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闖勝,朱培欣,石佳
平煤神馬集團總醫(yī)院介入放射科,平頂山 467099
目前,肝癌在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居第6位[1],其具有高隱匿性、發(fā)展速度快、高侵襲性和高復發(fā)性等特征,導致絕大多數(shù)肝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階段,錯失了最佳手術時機[2]。據(jù)相關研究統(tǒng)計,2020 年全球新發(fā)肝癌病例已接近91 萬例,且肝癌致死人數(shù)已超過83 萬例[3-4]。肝癌手術切除率低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而肝癌術前新輔助治療或轉化治療可提升手術切除率,改善患者預后。
隨著肝癌治療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治療越發(fā)注重綜合化,致力于把多種有效治療手段進行綜合化,包括手術療法、消融療法、介入栓塞療法、放療、化療,以及靶向治療、免疫療法、肝移植等[5-6]。靶向藥物本身或其載體可瞄準特定的病變部位,并將有效成份釋放或蓄積于目標部位。靶向藥物可在目標部位形成相對較高的藥物濃度,不僅可提高藥效,同時可避免全身性不良反應,進而保護正常的組織和細胞[7]。侖伐替尼為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其主要作用機制是抗腫瘤血管生成,降低腫瘤微環(huán)境中血管通透性,以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8-9]。相關研究提示[10],侖伐替尼單藥治療晚期肝癌患者療效較好,可有效抑制腫瘤活性,且安全性高,可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此外,近年來多納非尼也逐漸應用于臨床,且效果顯著[3,11]。
接受新型靶向藥物、免疫藥物、抗血管藥物等綜合治療方案的肝癌患者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更高、緩解持續(xù)時間(duration of response,DOR)更長,故綜合治療已成為肝癌治療研究的熱點之一。綜合治療如經(jīng)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術聯(lián)合靶向治療對肝癌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2-15]。這些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臨床上的應用已成為近期關注點之一。因此,本研究通過給予肝癌患者不同的治療手段(TACE 聯(lián)合侖伐替尼靶向治療及多納非尼靶向治療),分析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以期為臨床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12 月期間于該院就診并接受治療的149 例中晚期且不具有手術指征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分為A 組(TACE+侖伐替尼治療組,n=74)與B 組(TACE+多納非尼治療組,n=75)。A 組:男性36 例,女性38 例;年齡40~80 歲,平均年齡(60.54±7.51)歲;病程1 個月~3 年,平均病程(25.21±6.57)個月。B 組:男性38 例,女性37 例;年齡41~79 歲,平均年齡(62.51±5.39)歲;病程2 個月~3 年,平均病程(26.54±6.9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
a:t 值;b:χ2 值
組別年齡(歲)性別病程(月)肝功能分級男性女性A 級B 級C 級A 組(n=74) 60.54±7.5136(48.65) 38(51.35) 25.21±6.5712(16.22) 33(44.59) 29(39.19)B 組(n=75) 62.51±5.3938(50.67) 37(49.33) 26.54±6.9411(14.67) 35(46.67) 29(38.67)合計(n=149)61.24±6.5774(49.66) 75(50.34) 25.31±5.3723(15.44) 68(45.64) 58(38.93)統(tǒng)計值1.841a0.061b1.201a0.096b P 值0.0680.8050.2320.953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且<85 歲者。②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8]相關診斷標準,并確診為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者。③不具有手術指征并愿意接受TACE 聯(lián)合靶向治療者。④病歷數(shù)據(jù)完善者。⑤能夠配合研究和進行隨訪者。
排除標準:①病理診斷不明確者。②具有手術指征并意向接受手術治療者。
A 組:通過多期增強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y,CT)獲取患者肝內腫瘤病灶的動靜脈走向及血管灌注信息,基于腫瘤血管來源及直徑選擇相應的造影導管。采用Seldinger 法對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建立股動脈通道并將導管送至腹腔干動脈和腸系膜上,到達腫瘤供血動脈。通過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評估腫瘤大小和供血血管情況,評估符合介入治療指征后行介入治療,最后于肝動脈通過導管灌注化療藥物。具體方案:注射用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7,規(guī)格50mg]100~150mg+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93,規(guī)格10ml∶0.25g]500~1250mg;微導管進一步超選入腫瘤供血動脈分支內,造影明確后,用碘化油乳劑栓塞腫瘤血管床。碘化油乳劑為以下藥物混合物:鹽酸表柔比星注射液(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211,規(guī)格5ml∶10mg)20~60mg+罌粟乙碘油注射液 [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348,規(guī)格:10ml(含碘(I)480mg/ml)]5~30ml。TACE 術后,遵從醫(yī)囑進行抗炎保肝、對癥支持治療。每次間隔時間不少于4 周。TACE 治療后第4 天,給予患者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Eisai Co., Ltd.,國藥準字HJ20200045,規(guī)格10mg(按C21H19ClN4O4計算)]口服治療,若患者體重<60kg,每次8mg,qd;若患者體重≥60kg,每次12mg,qd。劑量調整由個體耐受情況決定,30 天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B 組:TACE 治療方法同侖伐替尼聯(lián)合治療組,于TACE 治療后第4 天給予患者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0020,規(guī)格:0.1g(按C21H13D3ClF3N4O3計)]口服治療,每次0.2g,bid,30 天為1 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
