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存強
美文共賞
關(guān)于散文《白鷺》
□ 曉 雪
我喜歡散文,就在于它的隨意性和多樣性,就在于它是一種沒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體。
因此我喜歡讀各種風格的散文,喜歡魯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摯、茅盾的淳厚質(zhì)樸、冰心的婉約清秀,也喜歡林語堂的幽默雋永、徐志摩的濃艷綺麗、汪曾祺的恬淡純凈、秦牧的博識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詩一樣,有的寫得豪放激越、氣勢磅礴,也有的寫得柔婉清麗、秀美含蓄。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他的后一種散文。這篇五百字的《白鷺》,就是后一類散文的典型例子。
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認識,絕妙地描繪出白鷺“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吧氐呐浜?,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薄盎蛟S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
萊辛說:“不要讓人一看了事,應讓人品味,反復地品味?!?/p>
《白鷺》就是一篇能讓人“反復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開篇從大處著筆,點明自己喜歡散文及其原因,為后文做鋪墊。
列舉各種風格的散文大家,繼續(xù)為要寫的對象鋪墊,更能突出郭沫若散文的獨特性,使得這篇讀后感更具個性。
點明所感的對象及其突出特點,回應上文,引起下文。
這一段先說自己閱讀后對語言和內(nèi)容的整體感受,然后引述文中最精彩的一段,讓讀者欣賞和品味。這一段乍看較為單薄,結(jié)合后面三段的解說,可知作者用心之妙。既然作者讀此文最大的感受是“反復地品味”,那何不先讓讀者體驗一番呢!
引述古人言贊揚其文風,更具有權(quán)威性和說服力。
引述萊辛的話提示讀者如何解讀和深入文本,從而能有最真切的感受和思考。
總結(jié)自己的閱讀感受,并歸納提煉,給讀者以閱讀和寫作的指引。)
【總評】
這篇讀后感揮灑自如,既遵循了讀后感寫作要求的“適當引述”“感受力求深入”和“聯(lián)系閱讀積累及生活經(jīng)驗”三個方面,又在隨意性的文字中蘊含著嚴謹?shù)倪壿嫼涂茖W的道理。
這篇讀后感從大處著眼,以大寫小,小中見大。從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風格的多樣性落筆,文風顯得大氣而不拘束。文中引用的古人的描述,以一連串的比喻說明這篇文章的境界之高,也說明了陽剛和陰柔兩種不同的文章風格。引文著重體現(xiàn)了“柔婉”風格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說明郭沫若的《白鷺》是一篇境界和品位都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邁激越、氣勢磅礴”的風格以外的又一種“柔婉清麗、秀美含蓄”的風格。同時告訴讀者要感受這篇散文的魅力和藝術(shù)價值,必須用心品味,否則無法發(fā)現(xiàn)水面的漣漪和珠玉的光輝,無法聽出寥廓天際的鴻鵠的鳴叫。
賞讀大家
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
□ 茅 盾
這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簡單:向敵人進攻的我軍前沿包扎所里發(fā)生的一個小插曲。人物兩個:主要人物,19歲的團部通訊員;次要人物,剛結(jié)婚的農(nóng)村少婦。但是,這樣簡單的故事和人物卻反映了解放軍的崇高品質(zhì)(通過那位可愛可敬的通訊員),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通過那位在包扎所服務的少婦)。這是許多作家曾經(jīng)付出了心血的主題,《百合花》的作者用這樣一個短篇來參加這長長的行列,有它獨特的風格。恕我借用前人評文慣用的詞匯,它這風格就是清新、俊逸。這篇作品說明,表現(xiàn)上述那樣莊嚴的主題,除了常見的慷慨激昂的筆調(diào),還可以有其他的風格。
