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鵬
摘要:為解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到課率”和“抬頭率”低的現(xiàn)實問題,教師可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將歌曲、圖畫、案例、名言“四大元素”有機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還應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以及教學實施中構建在歌聲中、圖畫上、故事中、名言里的“四位一體”全新教學體系,以增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模式;“四個一”;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5-0033-04
基金項目:河北環(huán)境工程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一首歌一幅畫一句名言一個案例:‘四個一探索高校思政課程新模式”(編號:ZD201903)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chuàng)新中提高,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改善課堂教學狀況,防止形式化、表面化”。[1]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不但要杜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應付差事”的思想,還需徹底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本文探索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四個一”教學模式路徑,以推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培養(yǎng)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高素質人才。
2021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較2018年版在呈現(xiàn)形式上有了很大的調整,增設了“習語”“拓展”“圖說”“明辨”四個欄目,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其一,突出“習語”,論述精辟;其二,增加“拓展”,開拓視野;其三,插入“圖說”,圖文并茂;其四,設置“明辨”,明辨是非[2]。同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入門課程,其教材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但囿于篇幅,教材內容比較偏重政治引導和價值理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也是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引。思政課教師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并在轉化過程中進行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設計,從而提升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是開展教學的重難點,也是教學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此背景下,探索構建“思想道德與法治”新教學模式,凸顯思政課“三性一力”的主旨特征就顯得十分必要。
部分思政課教師在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從而形成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教學內容固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老套等問題,導致教學與教材脫節(jié)、教學與現(xiàn)實脫節(jié)、教學與學生脫節(jié),造成學生對思政課的刻板印象,對課程提不起興趣,出現(xiàn)“到課不聽課,聽課不抬頭,出人不出腦,甚至人都不到課”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難以落到實處。針對以上教學實踐過程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四個一”教學模式。所謂“四個一”,既指“一首歌曲、一幅圖畫、一個案例和一句名言”,也指“一個歌曲庫、一個圖畫庫、一個案例庫和一個名言庫”。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師按照“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理念,將歌曲、圖畫、案例、名言“四大元素”有機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之中,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和實施,構建歌聲中、圖畫上、故事中、名言里“四位一體”的主題化特色教學內容體系,即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內容,在一堂課中至少融入一首歌曲、一幅圖畫、一個案例和一句名言,提升趣味性,提高針對性,兼具思想性和理論性,打造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課堂,使每一堂課都成為符合“三性一力”要求的思政課。
選取哪些元素組建素材庫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首先,思政課帶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體現(xiàn)鮮明的政治性,因而在教學設計中選取“四個一”應遵循的首要原則就是政治標準,突出思政課的政治引導功能。其次,在選取“四個一”時還應堅持思想性和價值性的標準。兼具思想性和價值性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課程內涵,也是元素選取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最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思政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具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特點,在元素選取中應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三結合”,即與教材相結合、與課堂相結合、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思政課教師作為“四個一”的選取者、應用者,扮演著“看門人”和“使用者”的雙重角色,如何讓“四個一”恰如其分地出現(xiàn)在課程中,并進入學生的頭腦,是一個需要反復修煉的本領。
1.“一首歌曲”,帶動課堂節(jié)奏,闡釋教學內容
(1)“一首歌曲”的內涵?!耙皇赘枨笔侵杆颊n教師在根據(jù)教材內容,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設計中,在課前學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各環(huán)節(jié)設置教學任務與互動,通過將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歌曲融入課程的教學活動。
