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因產于山東淄博周村而得名,源于漢代,成于晚清,是山東省名優(yōu)特產之一。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仁為原料,以傳統(tǒng)工藝精工制作而成,為純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yǎng),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
它的薄,在餅類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如紙片之薄的燒餅,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
周村燒餅有咸、甜兩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厭;咸的開人食欲,令人不忍釋手。若細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鮮、麻辣、新鮮蔬菜等多個系列品種。蔬菜系列產品新鮮蔬菜含量20%,營養(yǎng)豐富,口味純正。周村燒餅還具有不油污、久藏不變色不變味、易攜帶等特點,是旅游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周村燒餅,歷史悠久,許多南來北往的旅客途經淄博,皆要慕名購買品嘗,贊語達及南北,故留下了許多趣聞佳話。
文人雅士曾對周村燒餅作過評價贊譽:“形如滿月,薄如秋葉;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傳說清末曾屢次調貢周村燒餅,這也讓周村燒餅名滿天下。當時山東省著名商號“八大祥”(八大祥以實實在在經營綢緞而名聞當時)也專門定購周村大酥燒餅成箱發(fā)往埠外,作為饋贈佳品。
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著名的德州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之一。德州扒雞是中國山東傳統(tǒng)名吃,魯菜經典。德州扒雞制作技藝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300多年來,經過一代代德州扒雞傳人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德州扒雞的制作加工工藝日臻完美。德州扒雞的原料選自魯北特有的大尾花雞,以飼養(yǎng)十周左右的童子雞為主料,經過宰殺、上色、煮燜等11道工序,加配16種名貴佐料燒制而成。大體步驟是:將整雞擺成鴨浮水面造型,全身涂抹蜂蜜,素油烹炸上色,然后把雞同配好的香辛料包一同浸入盛有老湯的鍋中,先用大火將湯煮沸,以確保老湯中的營養(yǎng)不流失,再用小火燜煮6-8小時,促進料香與肉香的完全融合,直至出鍋。德州扒雞的制作完全符合烹飪中“ 扒” 的工藝, 一是食材完整,二是過油上色,三是采用老湯,四是大火煮、小火燜,文武有序,五是成品完整美觀, 形若鴨浮水面, 口銜羽翎。成品德州扒雞主料精選、操作嚴謹、配料考究、造型美觀, 色、香、味、形俱佳,逐步由一種民間小吃,發(fā)展為中華名吃,又轉變成一種飲食理念和文化,體現(xiàn)出淳樸的民風民俗和特有的靈魂價值。
龍口粉絲
龍口粉絲是煙臺非常出名的特產美食,不僅在本地享有盛名,還遠銷全國各地。這種粉絲的特點是絲條均勻、質地柔韌、光潔透明, 食用起來口感極佳,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龍口粉絲的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是招遠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綠豆做粉絲的新技藝。通過長期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龍口粉絲已經成為了煙臺的驕傲,是煙臺人引以為傲的美食之一。
制作龍口粉絲的過程非常復雜,需要選料、清洗、磨漿、過濾、發(fā)酵、加酸、搓絲、晾曬、蒸熟等多道工序。其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發(fā)酵和加酸,這也是龍口粉絲能夠保持柔韌度和透明度的原因。泡發(fā)好的綠豆要先用石磨磨成漿,隨后濾去其中的雜質,攪拌均勻后,加入酸漿來改性淀粉,形成絲條狀。經過搓絲、晾曬和蒸熟等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了色澤透明、口感柔軟的龍口粉絲。
龍口粉絲的質量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和贊譽,不僅在中國國內市場上銷售火爆,在國際市場也很受歡迎。作為煙臺市的重要地方特色食品,龍口粉絲已成為煙臺市重要文化名片。