(1)腫瘤血管因子及腫瘤標志物。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采用TD-4M 離心機(濟南鑫宇鑫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r=10cm),3000r/min(21 ℃)離心15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兩組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以及高爾基體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的表達水平,相關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2 兩組血清腫瘤血管因子、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血清腫瘤血管因子、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s
VEGFR-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AFP:甲胎蛋白;GP73:高爾基體蛋白73;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下同
VEGFR-2(pg/ml)AFP(ng/ml)GP73(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 組(n=74)組別349.58±25.68 305.33±24.69a 96.35±10.25 65.39±11.02a 158.25±12.04 87.33±11.59a B 組(n=75)351.04±26.94 271.21±22.63a 97.01±11.22 62.17±12.00a 157.21±13.11 85.14±10.68a t 值0.3398.7960.3751.7050.5041.200 P 值0.7350.0000.7080.0900.6150.232
(2)肝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靜脈血5ml,采用TD-4M 離心機(濟南鑫宇鑫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r=10cm),3000r/min(21℃)離心15min,取上清液。采用試劑盒檢測并記錄兩組患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臨床療效。治療3 個月后,根據(jù)《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 年版)[8]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①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多期增強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供血均消失。②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縮小≥30%。③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CT 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病灶縮?。?0%或增大<20%。④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CT 檢查結果顯示,出現(xiàn)新病灶或腫瘤病灶增大≥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 +PR +SD)病例數(shù)/每組總病例數(shù)×100%;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 +PR)病例數(shù)/每組總病例數(shù)×100%。
(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評估治療方案的安全性。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高血壓、胃腸道反應、腎功能不全、手足綜合征、肝毒性、疲勞等。
應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或者近似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行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M)及四分位間距(IQR)表示,行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腫瘤血管因子VEGFR-2、腫瘤標志物AFP、GP73 水平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EGFR-2 水平降低(P<0.05),且B 組低于A 組(P<0.05);兩組AFP和GP73 水平均降低(P<0.05),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ALT、AST 和LDH 等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ALT、AST 和LDH 水平均降低(P<0.05),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s
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LDH:乳酸脫氫酶
ALT(U/L)AST(U/L)LDH(U/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 組(n=74) 42.25±11.47 32.15±9.87a 45.68±9.57 29.56±8.96a 255.35±12.67 206.35±13.25a B 組(n=75) 42.08±10.43 30.86±9.42a 45.71±8.99 28.54±9.02a 256.30±11.46 205.18±13.27a t 值0.0950.8160.0200.6920.4800.539 P 值0.9250.4160.9840.4900.6320.591組別
治療后,B 組患者DCR(86.67%)高于A組(67.57%,P<0.05); ORR(69.33%)高于A 組(41.89%,P<0.05)(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