讓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作者把這兩者結(jié)合得很好,而且盡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fā)展的細節(jié)描寫獲得對人物的印象;這些細節(jié)描寫,安排得這樣自然和巧妙,初看時不一定感覺到它的分量,可是后來它就嵌在我們腦子里,成為人物形象的有機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例如,作者寫團部的19歲的通訊員帶“我”到前沿包扎所的路上,從“我”的眼中看這小伙子的外形時,有這么一筆:“肩上的步槍筒里,稀疏地插了幾根樹枝,這要說是偽裝,倒不如算作裝飾點綴?!焙髞恚ㄔ谛≌f里,這是隔開一大段的故事發(fā)展,差不多快到故事的后半截的時候),作者寫這位通訊員給“我”留下兩個饅頭,而自己回前線時,又描下這么一筆:“我走過去拿起那兩個干硬的饅頭,看見他背的槍筒里不知在什么時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樹枝一起,在他耳邊抖抖地顫動著?!边@閑閑的兩筆,前后呼應;這兩筆之間有兩千多字寫故事的發(fā)展也寫這位通訊員的風貌和性格,然而有了這前后呼應的閑閑的兩筆,可就把這位青年通訊員的天真、純潔、面臨戰(zhàn)斗而不緊張、愛好自然等品性,異常鮮明地描畫出來。
又例如:作者寫“我”和通訊員分頭向老百姓借被子(準備給前線下來的傷員用的),而通訊員遇到困難(一家的一個少婦不肯借),“我”幫助他解決了困難以后,通訊員接了被子轉(zhuǎn)身就走,匆忙中他的衣服被門鉤撕破的當兒,又閑閑地插了這么一筆:“那媳婦一面笑著,一面趕忙找針拿線,要給他縫上。通訊員卻高低不肯,夾了被子就走?!边@一筆卻直貫到故事的結(jié)束。當重傷的通訊員被抬到包扎所(他是為了救護一大群擔架員而犧牲了自己的),“我”去找了醫(yī)生來時,作者是這樣寫的:“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就是先前要給通訊員縫好撕破的衣服的那一位,在借出被子以后也來包扎所服務了?!P者)正側(cè)著身子坐在他(通訊員)旁邊。她低著頭,正一針一針地在縫他衣肩上那個破洞。醫(y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默默地站起身說:‘不用打針了。我過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婦卻像什么也沒看見,什么也沒聽到,依然拿著針,細細地、密密地縫著那個破洞。”這里,前后呼應的兩筆,有聲有色地而且有層次地寫出了一個普通農(nóng)家少婦對解放軍的真摯的骨肉般的熱愛;而且,這種表達熱情的方式——為死者縫好衣服上的破洞——正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的純樸的思想感情。
作者善于用前后呼應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細節(jié)描寫,其效果是通篇一氣貫串,首尾靈活。這種前后呼應的筆法,舉其顯著者而言,在全篇中就有這么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的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紅底白花的新被子。特別是通訊員的被門鉤撕破的衣服,這一細節(jié)描寫,前后用了三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上文都說過了,中間一次是寫擔架員抬了重傷員進包扎所,“我”聽得新媳婦一聲驚叫,急轉(zhuǎn)身去看時,“……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xiàn)已變得灰黃。他安詳?shù)睾现郏娧b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里”。用這樣的方法點明這個重傷者就是我們印象很深的通訊員,不但文字跌宕有力,而且喚起了我們的種種回憶——借被子,門鉤掛破衣服,卻又害臊,死活不肯讓人為他縫好。
我以為這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它是結(jié)構(gòu)謹嚴,沒有閑筆的短篇小說,但同時它又富于抒情詩的風味。
(題目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感受對象的構(gòu)思特點,“簡單”與“精致”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以“故事很簡單”起筆,簡要概述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并謹慎地指出作品的風格,可見作者的謙虛。
承上啟下,用簡單的一句話引出分析小說是如何體現(xiàn)“精致”的。
首先從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把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結(jié)合在一起的,指出細節(jié)的精致:成為人物形象的有機部分。
以塑造通訊員為例,引述了原文兩段內(nèi)容,并通過分析,直觀地指出“野菊花”這一細節(jié)對于塑造人物和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作用,很好地詮釋了上文的感受。
