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卿 陳紅梅
【摘 要】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是一種真實客觀的分析課堂教學中師生語言互動行為的分析系統(tǒng)。但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變革,F(xiàn)IAS也逐漸暴露其局限性,為此眾多研究者對其進行了改進。文章結合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和前人的研究結果,對FIAS進行了相關改進,將其應用于安徽阜陽市M幼兒園中班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找出“小兔分蘿卜”中師幼互動的有待完善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FIAS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4-93-04
國際經(jīng)合組織將師幼互動作為學前教育質量中過程質量的核心以來,師幼互動越來越成為幼兒教育研究者探索的熱點問題。師幼互動對幼兒園教學活動而言,不僅是衡量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標準,而且是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突破口。特別是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面對的幼兒眾多,師幼互動更應該引起幼兒園教師的重視。因此,本研究運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本文簡稱FIAS)的改進型,分析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雖然本研究是個案研究,但是也希望能夠為FIAS的改進和師幼互動質量的提高提供啟發(fā)。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為了避免無關因素的影響,研究者對安徽阜陽市M幼兒園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進行隨機抽樣,最終選定M幼兒園中班H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為研究對象。并且研究者事先并未通知H教師,而是采用隱蔽位置錄像的方式獲得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的觀察資料。
(二)研究工具
FIAS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包括一套描述課堂互動行為的編碼系統(tǒng)、一套關于觀察和記錄編碼的規(guī)定標準,以及一個用于顯示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實現(xiàn)研究目的的矩陣表格。[1]隨著廣大研究者的應用,傳統(tǒng)的FIAS的弊端不斷涌現(xiàn),例如編碼系統(tǒng)不夠細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復雜等。為此,研究者開始不斷對傳統(tǒng)FIAS進行改進,在我國引起普遍關注的是方海光教授改進的FIAS(簡稱iFIAS)。其對傳統(tǒng)的FIAS編碼系統(tǒng)進行了重新細致的編碼,同時開發(fā)了一款便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軟件。但iFIAS編碼系統(tǒng)更適用于中小學課堂的師生互動分析,因此,本研究立足于iFIAS,又對其編碼系統(tǒng)進行了如下的改進。
一是將教師語言中的表揚或鼓勵、批評或維護權威分別細分為具體明確的表揚或鼓勵、籠統(tǒng)片面的表揚或鼓勵、具體明確的批評或維護權威、籠統(tǒng)片面的批評或維護權威。對其細分的原因是在iFIAS編碼系統(tǒng)中其屬于教師語言中的評價語。而一些學者在對教師評價語應用現(xiàn)狀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評價語籠統(tǒng)片面。因此,為了更好地了解師幼互動中教師評價語的應用現(xiàn)狀,需要對表揚或鼓勵、批評或維護權威作細分。
二是將iFIAS編碼系統(tǒng)中的技術改為游戲操作,將技術中的教師操縱技術、學生操作技術分別改為教師游戲操縱、幼兒游戲操縱。對其進行改進是由于技術編碼在iFIAS中指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目的是衡量教師與學生之間操縱信息技術的比例,這并不適用于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而隨著幼兒園對于游戲的不斷重視,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常常伴隨著游戲的融入,通過將游戲操作劃分為教師游戲操縱和幼兒游戲操縱,從而衡量教師與幼兒之間操縱游戲的比例。改進型FIAS編碼系統(tǒng)見表1。
二、基于改進型FIAS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的師幼互動分析
(一)觀察及編碼
按照FIAS觀察和記錄編碼的標準,對“小兔分蘿卜”的錄像視頻,以3秒為時間間隔進行一次取樣,對每個3秒的突出行為按照編碼系統(tǒng)所賦予的意義賦值進行編碼,并進行記錄,共得到511個編碼。每一個編碼分別與前一個編碼和后一個編碼結成“序對”,共得到512個序對。把相同序對進行總結,將總結的頻次填寫在矩陣表相應的單元格中。得到的互動分析矩陣表如表2所示。
(二)師幼互動觀察結果分析
1.課堂情感氛圍分析
