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韋玲
鏨花鎏金銀摩竭亦稱酒船,為酒器,1991年出土于一處宋代窖藏,同時出土的有鏨花海水摩竭紋銀匜、鏨花鎏金海水龍紋花口高足銀盤等總十二件為一組的銀質(zhì)飲食器,為國家一級文物,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丹縣文物管理所收藏。
器物長34厘米,寬9.2厘米,高14.8厘米,錘揲鉚焊成型,鏨花裝飾。器型仿船,似鯉魚,呈摩竭式。頭頂飾雙卷須,口微張,鼻微卷,努目,鰭高聳,似雙翼。背如船篷形,翹尾,腹部鏨刻精美而細(xì)密的鱗片。頭、眼均可活動,栩栩如生,是極為罕見的稀世珍寶。
摩竭是印度神話中卷鼻利齒、雙鰭似翼的巨魚,梵文稱Makara,被印度人視為河中之精、生命之本,既能興妖作惡,又能滋養(yǎng)百姓。東晉時期,摩竭的神話故事及其紋飾形象隨佛教文化傳入我國。受魚龍崇拜的影響,隋至宋代,摩竭紋飾日趨華化,最終成為一種龍首魚身、寓意吉祥的流行紋飾。宋代,廣西為貢銀之地?!端问贰肪硭木潘摹澳系ぶ荨睏l記載,南丹州莫氏首領(lǐng)曾向宋廷進(jìn)貢銀碗、銅鼓等。可見鏨花鎏金銀摩竭等這批銀器應(yīng)是北宋時期南丹州首領(lǐng)貢奉朝廷之物,后因“專其地利,不修常貢”而留存。(文物攝影:黃嵩和)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