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曄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如果說國外是“低欲望社會”,那我會把中國稱為“高欲望社會”。人民的幸福標準,都在“既要,又要,還要”,并不存在“這世上有很多我不要的東西”。
——《普通人的“幸福標準”是什么》
[材料二]將生活里70%無用的部分剔除,才能將真正有意義的30%修煉到極致。
——《生活中的“三七法則”》
對此,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津】
本題由材料、寫作任務(wù)和寫作要求共同組成。通過圈點“材料一”中的關(guān)鍵詞“高欲望”“幸福標準”“既要,又要,還要”“不要”等,可以概括出如下觀點:人民把“高欲望”視為“幸福標準”。由此可見,“材料一”為事實材料,指出了當下社會存在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安牧隙敝械摹盁o用”“剔除”“修煉”“極致”等關(guān)鍵詞則指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精簡欲望,剔除無用的部分,心無旁騖,將剩余部分修煉到極致。綜合兩則材料,可以得出話題指向:對“欲望”刪繁就簡,明確“幸?!钡恼嬲x。
本次作文的審題難點在于對材料中“高欲望”的定義。在這里,欲望的“高低”并非指目標的“高低”,結(jié)合下句的“既”“又”“還”這幾個詞和“材料二”可知,這里的“高欲望”指的是由于人性的貪婪而產(chǎn)生的“過多”“泛濫”的欲望,強調(diào)的是數(shù)量而非標準。因此,這篇作文必須要闡述的是“欲望的取舍”與“人生的幸福”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拋開材料,將文章純粹立意為“物質(zhì)與精神”“有用與無用”等關(guān)系的論述,或者對“欲望”“幸?!钡确悍憾?,均有偏題之嫌。
當然,在論述過程中可以對欲望的“取舍”進行辯證思考,提倡“精簡”并非一味排斥,承認對欲望的追求乃人之常情,關(guān)鍵仍在于把握尺度。
本題的參考立意有:
1.剔除蕪雜,方能追尋人生真諦。
2.少一份欲望,多一份豐盈。
3.于欲望中奮發(fā),在選擇中堅守。
如果能結(jié)合當下社會因為經(jīng)濟高速運轉(zhuǎn)帶來的“物質(zhì)至上”“消費主義”盛行等問題進行論述,就可以避免整體內(nèi)容的單薄與懸浮,這也是對學(xué)生社會觀察、思考能力的更高要求。
【佳作展示】
佳作1
我有道心清似水,剔除無用歸本真
◎陶苡竹
浙江省麗水中學(xué)高一(18)班
當直入云霄的摩天大樓聚成鋼筋水泥的叢林,當智能手機的屏幕匯成星云,當人們的幸福標準不斷提高,當人們的心中只有欲望,或許,擁有“道心清似水,剔除無用歸本真”的取舍之道,才是人生哲理。
在浮躁風氣和短視心態(tài)盛行的當下,社會成了高欲望社會,有車有房后就要有豪車,有更為寬敞舒適的豪宅,把生活用品替換得更奢華、更精致。誠然,我們都想追求更高品質(zhì)的生活,但又有哪些東西是真正有意義的?這樣“既要,又要,還要”的心理只會讓我們墜入“物質(zhì)至上”之深淵,活成內(nèi)心空虛的軀殼,再也望不到湛藍的心靈天空。若每個人都成為“套中人”,被套進欲望的枷鎖,活在非必需而多余的東西中,社會將是一片虛無。
那么,什么才是我們真正的“欲望標準”呢?什么才是“剔除無用”?蘇軾的欲望標準是“清風”與“明月”,“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他的欲望在于“自然”,“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梁實秋的欲望標準是一間雅舍,“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fù)他求”;樊錦詩的欲望標準是一洞畫、一盞孤燈,便可在人生的文化苦旅中尋到熱愛,尋到關(guān)于保護、研究敦煌的良策。滿足自己的精神欲望便可,剔除生活里70%無用的部分,剩下的30%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是靈魂的棲息地,是人生的意義所在,是我們在世界留下的螢燭末光,滄海一粟而足以增輝日月。
而我們該如何取舍,將真正有意義的30%修煉到極致?我們該如何拋棄欲望,而實現(xiàn)靈魂的救贖?
