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霄 張鵬
摘?要: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寶貴思想資源,其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則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民本思想作為民主思想的理論基礎與文化來源,蘊藏著民為邦本、順應民心、改善民生、富國富民等國家治理的智慧,在當今的政治與社會實踐中仍熠熠生輝。本文聚焦民本思想蘊含的諸多文化元素,從梳理與闡釋民本思想與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概念出發(fā),基于邏輯、道德、社會、政治四個維度,探索性地闡釋民本思想對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當代價值,并由此得出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踐要求,即思想上應堅守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在原則上貫徹德治教化的治理思想,從而在行動上實現社會自治。
關鍵詞:社會治理;社會治理共同體;民本思想;政治思想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69
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基本政治思想之一。在今天,其蘊藏著的豐富內涵仍為社會治理等問題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不竭的文化資源。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今天,探索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真理性和科學性對于找尋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當代價值和實踐路徑有著不可或缺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將主要從邏輯、道德、社會、政治四個維度將民本思想之精華融入現代國家社會治理實踐,進而詮釋我國社會治理的價值取向,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提供堅實穩(wěn)固的文化基礎和現實環(huán)境。
1?民本思想與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內涵
1.1?民本思想的主要維度
民本思想起源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過朝代的更迭和歷史發(fā)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在今天,民本思想經過西方民主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人民至上價值觀念的融合,結合中國現實的發(fā)展實踐經驗,實現了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迸發(fā)出新的時代內涵,主要內容包括三部分。
1.1.1?以民為中心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天下為主,君為客”……這些以民為本的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治理理念的歷史記憶,是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滲透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治理的文化基因中。在中國歷史中,無論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還是國家政權的更替,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人民大眾才是國家的根本。映射到今天,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依靠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為了支持和實現人民當家做主,與人民群眾一道邁入更加美好的未來。
1.1.2?關注民生、改善民生
關注民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傳統(tǒng),孟子將改善民生作為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唐太宗關注民生疾苦,強調“無為而治,德之上也”。除此之外,張居正、黃宗羲、唐甄等眾多思想家也提出要重民生,實施有利于民生的政治與經濟政策。在今天,民生仍然是獲得民心的重要基礎,針對目前的多項社會問題,黨中央始終堅持辦實事、出實效,讓惠民政策能夠落實到千家萬戶,真正讓人民感受到發(fā)展的成果,增強人民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1.1.3?富民、利民
富民、利民思想始終貫穿在中國政治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中。荀子認為想要富國先要富民;賈誼認為施行仁政必須以利民、富民為出發(fā)點;王符的《潛夫論》中蘊含著“為民愛日”的政治思想,要求統(tǒng)治者實行惠民政策。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始終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給人民帶來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政策,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
1.2?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九屆六中全會都提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是指“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基于互動協(xié)商、權責對等的原則,基于解決社會問題、回應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標,自覺形成的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且關系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模式”,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是對我國社會治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其核心內涵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結構,推動協(xié)商民主向基層發(fā)展,也是新時期國家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對象。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在立足于新時代社會治理要求和急需解決的社會實際問題之上,并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產生新的社會治理理路。有學者認為社會治理共同體“不僅僅只是一個‘一核多方連接存在的工具性共同體,而是一個具有情感、文化和心理認同在內的價值性共同體”。還有人認為,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概念應當包括治理主體的倫理意蘊、多元主體的有序參與、技術理性與人文精神的統(tǒng)一等應有之義。
