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述祥
太極頂是鑲嵌在彌渡縣密祉國家3A級旅游小鎮(zhèn)的一顆璀璨明珠,有“妙香佛地”“古滇瑰寶”之美譽。春到,杜鵑花海,山花爛漫;夏日,滿林青翠,百鳥朝鳳;入秋,紅葉似火,桂花飄香;寒冬,太極朝日,壯美蒼茫。
太極頂屬滇西橫斷山脈南緣,哀牢山脈頂端,因形似太極圖而得名。其十三峰層巒疊嶂,群峰聳立,九溪流疊瀑飛濺,氣勢十分壯觀。最高峰太極峰海拔3061.4米。從最高峰太極峰原始林海放射開去,25.43平方公里茂密的林海里,孕育著無限神奇。
夏日的一個清晨,我駕車沿著密祉鎮(zhèn)“大寺街——太極頂”旅游公路來到太極頂山腳下的生態(tài)停車場,停好車后,極目遠眺太極山巔,透過茂密森林的間隙,目光所及之處,太極十三峰連綿,山間云霧繚繞。強忍內心的沖動,稍作休整后,我邁步順著人工支砌的石階棧道攀爬而上,行覽這“道山佛地”。
眼前的太極頂像新沏的綠茶一樣清新柔嫩,淺淡的綠折射出微光,晨風吹過,漫山的樹冠蕩起一陣陣漣漪。2000多級石階像一條巨龍盤亙于太極頂,更像一道絢麗的彩虹,把太極頂和外面的世界連接起來,成為彌渡縣文旅融合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踩著石階,踏著樹影,目光所到之處皆是綠色,繁茂的樹葉象征著無限希望,帶給人蓬勃向上的力量。
攀過1000多級的臺階,在距太極峰頂大約二三百米的一個石階平臺下方的一個山坳處,我看到有青年男女圍著一眼泉水在暢飲,還有一些朝山禮佛的老倌老奶,對著這一汪泉水虔誠地頂禮膜拜后,從隨身攜帶的背包里拿出盛水的容器裝滿泉水,小心翼翼放入背簍里要帶回家。泉邊立著的一塊石碑上書“萬應泉”三字。我向一位盛水的老奶詢問緣由,老奶告訴我,萬應泉水被奉為太極頂?shù)摹办`泉圣水”。古輩老人傳下,喝了萬應泉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還能讓不能懷孕者如愿以償。如果真心誠意帶回家,在神靈前許愿后喝下,效果更好。老奶接著說,傳說古時候,萬應泉出水量很小,每年的正月初三至初七太極頂廟會期間,朝山的善男信女、香客聚在萬應泉邊等水喝,一等就是幾天幾夜,十分辛勞。有一年的廟會期間,恰遇眾神仙在太極頂聚仙亭聚會,眾神仙目睹朝山禮佛者為求此泉水挨饑受寒辛勞不堪,眾神仙大為不忍,決定從小黑龍?zhí)墩{遣一條小黑龍到此掌管水事。小黑龍到任后,萬應泉出水量劇增,朝山祈愿者從此不再為飲此泉水所困。聽了老奶的傳說,我認為,作為“道山佛地”太極頂,這里山青樹綠,土凈水甜,生物多樣,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歷代朝山禮佛者的心理愿景中,產生了萬應泉這一汪“靈泉圣水”,人神共享自然之美的饋贈,卻也合情合理。
離開萬應泉,上行100余米,我來到太極峰巔下的一處緩坡平地,這是每年正月初七太極頂廟會的“打歌場”。其間依山就勢坐落著23座大小寺廟、宮庵,多為石室、石閣,香煙繚繞,供果豐盛,木魚聲聲。當我走進這些廟宇石閣,看到廟宇、宮庵中的神仙佛像大多也是由石頭雕成,造型質樸、栩栩如生。在這些廟宇宮庵中,我仿佛走進了一個“三教同源”的大千世界,走進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這些文物古跡眾多,儒、釋、道三教“多源一體”的廟宇宮庵,傳導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聪蚰切┣ё税賾B(tài)的石雕神仙佛像,講述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情世故,呈現(xiàn)著豐富多彩、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
