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叢叢 李瑋 張芳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河北日報》重磅推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全媒體報道,從河北省黨史資料中精心挑選出了11封紅色家書,以圖文視的形式走進紅色家書背后的英烈,以全媒體形式解讀、詮釋紅色家書精神,用新時代幸福故事、奮斗故事回應英烈的熱望與希冀。
從建黨初期到新中國成立,河北在中國革命史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紅色家書是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有著重大的時代價值和豐富的精神內涵,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深入挖掘和傳承弘揚。
走進歷史深處,感悟
紅色家書價值內涵
家書是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紅色家書傳遞著崢嶸戰(zhàn)爭歲月對親人的紀念和牽掛,承載著那個年代的特殊價值。
從河北省黨史資料中精心挑選出的11封紅色家書,有戰(zhàn)前臨別對妻子的低語,有犧牲前對剛在獄中降生女兒的期盼,有的浸滿妻子的眼淚,有的是因上戰(zhàn)場對雙親的囑托和安排,或是工工整整寫在紅色信箋上,或是隨手找到的小紙片。有的因年代久遠,字跡漫漶,有的只剩下印刷制品,也已泛著舊色。寥寥數(shù)語,但其真摯的情感,讀來令人感佩、久不能忘。
記者走進歷史深處,在家書的一筆一畫中感知英烈對黨、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與堅守,黨心如磐?!霸冈邳h的整頓三風下各自努力力求進步吧!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后衷情?!?942年,左權生前寫給妻子的最后一封家書中還在與妻子分享,要緊跟黨的步伐不斷進步與成長。“我很明白的告訴你,你的父母是共產黨員?!?929年,趙云霄犧牲前在獄中寫給女兒的絕筆信中堅定告訴剛出生的女兒,她的父母是共產黨員,絕不脫黨,絕不寫悔過書,絕不會背叛信仰來換取自由?!皟簽闊o產階級及中華民族的解放,終身獻于革命事業(yè)?!?940年,史欽琛告訴母親,他年輕的兒子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奉獻終身。一封封家書,呈現(xiàn)了革命先輩對黨的無限忠誠、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堅定形象,字里行間流淌的那份濃濃的愛黨、愛國情,凝聚成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血脈,推動我們砥礪前行。
記者走進歷史深處,在家書中感受英烈身上那種強烈的骨氣、志氣和義無反顧、無所畏懼的精神品格?!拔覀冋菫榱司戎袊嗣竦母改负推迌?,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标愑X早已對他和趙云霄的人生做出了義無反顧的抉擇?!拔疫@次決心到前方,要與我們當前的敵人搏斗,拿出最大決心和犧牲精神與人民立功。”查茂德接到部隊要挺進大別山的消息,不顧傷痛主動請戰(zhàn),義無反顧,沖上前線。孔繁蕤在獄中仍不失報國之心、奮斗之意:“如果不死的話,要好好地為大眾的利益去干一番”。左權告訴叔父“恐十年不能回家”,他的一生“將全力貢獻革命”,他告訴母親當下的戰(zhàn)況:“不管敵人怎樣進攻,我們準備不回到黃河南岸來”,他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一字一句,無不透露著毅然決然地為革命赴死的決心和不取得勝利絕不放棄的頑強奮斗意志,這種革命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和感染后來人的革命熱情和奮斗意志。