以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這一細節(jié)為例,結(jié)合圍繞這一細節(jié)展開的情節(jié)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進一步指出細節(jié)設(shè)置的巧妙精致。
結(jié)合前文,再從運用細節(jié)的角度舉例,讓讀者品味作者用心之妙,用情之深,能引發(fā)讀者強烈的情感共鳴。
總結(jié)全文,對這篇小說作了高度評價?!皾M意”是相對于他作家的身份而言,“感動”則是直言作為普通讀者的感受。)
【總評】
作為小說家來評論小說,茅盾先生的這篇讀后感抓住了小說最突出的特點“細節(jié)描寫”來深入分析,并結(jié)合具體的例子來啟發(fā)讀者,讀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對《百合花》這篇小說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會。
文章以“簡單的故事,精致的情節(jié)”為題來概述自己的整體閱讀感受,開篇通過概述故事情節(jié)來詮釋“簡單”二字,而后著眼于“精致”巧選細節(jié)描寫這一角度,通過兩組實例分析了作者把情節(jié)和人物結(jié)合的精致和細節(jié)前后照應的精致,同時也就所舉的例子道出了作者的情感,最后歸納為“最滿意”和“最感動”,引發(fā)讀者強烈的共鳴。
這篇讀后感體現(xiàn)出感受真而深、角度小而巧、表達順而新的特點,茅盾不愧是語言大家,一篇六千多字的小說就用“簡單”和“精致”來概括構(gòu)思,用“滿意”和“感動”來總結(jié)感受,舉重若輕,徐徐道來,給讀者以有益的啟示和引導。
同桌佳作
人生不設(shè)限,未來猶可期
——讀《人生不設(shè)限》有感
《人生不設(shè)限》這本書是澳大利亞力克·胡哲的著作,內(nèi)容以他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為主線,在描述自己經(jīng)歷的同時,給人以深深的啟迪。
力克·胡哲是一個天生沒手沒腳的人,但他卻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活出了不設(shè)限的生命奇跡。開始,他一無所有,不愿意和人接觸,最后,他戰(zhàn)勝自我,不斷超越,后來不僅擁有了溫馨的家庭,同時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公司和別墅?!度松辉O(shè)限》這本書不是為了向我們炫耀他有多么富有,而是向我們講述了他那充滿激情的生命體驗,以及教育我們怎樣處理各種困難和怎樣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們踢毽子,從他們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他們有些排斥我,主要是怕我給他們拖了后腿。我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心里難免會有些不平衡,在這種尷尬的氛圍中,我想既然踢不好,那就放棄吧,免得同學們?yōu)殡y,我也傷心。后來,爸爸給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我每天堅持練習,日復一日,我進步了許多,很快融入了這個團體。
同學們,如果你在遇到困難打算放棄時,力克說:“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fā)現(xiàn),拒絕退場的結(jié)果令人驚訝,只有拒絕再試一次的人,才會被打敗?!比绻阈睦飸n傷難過,力克說:“在悲傷的另一邊,有一條不同的出路,會讓你更堅強,更堅定,讓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p>
力克的故事帶給我激情,帶給我勇氣,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一切!
(題目既點明了所感的對象,也暗示了所感的內(nèi)容,可見作者駕馭之妙。
簡要介紹所讀的書名、作者及創(chuàng)作意圖。
簡要介紹書中主要內(nèi)容,明示感點:充滿激情的生命體驗,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驗證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感悟。
借助自己的閱讀感受給同齡人以啟示和教益,達成寫作此文的目的和意義。)
【總評】
這篇讀后感較為規(guī)范,先簡要介紹閱讀內(nèi)容,然后巧妙找出感點,引出話題直奔“中心”,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從感受深處發(fā)表感想,鼓勵同學們要在生活中尋找這種充滿生命激情的體驗,要勇于挑戰(zhàn)困難,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文章表達不事雕琢,簡潔通俗,在平實中見深思妙想,平淡中見獨到感受,可讀性、感染力都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