在竹掃寺側,打歌場旁的一塊巨巖上有一石閣,前接歌場,左、右、后臨萬丈深崖,這就是太極頂集奇、險、靈于一身的轉石閣(又名循環(huán)閣)。閣的周圍有兩尺寬的轉道,轉道外圍有新安裝的安全圍欄,游人可扶閣轉圈。據(jù)說,若遇風送白云,人在云中循繞,猶如置身于天臺之上,飄然若仙。有圍轉石閣轉3圈,壽歲可到99的民俗傳說。而我站在轉道上后,從箐底呼嘯而上的烈風撕扯著、抬升著我,邁步轉圈,耳鳴目眩、地覆天翻的眩暈感傳來,讓我有一種要跌入萬丈深淵的恐懼感;抬頭看天,藍天白云飄飄,又有一種飄飄然送我上九天攬月的刺激感。一番體驗過后,在我看來,在沒有安裝安全圍欄時,這看上去就讓人望而生畏,膽戰(zhàn)心驚的轉石閣,沒有好膽量的人,連站上去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還要轉3圈了。
順著山間小徑攀登到了太極峰巔,由于處在造山運動頻繁而劇烈的地帶,地質為剝蝕構造地貌,地殼強烈隆起,河流下切,山體不斷抬升,又經長期風化剝蝕和重力崩解作用,復雜的地質演變,漫長劇烈的造山運動,便形成了太極峰,峰似玉筆,狀如蓮花,危崖絕壁,奇峰矗立的山岳絕景奇觀,令人嘆為觀止。
我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太極峰巔,腳踏陡峭絕壁,耳聽烈風擊崖,滿目煙波浩瀚。峰下挺拔蒼勁的原始森林顯露出似顏真卿楷書的神韻,迎風飛舞的勁竹搖動著似懷素狂草的烈風。極目遠眺,云海林海相映成趣,充斥滿眼簾的是整片整片的綠色,在藍天映襯下更顯迤邐多姿。目覽四面眾山,只見形像太極圖的巍巍太極十三峰綿延不絕,九條溪流潺潺。天高地闊,八面來風,像透明的手,撫摸著我的身體,自在舒暢之感在心中蕩漾升騰,心胸為之一開。
太極頂十三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界碑峰、華陽峰、同慶峰、竹掃峰、小極峰、普陀峰、太極峰、象頭峰、桂花峰、獅子峰、鳳鳴峰、大風山、小鳳山十三峰,這些山峰或屹立如松,或虎踞如獸;或旱地如笏,或伸展如旗。有的破土而出,有的盤石而坐,有的相互疊立,有的垂如陡壁。真是山峰競秀,溪水奔流,古樹茂盛,珍禽棲息,云纏霧繞,仙風神韻,剛柔相濟。而那些任性的云霧,時而舒展,時而凝重;時而飄升,時而下墜,更添加了許多迷離的情調,充滿著生命的張力。
太極頂?shù)谋?、南、西三面陡峻,東面相對平緩,地勢落差很大。太極頂西險北奇,東秀南絕,太極峰巍峨,既集結了名山大川的精華,又展現(xiàn)了別具一格的風采,也被譽為“小雞足”。
作為“道山佛地”,太極頂美在古樸自然,奇在形神兼?zhèn)洹_@里仙靈眾相,惟妙惟肖,我行覽其間,仿佛遨游于清虛之境,出沒于云霧之中,23 座廟宇宮觀建筑與雄險奇秀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鐘靈毓秀,異彩紛呈。
作為云南省級自然風景名勝區(qū),太極頂生長著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有著豐富的動、植物物種。已經查明生長野生植物815種。其中有珍稀瀕危植物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紅豆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異穎草等;還有高山杜鵑、扇葉槭、滇青岡、冬青、米飯花和滇藏木蘭、摩蓮花、灰木、五味子、茉莉、長沙樹、三角楓、三顆針等珍貴樹種。