2?民本思想對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當代價值
2.1?邏輯價值: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是根基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根基。以民為本作為民本思想的核心內涵,是今天以人為本的民主思想的歷史文化基因。經過歷史的發(fā)展和實踐的檢驗,歷久彌新,形成了更加豐富的思想內涵。以人為本在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中發(fā)揮著根本作用。首先,體現在對人民的尊重。人民作為國家與社會構成的根本,始終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礎力量。因此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其次,體現在人人平等的思想觀念。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每一位成員都人格平等、權利平等,必須堅持成員的協(xié)同治理。專家作為科學知識的生產者、運用者與傳播者,在社會治理中可以發(fā)揮的力量更大,但這不意味著專家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因此必須反對社會治理共同體中的精英獨裁治理。最后,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當代社會治理朝著數字化、機械化、算法化的方向發(fā)展,這的確有利于治理模式的科學化與制度化,提高社會的治理效能。但這種技治主義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人的行為逐漸在算法之下固化,價值情感被消磨,反而阻礙了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形成與良好發(fā)展。
2.2?道德價值:建立公共道德規(guī)范是關鍵
建立公共道德規(guī)范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關鍵。在民本思想中,對道德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統(tǒng)治者的身上,要求統(tǒng)治者發(fā)揮內心的仁德,親愛于民,從而實現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但在社會治理共同體中,這一要求被下放到共同體的各個成員的道德意志上,目的在于塑造民眾的美德,提高民眾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的品行修養(yǎng),以實現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和諧。民眾的道德素質在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共同體中的成員的社會背景、個人成長經歷和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個人的道德素質水平也不同。民本思想蘊含的豐富內涵對于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而言,一方面是為了讓社會治理共同體影響公眾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公眾將道德理念轉化為潛移默化的道德行為,最終讓“公眾養(yǎng)成相對穩(wěn)定的道德自我意識和道德行為習慣,致使自身完成道德規(guī)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轉換”;另一方面是為了激發(fā)與培養(yǎng)公眾的向善向美的意識,增強公眾積極主動的參與意愿,從而提高對社會治理問題的自我認知,自覺把民本思想的價值理念貫穿到社會治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形成知行合一行事風格,最終產生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積極的治理效果。
2.3?社會價值:堅持社會自治是必然要求
堅持社會自治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必然要求?!盁o為而治,德之上也”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項重要的治國政策,是對民生疾苦和社會安定的關注與維護,也是其民本思想中的主要思想之一。這一思想的內涵是從黃老道家的清靜無為延伸出來的,強調治國要“清靜”,減少對社會的政治干預?!盁o為而治”思想在今天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概念上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有效手段。在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一治理格局中,政黨、政府、社會、公眾都占有不同的地位,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其中,公眾和他們形成的組織是社會治理共同體的主體,黨委和政府主要起“領導”和“擔責”的作用。如果黨政主體進行過多干預,就會導致社會治理主體的自治空間縮小,不僅減少公眾參與自治的機會,還打擊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國家對社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為了實現社會治理效能的最大化,往往會將村民自治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及其他自治組織作為行政單位來領導管理,導致治理共同體的“行政化”,最后形成了社會治理共同體內的干部“官僚化”和居民的“去責任化”,不利于社會治理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因此,減少對社會的政治干預對于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無為而治是實現理想共同體構建的重要手段。
2.4?政治價值:實現富國富民的政治目標是歸宿
實現富國富民的政治目標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歸宿。實現富國富民的政治目標必須堅持富民、利民、厚民的民本思想。富民利民厚民作為民本思想的重要內涵,在民本思想的發(fā)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對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也具有深刻內涵:首先,利民是富民思想的出發(fā)點,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落腳點。社會治理必須將視線重點放在利民政策上,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從利民的角度出發(fā)參與社會公共治理。其次,富民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目的,富民思想在社會治理中體現在共同富裕的實現。新時代黨和國家將共同富裕作為社會治理發(fā)展的基本目標,認為“建構‘共建共享的科學發(fā)展模式,是為了能夠使各族人民的‘獲得感更足,使‘共同富裕變?yōu)楦髯迦罕姟鎸嵖筛泻汀吹靡娒弥氖聦崱?。因此,富民也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目的。最后,厚民是富民思想的總綱,是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必要規(guī)則,涉及的是社會資源分配問題?!氨∩砗衩瘛笔呛衩袼枷氲谋厝灰?。在同一共同體中,它的共同財富是有限的,如果發(fā)生貪污腐敗問題,導致社會資源分配不公,不僅會導致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內部秩序的破壞,還會導致社會治理效能降低。
