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華
張維是力學家、結(jié)構(gòu)工程學家,兩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深圳大學首任校長。
陸士嘉是流體力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chuàng)始人。
他們被稱為“力學雙子星”。
從庚款留學生到清華大學副校長
1913年,張維在北京出生。張維兩歲時,父親張壎突然病逝,全家只能依靠積蓄維持生活,家境清貧。張維從小酷愛學習,十六歲時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與力學結(jié)下不解之緣。他深受“科學救國”的思想影響,希望到國外深造,求得更高深的學問,日后報效祖國。
1937年,張維考上第五屆中英庚款公費生,先后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德國柏林高等工業(yè)學院(今柏林工業(yè)大學,簡稱“柏工大”)留學。1944年,張維獲工程博士學位。
1946年5月,張維回國,先后受聘于同濟大學、北洋大學,最后落腳在清華大學,與著名科學家錢偉長一起開設(sh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力學課,并被聘為教授。
民間有“壯漢握不破雞蛋”的說法,意思是雞蛋殼雖然很薄,卻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各個部分,因此握不破,這體現(xiàn)了“薄殼結(jié)構(gòu)”的工作原理。張維積極推廣應(yīng)用殼體理論知識,率先在清華大學焊接車間設(shè)計安裝“薄殼結(jié)構(gòu)”屋頂,同時組織編寫教材,普及理論知識。幾十年來,張維的殼體理論知識被廣泛應(yīng)用在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和北京西站等許多標志性建筑的建設(shè)施工上。
張維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外語學習。他曾在課堂上提問:“怎樣才能學好外語?”有學生回答說要勤奮,有學生回答說要靠天分,還有學生回答說要堅持不懈,但張維都搖搖頭。他說:“學外語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臉皮厚,二是嘴皮薄。臉皮厚就是要敢于張口,嘴皮薄就是嘴巴要利索?!彼€提出了外語學習的三重境界:和外國人講話,此第一境也;在夢里說外語,此第二境也;用外語吵架,此為最高境界。他進一步解釋道:“吵架時沒工夫思考用哪個單詞,語法怎樣的。能跟人吵架了,就算學出來了?!?/p>
自1951年起,張維開始兼任行政職務(wù)。他心里沒底,向后來擔任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同事解沛基請教。解沛基伸出食指,告訴張維四個字:“實事求是?!睆拇?,這四字箴言在張維心里扎下了根,成為他日后行事的準則。1952年以后,張維先后擔任土木工程系主任、工程力學數(shù)學系主任,并于1957年開始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分管教學與科研。無論在什么崗位,他都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處理各項工作,為清華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革”期間,張維被貼上“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的標簽,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東郊的鯉魚洲清華干校養(yǎng)豬。1977年,他得到平反,重新回到清華大學擔任副校長。這年恰逢時任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率團訪美,張維隨訪。在訪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期間,一位美國教授稱清華大學是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張維搖搖頭,糾正道:“應(yīng)該說麻省理工學院是美國的清華大學?!币痪湓挿纯蜑橹?,為中國和清華爭回了面子。
張維此次出訪的最大收獲是結(jié)識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青年教授田長霖。此時的田長霖僅僅四十歲出頭,看上去還有些靦腆,但張維敏銳地感覺到這位年輕教授思路清晰,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貒?,他向清華校務(wù)委員會匯報了這一情況,提出希望清華邀請?zhí)镩L霖來講課,同時聘請其為客座教授??蛇@一提議遭到在場一位教授的堅決反對,其理由是:田長霖只不過是伯克利的普通教授,清華如果如此厚待于他,有失清華身價。
然而張維沒有放棄,他通過私人關(guān)系,動員同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邀請?zhí)镩L霖訪華,并最終如愿。在田長霖訪華期間,張維全程陪同。他們一同參觀了同濟大學和哈工大的實驗室,并與兩校教師召開座談會。兩人關(guān)系進一步升華。
田長霖在仕途上一路突飛猛進,最后竟擔任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打破了歷史紀錄,成為全球華人的榮耀。直到此時,清華大學才認識到田長霖的價值,邀請其到學校訪問,還聘請其為名譽教授。那位曾經(jīng)投反對票的清華教授,此刻又沖在最前面,為田長霖來訪鞍前馬后,顯示出極大的熱情。此時的張維卻甘居幕后,因為他認為自己和田長霖的友誼是純粹的學者之交。1992年,伯克利大學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橄欖球比賽,田長霖專門邀請張維出席,并熱情地向他講解橄欖球的比賽規(guī)則。在場的美國記者非常奇怪,這個中國老頭是誰,怎么讓田長霖如此熱情?田長霖解釋說:“張維是我的中國知己?!?/p>
受命擔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
1983年,張維受命創(chuàng)辦深圳大學,并擔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深圳市委書記梁湘批準撥給深圳大學基建費一億元、設(shè)備費一億元。8月底,張維應(yīng)邀來到深圳,第一次踏上南頭區(qū)粵海門村的新校址,眼前是一座荒涼的小禿山,一千七百棵荔枝樹因長期無人照料已衰敗枯萎……
張維打破長期以來的思想桎梏,在深圳大學實行新的教學體制:一是畢業(yè)生不包分配,自謀職業(yè)。二是不設(shè)助學金,設(shè)置獎學金,實行學生交納學費制度。三是建立導師制,實行學分制、雙學位制、主修課與副修課制。此舉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即刻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輿論更是眾說紛紜。
為了延攬人才,張維更是大膽授權(quán)。他親自選聘系主任,由系主任選聘專業(yè)教授。當時深大開設(shè)了建筑、經(jīng)濟、法律和外語四個系。在張維的努力下,前三個系的系主任都確定了,只有外語系主任還沒有著落。張維再三打聽,把目標定在北大英語系主任李賦寧教授身上。但他和李賦寧只有一面之交,并不熟悉,張維第一次登門拜訪,就被一口謝絕。他求賢若渴,以鍥而不舍的精神“五顧茅廬”,終于感動了李賦寧。李賦寧不僅答應(yīng)兼任深大英語系主任,還推薦得意門生雷崇立教授和其他高水平的北大教授來深大任教。在張維的感召下,深大群賢畢至,不僅有學術(shù)權(quán)威加盟,一大批來自清華、北大的青年才俊也被吸引過來,這為深大此后的迅速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張維對深大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曾表示“創(chuàng)建深圳大學是我后半生中特別值得回憶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