表2中1~4行與1~4列相交的區(qū)域為積極整合格,落在此區(qū)域的頻率較高,則說明師幼互動的情感氛圍融洽。8~10列與9~11行相交的區(qū)域為消極整合格,落在此區(qū)域的頻率較高,則說明師幼互動中情感出現(xiàn)了隔閡。而此次活動,積極整合格共計出現(xiàn)12次,占總頻次的2.34%。消極整合格出現(xiàn)0次。說明此次活動師幼互動氛圍融洽,師幼交流順暢。
2.課堂結構分析
(1)根據(jù)表2,教師語言共計384次,占總頻次的75.00%。幼兒語言共計86次,占總頻次的16.80%。教師的語言比例遠高于幼兒的語言比例。說明此次活動沒有給幼兒充分的表達機會,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彰顯。
(2)在教師評價語中,籠統(tǒng)片面的表揚或鼓勵、批評或維護權威共計33次,占總頻次的6.45%。具體明確的表揚或鼓勵、批評或維護權威共計6次,占總頻次的1.17%。說明在活動中教師的評價語以籠統(tǒng)片面為主。這種籠統(tǒng)片面的評價語會削弱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幼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3)在教師提問中,提問封閉型問題共計66次,占總頻次的12.90%;提問開放型問題共計19次,占總頻次的3.71%。說明在該活動中教師以封閉型提問為主,難以啟發(fā)幼兒的思考,不利于幼兒高層次的思維發(fā)展。
(4)在幼兒語言中,幼兒與同伴討論的頻次為0次。說明教師對于小組討論的漠然,幼兒的自主性沒有得到教師的尊重。
(5)在游戲操縱中,教師游戲操縱的頻次為20次,占總頻次的3.90%。幼兒游戲操縱的頻次為17次,占總頻次的3.32%。二者旗鼓相當。說明在教師示范游戲的前提下,幼兒參與了游戲。這能夠拉近師幼關系,也能適時引導游戲進程。
(6)沉寂或混亂中無助于教學的混亂頻次為0次。這說明活動中沒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活動。
3.教師教學風格和傾向
(1)根據(jù)表2,教師語言對幼兒直接影響發(fā)生的頻次為248次,占總頻次的48.44%;間接影響發(fā)生的頻次為136次,占總頻次的26.56%。前者比例遠高于后者。說明教師在活動中更傾向于對幼兒的直接控制,易忽視幼兒的主體地位,漠視知識的生成性。
(2)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1~4列)發(fā)生頻次共計51次,占總頻次的9.96%;消極影響(8~10列)發(fā)生頻次共計21次,占總頻次的4.1%。說明此次活動教師對幼兒多采用激勵和鼓舞的方式,以正向引導為主。
經(jīng)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H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小兔分蘿卜”情感氛圍融洽。教師能夠積極參與游戲,拉近師幼關系,能夠以激勵的方式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但是此次教學活動仍存在有待完善之處,例如教師直接影響的比例遠高于間接影響比例、教師語言比例遠高于幼兒語言比例、教師封閉型提問比例遠高于開放型提問比例、忽視幼兒小組討論和互動中評價語籠統(tǒng)片面。
三、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師幼互動質量的建議
(一)傾聽幼兒,走進幼兒內心
面對教師傾向于直接影響而非間接影響的現(xiàn)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教師間接影響在整個師幼互動過程中的比例。傾聽幼兒既是接受幼兒情感、采納幼兒意見的主要行為方式,又是表揚或激勵幼兒、提問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會傾聽幼兒就是提高間接影響在師幼互動中比例的關鍵。在師幼互動中有效傾聽的應用主要分為兩步。第一步,胡塞爾現(xiàn)象學強調認識世界的顯現(xiàn)之物。[2]因此,從現(xiàn)象學的觀點出發(fā)去思考傾聽幼兒的本質,即要強調傾聽幼兒的外顯的、直觀的言語和行為。通過這種傾聽外顯的言語行為的方式,對幼兒的情感、意見表達和問題作一個淺層的分析。第二步,要傾聽幼兒內心的聲音,這是一個深度分析的過程,即通過第一步的淺層分析,剔除毫無意義的言行現(xiàn)象,針對幼兒的情感、意見表達和問題作出深度分析,從而判斷出幼兒真實的情感需要、有意義的意見表達以及突出問題。然后根據(jù)深度分析作出相應的情感支持、意見接受、提問或激勵。
(二)明確師幼定位,尊重幼兒主體
面對師幼互動中幼兒園教師語言比例遠高于幼兒語言比例的現(xiàn)實,歸根結底是教師對于自身和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定位不明確的問題。明確師幼定位,一方面要明確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定位,即教師的主導地位。“導”即引導,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扮演好的角色,即引導者。教師身為引導者,應當充分發(fā)揮引領的作用,把握幼兒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問題情景,啟發(fā)幼兒思考。另一方面,要明確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定位,即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最終目的是為幼兒的發(fā)展服務,從這個觀點出發(fā),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自主發(fā)展,把活動真正歸還給幼兒,從而平衡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的言行比例。
