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閱讀是一種高級的認知行為,而這一行為的形成與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只有幫助學生打好閱讀基礎,才能令其在今后的閱讀道路中越發(fā)順利。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活動才更具色彩與活力,而閱讀的積極意義才會對學生產(chǎn)生更為深刻、更加深遠的影響。對此,教師應當意識到,優(yōu)質(zhì)的閱讀過程,是學生通過自身的主觀意識以及生活經(jīng)驗對文本意義進行認知、理解以及加工的過程。當下,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任務,進一步完善課外閱讀指導模式,優(yōu)化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驗,實現(xiàn)更具有效性的課外閱讀拓展。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展開深入論述。
在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思維水平及閱讀基礎有一定要求。而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有的學生不僅閱讀基礎好,而且思維能力也優(yōu)于其他孩子;有的學生表現(xiàn)平平,閱讀水平較弱。如果教師用統(tǒng)一的課外閱讀標準進行衡量,那只有閱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才能達標,而那些閱讀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往往難以達到標準,對班級整體閱讀效率的提升將構(gòu)成阻礙作用[1]。因此,教師可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讀有所獲。
具體來說,對于閱讀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計“概括文學作品內(nèi)容”的閱讀任務;對于閱讀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梳理文本主旨”的閱讀任務;對閱讀基礎良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給自己喜歡的作品寫一篇讀后感”“試著進行群文閱讀對比”等任務,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閱讀活動?,F(xiàn)以《昆蟲記》這部名著為例說明。首先,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的閱讀基礎以及能力,將學生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任務。對于閱讀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通讀一遍原著,并對原著進行適當批注,概括其中的核心內(nèi)容;對閱讀基礎一般的學生,在通讀原著的前提下,額外增加了新的任務,要求學生任選自己喜歡的片段,并寫一段推薦的理由;對閱讀基礎良好的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將《昆蟲記》這部名著和部編版教材中的《蟋蟀的住宅》一文進行比對,讓學生在分析中判斷編者刪去了哪些內(nèi)容?刪后的版本和原著有哪些區(qū)別?試著從語言、寫作手法、藝術特色等角度寫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對比鑒賞稿。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閱讀任務,切實提高課外閱讀成效。
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種“差異性”有時候極為顯著。如果教師忽視這種“差異性”,采取統(tǒng)一的課外閱讀標準,往往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通過分層教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每個學生讀有所獲。
盡管語文課堂教學涉及一定的閱讀技巧,但是,這些閱讀技巧往往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的,教師不會系統(tǒng)地講解相關知識,導致學生對閱讀技巧的運用不夠熟練。而課外閱讀不同于課內(nèi)閱讀,經(jīng)常是以整本書為單位進行的。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學生很有可能讀了后面忘前面,即便讀完整本書,也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收獲[2]。因此,教師要圍繞閱讀技巧展開專項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現(xiàn)以《青銅葵花》這部課外讀物為例說明。首先,基于讀物封面的設計感、故事要素的展露,教師便可從封面、扉頁的解讀角度,引領學生初步閱讀理解。當學生拿到這本書,教師便引導學生先觀察書的封面以及扉頁,提煉其中的關鍵信息,提問學生:“大家試著猜一猜這本書的主題是什么?書中內(nèi)容又和什么相關?”在完成這一步后,教師又給學生傳授了略讀法,并向?qū)W生全面、細致地講解“略讀法”,提示學生主要針對自己不喜歡的片段或者是一本書的目錄以及作者簡介等部分,明確需要略讀的部分之后再運用此方法,從而通過簡略的讀一讀,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可。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書籍的“內(nèi)容提要”部分,這一部分知識是整本書的精華,學生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提要”判斷自己應當精讀什么。這一方法使學生更加確定自己的閱讀目標,便于其將自己的閱讀目標進行進一步細化。之后,教師給學生傳授了批注閱讀的方法。當學生正式開始整本書閱讀,不論遇到生詞還是佳句,都可以用批注的方式記錄。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講一講整本書的思維導圖制作方法,讓學生每讀一本書都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框架,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靈活運用相應的閱讀技巧,可使閱讀過程更加輕松、愉悅,從而更加享受閱讀,也因此受益匪淺。
課外閱讀往往涉及整本書閱讀,而整本書包含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學生的閱讀過程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師需要傳授具體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大多數(shù)課外閱讀書籍都是小說體裁,而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之一,更是閱讀的難點所在。小學中、高年級已經(jīng)涉及名著閱讀,而名著往往包含豐富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場景描寫不僅細致,而且隨處可見。因此,當學生閱讀這類名著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場景描寫,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不同的場景思考人物的行為以及表現(xiàn),對人物的個性以及形象進行細致把握,同時試著分析不同人物形象間的關系,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
