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支持類型與留守兒童具體領域社會適應的關系:一個多重中介模型*

2023-10-16 08:25謝朝陽李宇琪周倫嘉馮寧寧崔麗娟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3年10期
關鍵詞:人際主觀量表

謝朝陽 楊 燦 李宇琪 周倫嘉 馮寧寧 崔麗娟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上海市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重點實驗室/腦科學與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上海) 200062 △通信作者 E-mail:nnfeng@brainedu.ecnu.edu.cn

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特殊群體。由于親子分離和家庭教育監(jiān)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該群體面臨著較高的社會適應不良風險,不僅損害留守兒童個體身心發(fā)展,也有可能引發(fā)問題行為,對校園和社會安定形成影響[1]。如何改善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全面促進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是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社會支持對促進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具有關鍵意義[2]??紤]到社會支持存在不同類別[3],同時留守兒童社會適應也存在多個方面[4],探討社會支持不同類別與社會適應各方面的內(nèi)在關系,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社會支持與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機制,幫助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各個有關環(huán)節(jié)(家庭、學校、社區(qū)、教育部門等)為留守兒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支持保障。

社會適應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心理、社會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的綜合反映[5]。由于社會適應具有多維性和廣泛性,研究者們對社會適應的維度存在不同的看法。繆華靈等人[6]在探討當前社會適應量表的基礎上,著眼于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鍵領域,修訂了社會適應理論模型,將其分為4個主要方面:人際和諧,指個體開朗樂觀、積極融入集體的程度;環(huán)境認同,指對周圍環(huán)境的滿意度以及對不同觀念的接納度;生活獨立,指個體能夠獨立生活的程度;學習自主,指個體主動尋求學習方法、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程度。已有實證研究支持該模型在留守兒童中的適用性[4]。

社會支持對于處境不利的兒童來說具有積極作用[7]。社會支持的主效應模型指出,社會支持具有普遍增益效果,幫助個體維持良好情緒,有利于身心健康[8]。黃輝等人的研究[2]表明,社會支持網(wǎng)絡能顯著預測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水平。不過關于社會支持的不同類型在處境不利兒童的重要性比較上,現(xiàn)有研究存在部分爭議。一般而言,社會支持類別可分為客觀的、可見的支持,和主觀的、情感上的支持[3]。Parrenas[9]針對菲律賓跨國務工家庭的研究指出,父母跨國務工雖然改善了物質(zhì)生活條件,增強了客觀支持,但是遭受親子分離的兒童卻因為失去情感支持產(chǎn)生孤獨、脆弱和不安全感。這表明對于處境不利的青少年,主觀支持相比于客觀支持更為重要。相似地,劉霞等人[10]發(fā)現(xiàn),主觀支持能夠顯著負向預測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而客觀支持不具有顯著預測作用,提示對于應對留守兒童的適應不良問題,主觀支持比客觀支持可能更有效。然而,Jordan和Graham的研究[11]卻指出,相比于缺乏情感支持,長期的物質(zhì)支持匱乏、貧困等可能對青少年兒童的發(fā)展更加不利。所以,基于社會支持的主效應模型,本研究假設1a: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均與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存在正相關。由于支持類型的不同,本研究假設1b: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總效應存在差異。

孤獨感是對當前社會關系網(wǎng)絡不滿意而體驗到的不良情緒[12],可能在兩類社會支持與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中發(fā)揮中介作用。首先,根據(jù)互動主義理論,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能夠提升關系滿意度,從而減弱個體孤獨感[13]。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時間外出,與非留守兒童相比,留守兒童感知來自外出家長的社會支持較少,因此更難體會到溫馨的家庭氛圍,也更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14-15]。研究表明,有力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比如較高的親子親合水平,可顯著負向預測留守兒童的孤獨感[14,16]。劉宗發(fā)的研究[17]指出,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與兩類支持負相關,且與主觀支持的相關性最高。其次,根據(jù)危險性-保護性因素理論,危險性因素會導致消極結(jié)果增加[18],比如高孤獨感的留守兒童在同伴交往中處于弱勢[19],反映出孤獨感可能是留守兒童人際適應的危險因素。然而現(xiàn)有文獻中,孤獨感與社會適應其他方面的關系探究尚較有限。僅有張更立的研究[20]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負向預測其社會適應的人際、學習、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但是與生活適應不存在顯著相關。綜上,提出假設2: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通過預測留守兒童的孤獨感,進而預測其社會適應。

