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
中介幫買家找到了合適的房子,買家卻突然反悔不買了。但后來中介發(fā)現(xiàn),買家竟然繞開他們,與賣家私下交易,購買了他們介紹的那套房子——
買房人背著房產中介與房主私下交易,中介公司將他起訴到法院討要中介費
一天,在山東濟南做房屋中介的劉凱格外開心,因為他又將促成一套房屋的交易。
劉凱在辦公室給意向客戶徐劍峰打電話:“哥,昨天你和嫂子對那套房子還滿意吧?如果可以就把購房合同簽了吧!”可徐劍峰說:“我還想再看看,以后再說吧!”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隨后劉凱又接到房主打來的電話,說自己那套房子不想賣了,讓他別再領人看房了。
劉凱一頭霧水:之前買賣雙方明明都告訴他,一個著急賣房,一個著急買房,怎么突然都變卦了呢?
買房人徐劍峰原來住的房子是一套兩居室,只有60多平方米,自從父母來幫他照顧孩子后,一家五口住得非常擁擠。后來徐劍峰的妻子懷了二胎,他們想趕緊換個大房子。他跟劉凱交代的購房要求是:三居室,在目前所住的小區(qū)里,樓層別太高。兩人隨即簽訂了委托購房居間合同。
接下來一段時間,劉凱接連帶徐劍峰看了好幾套房子,徐劍峰都不太滿意。當劉凱正為此事發(fā)愁時,一個賣房人的出現(xiàn)讓事情有了轉機。
那天,一個中年房主來登記賣房,剛報上自家房子的情況,劉凱就眼前一亮,這不正是徐大哥想要的房子嗎?三室,低樓層,再加上房主急賣,房價也不算高。于是,劉凱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徐劍峰,并帶他看了房。徐劍峰當時就表示滿意,并對劉凱說,他回家和家人再商量商量,如果家人滿意就交定金。
第二天,劉凱陪著徐劍峰夫妻又看了一遍房,并對徐劍峰說:“這套房子最符合你的要求,價格也合適,你可要盡快決定,好房不等人??!”
可讓劉凱奇怪的是,第二次看房后,徐劍峰就再也沒有聯(lián)系他。劉凱只好又給徐劍峰打電話詢問,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黃了,劉凱有些失落,但考慮到買賣房子是大事,客戶因為各種原因臨時反悔的情況也不少見,便又安慰自己別往心里去。然而,兩個月后的一次偶遇,劉凱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樣子。
那天,劉凱帶客戶看房,看完房子和客戶一起剛出門,就看到徐劍峰夫婦正好從對面的房子里走出來。劉凱一下子想起來了,那套房子他兩個月前帶徐劍峰看過。劉凱和徐劍峰打了個招呼:“哥,這套房子你買了呀?”徐劍峰尷尬地說,后來他通過別的中介買了這套房子。
徐劍峰夫婦本來開門要往外走,看到劉凱,雙方打過招呼后兩人又退了回去。這個異常舉動讓劉凱覺得有蹊蹺。他很清楚,小區(qū)附近沒有其他房產中介,當時徐劍峰突然說不想再買房,房主隨后也說不想賣了,如今他們卻完成了房屋買賣,肯定是繞過中介私下交易的。如果是這樣,當初他為徐劍峰付出的辛苦就白費了。劉凱越想越生氣,立即把情況報告給了中介公司經理。
中介公司經理打電話向徐劍峰核實情況,問他是怎么買的這套房。徐劍峰說:“你憑什么說是我買的這套房?房子不在我名下。我在你那兒看了這套房,就非得在你那兒買嗎?”
雖然徐劍峰振振有詞,但中介公司經理認為,他是通過中介劉凱的服務才知道那個房源的,而且劉凱還帶他看了兩次房,他明顯是為了省中介費,背著中介與賣房人私下達成了交易。
為了討個公道,劉凱所在的中介公司委托律師向法院起訴了徐劍峰,要求徐劍峰支付中介服務費,并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法院判決:“跳單”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2023年8月3日,法院開庭審理此案。中介公司代理人稱,被告徐劍峰接受中介公司服務后,又繞過中介和房主私下達成交易,這在行內被稱為“跳單”。“跳單”是指買受人或出賣人與中介公司簽署了委托協(xié)議,中介公司按照協(xié)議履行了提供資源信息并促成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的義務,但買賣雙方或其中一方為了規(guī)避中介費,繞開中介公司而私自簽訂買賣合同的行為。認定“跳單”行為主要依據(jù)三個方面:一是中介合同是否已經生效,中介人是否已按照合同提供了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二是看中介人向委托人提供服務之后,委托人是否利用了中介人這一服務訂立合同;三是委托人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而被告徐劍峰的行為屬于典型的“跳單”。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965條:委托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后,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提供報酬。
庭審查明,目前房子雖然沒有登記在徐劍峰名下,但登記在其妻子名下,說明買受人仍為徐劍峰。中介還拿到了賣房人的證人證言:劉凱帶徐劍峰看了房子以后,徐劍峰相中了房子,并在業(yè)主群里找到了他,私下聯(lián)系他購買了這套房子,目的是節(jié)省7000元中介服務費。
庭審中,中介公司還出示了徐劍峰與他們簽訂的委托購房居間合同,合同中徐劍峰登記的身份證號竟然和他真實的身份證號碼差一位,簽字的字體也不相同。中介公司認為,徐劍峰這么做,是早已為“跳單”做好了準備。但居間合同寫得明明白白,購房人避開中介與賣房人成交,視為購房人違約,應按照服務費的10%承擔違約責任。
法院最終依法做出判決:被告人徐劍峰于判決生效10日內給付中介公司中介服務費7000元,給付違約金700元,合計7700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
徐劍峰自知理虧,沒有上訴,履行判決,支付了中介服務費和違約金。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