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雯
小學勞動技術課程是基于體能與生產勞動兩者結合的綜合實踐教學課程,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等多領域學科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為主的科學實踐課題,在實踐教學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是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小學勞動技術課程是踐行素質教育的教學課程之一,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目的與STEAM 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如何把STEAM 教學理念有效切入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中,進行教學課題整合顯得尤為關鍵。
小學勞動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融合的基礎性、技能性的學科比較多。小學段開設勞動技術課程,是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勞動學習能力。但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教學實施大都是走馬觀花的狀態(tài),沒有充分發(fā)揮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的教育價值,教學質量相對不高,限制了學生在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中的素質發(fā)展;課程教學隨意,甚至放任學生。[1]勞動技術課應該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技術學習與實踐,讓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目前,學校教育評估工作存在較大的偏頗,其調研評估工作多半以硬件、軟件和成績測驗為主,沒有對應試以外的學科進行課程調研評估,類似小學勞動技術課程,校方與教師對其關注度比較低,有一些學校只是設置了這個課程,但實際是沒有開展教學活動的,沒有設置應有的教學設施和場所。小學勞動技術課程調研評估工作“邊緣化”的情況,無疑阻礙了這門學科的發(fā)展,也導致小學生在勞動技術課程中無法得到良性發(fā)展。
教育部門為提高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設置了很多內容豐富的有意義的綜合比賽活動,例如種植觀察日記比賽、班級幸福田園種植比賽、勞動創(chuàng)作技能大賽等,把師生的關注點吸引到比賽上,忽視了對學生基礎勞動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相關的比賽活動開展意義不大。
STEAM 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藝術)、Mathematics(數學)五個單詞的縮寫。換言之,STEAM 教育理念就是涵蓋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五個學科的教育理念。這種多學科融合教學不可能是單純的課程內容疊加,而是一個有機的教學整合與應用,將零碎且多樣化的知識點緊密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課程,以解決問題的教學驅動模式帶動課程的綜合教育過程。[2]這種教學理念與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相吻合的。以田園種植創(chuàng)新教學為背景,開展STEAM 理念在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教學,讓學生在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對于小學綜合素質教育也有推動的作用。
STEAM 教育理念其中一個內容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課堂教學設計可以圍繞“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實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展開,教師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導入主題課程要力求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在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中的田園種植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的方式,點燃學生學習熱情。[3]以小學一年級下學期的幸福田園課程建構為例,《小蝸?!酚^察部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用放大鏡在幸福田園里面觀察蝸牛。
學生一:蝸牛多半都躲在葉子背面。
學生二:有一些躲在樹葉擋住的樹干上。
教師:為什么它們要在那里?那個位置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樹葉可以幫它們遮住陽光,它們不喜歡陽光。
教師:不喜歡陽光,還有呢?學生:那里還很潮濕。
仔細觀察之后。
學生一:這里有沒有殼的蝸牛。
老師:你們覺得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蝸牛可以離開自己的家。
老師:你們看一下我手上的圖片,再比對一下它們是一樣的嗎?
學生一:不一樣。原來沒有殼的是鼻涕蟲,不是蝸牛。
田園背景下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發(fā)現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問題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則是教師以圖片播放的形式傳授學生固定的知識點,忽視了學生探究問題、問題思考的環(huán)節(jié),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然而,在幸福田園,孩子可以感受大自然,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問題驅動他們觀察得更加深入,充分發(fā)揮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1.多學科的融入。作為教書育人的職業(yè)教師,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需求,結合STEAM 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把各科目知識點融入到田園種植教育中,提高學生各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數學角度解決幸福田園的設計問題,春季種植白菜的株距是35 ~45 厘米,半畝的菜田可以種植多少株?夏季種植白菜的株距是33 ~40 厘米,半畝的菜田可以種植多少株?在思想道德角度培養(yǎng)學生愛惜食物、尊重勞動成果的觀念。在科學實驗角度讓學生認識植物生長內容,例如我們遮擋一棵植株,幾天以后對比觀察,發(fā)現光合作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在語文角度幫助學生進行植物觀察日記的實踐,結合植物生長的順序,從發(fā)芽到收獲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觀察日記寫作的真實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小學幸福田園實踐課程除了讓學生在校獲取實踐知識和技能以外,教師還可以把課程延伸到課后家庭作業(yè)之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和生活習慣。因此,我們要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勞動的能力,就要注重家校教育問題,和家長緊密溝通,有意識地布置家庭田園勞動作業(yè),明確學生家庭完成的田園勞動作業(yè)內容,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自主勞動的習慣,并把學生在幸福田園勞動狀態(tài)反映給家長看,以便家長利用家庭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持之以恒,必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STEAM 教育理念中,針對個體差異問題,要求教師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開展課堂探究教學設計,突出主體主觀能動性的思維發(fā)展。在幸福田園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出新知的內容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設計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初步預設新知所需的相關教學內容。
例如,運用蘇教版五年級教材的學生可以依托五年級科學上冊《簡單電路》的知識點,開展幸福田園蔬果發(fā)電站的課程教學設計。教師在設計中要考慮到學生對電路基礎的認知,以滿足幸福田園蔬果發(fā)電站的課程教學探索需求,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遷移拓展的思維能力。
教師:電是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但是很多發(fā)電方法是不環(huán)保的,你們可以想到什么環(huán)保的發(fā)電方法嗎?