危險性-保護性因素理論和保護性因素的補償模型還指出,保護性因素會在即使存在危險性因素的情況下增加積極發(fā)展結(jié)果的可能性[18,21]。大部分留守兒童面臨親子分離、依戀斷裂等不利處境,為了應對這些現(xiàn)狀挑戰(zhàn),有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提出了面向未來的應對[22-24],發(fā)揮未來取向?qū)α羰貎和谋Wo作用[25-26]。未來取向反映了個體對未來的認知偏好和意志行動傾向[27]。留守兒童的未來取向是其社會適應的積極預測因素,已有文獻提供了社會適應某一方面或者社會適應不良的研究結(jié)果作為間接證據(jù)。例如,陳晶晶和任玉潔[25]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學業(yè)成就可由未來取向正向預測。肖雨蒙等人[26]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未來取向水平越高,越少出現(xiàn)抑郁、焦慮、問題行為等適應不良現(xiàn)象。同時,社會支持也可能與留守兒童的未來取向有關。來自親朋好友的關注與支持,讓青少年對生活充滿期待,他們不僅積極規(guī)劃未來,也勇于向目標前進[28-29]。留守兒童的有關研究指出,來自留守兒童父母的情感溫暖和關注正向預測其未來取向水平[25]。綜上,未來取向可能在社會支持與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中起保護性中介作用,提出假設3: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通過預測留守兒童的未來取向,進而預測其社會適應。本文希望通過研究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的關系,進一步幫助留守兒童更好地成長。假設模型見圖1。

圖1 假設模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單方外出打工長達半年及以上,年齡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30]。采用整班抽樣的方法選取江西、河北、湖北、河南和四川5省的5所中學的留守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獲得倫理批準,且被試遵循自愿原則參加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1143份。被試年齡14.35±1.03歲,未正確填寫年齡信息17人;初一學生459人(40.15%),初二學生451人(39.45%),初三學生232人(20.29%),未正確填寫年級信息1人;男生552人(48.29%),女生591(51.70%)人。

1.2 方法

1.2.1 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 采用修訂版的少年兒童社會適應量表[6],含人際和諧、環(huán)境認同、生活獨立、學習自主4個維度,如“我能自己洗衣服”,“與同學們有不同觀點時,我能想辦法防止矛盾產(chǎn)生”等,共計34個題項。采用5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社會適應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克隆巴赫ɑ系數(shù)為0.94。量表效度擬合良好,TLI=0.93,CFI=0.94,SRMR=0.04,RMSEA=0.07。

1.2.2 青少年社會支持量表 由葉悅妹和戴曉陽[31]編制,在針對中學生群體的研究中得到廣泛使用[32]。本研究旨在探討兩類社會支持對社會適應的影響與差異,故用兩個維度共計11個項目進行測量。采用5點計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社會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克隆巴赫ɑ系數(shù)為0.92。量表效度擬合良好,TLI=0.94,CFI=0.96,SRMR=0.04,RMSEA=0.08。

1.2.3 青少年未來取向問卷 采用劉霞等人[27]編制的青少年未來取向問卷,包含26個項目,涉及未來認知、未來情感和未來意志行動3個方面。采用5點計分,分數(shù)越大表示未來取向程度越高。本研究中克隆巴赫ɑ系數(shù)為0.89。量表效度擬合良好,TLI=0.95,CFI=0.97,SRMR=0.04,RMSEA=0.08。