3?民本思想對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踐要求
3.1?思想上,注重社會治理的實效化
思想上,構建以人為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注重社會治理的實效化。今天的人民群眾摒棄了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糟粕,社會運作的基本單位已變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志的個人及由此合作形成的共同體,因此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底線邏輯便顯得尤為重要。在新時代,想要構建完備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高社會治理的實效性,讓人民過上自己所期待的生活,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與事實導向。
首先,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發(fā)現問題是社會治理過程的第一步。在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問題,以人民需求為著力點,及時發(fā)現并深入思考出現的問題,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技術手段,深入研究在社會治理中的各種具體問題,找到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解決方法。
其次,必須堅持事實導向。因為在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的整個過程中,人民群眾是建設者而非旁觀者,想要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事實為基礎,深入調查研究在共同體構建過程中的實際狀況和困境。如果不深入實際情況,僅僅套用治理模板,很容易造成形式與實質“兩張皮”的現象。因此,以事實為導向是保證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順利進行的重要策略。
3.2?原則上,發(fā)揮公共道德規(guī)范的教化功能
原則上,以公共道德規(guī)范健全社會治理共同體,發(fā)揮道德的教化功能。想要構建和諧統(tǒng)一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就必須發(fā)揮道德的“德治教化”功能。這需要政府構建主流的道德規(guī)范、健全“德治”的運行機制,通過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手段維護社會主流的道德價值觀。一方面,培養(yǎng)“積極公民”。以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引導公民對公共生活的關注和監(jiān)督,使每個公民平等、有序地參與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及日常事務,讓社會治理在符合道德衡定的原則下有序運行。另一方面,建立社會治理規(guī)則體系。道德約束的范疇通常大于法律范圍,一般包括思想、認識、行為、后果等。想要建立一個組織—群體—個體的多級規(guī)則體系,就要使各層級達成契約,形成共識,建立統(tǒng)一的道德規(guī)范,例如市民公約、鄉(xiāng)約村規(guī)等,讓組織、群體、個人之前相互監(jiān)督、自我約束,確保社會成員的社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培育并選出其優(yōu)秀成員成為道德示范者,以便影響更多的成員自覺規(guī)范道德行為,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與運作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3.3?行動上,堅持社會自治,激發(fā)治理主體的動力
行動上,堅持社會自治以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激發(fā)治理主體的動力。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核心是“自治”,歸根到底是要廣大人民的自覺參與,激發(fā)“內生源動力”。首先,要嚴格規(guī)范共同體內部的治理機制,發(fā)展并完善民主機制,維護成員的參與決策和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通過對共同體內部人事、財政開支、重大事項等工作的公開透明達到組織內部監(jiān)督的目的;然后通過政府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等外在力量實現共同體的“他律”,進一步提高共同體的公信力,實現自治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其次,建立主體參與激勵機制,激發(fā)“自治”活力。培育社會治理共同體成員的自治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召開聽證會、協(xié)調會、評議會等,鍛煉成員的民主決策與監(jiān)督能力,實現自治的有效回應。最后,合理分配共同體內部的權力組織結構,建立理事會、委員會、議事會等機構,并發(fā)揮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實際作用。既要避免這類機構在組織人事、財務或其他重大決策上的權力過大,導致個人的合法權利被剝奪;也要保障機構的合法權力運作,避免個人權力膨脹導致機構“形同虛設”。
4?結語
社會治理共同體要求眾多主體依據一定的原則、目標,形成具有關聯(lián)意義的社會群體,以回應當代社會治理的各類現實問題,更強調主體的自覺性與多元性。發(fā)揮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從傳統(tǒng)民本思想中借鑒當代社會治理的思想元素,是形成社會治理共同體、穩(wěn)定社會秩序和建設現代國家的有利因素。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共同體治理,將政府、社會、公眾間產生互動與交流,激發(fā)社會群體對共同價值目標的追求,是解決政府過度干預、社會參與意識淡薄、民眾專注自利等問題的關鍵。挖掘民本思想的積極內涵,強化文化的柔性力量,形成穩(wěn)定的社會治理范式,塑造政治與民眾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
參考文獻
[1]郁建興.社會治理共同體及其建設路徑[J].公共管理評論,2019,1(03):5965.
[2]黃意武,許志敏.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形成機理及策略選擇[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36(09):125132.
[3]余衛(wèi)東,柳明.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的倫理之維[J].江漢論壇,2022,(07):6772.
[4]湯媛.中華優(yōu)秀禮儀文化之于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三重意蘊[J].長白學刊,2022,(06):146152.
[5]王春光.社會治理“共同體化”的日常生活實踐機制和路徑[J].社會科學研究,20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