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咸陽 712000)
陜西省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陜南、陜北和關中不同的地貌更是孕育了形態(tài)各異的風土人情。陜西作為旅游大省,這些歷史風俗、文化遺產(chǎn)和景觀不僅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也吸引了很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歐洲學生前來留學。另外,作為教育大省,陜西省名校眾多,如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還有一些特色大學,如陜西中醫(yī)藥大學、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等,這些教育機構提供了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和資源,為來陜留學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環(huán)境和研究平臺。加之陜西省生活成本和留學費用也更為低廉,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歐洲學生來到陜西省留學和工作?;诖耍狙芯刻接懥藲W洲學生在中國陜西省留學的跨文化適應問題,結合陜西省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和建議,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適應陜西省的文化和生活,實現(xiàn)留學目標。
文化適應(Cultural Adaptation)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跨文化研究。許多學者在這一領域提出了自己的定義和理論,其基本含義是指個體在面對新的文化環(huán)境時,對其思想、行為和情感進行調整的過程,個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理解、適應和處理新的文化環(huán)境和價值觀。文化適應是留學生在跨文化環(huán)境中面對的重要挑戰(zhàn),也是他們逐漸適應新文化并形成新的身份認同的過程。近年來,國內學者關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處于“中等困難水平”,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和總體滿意度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心理學家 Berry認為,“文化適應是伴隨著不同文化間接觸的文化和心理的改變”[2]。對于留學生來說,文化適應是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是他們海外學習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同時,文化適應也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過程,因為留學生需要適應新的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努力。
歐洲由44個國家組成,其語言超過了200種。由于歐洲國家的這種多語言環(huán)境,很多歐洲留學生在出國前就掌握了多種語言,這使得他們在語言方面相對于其他留學生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例如,在歐洲的許多國家,英語、法語、德語等都是主要的外語,很多歐洲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這些語言,并且能夠在語法和口語上有較好的表現(xiàn)。但是,漢語作為一種完全不同于印歐語系的漢藏語系語言,有其獨特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結構,即使他們之前在國內學習了中文,在來到中國后還是會在聽、說、讀、寫方面遇到困難。語言是留學生的第一障礙[3],再加上陜西省還有方言與口音,方言與標準漢語存在巨大的差異,留學生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適應當?shù)氐恼Z言環(huán)境,這會對他們的學術表現(xiàn)和社交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語言障礙仍是其文化適應的一大挑戰(zhàn)。
語言障礙最主要影響的是學習和生活。首先,在課堂上理解教師的講解和與中國同學溝通都存在障礙,例如無法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或者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時,由于語言障礙,難以參與課堂討論。其次,遇到漢語和英語的翻譯障礙,特別在學術領域,因為不熟悉漢語的學術術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研究進程。最后,在購物、醫(yī)療、交通、租房等方面,留學生無法用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例如,他們很難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很難與當?shù)厝诉M行簡單交流。一位留學生表示在淘寶購物時最害怕跟客服溝通,每次只能請中國朋友幫忙??傊?,歐洲留學生在陜西省的文化適應過程中,語言障礙是他們面臨的重要問題,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質量。語言能力較高的留學生能更快地融入當?shù)厣?,更容易與當?shù)厝私⒂颜x,有利于文化適應。
歐洲留學生在陜西省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是社交問題。來華留學生自身的認知習慣與中國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著明顯差異,在脫離家人與朋友的親密社交圈后,這些差異往往會給他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產(chǎn)生孤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使來華留學生與周圍環(huán)境的傳播互動越來越少,阻礙其進行社會化發(fā)展[4]。首先,社交方式差異。歐洲學生更傾向于戶外活動或者去酒吧、咖啡廳等公共場所聚會,例如:荷蘭的自行車文化、法國的咖啡文化、英國的酒吧文化等。而陜西社交文化比較注重私密性和隱私,人們更喜歡在家里或者私人場所聚會。另外,在飲食方面,陜西人比較注重家庭和團體聚餐,而歐洲留學生則更傾向于在餐廳、咖啡廳等公共場所用餐,這種不同的社交方式和場所選擇影響了歐洲留學生的社交適應。其次,文化和語言的問題。歐洲留學生有時難以理解當?shù)匚幕土晳T,從而難以與當?shù)厝私⑸钊氲穆?lián)系。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們經(jīng)常通過隨意的聊天和閑聊來建立和維護關系;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更注重面子和禮貌,而非交際本身。最后,陜西人的性格和社交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熱情、好客、直率、豁達、善于交際等。 但正因為如此,陜西人大多不會在交往中刻意保持距離。而對于一些歐洲留學生來說,他們對陜西人的這種熱情好客和直率豁達的交往方式和社交禮儀感到不適應。 因為在歐洲文化中,人們更注重個人空間和隱私,喜歡以一種比較冷靜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因此,陜西人感到歐洲人的社交方式不夠親切,而歐洲人則感到中國人的社交方式太過熱情和直接。此外,由于留學生離開了家鄉(xiāng)和親人,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生活,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和失落,而進一步增加了社交的難度,即使是與中國同學也很難建立友誼關系,由于長期缺乏社交和情感支持,他們就會選擇回避社交活動。再加之學業(yè)壓力、生活壓力等,會對留學生的社交能力產(chǎn)生負面影響。
