節(jié)敗退,啦啦操的教學難度也受此影響而加大。
1.啦啦操教學內(nèi)容略顯枯燥
在觀眾看來,觀賞啦啦操是一種美的享受。但正如俗話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若想讓啦啦操盡善盡美,學生在練習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每一個動作都看起來更加美觀、更加完善,學生就需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激情與興趣便會在日復一日的消磨下而衰退,從而出現(xiàn)厭倦、抗拒等情緒。導致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學體育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與心理需要,對啦啦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缺乏合理創(chuàng)新[3]。
2.啦啦操教學評價標準單一
評價標準的片面性與單一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小學體育啦啦操的教學效率。啦啦操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體育運動項目,除了對學生技術完成情況有要求外,對學生的態(tài)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在目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在擬定啦啦操評價標準時,常會忽視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把握,啦啦操評分標準過高或過低。評分標準過高,會讓學生產(chǎn)生付出沒有回報的感覺,從而放棄學習;評分標準過低,則會讓學生出現(xiàn)驕傲自滿情況,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
3.教師啦啦操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教師與學生是參與啦啦操教學的兩大主體[4]。小學生具有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年齡特點,若想讓小學生有較高的啦啦操教學參與度,教師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啦啦操教學能力與素質(zhì),還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親和力。但反觀目前的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情況,教師教學態(tài)度過于嚴肅、教學要求過于嚴格等情況不在少數(shù),這就使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氣氛有所欠缺,師生互動相對較少。學生對體育教師的畏懼心理使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啦啦操動作技術學習之中。
情境教學法在當前小學教育中應用率極高,是一種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真實情境,深化學生學習體驗、激活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中應用實踐情境教學法,不但能夠有效活躍體育課堂教學氛圍,優(yōu)化啦啦操教學形式,對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與自愿性,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同樣也具有積極作用[5]。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啦啦操基本步法時,小學體育教師就可針對小學生貪玩好動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動畫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體育課堂的參與度。在此之后,教師再以動畫片中的人物為原型,向?qū)W生提出啟發(fā)性與驅(qū)動性極強的教學問題,例如某卡通人物在生日會上為小伙伴們表演動感十足的花球啦啦操,讓大家通過啦啦操變得更加快樂,以此來為學生構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問題與任務的驅(qū)動下以更為積極主動、認真誠懇的態(tài)度進入到啦啦操基本步法的學習之中。如此,不但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有效提升,其在認真學習啦啦操動作與基本步法的過程中也會得到身體素質(zhì)的增強與審美能力的提高,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就由此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生為本”“將課堂還給學生”是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改所強烈倡導的教學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啦啦操教學活動,小學體育教師也要堅持這一思想,對啦啦操教學形式、內(nèi)容進行有效優(yōu)化與合理完善,以此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方面,在啦啦操教學形式上以生為本的體現(xiàn)。教師可采用“小老師”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展開啦啦操技術動作學習。例如,在教學啦啦操基本手位時,教師就可根據(jù)學生的運動能力水平與肢體協(xié)調(diào)性將學生分成A、B、C 三層,A 為優(yōu)、B 為中、C 為差。并在這一基礎上以A∶B∶C=2∶1∶2 的比例將學生分成四組,在組內(nèi)A 層學生中任命一位小組長,小組長作為“小老師”為其他學生示范啦啦操基本手位動作,其他A 層學生則要以穿插的方式滲透到B、C 層學生中間,起引導、表率作用。如此,不但能夠大幅降低小學體育教師1 對1 教學時教學精力與時間的損耗,提升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實效,學生的啦啦操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會在組內(nèi)的互幫互助、組間的競爭比較中得到有效增強。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形成了“缺一不可”的課堂主人翁意識。