1.2.4 兒童孤獨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兒童孤獨感量表[33]中指向孤獨的8個項目,5級計分,高分表示孤獨感水平較高。本研究中克隆巴赫ɑ系數(shù)為0.88。量表效度擬合良好,TLI=0.96,CFI=0.98,SRMR=0.03,RMSEA=0.071。

1.3 統(tǒng)計處理

本研究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管理,采用SPSS 26.0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使用AMOS 24.0進行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分析以及中介路徑分析。

2 結(jié) 果

通過Harman單因子檢驗法發(fā)現(xiàn)本研究中最大的因子解釋變異量為24.88%,小于臨界值40%。因此,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并不嚴重。

2.1 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間的關系分析

結(jié)果顯示,主觀支持與客觀支持存在顯著正相關,兩類社會支持與未來取向、社會適應各維度顯著正相關,與孤獨感顯著負相關。社會適應四維度與孤獨感顯著負相關,與未來取向顯著正相關,見表1。

表1 變量的描述性分析和相關分析(r)

2.2 假設模型檢驗

模型擬合良好(見圖2),χ2/df=7.17,CFI=0.96,TLI=0.91,SRMR=0.03,RMSEA=0.07。主觀支持與人際和諧、環(huán)境認同、學習自主的直接路徑系數(shù)均顯著,但與生活獨立的直接路徑系數(shù)不顯著??陀^支持僅與環(huán)境認同的直接路徑系數(shù)顯著。同時,主觀支持與未來取向、孤獨感顯著相關,而客觀支持與未來取向正相關,與孤獨感的關系不顯著。未來取向與社會適應四維度之間的正向路徑均顯著,孤獨感與人際和諧和生活獨立的負向路徑均顯著。

注:實線(虛線)表示路徑系數(shù)顯著(不顯著)。控制變量為性別和年齡,未顯示圖中

兩類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各維度關系的總效應如表2所示,四維度與主觀支持關系的總效應均大于客觀支持。

表2 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預測社會適應的總效應

為檢驗未來取向和孤獨感的中介效應,將Bootstrap法中的重復抽樣值設為5000,并進行檢驗[34]。結(jié)果表明(見表3),主觀支持通過未來取向預測社會適應四維度的間接效應均顯著,且通過孤獨感預測人際和諧、生活獨立的間接效應顯著??陀^社會支持通過未來取向預測社會適應各維度的間接效應均顯著。

表3 全模型中介效應及95%置信區(qū)間

3 討 論

3.1 兩類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的關系

社會支持的主效應模型指出社會支持具有普遍增益效果[35]。本研究支持了該模型,具體來說,對于留守兒童,主觀支持顯著預測所有具體領域的社會適應,客觀支持與人際和諧、環(huán)境認同、學習自主的總效應顯著,假設1a部分得到驗證。留守兒童在擁有更多社會支持的情況下,可以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并有利于留守兒童改善和保持良好的社會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但客觀支持可能無法有效提升留守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可能與我國農(nóng)村留守家庭流行隔代撫養(yǎng)有關。農(nóng)村隔代撫養(yǎng)過程中,祖輩由于年齡原因,只能顧及飲食起居,而忽視了留守兒童的情感體驗,導致在滿足物質(zhì)條件上,留守兒童在生活獨立領域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yǎng)[36]。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主觀支持在社會適應四維度的總效應值均大于客觀支持的總效應值,假設1b得到驗證。正處于人生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經(jīng)歷著生理和認知的改變,盡管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有助于提升對留守兒童的物質(zhì)支持[37],但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更需要的是言語的溝通和親友的陪伴。對他們來說,主觀體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對其社會適應各方面的作用更為關鍵。因此,家長、教師們需更注重留守兒童的情感體驗,從而全面助力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