文化沖擊是由于離開熟悉的文化背景,產(chǎn)生的不適應和焦慮[5]。由于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和信仰,留學生很容易遭受文化沖擊。來華留學生具有學習者、交流者、旅居者等多重身份,是典型的“文化陌生人”,持續(xù)面對文化沖擊和跨文化適應的多重壓力[6]。首先,在宗教信仰方面,歐洲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地區(qū),宗教在歐洲社會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因此,對于來自歐洲的留學生來說,到了一個宗教信仰不是主流的陜西省會感到有些不習慣,對陜西人缺乏宗教信仰感到驚訝或者不理解,因為在他們的國家,宗教信仰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象,人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宗教信仰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和儀式,這些活動和儀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陜西省,由于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人并沒有宗教信仰,甚至對于宗教的了解也比較有限。其次,在社會倫理價值觀方面,孝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之一,強調尊敬和服從長輩,維護家庭和睦與團結。此外,中國文化傾向于集體主義,強調團隊協(xié)作和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而歐洲留學生則個人主義觀念較為突出,強調個人的自由、獨立和自我實現(xiàn),在他們的文化中,家庭關系強調平等,個人的獨立和追求自我價值可能被看作是成功和成熟的標志。這些文化差異都會導致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困難。如祭祀祖先被陜西人們視為一種重要的家庭活動,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動,而歐洲留學生因為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有所不同,覺得這種活動過于“迷信”。最后,在文化與飲食方面,留學生表示他們對當?shù)氐臍v史文化和美食文化不夠了解,也影響了他們的文化適應過程。如傳統(tǒng)的拜年、吃餃子、紅包等。特別是陜西的美食文化與歐洲有很大的不同,涼皮、肉夾饃、臊子面等是陜西特色美食,而歐洲學生則更習慣吃面包、漢堡和薯條。
歐洲留學生自我調適能力在跨文化適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備較強自我調適能力的留學生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挑戰(zhàn)時更能調整心態(tài),形成積極的心理適應。 歐洲留學生受到歐洲文化多元的影響,普遍心態(tài)樂觀,自我調適能力較強,因此采取了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方法來應對在陜西文化適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
歐洲留學生普遍認為,語言學習是他們適應當?shù)匚幕年P鍵。他們盡力學習中文,例如參加了額外的漢語培訓班,并積極學習漢字和漢語語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語和聽力能力。
他們還通過與當?shù)厝私涣?,學習當?shù)氐姆窖院涂谝?。方言是融入當?shù)匚幕年P鍵,同時也是一種尊重和融合的表現(xiàn)。一位來自荷蘭的學生表示:“我積極參加漢語培訓班和學習陜西話,因為這樣可以讓我更好地融入當?shù)厣鐓^(qū)?!?/p>
歐洲留學生英語普遍較好,因此有很多機會擔任英語外教或者去當?shù)仄髽I(yè)兼職,與當?shù)厝私佑|的機會就會增多。他們表示適應當?shù)匚幕羁熳詈玫姆绞骄褪桥c當?shù)厝硕嘟涣?,既能練習漢語口語,還能了解當?shù)厣盍曀?。比如,一位來自德國的學生表示,他鄰居推薦給他的當?shù)孛朗常浅O矚g,特別是涼皮、肉夾饃等傳統(tǒng)小吃,并認為這些食物非常美味。另外,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學生表示,去中國朋友家做客經(jīng)常能學到很多有趣的知識和文化??傊?,通過與當?shù)厝说慕涣鳎瑲W洲留學生逐漸了解并有更多機會體驗當?shù)匚幕?/p>
在采訪中,歐洲留學生都提到了陜西省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他們適應當?shù)匚幕膸椭1热?,一名來自法國的學生表示,他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對于陜西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比如,兵馬俑、大雁塔等有著濃厚的興趣。他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觀博物館等,逐漸了解這些歷史文化的背景和意義,并認為這些幫助他更好地適應了當?shù)氐奈幕?。一位來自保加利亞的留學生說,“我很喜歡學習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這些傳統(tǒng)文化讓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并逐漸融入了當?shù)厣鐓^(qū)”。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不同文化群體之間交流和信息傳遞的重要工具[7]。歐洲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雖然通用語言是英文,但其實加上自己的母語,還至少掌握一兩門外語,因此多語言是他們的特色。漢語對他們而言又是完全不同的語系,因而無論是理解還是表達都大大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針對語言障礙,需要學生、學校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
從學生方面,積極學習漢語,留學生可以報名參加當?shù)氐臐h語培訓班或私人補習,以提高自己的漢語水平;利用在線學習資源或者語言交流平臺,例如微信、微博、QQ等;通過閱讀中文書籍、聽中文歌曲、看中文電影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學習當?shù)氐姆窖院涂谝?,可以通過與當?shù)厝私涣?、參加當?shù)厣缃换顒拥确绞教岣邼h語口語能力。