現(xiàn)以《紅樓夢》這部課外讀物為例說明。這部名著值得學生反復閱讀,因為該書不但包含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而且具備極強的審美價值,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學生進行《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重點篇章,關注書中的場景描寫。例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是書中非常精彩的一章,其中涉及諸多的人物形象,而且每個形象都有極其鮮明的展現(xiàn)。在閱讀這一章時,教師要求學生先通讀原文,使用批注的方式劃出原文中的場景描寫,想一想人物在場景中的表現(xiàn)是什么?他們的心理變化又是怎樣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細節(jié)展開深入品讀和推敲。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梳理故事情節(jié),并以“酒席”這個重要的場景為核心,分析劉姥姥、王熙鳳、黛玉、寶釵、史湘云等人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她們不同的“笑”背后代表的不同個性特征。通過對場景的細致分析,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深刻,而這對學生理解《紅樓夢》這本書極為重要。
小說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主要體裁,而人物作為小說三要素之一,自然是品讀以及分析的重點。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場景描寫,分析人物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以及背后的個性特征,這對學生理解小說內(nèi)涵同樣具有積極的影響。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條件?;诖?,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閱讀體驗增添更為豐富的色彩。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營造相關的閱讀氛圍,為學生提供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使學生更快進入閱讀狀態(tài)。信息技術的適時融入,能夠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閱讀意愿得到有效增強,同時,信息技術所營造的氛圍,也為學生的閱讀活動奠定了閱讀基調(diào),使其閱讀情緒能在和諧、自由的閱讀氛圍中得到感染,從而逐漸高漲,為其探知閱讀文本深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女兒的故事》這一課外讀物的閱讀指導過程為例。首先,教師應當明確,這本書中的故事是作者從父母的角度展開敘述的,因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太能夠直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文立意。學生被吸引的閱讀興趣點,往往是作者幽默有趣的敘述風格,或者故事中的人物與學生的身份相當。對此,為了幫助學生在風趣語言背后,讀出更為深刻的情感,教師便可以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學生營造更為融洽的閱讀氣氛,促使學生能主動探知故事背后的深情。在進行閱讀導入時,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父與子”的幽默漫畫,并提出問題:“你喜歡這樣的親子關系嗎?為什么?”學生顯然對這樣的漫畫和話題充滿了興趣,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接著,教師再引出故事主人公梅思涵,簡單介紹幾句,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更加濃厚,閱讀熱情也隨其好奇心的增長而愈發(fā)高漲。最后,教師運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現(xiàn)一些書中的故事片段,引導學生一同閱讀,一同分析,并配上一些有趣的背景音樂。
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巧妙利用,將閱讀氛圍烘托得更具趣味性,使得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從妙趣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對女兒的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穿插話題,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與父母的故事,便更能有效激起學生對閱讀文本內(nèi)涵的探知。在學生閱讀這一課外讀物后,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作者梅子涵的家庭教育觀念,以此打開學生的閱讀視野。
信息技術的多樣化運用和融入,令教師的閱讀指導更具新意,促進了學生積極閱讀的發(fā)生。同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出了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迸發(fā)自主閱讀的活力,實現(xiàn)了更具效果的課外閱讀。
在布置了課外閱讀任務以后,如何監(jiān)督學生的閱讀、如何鞏固學生的閱讀,同樣是教師應當關注的重點。對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不應成為負擔而應成為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例如,當教師給學生推薦了閱讀書籍以后,需要根據(jù)書籍的篇幅以及章節(jié),同時結(jié)合學生的閱讀速度,對書籍進行任務劃分。當學生完成任務后,要求學生以打卡的方式進行記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后,教師組織主題分享活動,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閱讀收獲,這樣就可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
現(xiàn)以《童年》一書為例說明。這本書總共有13 個章節(jié),全書篇幅在18 萬字左右。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速度制定閱讀目標。閱讀速度又快又好的學生,可以每天讀一個章節(jié);閱讀速度較慢的學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閱讀時間。每完成一個章節(jié)的閱讀,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份表格,主要記錄學生的閱讀進度以及章節(jié)收獲。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以后,教師可組織主題分享活動,給學生提供一方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例如,有的學生閱讀了《童年》這本小說以后,寫了一篇將近1500 字的讀后感;有的學生在讀了《童年》這本小說以后,專門繪制了相應的思維導圖;有的學生則是順藤摸瓜,繼續(xù)搜索高爾基的其他作品,如《在人間》《我的大學》,并制作了一份相應的手抄報。多元化的分享,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zhì)量。
課外閱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經(jīng)歷長時間的堅持。如何保障課外閱讀,如何鞏固學生的閱讀收獲,同樣是教師的“分內(nèi)事”,應當引起教師關注。對此,教師需要組織相應的主題分享活動,給學生搭建成果分享的平臺。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是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閱讀面的廣度不一,因而其課外閱讀的成效并不容易提升。因此,教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應當進行積極的干預,從而在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能為學生開拓閱讀學習“版圖”,實現(xiàn)其閱讀經(jīng)驗的豐富、閱讀體驗的提升、閱讀基礎的牢固。本文從四個角度分析了小學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旨在優(yōu)化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驗,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