太極沐熙 梁志明/攝
有野生脊椎動物162種。其中有云南缺齒鼩、長吻鼴、中華姬鼠、川西白腹鼠、大絨鼠、西南兔、多疣狹口蛙、昭覺林蛙、大蹼鈴蟾等中國特有物種9種;有白鷴、白腹錦雞、紅隼、普通鵟、松雀鷹、鳶、雀鷹、蒼鷹、斑頭鵂鹠、長耳鸮、紅瘰疣螈等1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還有云南省特有物種云南攀蜥。
奇峰怪石、古樹名花、太極日出、云海霧濤被稱為太極頂景觀“四絕”。早春杜鵑如霞、三九云海茫茫、金秋栗葉流丹、寒冬霜雪晶瑩,是太極頂?shù)乃募局馈L珮O頂奇峰怪石妙不可言,云霧寶光令人嘆為觀止,靈泉疊瀑與丹井玉液媲美,珍樹仙葩世所罕見。
沿石階東下,我走進了陽面山坡的原始森林片區(qū),展示在我眼前的是保留完好的森林風貌。這里真是奇林古樹的世界,獨樹成林,奇樹成片。從樹上掛著的銘牌我看到,仙人床樹、蕩秋千樹、慶門樹、龍主樹、太子樹、孔雀樹……這些樹,形象逼真,恰如其名。比如:“孔雀樹”,巨大的樹冠形成孔雀開屏身姿,山風吹拂,似在翩翩起舞歡迎游客;“仙人床樹”,一棵古樹巨大的樹根橫臥于地上,恰似一張大床,我躺在上面,那份舒適與愜意,真有一種神仙般的逍遙與自在;“蕩秋千樹”,幾根粗壯的樹藤從幾枝古老粗大的樹干上垂下,交織成“秋千”。我站上“秋千”蕩了起來,頓時讓我感到飄逸自在——在這個時刻,很少有人和我一樣,能夠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巔蕩“秋千”。
我漫步在太極頂原始森林中,呼吸著略帶腐質氣味的清新空氣,沉浸在自然景觀的優(yōu)美中,幾只野雉在樹叢里覓食,看到我走來,并沒有立即飛走的意思,反而好奇地歪著頭看我,烏黑的眼珠不停地轉動,見我并沒有傷害它們的意思,休息片刻后在幾聲鳴叫聲中便飛走了。森林的上空盤旋著幾只不知是鳶、雀鷹,還是蒼鷹的大鳥,忽而展翅翱翔,忽而回旋盤桓,忽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沖進山谷之中。
緊挨古樹林的是杜鵑花海。一年四季鵑花爛漫,姹紫嫣紅。太極頂杜鵑種類眾多,有的高大粗壯無比,有的低矮小巧玲瓏;有的葉大如掌,有的葉小如指甲蓋;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老態(tài)龍鐘,保持著原始生態(tài)群落的姿態(tài)。花開四季,或是春如朝霞,或是夏季盛宴,或是秋景添輝,或是霜天吐蕾,爭奇斗艷。1987 年,英國植物學家米萊斯夫婦,在省州植物學專家的陪同下,登上太極頂杜鵑群落考察,發(fā)現(xiàn)了被稱為“杜鵑的祖先”的世界稀有長葉凸尖杜鵑、大白杜鵑、亮毛杜鵑、露珠杜鵑等品種,還有粗柄、厚葉、云南露等珍稀瀕危品種,以及能與大理點蒼山西坡媲美的馬纓杜鵑花。
眼前的太極頂山風吹過,蕩起一陣陣漣漪。遠處的山峰漸漸起了云霧,向著我所在的山坡飄來,不一會我就被漫山的“霧露”(彌渡方言,把帶有水汽的云霧叫霧露)包裹,身上有涼涼的水汽留落。我仔細辨認著山坡上的植物:山茅草、蒲葦、狼尾草……那極細的葉尖,比老母親的縫衣針還細還長,葉尖上附著“霧露”水汽留下的許許多多晶瑩的露珠,像晴朗夜空中的星星,每一顆都閃閃發(fā)亮。不一會兒,細長的葉子承受不住露珠的重量,它“伸個懶腰”,露珠們便紛紛滾落地下,滋潤萬物生長。