從學校方面,提供漢語教育和文化適應輔導,包括漢語培訓班、文化課程、文化活動等,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適應當?shù)氐奈幕蜕鐣惶峁┱Z言交流平臺,例如校內的語言交流俱樂部、語伴計劃等,幫助留學生提高漢語水平,同時也為當?shù)貙W生提供了解留學生文化和背景的機會。
從社會方面,提供漢語教育和文化教育,例如通過社區(qū)教育機構、文化中心和社團等,向留學生提供漢語和文化課程;鼓勵當?shù)鼐用衽c留學生交流和互動,如通過組織社區(qū)文化活動、志愿者服務等,為留學生提供更多了解當?shù)匚幕蜕鐣臋C會。
許多歐洲留學生對中國的社交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體系感到不適應。一些留學生在交際方面遇到了挑戰(zhàn),比如,理解和適應中國的禮儀和傳統(tǒng)。另外,適應新的文化和生活環(huán)境可能會對留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留學生在適應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孤獨、焦慮和抑郁等不適情緒。這些問題同樣需要學生、學校和社會多方共同努力。
從學生方面,參加本地社交活動,留學生可以嘗試參加文化節(jié)日慶典、志愿服務等,積極融入當?shù)厣鐣⒔Y交新朋友;積極加入留學生組織,例如:學生會、國際學生協(xié)會等,結交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留學生,一起探索和適應當?shù)氐纳缃画h(huán)境和文化;尋找文化興趣相同的社交群體,例如:音樂、體育、舞蹈等,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建立起新的人際關系;學習應對壓力的技巧,例如:深呼吸、運動、寫日記等,以緩解心理壓力;尋求專業(yè)支持,如果留學生在適應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焦慮、抑郁等,他們可以尋求專業(yè)心理咨詢或治療。
從學校方面,提供文化交流活動,例如:文化展覽、文藝表演等,為留學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國文化和社交習慣的機會,幫助留學生更好地適應當?shù)厣缃画h(huán)境;提供文化講座和培訓,例如:社交禮儀、文化差異、心理健康等,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中國的社交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與社會機構合作,例如:心理健康機構、志愿者團隊等,共同為留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從社會方面,鼓勵文化交流和融合,例如:組織文化活動、建立跨文化交流平臺等,提高留學生和當?shù)鼐用竦南嗷ダ斫夂妥鹬兀划數(shù)卣块T或社區(qū)可在線上發(fā)布心理健康知識,或者線下開展相關心理健康主題活動等,讓留學生有更多渠道提高心理健康意識。
陜西省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包括絲綢之路、秦文化、漢文化、唐文化等多個歷史時期和文化領域的遺產(chǎn)和傳統(tǒng)。在歐洲留學生看來,陜西省文化的特色在于其濃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多樣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以及獨特的地域特色和風俗習慣等。但像秦始皇兵馬俑、乾陵、窯洞、秦腔、剪紙、馬勺臉譜、羊肉泡饃等陜西文化元素,大多是歐洲留學生所未曾接觸和了解過的,這就為歐洲留學生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在歐洲留學生看來,這些都是陜西省文化的特色,也是他們來到陜西省學習、生活和體驗文化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個體對某一國家或民族文化的認同程度越高,就越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該國及其文化[8]。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相對較為淺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9]。因而,培養(yǎng)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有利于留學生理解文化差異,消除文化隔閡,更好地適應在華的學習生活[10]。
從學生方面,首先要摒棄偏見與優(yōu)越感,接受文化差異性,尊重不同文化;主動積極了解和學習陜西省的歷史文化,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觀博物館等途徑,深入了解這些歷史文化的背景和意義;積極參加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活動,如參加書法、剪紙等手工藝制作班,學習制作陜西特色美食等,逐漸融入當?shù)氐奈幕?/p>
從學校方面,開設相關的課程和講座,涵蓋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方面,為留學生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文化體驗和學習機會;與當?shù)厣鐓^(qū)和企業(yè)合作,安排留學生參加傳統(tǒng)文化體驗活動,如剪紙、書法、茶藝等,參加各種節(jié)日慶典,品嘗美食等。
從社會方面,提供一個友好和包容的文化氛圍,以便留學生更容易地融入當?shù)厣鐓^(qū)和文化中;鼓勵和支持留學生積極參與當?shù)厣鐓^(qū)和公益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當?shù)厣鐣臀幕?,同時也提升留學生的社交能力和責任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臺,如文化節(jié)、藝術展覽、演出和慶典等,加深他們對當?shù)匚幕睦斫夂驼J知;提供文化咨詢熱線、文化咨詢中心等服務,讓留學生能夠及時得到文化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綜上所述,歐洲留學生在中國陜西省文化適應的過程中,都能積極主動采取多種策略來應對語言障礙、社交問題和文化差異等挑戰(zhàn),但學校和社會在幫助留學生適應中國文化方面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社會支持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重要保障,來自家庭、朋友、同學和教師等多方面的社會支持,有助于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āng)更好地適應文化差異。因此,建議學校和社會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情感支持,以增加他們對當?shù)匚幕牧私夂驼J知。當然,每個留學生的經(jīng)歷和感受都是獨特的,在為留學生提供幫助時,需要更加細致和個性化地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