(2)把握歌曲呈現(xiàn)的時間和時機。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還具有互相滲透的關系,思政教育需要音樂教育的滋養(yǎng)[3]。很多歌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夠潤物無聲地進行思政教育。教師在融入歌曲時一定要把握好呈現(xiàn)的時間和位置,而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上播放一首歌曲。例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某一首歌曲作為教學內容的講解、拓展、凝練、升華,如果這首歌曲不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就需要做好整體設計。首先,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通過線上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設置任務點,讓學生提前熟悉,避免課堂教學的拖沓現(xiàn)象。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歌曲要做好鋪墊和渲染,如理論知識或者相關案例正好到了需要一首歌進行升華的時候,可順勢而入引入歌曲。最后,在課后要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鞏固,建立與教學體系相對應的專題歌曲庫,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育人。這既是課堂學習的延續(xù),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
(3)“一首歌曲”教學應用舉例。如何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發(fā)揮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課程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歌曲適合單獨融入課程作為課前的預熱,有的歌曲則適合課尾的延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恰當融入,切不可機械地為了融入而融入。例如,開展“理想與信念”專題教學中,講到“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部分,教師可以融入《國際歌》;在“中國精神”專題教學中,講到“愛國主義”時,教師可以融入《我的祖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中國文明網(w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歌曲征集傳唱活動主題歌曲展播”中選??;在“道德”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公民道德歌》;在“法治”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說唱歌曲《民法歌謠》。課堂上的一首首歌曲,能奏響青春旋律,帶動課堂節(jié)奏,活躍課堂氛圍,闡釋教學內容。
2.“一幅圖畫”,聚焦學生視線,提升教學實效
(1)“一幅圖畫”的內涵?!耙环鶊D畫”是指思政課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根據(jù)教學需要,通過課堂呈現(xiàn)、實踐作業(yè)等形式將圖畫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的教學活動。
(2)圖畫的選取范圍和呈現(xiàn)方式。圖畫能以視覺表達的方式反映社會歷史、呈現(xiàn)社會生活、展現(xiàn)時代風貌、體現(xiàn)時代精神,集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于一體。在紅色美術資源中,英雄人物、領袖人物、普通百姓、重大事件、戰(zhàn)爭場景均有展現(xiàn)[4]。第一,古今中外的名畫是圖畫元素選取的一大資源庫,名畫有深遠的影響和價值,可以快速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第二,黨史和國史上重要的紅色美術經典是圖畫元素的重要來源,也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推進“四史”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歷史上和當下發(fā)生的新聞圖片也可以是圖畫元素的來源。圖畫元素在課堂中的運用具有直觀、生動、形象、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強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用圖畫先聲奪人,達到引起學生注意的效果,也可在中間穿插,配合歌曲、案例、名言使用,還可以用于作業(yè)中,讓學生根據(jù)某個主題自己創(chuàng)作圖畫作品。
(3)“一幅圖畫”教學應用舉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日新月異,在多媒體教學中有各種輔助學生理解的圖片。然而,這些圖片是否被學生關注到、理解透,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關系著教學實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選取哪些圖畫,如何解讀,需要思政課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反復琢磨。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緒論教學中,教師可以著重解讀2021年7月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獻詞的經典圖片;在“人生觀”專題教學中,講到辯證對待人生矛盾部分,教師可以呈現(xiàn)梵高的名畫《向日葵》和他的勵志故事;在“理想與信念”專題教學中,講到理想信念的作用時,教師可以呈現(xiàn)2009年何紅舟、黃發(fā)祥創(chuàng)作的油畫《啟航———中共一大會議》;在“中國精神”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程向軍的大型漆壁畫《長城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主題漫畫、手繪、表情包等;在“法治”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象征法律的獬豸形象圖畫,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教學實效性。
3.“一個案例”,講好中國故事,深化理論認識
(1)“一個案例”的內涵?!耙粋€案例”是指思政課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設計中,把理論講授與教學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傳遞理論知識背后深邃思想和深奧哲理的教學活動。
(2)案例教學宜采用的形式。案例教學是思政課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會講故事應是思政課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教師可講述一個歷史上的故事輔以一個現(xiàn)實中的故事,體現(xiàn)傳承性;講述一個名人的故事輔以一個普通人的故事,體現(xiàn)平等性;講述一個新聞里的故事輔以一個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體現(xiàn)真實性。在講故事中滲透理論知識加強引導,在講理論后再輔以故事實現(xiàn)深化?!爸v故事,不僅老師講,而且要組織學生自己講?!盵5]教師可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講述者,從聽故事的人變成講故事的人。這種形式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信息,進行資料再加工,這是一個深化學習的過程。
(3)“一個案例”教學應用舉例。教材、教輔資料、古今中外典籍中的教學案例,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案例寶庫。然而,講千個案例不如把一類案例講深、講透。在教學實踐中有一類案例教學效果最為明顯,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那就是“講學生身邊發(fā)生的故事,講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故事”,即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發(fā)生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現(xiàn)實案例。這類案例因貼近學生生活,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性的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課堂交流,形成良好互動,引發(fā)學生共鳴,但這類教學案例需要教師多與學生溝通,交換信息,獲取更多與學生相關的案例信息。例如,在“法治”專題教學中,教師可講述學校里真實發(fā)生的網(wǎng)絡詐騙案例,結合學生日常接觸到的各種網(wǎng)絡詐騙信息進行法治教育。這樣,既能提高課程的親和力,又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4.“一句名言”,課堂教學點睛,指明人生方向