記者走進歷史深處,在家書中感受英烈們在“大我”之下的“小我”,對親人、對朋友、對家人的不舍、虧欠和眷戀?!皢⒚魑业男氊悾耗愕哪赣H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幾天的時候,便與你永別了……小寶寶!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才不負你父母的期望……”短短600余字的家書,趙云霄深情呼喚女兒“小寶寶”十余次,滿是對女兒的心疼、不舍還有期盼。參加過長征的河北籍最高級別紅軍將領董振堂最后一封家書是囑咐家人“切記切記”“來日家中若遇兵匪大災大難,萬望投奔山西諱升堂兄處躲避?!辈槊录磳⒈几扒熬€,與妻子道別:“喜如妹:我倆又要短期之分開了,這是我們的敵人給我們的分開之痛苦……希望你好好撫養(yǎng)豐豐小兒,小女雪,長大完成我未完之事……”與妻子經常分離的苦楚,對小兒、小女的掛念,以及革命事業(yè)傳承的囑托躍然紙上。家書中除了理想信念也滿是孝老愛親、憐愛妻兒的柔情,是英烈們內心深處最樸實、最直接、最真情的表達。在當下看來,家書的內涵價值超出英烈的“小家”,飽含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獨立解放事業(yè)舍生忘死的家國情懷,具有深厚的涵育家風的教育傳承價值。
記者深入了解紅色家書的豐富價值內涵,感知、體驗、觸摸歷史的溫度,才能在筆下見真情、見力度、見深度,將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發(fā)揚光大。
講好黨的紅色故事
一封紅色家書,就是一個黨的紅色故事。紅色家書記錄了先烈與家人言情、說事、明志的歷史和倫理內涵。想要講好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采訪前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如采取何種形式報道、需要采訪哪些素材、稿件如何布局等等,都需要深入的討論和規(guī)劃安排。
于歷史大框架下看紅色家書
這組紅色家書報道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專欄形式在“五四”當天開始刊發(fā),整體的策劃、形成、發(fā)布于2021年,旨在將其放在建黨百年的宏大歷史背景下,回望河北黨史中家書作者的革命來路,紅色家書中的感人故事教育人、鼓舞人,讓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豐富了建黨百年精神內涵,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動態(tài)講述紅色故事
如何講好家書背后的故事?采用何種形式在眾多紅色故事中講得更加深入人心,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由于年代久遠、保存程度不同、英烈被宣傳和大眾知曉的程度不同,與家書有關的材料保存不同,每篇家書稿件都要細細打磨,“因篇制宜”。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為了保障紅色家書新聞宣傳報道的客觀、準確和真實,講好黨的紅色故事,報道要強化實地采訪功能。要求盡可能地深入現(xiàn)場、深入實地,去到與家書有關的烈士陵園、紀念堂館、紀念碑亭、紀念塔祠、紀念塑像、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地,與家書有一絲絲聯(lián)系的地點也不放過。這11封家書,每篇字數(shù)都不多,與之相關的史料也不夠豐富,要講好故事,還要盡可能多地采訪還在世的親歷者、知情者,尤其是家書作者的后人、親人等,在采訪的過程中不斷分析、思考、提升形成故事。這組報道在把紅色家書確定為建黨百年重大主題報道以后,經過再三甄選采用了“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的形式,來講述家書背后的紅色故事?!把視L家鄉(xiāng)”,顧名思義,由記者梳理家書中的細節(jié),跟隨家書中的內容情節(jié)、地點、人物,帶著家書去到家書作者的家鄉(xiāng)。為了這組報道,十幾位年輕記者沿著紅軍戰(zhàn)斗過的足跡,尋找與家書相關的蛛絲馬跡,奔赴北京、湖南、安徽、廈門……9?。ㄊ校┯H身體驗、實地感受、考察數(shù)天,行程10萬余公里,尋訪烈士后人、親人、鄉(xiāng)親近百人,再由記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成稿,歷時近兩個月。
以本人的采訪歷程為例。從浩瀚的黨史中選出十余封家書后,由各個記者自己挑選契合的家書。11封家書中,有省內也有省外,我想既然要外出采風不妨遠些,但是看到查茂德烈士的簡介后,有種莫名的親近感。他的家書不長,短短篇幅中盡是他對信仰的堅定,他告訴妻子將“拿出最大決心和犧牲精神與人民立功”,當時他不過28歲,跟我同齡,很難想象他寫下那封信時,臉上該是怎樣的神情。記者先是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他生于安徽一個小鄉(xiāng)村,而青年最青春的時光戰(zhàn)斗在河北,最終犧牲于河南。于河北這樣有緣分的英雄、信仰如此堅定的小將怎能不讓人好奇?
