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耀
金元文壇對《長恨歌》題材的重視,首先自金章宗發(fā)起。元好問《中州集·杜佺小傳》云:“馬嵬太真墓過客多題,其詩甚多,道陵詔錄其詩,得五百馀首。”“道陵”是章宗廟號,也即金章宗派人把馬嵬坡題詠楊貴妃的詩抄錄回來,竟然有五百多首。章宗還讓詞臣對搜集回來的題墓詩進行排名,陜西武功人杜佺詩在“高等”,得到表彰。杜佺《馬嵬道中》詩云:“垂柳陰陰水拍堤,春晴茅屋燕爭泥。海棠正好東風惡,狼藉殘紅送馬蹄?!痹姼杌昧恕短嫱鈧鳌分匈F妃醉酒如同海棠睡去的典故,以海棠借指貴妃,既寫出了她的美貌,又引出末句馬踏殘紅的景象來象征貴妃之死,將傷春與懷古傷逝融為一體,含而不露,確為上乘之作。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金章宗的詩歌鑒賞水平。
在金朝歷代帝王中,章宗不但才華特出,“天資聰悟,詩詞多有可稱者”(《歸潛志》卷一),還擅長繪畫,通曉音律,又因為是宋徽宗的外孫而頗具話題性。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引燕南芝庵語云:“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后唐莊宗,南唐后主,宋徽宗,金章宗?!睂⑵渑c唐玄宗、宋徽宗等人并舉。金章宗在位期間,獎用士大夫,還經常向身邊文人“索詩”,或出題讓他們即興創(chuàng)作,推動了金代文學的發(fā)展。章宗現存詩歌七首、詞兩首。金亡后,曾為太學生的劉祁稱贊說章宗時期“一時名士輩出,大臣執(zhí)政,多有文采”,“政令修舉,文治爛然,金朝之盛極矣”(《歸潛志》卷一二)。
當時與題墓詩同樣興盛的是題畫詩。大定二十五年(1185)進士趙秉文《題王摩詰畫明皇劍閣圖》即是對唐代王維所畫《明皇劍閣圖》的題詠:
劍閣森危隔錦官,云間棧路細盤盤。天回日馭長安遠,雨滴鈴聲蜀道難。當日六軍同駐馬,他時萬里獨回鑾。傷心凝碧池頭句,有底功夫作畫看。
這首題畫詩完全脫離了對畫作藝術水準的品評,而將重點放在對畫作內容的題詠上。詩人從唐玄宗逃往蜀地的艱難寫起,高聳森危的劍閣,長路盤盤的棧道,回首離長安越來越遠,雨滴音和車鈴聲混合帶來的內心的沉重和悲傷,以及攀登蜀道的艱難,都使這幅行軍圖呈現出陰森凝重的色彩。后四句由繪景轉入議論:正是在行軍至馬嵬坡時,六軍駐馬不前,楊貴妃于此殞命;而長安收復后,玄宗孤獨回京,沒有了楊貴妃的陪伴;回到長安后,也只能悲傷地看楊貴妃的畫像了。
金代畫家任詢也畫有《華清宮圖》,趙秉文題畫詩《南麓畫華清宮圖》則以四十句長詩對此事大發(fā)議論,中間二十句云:
明皇初心小姚禹,肯比金陵一孱主。一盼聊為妖姬留,奈何坐此覆神州。太白西去有鳥道,蜀山秦樹令人老。浮云一蔽漁陽城,祿山馬飽宮前草。恩流四海一玉環(huán),胡兒不合窺潼關。至今脂澤下蟾口,時有飲鹿疑神奸。豈知水洗凝脂滑,一掬傷心馬嵬血。多年鬼火化為碧,還繞離宮送行客。龍巖幾度過華清,筆端山高水泠泠。嗚呼興廢今已矣,只有丹青留典型。
因詩歌后半部分有“今年盜入媯川東,火燒塔寺一洗空”二句,王慶生《金代文學編年史》將此詩編于衛(wèi)紹王大安三年(1211)。這一年,蒙古軍隊起兵南下,金朝陷入戰(zhàn)亂。趙秉文以安史之亂隱喻蒙古的入侵,而將戰(zhàn)亂的起因歸結于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幸。全詩充斥著悲憤急切的情緒,甚至將楊貴妃比作“妖姬”,是“覆神州”的罪魁禍首。
而以此為界,對《長恨歌》題材的題詠,情感發(fā)生了質的轉變:原來的淡淡惆悵變成了強烈批判,詩歌中再也看不到對楊貴妃的憐香惜玉和同情哀婉了。