(三)根據(jù)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開放型提問
在師幼互動中,由于許多開放型問題遠高于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時常會在教師預留的思考時間里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這也就造成在師幼互動中教師封閉型提問遠高于開放型提問的現(xiàn)實情況。因此,教師可根據(jù)幼兒最近發(fā)展區(qū),對幼兒進行開放型提問?!熬S果斯基認為教學要想對兒童的發(fā)展發(fā)揮主導和促進作用,就必須走在兒童發(fā)展的前面,為此,教師必須首先確立兒童發(fā)展的兩種水平:一是兒童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即兒童在他人幫助下能夠達到的發(fā)展水平”[3],維果斯基將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稱為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诖死砟睿腴_放型提問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就應當把開放型問題置于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四)教師介入小組討論,提高討論效率
師幼互動中缺乏組織小組討論,其原因是教師擔憂小組討論擾亂活動紀律,影響教學節(jié)奏,無法促進幼兒發(fā)展。這些問題可通過教師介入小組討論來解決。一方面,教師介入小組討論,維護活動紀律,引導活動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教師在幼兒心中有一定的威信,教師介入小組討論,自然地就能起到對幼兒消極言行管控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介入小組討論,通過有效的分組和科學的指導方法,可促進全體幼兒在小組討論中的有效發(fā)展。首先,由于不同的幼兒在同一教育場景下存在差異性,教師在全面了解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基礎上,可通過將發(fā)展水平高的幼兒和發(fā)展水平低的幼兒編入一組的方式,既能促進全體幼兒的發(fā)展,也能大大節(jié)省教師精力。其次,教師應以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介入小組討論。觀察幼兒在小組討論中,對哪些問題存在疑慮,在留給幼兒足夠的討論和思考時間之后,教師可介入引導,促進幼兒發(fā)展。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教師介入,可有效提高小組討論效率,提升師幼互動質量。
(五)修煉語言藝術,提高評價技術
“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使互動中評價語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應該注重自身評價技術的提高。首先,評價語應該準確、清晰,直接指向問題,面對有問題的幼兒,應直接指出問題所在,這樣才能達到引導的效果。其次,評價語應該具有幽默感,幽默的語言更能拉近師幼之間的關系。面對回答不符合教師預期目標或者不遵守活動紀律的幼兒,更應該注重語言的幽默性,從而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把握評價語的適用場景,不能在教學中隨意使用評價語。例如幼兒回答問題或者回答思路不理想,教師利用評價語隨意打斷,這種評價語的運用既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反而還會引起影響幼兒積極性的負面效果,降低師幼互動的質量。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是多方面的,不是簡單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言語交流。對于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師幼互動實操中的有待完善之處,教師應引起重視,把握師幼互動的全面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師幼互動的整體質量,促進幼兒在師幼互動中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武天宏.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2):101-108,135.
[2]李旭,李靜.現(xiàn)象學視域下兒童生活世界的含義及認識路徑[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7):83-90.
[3]趙南.“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6(9):6.
盧俊卿 /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事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陳紅梅 /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從事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佳木斯 154007);*通訊作者,E-mail:260905453@qq.con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學前卓越教師全程化實踐培養(yǎng)模式研究”(SJGY202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