全球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處于上升階段,已成為全球第3 大死因。在我國,肝癌屬于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占全球腫瘤患者的近50%[16-17]。盡管外科、介入、放療等傳統(tǒng)療法以及靶向、免疫治療等創(chuàng)新療法均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在患者的個體生存期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改善。當前,單一靶向或免疫治療的整體應答率不夠理想,且患者個體間的治療效果差異大,仍是臨床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17]。對于包括肝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臨床治療模式已由細胞單一治療模式轉向綜合治療模式,使中晚期癌癥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新發(fā)中晚期肝癌患者來說,目前所能用的一線單藥方案有3 個:多納非尼、索拉非尼和侖伐替尼,均為小分子靶向藥物[8]。多納非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可能優(yōu)于索拉非尼[18];侖伐替尼治療效果優(yōu)于索拉非尼,但尚缺少該藥用于可接受局部治療的肝細胞癌患者方面的數(shù)據(jù)[19];索拉非尼雖然是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靶向藥物,但其毒副作用較大,且其對肝癌患者生存期延長的作用有限。因此,本研究選取了多納非尼和侖伐替尼作為聯(lián)合TACE 的靶向藥物進行比較。
多納非尼為新型口服藥物,為多靶點多激酶抑制劑類小分子靶向藥物,其藥物分子中氘代化取代位點與藥物的氧化、葡糖醛酸化、酰胺水解等多個代謝途徑相關;多納非尼可抑制多種受體酪氨酸激酶如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R)等的活性,也可直接抑制各種Raf 激酶,并抑制下游Raf/MEK/ERK 信號傳導通路,進而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和腫瘤細胞增殖,具有多靶點阻斷、雙重抑制的特點[20-21]。有人對668 例未進行過全身化療和(或)分子靶向治療的不符合手術指征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進行研究,按照1∶1 的比例隨機分為多納非尼組(200mg,bid)和索拉非尼組(400mg,bid),雖然多納非尼組不良反應譜及其發(fā)生率和索拉非尼相似,但其嚴重不良反應(即≥3 級)發(fā)生率較低,因不良反應停藥或減量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更低[18]。
作為多靶點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侖伐替尼,可作為既往未接受過全身系統(tǒng)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的治療選擇。在REFLECT 研究[19]中,侖伐替尼中位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為13.6 個月,索拉非尼中位OS 為12.3 個月,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此外,侖伐替尼的ORR 和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均優(yōu)于索拉非尼(24.1%vs9.2%,7.4 個月vs3.7 個月)。相關研究指出[10],侖伐替尼聯(lián)合TACE 可達到穩(wěn)定患者肝功能、延長其生存期的目的。
腫瘤標志物除作為腫瘤診斷的輔助指標外,還可通過檢測其變化來評估臨床療效。血清 AFP 是當前診斷肝癌和療效監(jiān)測常用且重要的指標[8]。廣譜腫瘤標志物血清腫瘤血管因子VEGFR-2 在多種腫瘤診療中也有應用[22]。研究顯示,血清GP73 對肝癌的診斷和預后預測有一定的應用價值[23]。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后,兩組VEGFR-2 水平均降低(P<0.05),且B 組低于A 組(P<0.05);兩組AFP和GP73 水平均降低(P<0.05),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ALT、AST 和LDH 等肝功能指標水平均降低(P<0.05),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B 組DCR(86.67%)高于A組(67.57%,P<0.05),且ORR(69.33%)高于A組(41.89%,P<0.05),提示TACE+多納非尼可有效提高DCR 和ORR,進而改善患者的預后和生存期。此外,本研究分析了2 種聯(lián)合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0.05)。B 組的DCR 和ORR 優(yōu)于A 組,因此可將TACE+多納非尼聯(lián)合治療方案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然而,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等局限性,僅根據(jù)臨床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可能不夠嚴謹,治療后兩組AFP、GP73、ALT、AST 和LDH 改善水平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因此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支持這一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胡曉云等[24]的研究表明,先給予侖伐替尼干預后進行選擇性TACE,其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本研究結果為中晚期肝癌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提示TACE 聯(lián)合侖伐替尼與聯(lián)合多納非尼靶向治療均可用于中晚期且不具有手術指征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治療,其中聯(lián)合多納非尼靶向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相對更優(yōu)。但因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小,尚需更大樣本量或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