學生一:水果發(fā)電。
學生二:蔬菜發(fā)電。
教師:那么,我們想一下:幸福田園里面有可以發(fā)電的蔬果嗎?
學生:有,有番茄、土豆、橘子、蘋果。
圖片展示,引出主題。
教師:同學們看,這樣用電線連接,就會產生電源,使燈泡亮起來,大家想當科學家嗎?現在我們分組來做實驗吧。
小組取材,用幸福田園的蔬果制作發(fā)電站。
教師:剛剛的實驗證明,水果是可以發(fā)電的,為什么我們要用發(fā)電廠的電,而不是把水果發(fā)的電用在家電里面呢?
學生:因為發(fā)電廠的電是交流電,蔬果發(fā)電站的電是直流電,電壓不穩(wěn)定,容易弄壞電器。
教師:那為什么我們在做蔬果發(fā)電站的時候沒有被電擊呢?
學生:因為蔬果發(fā)電站的電是直流電,電壓低,是低于人體安全過電的電壓。
前一部分是為學生復習交流電和直流電的知識點,起到回顧和聯系的整個課程主題的作用;后半部分是一個頭腦風暴的環(huán)節(jié),結合電器用電引發(fā)學生對蔬果發(fā)電站的發(fā)電電壓問題思考,拓展學生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提高他們的安全用電意識。
STEAM 教育理念,重點突出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多元化綜合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給予學生主體地位,預留學生交流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把思維導圖進行不斷完善,促進學生多學科的知識點掌握與綜合運用技能生成。思維導圖繪制是教學的重點之一,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脈絡,使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繪制思維導圖中,學生可以無限延伸自己的知識面,形成思維模型。以蘇教版小學勞動技術三年級下冊《種南瓜》一課為例,以幸福田園為背景,這節(jié)課有田園種植相關的知識點。例如,種南瓜涉及選種、浸種、播種、育苗、移植、授粉、管理、采摘八個步驟,南瓜的營養(yǎng)價值分析部分涉及科學課程的知識;搭建支架則涉及數學幾何的知識點;生長記錄、方法總結則要求學生具備語文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小組分配、小組管理、小組評價等活動,讓學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充分交流,達成統(tǒng)一認識后再去實踐,這樣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課程教學思維導圖完成后,下一步便是開展學生實踐活動,也是STEAM 教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在STEAM 教育理念中,工程和技術是在自然規(guī)律上提出的現實改造,同時也是對自然世界物質的合理利用,以解決社會發(fā)展物質問題為主。而小學科學是起到認識世界、解釋自然客觀規(guī)律的教育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相互幫助、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最終取得最佳的實踐成績。以蘇教版小學勞動技術五年級下冊《垃圾分類》一課為例,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廚余垃圾進行分類,把可用的濕垃圾(如蔬菜皮、果皮等)和干垃圾(秸稈,干葉等)挑出來,進行破碎、攪拌、堆肥等工序處理。待兩到三個月后,就會形成深褐色的有機土壤,教師再帶領學生到幸福田園中示范施肥技巧。最后總結:有機肥料制作過程中,哪些廚余垃圾不建議使用;處理過程中應該定期翻拌,可以提供充氣;如果過干就要作噴水加濕處理,提升它的微生物活性等實踐技巧。在課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分組中相互交流,以便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個體綜合認知能力。
在課堂教學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遵循STEAM 教育理念中教學總結和反饋的教育思路,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可以采取學生作品評分、學生互評、環(huán)節(jié)拆分評價等方式,以便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課堂實踐的滿意度,增加學生對課堂實踐的學習興趣。同時,應注重以下兩個評價體系的運用。
1.多角色評價。參照素質教育評價準則,教師可以建立多角色參與幸福田園課程實踐教學的評價,評價角色主要由教師、家長和學生組成。教師的評價應以學生學習的過程為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改善自我,在學習記錄上寫下勞動實踐評語,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家長評價則是在家校溝通的基礎上,反映孩子在家庭勞動中的具體表現;學生評價可分類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自我的評價,針對自己在勞動技能、勞動思維和勞動協(xié)同方面的總結,一部分是對組員的勞動技能、勞動思維和勞動協(xié)同的總結。多角色評價有助于課程多方位綜合評價的有效生成。
2.學分制評價。學??梢蚤_設田園教育的評分機制,例如,針對班級負責的幸福田園區(qū)域進行評分、在幸福田園主題問答中的學生表現評分、書面測驗的勞動理論評分等方式,以促進全校小學勞動技術課程下的田園種植創(chuàng)新教學的整體發(fā)展。
在STEAM 教育理念與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結合下,學生始終保持高度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程設計方案中,能發(fā)揮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課堂探究環(huán)節(jié),啟用了問題情景、小組合作等模式集成完成課堂教學,讓學生在STEAM 教育理念下寓教于樂,達成預期的小學勞動技術課程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