實際上,趙秉文對唐玄宗的批判中,暗含著他對金章宗“婢寵擅朝”(《金史》卷一二)導致國力衰微的批判。世宗、章宗時期是金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也就是元好問詩中所說的“大定明昌五十年”。但到章宗后期,國力開始衰敗,也就是元初郝經《哀三都賦》中所說的“馭失其道,潛朽其索”,也就是劉祁《歸潛志》中所說的“啟大安、貞祐之弱”。尤其他對元妃李氏的寵幸,成為當時導致君臣失和的一個著名事件?!督鹗贰酚涊d,李妃出身微賤而受到專寵,一門皆榮,章宗甚至想要立其為后。元好問《平章政事壽國張文貞公神道碑》記載:“元妃李氏有寵,上欲立為后,臺諫以為不可,交攻之。監(jiān)察御史宗端脩、右拾遺路鐸、翰林修撰趙秉文皆得罪去。”趙秉文正是因此被貶出朝廷,先后任同知岢嵐軍州事、寧邊州刺史、平定州刺史,直到大安三年戰(zhàn)事突起后才被召回。《金史》還記載李妃干政,與宰相胥持國內外表里,章宗去世前與黃門李新喜、平章政事完顏匡聯手策立衛(wèi)紹王,章宗去世后又炮制后妃假妊娠事件,事發(fā)后被衛(wèi)紹王賜以自盡,家族被流放。趙秉文在《唐論》中批判唐玄宗:“或者以為禍始于妃后,成于宦豎,終于藩鎮(zhèn);向使明皇無侈大之心,則妃匹宦豎之禍不作?!睉撚兄軓姷默F實針對性。
隨著衛(wèi)紹王被弒,金宣宗在貞祐二年(1214)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北方大部分土地進入蒙古治下。處于戰(zhàn)爭危機中的金朝,對華清宮遺址的題詠依然是重要的題材之一。如權刑部尚書馮延登的《華清故宮》:“寵貴羊羔退曲江,華清霧閣對云窗。層巒未了霓裳舞,遷客俄驚羯鼓腔?!庇忠酝瘧c軍節(jié)度使致仕的馮璧有《明皇擊梧桐圖》:“三郎耳譜趁花奴,風調才情信有馀。天寶錯來非一拍,霓裳中節(jié)亦區(qū)區(qū)?!鼻罢邽榧淳皯压旁?,后者為題畫詩,但所體現的批判情緒如出一轍。
天興三年(1234),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攻下滅亡。馮延登天興二年被蒙古騎兵俘獲,“辭情慷慨,義不受辱,竟自投城旁近井中”(元好問《馮君神道碑銘》);馮璧微服北渡,于九死一生中逃回北方。而如元好問等一批朝官則選擇了束手就擒,被押往山東聊城統(tǒng)一羈管。在聊城,元好問想起了汴京皇宮御屏上宋徽宗所畫的《明皇按樂圖》,所作《俳體雪香亭雜詠》其中一首云:“天上三郎玉不如,手中白羽趁花奴。御屏零落宣和筆,留得華清按樂圖?!毙褪撬位兆谀晏?。汴京是北宋故都,金朝的滅亡疊加了宋朝的滅亡,而唐玄宗逸樂亡國的故事,正串起了歷史的感傷。
對唐玄宗逸樂亡國故事的題詠,在元初詩壇依然是主題之一。如以下幾首:
一旦妖姬屬亂兵,當時私語竟何成。只應蜀道蒙塵日,悔不終宵問賈生。(郝經《題明皇私語圖》)
三郎年??渚。瑲q歲華清事游宴。玉蓮湯殿浴行云,傾城幾顧環(huán)兒倩。一掬游塵散馬嵬,馀波不涴香囊怨。龍巖畫筆寫興亡,墨花暈出真妃傳。謫仙辭翰兩超色,媲以任公世三絕。(王惲《題任南麓畫華清宮圖后》)
只見歡娛不見哀,龍樓翻作鳳凰臺。枕中一曲聲多少,能引漁陽萬馬來。(張之翰《明皇吹簫圖》)