(1)“一句名言”的內涵?!耙痪涿浴笔侵杆颊n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在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設計中,適時適度地選用格言、諺語、名言、警句等,尤其是將“習言習語”融入課堂的教學活動。
(2)名言警句使用技巧。名言警句因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又便于傳播而被人們廣泛接受。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名言警句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技巧。第一,在課程導入時用。開門見山,直接以名言警句切入課程,迅速地引導學生關注并思考相應的主題,可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但這種用法往往學生的印象不深。第二,在理論講解中穿插使用。在講到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用一兩個名言警句,輔助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第三,在課程結尾用。在收束課程之時用名言警句,既畫龍點睛又能承上啟下。需要注意的是,名言警句素材多、來源廣,選用時不能亂用、濫用,而應有針對性地選取符合學生特點、適合教學應用的素材,起到為課程教學錦上添花的效果。
(3)“一句名言”教學應用舉例。2021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增設了“習語”欄目,其中包含基層生活中凝練的生動鮮活的且在中華歷史文化中吸收經典雋永的語句,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形成了生動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講話風格[6]。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用好“習言習語”,是名言警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機融合的具體體現(xiàn),是青年學生認識中國道路、明確人生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展現(xiàn)時代擔當?shù)闹匾獙崿F(xiàn)方式。第一,結合“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及內容,創(chuàng)新“習言習語”在課堂的融入形式。將“習言習語”融在理論中講、融在歌曲中講、融在圖畫中講、融在案例中講,創(chuàng)新“三進”課堂的形式,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由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頭腦,體現(xiàn)時代性和感召力,提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第二,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教學中拓展“習言習語”。教師可以教材中的“習語”版塊為基礎,拓展“習言習語”的范圍,通過“講讀”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不斷深化學生對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學習和生活實踐。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各有千秋,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八膫€一”教學模式是在高?!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增強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教學新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歌曲、圖畫、案例、名言“四大元素”不應是獨立的存在、互不聯(lián)系的,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八拇笤亍毕嗷リP聯(lián),相互支撐,共同構建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四個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路徑。但“四個一”教學模式也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情況作出具體調整,科學規(guī)劃、精心設計、靈活運用,從而推進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真正增強思政課教學的“三性一力”。
參考文獻:
[1][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 2020(09):1-4.
[2]沈壯海.《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修訂說明和教學建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9):23-26.
[3]趙暉.音樂院校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的融合發(fā)展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9):58-61.
[4]沈寶蓮.基于“一畫一課”的紅色美術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陜西教育,2022(05):10-12.
[6]梁偉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名言金句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報告[J].西部論叢,2020(01):7-9.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Ones" Teaching Model for the Course of Ideology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hi Pe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huangdao 06601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low "attendance rate" and "head up rate" in the teaching of the"ideologica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teachers can innovatively integrate the "four elements" of songs, pictures, cases, and famous sayings into the "ideologica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should also establish a new "four in one" teaching system i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which includes singing, pictures, stories, and famous saying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theoretical, affinity, and targeted nature of the "ideologica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teaching mode; "Four On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