3.2 未來取向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未來取向在兩類社會支持對留守兒童社會適應四維度的預測中均起中介作用,假設2得到驗證。該結(jié)果不僅擴展了未來取向的驅(qū)動因素,支持了親友關懷對未來取向的正向作用[28],還突出了兩類支持的積極價值,為提升留守兒童未來取向提供了相關思路。正如其他弱勢青少年群體,未來取向也是留守兒童發(fā)展的重要保護因素,盡管父母外出打工讓留守兒童一定程度上面臨發(fā)展不利的風險,但是來自于親友的關懷、以及物質(zhì)資助都有利于留守兒童對未來認知、情感以及行為意志,從而促使留守兒童在學業(yè)、生活、交往等具體領域適應良好。已有研究揭示了留守兒童未來取向與內(nèi)外化問題、學業(yè)成就的關系[25-26],本研究支持并擴展了該結(jié)果,未來取向不僅可以預測學業(yè)適應(學習自主),還可以正向預測人際和諧、生活獨立、環(huán)境認同等多個方面,說明未來取向是對各個留守兒童各個領域發(fā)展都比較重要的積極因素。因此應盡可能通過增強留守兒童物質(zhì)支持和情感支持,以幫助他們形成關于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繼而全方位促進各個具體領域的社會適應水平。

3.3 孤獨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主觀支持負向預測留守兒童的孤獨感,繼而促進人際交往和獨立生活,而客觀支持對孤獨感并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假設3得到部分驗證。劉宗發(fā)[17]指出兩類社會支持與孤獨感之間存在負相關,且主觀支持與孤獨感的關系更密切,本研究相關分析的結(jié)果與之相符??墒窃诼窂椒治鰴z驗兩類支持同時預測孤獨感時,未發(fā)現(xiàn)客觀支持對孤獨感的顯著預測作用,這可能是兩類社會支持之間的相關性所致,也反映了主觀支持在減少留守兒童孤獨感時的相對優(yōu)勢。相對于物質(zhì)支持,來自親友的關懷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與支持,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孤獨感,繼而有利于部分領域的社會適應,特別是人際和諧。研究結(jié)果豐富了留守兒童孤獨感與社會適應多方面指標的關系研究,尤其是證實了孤獨感與人際適應的研究結(jié)果[19-20]。張更立[20]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留守兒童孤獨感負向預測學習適應,與生活適應不存在顯著關系,本研究結(jié)果與之不同,發(fā)現(xiàn)了孤獨感對生活獨立存在較小的預測作用,對學習自主的預測作用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社會適應理論模型及測評工具??娙A靈等人[6]界定的生活獨立維度強調(diào)獨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我能自己洗衣服”,而在中學生社會適應量表中,生活中的技能、習慣和觀念,比如“經(jīng)常找不到自己要用的東西”也被納入生活適應。由于兩種量表在社會適應的生活方面涉及不同的測量內(nèi)容范圍,最終結(jié)果也可能存在些許差異。提示研究者們需采用不同青少年社會適應量表,進一步地考察留守兒童社會支持、孤獨感、社會適應的關系,有條件也可考慮采用元分析等統(tǒng)計技術探究留守兒童孤獨感與社會適應具體領域之間的確切關系。

3.4 結(jié)語與展望

本研究揭示了兩類社會支持與留守兒童在人際、學業(yè)、生活、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社會適應的具體關系,檢驗了未來取向和孤獨感的中介機制。本研究的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橫斷研究無法直接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將來可采用追蹤設計或?qū)嶒炦M一步探索社會支持的不同維度對留守兒童發(fā)展的影響;二是本研究留守兒童來自5個地區(qū),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加強樣本來源的多樣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啟示,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全面振興,吸引農(nóng)民工返鄉(xiāng)就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既可保證務工人員對子女的客觀支持,也可滿足務工人員子女對主觀支持的需求。如果物質(zhì)資源暫時有限,也應以保障留守兒童感受到的主觀支持優(yōu)先,增強他們對于未來的樂觀態(tài)度,改善孤獨感,從而全方位促進留守兒童的社會適應。

猜你喜歡
人際主觀量表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zhí)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diào)料
搞好人際『弱』關系
從《戰(zhàn)國策》看人際傳播中的說服藝術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量表的編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詞的人際功能探討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PM2.5健康風險度評估量表的初步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