郝經和王惲都是元好問的弟子,金亡時郝經十二歲,王惲八歲,艱難混亂中的顛沛流離與父輩師長對金朝亡國的痛惜感懷對他們影響至深,因而他們的文化結構中,天然有著對金源故事、故人、故物的敏感關注。張之翰雖然在金亡后十年(1243)出生,但他生活的河北聚集著大批前金士人,他也正是在元好問摯友李治的教育培養(yǎng)下成長,對金朝事跡同樣有著深切感懷。除了《明皇吹簫圖》,張之翰還寫了《題明皇擊毬圖》。這些對明皇故事的題詠,無不指向對逸樂亡國的批判。郝經詩所寫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夜半私語”的典故,而王惲的題畫詩是在趙秉文題詠任詢《華清宮圖》之后的續(xù)題。詩中寫到的“香囊怨”典出《舊唐書》,是說唐明皇從蜀地還京后,下詔改葬楊貴妃,禮部侍郎李揆以“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為諫,葬禮未行。唐明皇密令宦官改葬到別處,“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凄惋,乃令圖其形于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一)。
其實在王惲之前,他的另一位老師姚樞就已用到這一典故:
君王游蕩墮聲色,不知聲色傾人國。開元無逸致太平,天寶奢風生五兵……四海蒼生半魚肉,歸來豈為香囊哭。(《被顧問題張萱畫明皇擊敔按樂圖》)
姚樞是較早進入元朝政權的中原文士,詩歌就玄宗事件發(fā)表議論,認為玄宗歸來之哭,并不僅僅是為楊貴妃,更為四海蒼生而哭。姚樞詩題中的“被顧問”,是指受到忽必烈召問,由此也可知,對于明皇故事的批判已經進入對元初帝王的諷勸之中,具有了政治意義。姚樞又有《題虢國夫人夜游圖》:“馬嵬脂粉暗,岷山涕泗滂。明年雖幸還,大海翻田?!畬櫟満慰幔倩诓灰粌?。”寫到唐明皇雖然僥幸從蜀中歸來,卻已滄海桑田,國運大衰。
但這些詩歌是否指向金章宗,并不能明確看出,應該說是一種隱含情緒。將這種隱含情緒濃墨重彩加以揭示的,是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鑄,他寫了一篇三千馀字的《龍和宮賦》。龍和宮是李妃的宮殿,賦自注云:“道陵事跡甚肖明皇?!闭菍Χ哳}材本事關聯性的揭示。賦作開篇由責衛(wèi)紹王無能引發(fā)蒙古入侵,反推李妃參與定策立衛(wèi)紹王之事,再反推李妃平日行為及章宗的寵幸縱容,最后歸結于對章宗的批判:“究其顛覆之所自,道陵亦不得無讓。”賦云:
傾四海之殊歡,買嫣然之一笑。態(tài)濃意遠,容華可掬??韧匐S風,徑生珠玉。珠幌煙霧中,海棠睡未足。挺絕代之瑰姿,抱夢蘭之心曲。諒赤烏之失氣,將飛燕之無悰。魚何入乎深淵,鳥何飛乎高空。冰肌綽約,蕙氣沖融。含顰冶艷,捧心為容。就處月姊之桂窟,冀主星娥之璇宮。特釀巫峽之云雨,嬛倚蘭臺之雄風。飄若神仙,僑處溫柔。懸居綿歷,玉鸞啾啾。布金蓮于寶地,散瓊華于蓬丘。典長春之花界,顓不夜之珠樓……佳人傾國,天子無愁。
賦中對李妃的專寵嬌態(tài)進行了鋪陳摛繪,在豐富的語匯中構筑了一個典故迭出的文學世界。褒姒、楊貴妃、趙飛燕、西施、巫山神女、馮小憐,都是李妃的前身;周幽王、楚懷王、唐明皇、北齊后主高緯都是章宗的對應。而賦文的主題與風格,頗可看出受《長恨歌》本事之影響。耶律鑄與前金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系,他的祖父耶律履在金世宗時官至尚書右丞,父親耶律楚材因受到金章宗的賞識而走上仕途,伯父耶律辨才、耶律思忠都是抗蒙主將,思忠至死都不愿降蒙,后投汴京東城濠中而死。家族因素使耶律鑄對金朝歷史投入了更多關注,他對金朝失德帝王的批判嚴辭重諷、文筆犀利。