另一方面,在啦啦操教學內(nèi)容上以生為本的體現(xiàn)。教師可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展開層次化教學。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與區(qū)別,這是不容置疑的教學事實。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這種差異與不同表現(xiàn)得就更為突出。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化的啦啦操教學,不但會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造成抑制,在某種程度上還會加重學生的身體疲勞與負擔。因此,為更好地體現(xiàn)以生為本,落實素質(zhì)教育,在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中實踐應用層次化教學尤為必要。例如,在引領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展開手擺臂、腳踏步的熱身操練習時,教師就可基于上文所述的分層教學策略,對A、B、C 三層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指導。首先,為運動水平較差、肢體協(xié)調(diào)性不足的C 層學生念出音樂的拍次,讓學生跟著拍次做出拍手、持球、拍肩、上舉、擊臂等基礎動作,使學生在充分熱身的同時,掌握啦啦操的基本技術動作;其次,為肢體協(xié)調(diào)性有待提升、節(jié)奏感不強的B 層學生播放節(jié)奏分明或帶有提示音的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或提示做出相應的啦啦操動作,使學生通過做熱身操掌握動作要領,學會動作與音樂銜接;最后,為身體素質(zhì)較強、肢體協(xié)調(diào)性較好的A 層學生直接播放正式表演啦啦操時所伴奏的音樂,讓學生在正確的節(jié)點做出相應的動作,以此來有效深化學生對啦啦操整套動作的印象。如此的層次化教學設計,不僅改善了一刀切教學對學生造成的沉重壓力與負擔,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啦啦操參與興趣與學習欲望也會因此而有所提升,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效率的提高也就唾手可得。
除此之外,小學體育教師還可將層次化教學合理地遷移運用到啦啦操考核評價之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啦啦操動作完成情況、學習態(tài)度作出不同的教學評價,以此來有效增強小學體育啦啦操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保證啦啦操教學的實效與水平。
啦啦操技術動作難度相對較大,不但考驗著小學生的運動水平與肢體控制能力,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以及團隊配合能力也有所要求。因此,為保障學生啦啦操學習效率,規(guī)避學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心態(tài)出現(xiàn),小學體育教師就要善于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削弱啦啦操教學難度,讓學生以更為形象、生動的方式進行深度學習、有效學習。
在目前的小學學校中,多數(shù)都配有完善的多媒體電教設備,小學體育教師就可靈活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將繁瑣、抽象、動態(tài)的啦啦操技術動作以立體、動態(tài)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花球啦啦操中“手臂動作:右上L,屈肘于胸前、雙臂上H、左臂前L;步法:左腳左弓箭步、前弓箭步、并步雙腳提踵、側(cè)邁步半蹲、雙腳跳成并步”等手位與步法時,教師就在可視屏幕中投影學生喜愛的動畫片人物形象,讓學生與動畫人物進行互動,跟著動畫人物做出相應的啦啦操手位與步法動作,從而在有效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的同時,更好地增強學生啦啦操技術動作準確性與精準度,讓學生的運動水平與身體素質(zhì)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設置啦啦操體育運動項目主要意圖仍是鍛煉學生的體能,增強學生的體魄,促進學生的茁壯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選擇啦啦操內(nèi)容時,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關注小學生的年齡特性,適當、適度地降低教學要求,并要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將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合理滲透到啦啦操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為學生構筑可追憶一生的金色童年。
例如,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啦啦操手位與步法動作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中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活動,一人面對墻站立,念出“1、2、3、4、5、6、7、8”等數(shù)字作為節(jié)拍,當念到“8”時,其他學生就要做出相應的手臂與步法動作,動作不標準或不穩(wěn)定的就被淘汰出局。將學生熟悉的兒童游戲與啦啦操進行結(jié)合,能夠增添啦啦操教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欲望與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啦啦操技術動作的掌握也會在更為愉悅心情的影響下而實現(xiàn)深刻記憶。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展開啦啦操教學活動,不但能夠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nèi)容,推動全民健身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小學生體魄的強健、情操的陶冶、形體的塑造、意識的養(yǎng)成、生活的豐富同樣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啦啦操教學的優(yōu)化完善,正確、客觀分析目前啦啦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實際需求去合理優(yōu)化啦啦操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啦啦操教學手段、完善啦啦操教學內(nèi)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度,更好地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