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梅 黃華
《荊軻刺秦王》是《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作者在詳細記錄荊軻“刺秦”這一歷史事件的同時,塑造了諸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荊軻、太子丹、秦王等。作為故事的主角,荊軻是作者著墨最多的人物形象。本文就分析一下荊軻刺秦王的動機,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人物形象。
一、為酬知己
作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荊軻在年輕時也曾四處游歷,與各國的貴族密切交往。他不會不知道秦國有多么的強大,那他為什么還要前往秦國去執(zhí)行刺殺秦王的任務呢?原因之一是為了報答太子丹。
荊軻原是衛(wèi)國人,后輾轉來到燕國,經大夫田光推薦成為了太子丹的座上貴賓。太子丹不僅奉他為上卿,而且給了他極高的禮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諸侯皆喜好奉養(yǎng)客卿,以備不時之需。太子丹禮遇荊軻,同樣也是出于這樣的理由。當秦國大軍壓境時,太子丹首先想到的不是別人,而是荊軻。面對前來問計的太子丹,荊軻并未推辭,而是獻上“刺秦”這樣一條計策。對于這個近乎異想天開的計劃,太子丹并不是沒有質疑,但燕國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容不得他猶豫。經過一番謀劃,荊軻帶著人馬出發(fā)了。在秦宮的大殿上,他想借著獻禮的機會刺殺秦王,結果卻失敗了?!拜V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直到最后一刻,荊軻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約契以報太子也”。這句話不僅是整個故事的起因,而且是荊軻刺秦的動機。
太子丹奉養(yǎng)荊軻,禮遇荊軻,是看重荊軻的才能,覺得在關鍵時刻能用得上他。荊軻為了報答太子丹的這份恩情,親赴虎狼之地,獨自面對秦國的刀槍劍戟。這份膽魄的確非尋常人所有??梢?,荊軻是一位不懼犧牲的義士。
二、為家國計
如果說報答太子丹是出于個人私情,那么為了整個燕國的安危去刺殺秦王則是顧全大局的表現了。
當時趙國已被滅,趙王被俘,秦軍的兵鋒直指燕國的南境,秦軍隨時都會向燕國發(fā)起攻擊。這就意味著燕國也將難逃覆滅的命運。荊軻刺秦看似只是荊軻的個人行為,其實卻關系著無數百姓的生死命運。如果荊軻刺秦成功,天下的局勢就會因此而發(fā)生改變;如果荊軻刺秦失敗,則會給燕國招來滅頂之災。荊軻和太子丹顯然都已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與太子丹制定計劃后,荊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說服秦朝的叛將樊於期主動獻出自己的首級;二是求取見血封喉的利器,用以刺殺秦王;三是準備燕督亢的地圖。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自己的刺殺目標,荊軻確實進行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深知什么東西最能打動對方。也就是說,荊軻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而且在整個計劃中,荊軻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而是從一開始就抱了必死的決心。他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秦國,執(zhí)行刺殺秦王的任務。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都沒打算活著回來。從一開始,他就明白這一點,所以在易水送別時,才會慨然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p>
刺秦一行,注定有死無生,但荊軻沒有絲毫的猶豫,而是冷靜從容地踏上了刺秦的道路。他早已知曉自己的結局,但為了燕國的安危,毅然地踏上了兇險的“刺秦”之路,唱出了一曲驚天動地的悲歌。
三、為己明志
荊軻主動請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施展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是一個能干大事的人。
有才能之人必有傲氣,荊軻也是如此。面對太子丹的質疑,他悖然大怒?!敖袢胀环凑撸Q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然后,他立即前往秦國。此外,刺秦這個計劃并非別人指使的,而是荊軻自己主動提出來的。因此,在向太子丹獻上計策之前,荊軻必定經過再三思索,覺得此計可行才著手實施。不過事實證明,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荊軻并未完成“刺秦”的任務,但的確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且嚴格地按照計劃去實施了。他確確實實前往秦王宮,并在王宮的大殿上對秦王動手了。單就這一點來說,荊軻已經超越了世間無數的人,也足以名留千古。荊軻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心志,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在荊軻看來,“刺秦”就是自己這一生最偉大的事業(yè)。為“刺秦”而死,是自己的使命。
總之,從荊軻“刺秦”的動機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他是一個仗義豪爽、言出必行、有勇有謀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