森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滇藏木蘭、摩蓮花、灰木、五味子、茉莉、牛緊巴、山白楊……每到開花季節(jié),它們開得滿山萬紫千紅,似花海,似火焰,似彩霞,把太極頂打扮得如同一幅重彩濃墨的中國畫。如今好多花木已經過了開花時節(jié),只見鮮嫩的果實掛滿枝頭。還在開得正艷的有瓊花、米飯花、銀合歡。瓊花為落葉或半常綠灌木,花大如盤,潔白如玉。聚傘花序生于枝端,周邊八朵為萼片發(fā)育成的不孕花,中間為兩性小花。滿枝滿樹,宛如玉樹凌空、玲瓏剔透,好一幅玉琢冰雕的花景;米飯花,花冠白色,有的帶淡紅色,讓人能嗅到一縷幽幽的微香;銀合歡,一根根細小的枝條開滿了如繡球一般的花朵,看上去就是一棵開滿了花朵的樹。在一片濕潤山坡林地邊,我還看見了一叢叢野生的藍色鳶尾花,這真是意外的驚喜。優(yōu)雅美麗的鳶尾花,像一只只藍色蝴蝶飛舞于挺拔的綠葉之間,享受著白云的注視和山風的撫慰。我湊近了瞧鳶尾花的花瓣,頂端的兩片花瓣向下反卷,其他四片花瓣向外伸展,看似恣意生長,卻又組成奇妙的形狀。最有趣的是花瓣上的髯毛,它們一根根豎起,像雄雞的雞冠。
我一個人游游逛逛,偶爾可遇三三兩兩的游人。不知不覺間,我攀上了太極峰巔的“睹光臺”。換了個視角,繼續(xù)領略太極頂?shù)男垭U奇秀。太極頂森林覆蓋率達97.4%,莽林翠松,飛瀑碧潭,鳥語花香,堪稱天然大氧吧。夏日的太極頂雖艷陽高照卻不濕熱,陰涼適宜爽風習習,空氣里似乎飄著一種特別的仙氣,呼吸一口,感到太極頂富含負離子的氧氣浸入心脾,這是在其他地方難以得到的享受和待遇。讓我這個住在嘈雜喧鬧,偶有霧霾發(fā)生地方來的人,渾身通泰,舒心愉悅!
站在“睹光臺”,我想起了關于太極日出的諸多記載:因其太極日出幻化無窮,自古以來,總有眾多“朝山禮佛者于五更之初陟此山”,站在“光睹臺”看太極日出的壯美時光。1992 年5 月9 日,國家文化部來人,在“睹光臺”,從凌晨4時半開始拍攝直到6時止,拍攝了太極日出的整個過程。美哉太極日出,占盡山水風韻,冠絕天下奇景。
我從“睹光臺”緩緩下行,返回到轉石閣時,遇見幾位青年男女游客,其中一位健康靚麗、活潑開朗的姑娘,舉著一把小小的油紙花傘,衣袂飄飄。四周很靜很美,風很柔很軟,時光很輕很慢,她站在轉石閣的最佳拍攝位置,舉起手機準備來張自拍。我提出可不可以拍照,她欣然應允。鏡頭里,姑娘笑意盈盈,與這宛若仙境群峰綿延的妙香佛地古滇瑰寶相依相親。這時的太極頂,愈發(fā)秀麗空靈,森林,愈發(fā)青翠挺拔。
一座山,有寺則“名”,有“會”則靈,有“水”則潤。具備了這些,這座山就有了仙風,有了道蘊,有了傳說,有了故事。每年正月初七的太極頂廟會,就有了彌渡、巍山、南澗身著彝族、白族、漢族等節(jié)日盛裝的萬人男女匯集于此,在山中微風里舞龍耍獅打歌唱花燈,跳得那個氣勢宏大,唱得那個婉轉流長;正因有萬應泉的“靈泉圣水”,太極峰形似玉筆、狀似蓮花,轉石閣的驚心動魄,太極頂才顯得這樣的靈驗昭然,雄險奇秀,令人神往。
在畫家眼中,太極頂是中國山水畫的天然范本;在地質學家眼中,太極頂是哀牢、橫斷山脈中最美麗的花崗巖峰林;在植物學家眼中,太極頂是珍稀瀕危植物的避難所;在儒釋道諸家眼中,太極頂是“妙香佛地”“古滇瑰寶”;在朝山禮佛者眼中,太極頂是“道山佛地,小雞足”;而在我眼中,太極頂則是跳動的音符和優(yōu)美的旋律,是感悟人生的最佳課堂……行覽太極頂,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對自然美景的欣賞,還是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領略和心智的熏陶。彌渡太極頂,是一處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