東阿阿膠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東依泰山,南臨黃河。這里文人輩出,賢達匯萃。這里更是著名的中國阿膠之鄉(xiāng)?!?阿膠,出東阿,故曰阿膠。”阿膠也讓東阿這片土地久負盛名。阿膠之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迄今已有近3000年歷史, 是歷代名醫(yī)的必用之物, 與“ 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大寶”。阿膠制作技藝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貢膠”更是阿膠極品,需在每年冬至子時,選屬陰之烏驢皮,取阿膠井極陰之水,用桑木之火,水火相濟,歷經9天9夜、99道工序煉制而成。
起源于嘉慶五年的同興堂,因創(chuàng)立“99煉膠法”而名聲大噪,成為近代阿膠煉制技藝的集大成者。這種對傳統(tǒng)習俗的敬畏與尊重,對傳統(tǒng)工藝的恪守與傳承,幾百年來一脈相傳,綿延不絕。1952年,在東阿縣阿膠街78號建起了山東東阿阿膠廠,從建廠第一天起,就堅持遵古炮制: 皮, 要用整張純驢皮;水,要用東阿縣的水;工藝,要遵從東阿阿膠的傳統(tǒng)制作方法。
時過境遷,東阿阿膠早已不是王宗貴族的專屬,成了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必備的佳品。曾經,中老年人被視為阿膠的主要消費群體,但近幾年,隨著年輕人消費能力和養(yǎng)生意識增強,市場也在變化。東阿阿膠為迎合年輕人的需求打造產品。年輕人對阿膠及阿膠類產品接受度明顯提高,消費呈年輕化趨勢。
線下的各大超市、藥店,線上的網店,以及最熱的直播都能看到東阿阿膠的身影。不僅如此,如今,東阿阿膠的吃法也豐富起來,從原來經典傳統(tǒng)的阿膠塊,演變到鮮制即食阿膠、桃花姬阿膠糕、“花簡齡”復合阿膠粉等多種即食、便捷、時尚的新產品。
單縣羊肉湯
在山東菏澤,大概沒有哪種美食能抵得過羊肉湯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它讓菏澤人引以為傲。單縣羊肉湯是入選《中華名食譜》的唯一湯食,因而被稱為“中華第一湯”。民間有云:“來到菏澤牡丹城,不品單縣羊肉湯, 等于白來菏澤走一樁!”
“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是單縣羊肉湯的獨特風格。吃時配油炸面食,相得益彰。它不僅是一道爽口的美食,而且還有藥膳的功能,具有溫中散寒、健脾胃等功效。
燒制單縣羊肉湯有三條關鍵。一是選用平原地區(qū)農家飼養(yǎng)的羊,這樣的羊不光吃草,也會吃點農家的糧食,能長得膘肥體壯。二是佐料的選用要適量,多了則遮蓋肉味,少了則腥膻不除。三是用火要大,使鍋內一直處于沸騰狀態(tài),使羊油快速融化,與水互相撞擊,達到水油交融,形成乳狀。
單縣羊肉湯始創(chuàng)于清嘉慶十二年。在其后的兩百多年間,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中華“老字號”品牌,并在制作工藝上不斷創(chuàng)新。2013年,單縣羊肉湯入選山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河口大閘蟹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痹邳S河入海的東營,這里的每一只蟹都不是平庸之輩。肉質鮮美,膏滿黃肥,黃河口大閘蟹已經成了山東的名片級食材。
黃河口大閘蟹的特點是“青背、白肚、黃毛、金爪。”一般來說,黃河口大閘蟹的生長期為700余天,在兩年的時間里,每一只蟹都經歷20次變化,4次脫殼,最終養(yǎng)出了色澤鮮亮、殼硬肉滿、蟹膏嫩滑的好滋味。煮熟的黃河口大閘蟹色澤橙黃,肉鮮香甜美,成熟時蟹膏滿黃肥。當?shù)厝说某苑ㄍǔR郧逭魹橹鳎3执箝l蟹的原汁原味。
“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九月、十月是品蟹的最好時節(jié),金秋時節(jié),菊黃蟹肥,清蒸出鍋的黃河口大閘蟹,色香味俱佳,肉質鮮美,膏滿黃肥。聞之,鮮香撲鼻,食之,口齒留香,余味三日。黃河口大閘蟹還有多種烹飪方法和口味,或爆炒,或麻辣,或腌制,或蒸制蟹黃包,無不以鮮美的口感讓食客大快朵頤,回味無窮。
當?shù)厝俗钕矚g的、最經典的還是清蒸。蒸熟的螃蟹用專門的刀叉仔細地把膏黃剝下來,蘸上早已準備好的調料,細細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盡情享受。吃蟹的調料也是有講究的。醋一定要用米醋,里面加上一些新鮮的姜末,做成姜汁醋。姜汁醋既可以去除大閘蟹的腥味,又可以保留它的鮮味,還能借姜的辛熱抵消蟹的寒氣。黃河口大閘蟹,比其它地方的大閘蟹更好吃,加上產區(qū)面積有限造成的產量限制,黃河口大閘蟹的價格比其它地方的要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