章宗與李妃之間還有一則“妝臺”典故,有些類似于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夜半私語”,在元代文學中也成為被嘲弄和批判的由頭??戮潘肌冻觋懹讶食悄想s詩十首》第十首題為《妝臺》,自注:“妝臺者,金章宗所筑,以貯李宸妃。章宗嘗曰:‘二人土上坐。宸妃應聲曰:‘一月日邊明。章宗大悅?!痹娫疲骸俺呶宄悄显捦?,妝臺明月媚華筵。歡娛未了聞笳鼓,岐國雙蛾鎖翠煙?!敝黝}與金元之際詠唐明皇的題畫詩如出一轍。比柯九思較早北上任職的浙江人陳孚作有《李妃妝臺歌》,對章宗與李妃的傳奇故事進行演繹。全詩共四十八句,主體部分云:
一月日邊明炯炯,六宮珠翠無光輝。恩禮殊絕與后等,但無副笄翚翟衣。少嘗沒入宮籍監(jiān),論妃家閥何卑微。腐木作柱古所戒,胡乃重色輕國為。斯臺實昔湯沐地,瓊臺開鏡迎朝曦。想見雙蟬綠委地,蘭釵半墮湘云垂。麝臍龍髓嬌不盡,腰肢柳裊一尺圍。雪艷透膚膩紅重,仙姿何待鉛華施。妝成獨對東風笑,藕花一朵開漣漪。君王濃香夢魂里,紫宸晏朝酣不知。諫臣當時盡結舌,空有伶者為嘲譏。一朝房山弓劍墜,燕飛啄矢不復遺。衛(wèi)王有詔下永巷,太阿無情血淋漓。妖容寸斬何足惜,金源自此鴻圖衰。寶鈿零落今安在,露桃猶似濕胭脂。
詩歌幾乎全仿《長恨歌》基調,李妃酷似楊貴妃,章宗也酷似唐明皇?!傲鶎m珠翠無光輝”用白詩“三千寵愛在一身”詩意,“君王濃香夢魂里,紫宸晏朝酣不知”則與“君王從此不早朝”意同。而李妃被衛(wèi)紹王誅殺,也頗似楊貴妃縊死馬嵬;“寶鈿零落今安在”,也與白詩“金釵委地無人收”意同??梢婈愭谠姼枋峭耆珜⒗铄斪鳁钯F妃來塑造的,并道出了“妖容寸斬何足惜,金源自此鴻圖衰”的“女禍亡國”主題。
然而去除文學的遮蔽,我們發(fā)現章宗愛幸李妃并非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因為她有才,“性慧黠,能作字,知文義”(《金史·章宗元妃李氏傳》),正是在章宗的培養(yǎng)下,她的漢詩水平獲得了提高。這里折射的是非漢族帝王對漢語文學的熱愛,也是章宗重視文治的一個方面?!督鹗贰ね觐伩飩鳌氛f李妃是被“構殺”,后來宣宗以“其事曖昧無據”為其平反并放歸族人,也可看出她或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元好問也有多篇文章寫到因李妃受寵而生的君臣矛盾,宗端脩、路鐸、趙秉文、張萬公等人都因反對立李妃為后而被貶出朝廷,但并未說李妃干政。劉祁《歸潛志》也記載了李妃一門“灰滅”的過程,并說:
當其盛時,不減唐開元楊貴妃家,然止于奢縱,不能害政蠹民也。世言李氏姿色不甚麗,性慧穎,能迎合人主意,以此幸于章宗。初不知書,后見上好文,遂能作字知文義,婦人女子變化有此哉。(《歸潛志》卷一〇)
劉祁雖將李妃與楊貴妃作比,但認為李妃“止于奢縱,不能害政蠹民”,只是感嘆于女性之變化,顯然與耶律鑄、陳孚們的夸飾有極大不同。但這兩個故事的關聯,無疑增加了《長恨歌》題材的傳播熱度。
金章宗當年發(fā)起馬嵬征詩,應該無論如何不會想到,此后關于這一題材的題詠,會和他自己有關,他成為了唐玄宗的化身。
金元詩壇是《長恨歌》題材演進的高峰,便是元雜劇。目前保存完整的是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對《長恨歌》題材故事進行了放大性改寫;而唐明皇哭香囊的典故還衍生出了關漢卿的雜劇《唐明皇啟瘞哭香囊》(佚)。雜劇具有詩、詞、賦等難以達到的表達效果,劇作家也往往會借劇中人物之口道出自己的心事。如白樸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便借唐明皇之口為楊貴妃辯白云:“他又無罪過,頗賢達,須不似周褒姒舉火取笑,紂妲己敲脛覷人?!薄八嵌鋴傻蔚魏L幕?,怎做得鬧荒荒亡國禍根芽?”這是金元之際《長恨歌》題材衍化中在史觀上最具進步性的一面。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