我們該如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尋找心靈棲息之地,取舍萬物,留下自己的初心與熱愛;我們該如蘇舜欽,將官場失意的落寞化為文思無竭的雨露,揮灑在一片田園;我們該如“時代楷?!辩姄P,取對高原、對植物的熱愛,舍去欲望與“標配”舒適的人生。剔除生活中的無用,留下自己偏愛的、真正熱愛的道路,登山望海,在追尋月光時,守住一片道心,踔厲奮發(fā)。
于千里快哉風,雖一毫而莫??;于道心清似水,剔除無用歸本真!
【點評】 本文以“提出問題(當下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分析問題(任由其發(fā)展會怎樣)—解決問題(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為行文思路,緊扣“剔除無用歸本真”的核心觀點侃侃而談,語言生動,文采斐然。在素材的運用和寫作手法上,蘇軾、梁實秋、樊錦詩、李白、蘇舜欽、鐘揚等諸多素材信手拈來,《套中人》《黃州快哉亭記》《赤壁賦》多篇經(jīng)典旁征博引,排比、比喻、設(shè)問、引用多種修辭靈活運用,作者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可見一斑。
佳作2
現(xiàn)代社會的“拿來主義”
◎顏子茜
浙江省麗水中學(xué)高一(14)班
如今的中國社會被稱為“高欲望社會”,人人都想要“拿來”。我認為當下的這種“拿來主義”存在三大問題:無分選性、無界限性、無高效性。
無分選性指不加挑選只管拿來。雖然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倡導(dǎo)了這種態(tài)度,但他針對的僅僅是特定條件下的文化遺產(chǎn)。若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味如此,我們就會被各種抽象或具象的繁雜事物淹沒,最終淹沒了自己。
無界限性是指由于貪婪,面對欲望時不加節(jié)制?!澳脕怼钡臇|西不但范圍廣,什么都想要,還無止境,“根本停不下來”。人有欲望固然無可厚非,但沒有界限,除了會讓我們眼花繚亂,也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壓力。因為既然欲望是無界限的,又談何“幸福標準”呢?
現(xiàn)代社會“拿來主義”中的無分選性和無界限性,共同導(dǎo)致了無高效性。欲望從不停止,好壞從不分辨,正如人們通常所說“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拿來”后自然也無法舍棄。冗雜、混沌,無盡的“拿來”之物拖慢了我們前行的步伐,也動搖了我們堅定的內(nèi)心。無高效性導(dǎo)致許多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力不從心。
所以,我們要運用思維,放出眼光,精準地“拿”!
首先我們要甄別、挑選。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所需,是面對無分選性的前提。我們當然要分清欲望中的“魚翅”與“鴉片”,沒必要讓無用的70%占據(jù)我們的內(nèi)存,降低自己的運行速度。同時,我們也要以平常心來對待人的欲望,承認欲望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但正如巴爾扎克所言:“擴大自己的欲望,無異于將懸崖下的深谷挖得更深?!蔽覀円惨姓J個人能力的局限性,學(xué)習陶淵明舍棄官場“拿”田園,學(xué)習蘇軾舍棄名利“拿”清風明月,學(xué)習鐘揚舍棄舒適“拿”種子,懂得取舍,給自己的欲望及時剎個車。
在消滅了無分選性與無界限性后,還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耙蝗f小時定律”說的正是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們的天資卓越,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心無旁騖,專注修煉,自然能提高效率,現(xiàn)代社會“拿來主義”的無高效性也就自然消失了。
認識現(xiàn)代社會的“拿來主義”,克服無分選性、無界限性以及無高效性三大弊病,認準“拿來的東西”,我們的“拿來主義”最終也能成為——“拿來幸福的主義”。
【點評】 本文化用魯迅《拿來主義》一文,概括了當下社會中人們在欲望方面存在的三大問題——無分選性、無界限性以及無高效性,分析了其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yīng)的解決辦法。其切入角度在閱卷時確實能讓老師眼前一亮。雖然本文在素材的積累上稍遜一籌,但語言理性、冷靜,找準了自己的方向與風格,也呈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風采。從中也可以看出,高中語文課本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經(jīng)典課文可以給高中寫作提供無盡的靈感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