記者的第一站去的是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它是我國建筑最早、規(guī)模最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園。我在烈士紀念堂內看到了查茂德烈士的一部分遺物和家書,前來參觀紀念堂的民眾絡繹不絕,當日烈士陵園松柏蒼翠,陽光普照,“他靜靜地沉睡”在烈士墓群,紅色血脈正于這無聲處靜靜流淌。唯一遺憾的是我在這里只是找到了一些簡單的史料。
當我乘高鐵從石家莊南下安徽霍山時,不時望向窗外,一路上麥田變水塘,河流越來越多,景色越來越翠綠,感受著南北的環(huán)境差異,想象著當年查茂德從南上北是否也被這些景色吸引。在安徽省霍山縣的“大別山安徽紅色區(qū)域中心”紀念館的家書情懷展廳中,查茂德這封家書以沙畫影像的方式呈現(xiàn)在受眾眼前,當?shù)氐闹行W生駐足凝望,久久不肯離開;記者跟隨查茂德的侄子查芳林回到查茂德的老家諸佛庵鎮(zhèn)大嶺村,在他的故居聽查芳林回憶長輩講的伯伯的革命歲月,聽大嶺村黨支部書記韓邦炎講村子里這些年推動毛竹、茶葉產業(yè)化、品牌化發(fā)展脫貧致富的故事,正如村里文化墻上所書的查茂德家書,“無產階級的革命一定會成功的”“窮人一定要翻身”。倘若不曾去過現(xiàn)場,很難想象出查茂德烈士的精神在新時代將以這樣一種新的形式傳播、傳承,如果沒有采訪到查茂德的親人,也將無法獲知更多家書背后的深情厚誼。
挖掘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不光是為了紀念和緬懷,更需要的是傳承和發(fā)揚。報道以“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這樣的方式進行和呈現(xiàn),記者跟隨家書作者去到與之相關的家鄉(xiāng)、紀念地,一路行,一路采訪,一路看變化,不斷挖掘紅色家書的精神內涵,體悟英烈家鄉(xiāng)的新發(fā)展、新變化,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回去整理寫稿時,記者首先要以現(xiàn)在的時間梳理歷史線,以當下的發(fā)展講述紅色血脈在新時代的賡續(xù)和綿延、傳承,感受紅色力量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
史料如何生動再現(xiàn)?全媒體報道《青春的追尋——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融合報道,讓紅色文化更加生動、更加快速地傳播開來,將受眾帶入到家書故事發(fā)生的場景中,高度還原家書內容。新技術、新渠道讓紅色故事的宣傳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
《青春的追尋——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在河北日報報紙頭版開欄,陸續(xù)刊發(fā)系列稿件,稿件以2000字以內的通訊體裁,以家書中的故事以情動人,避免說教。每篇稿件配發(fā)烈士圖片、家書翻拍、紀念地場景、家鄉(xiāng)新變化場景,以及視頻的二維碼,讀者掃碼即可跳轉到河北日報客戶端平臺、河北日報電子報,觀看網端“循著家書訪家鄉(xiāng)”專題下完整的、系列的融媒產品,力圖以新技術將紙媒的傳播效果擴展到最大。此次報道以一個文字記者和一個攝影記者搭檔工作,攝影記者到采訪地現(xiàn)場拍攝家書、烈士遺物。以鏡頭記錄文字記者采訪的過程,聚焦家書亮點,展現(xiàn)烈士事跡、家鄉(xiāng)新變、后人和親朋口述對英烈的認識,3分鐘以內,以短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新時代紅色家書的傳承,讓年輕的心與紅色歷史交融,整個作品是對紅色家書中的英烈的囑托的回應。圖文視制作完成后,與報紙同步在集團新媒體客戶端、新聞網、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平臺同步推送。
以情動人。文字報道側重展現(xiàn)家書作者的真情與熱望,以最為感動的一小段引入英烈的故事?!皟狠吘蛯W各項費用,其責任本應由予負擔,以盡為父義務。只因時運未至,且不肯違心作事,以致數(shù)載奔波,不惟少過家門,即外邊亦無正當休止處所……”江浩為反對北洋軍閥斗爭,遭受通緝排擠,生活十分困難,連子女的教育費用也無法供給,他對妻子愧疚不已。革命者也是人,也有親人要撫養(yǎng),也要生存。他的愿望不過是等到國家安定后,“營一商工之業(yè),則仰事父母,俯畜妻子?!薄拔易詮摹乓话恕瘱|北事變、‘一二八’上海抗戰(zhàn)之后,悲憤交集……倉卒離家,一切骨肉親戚朋友無暇顧及辭別……救國才能顧家,國亡家安在!”山河破碎后,高捷成烈士將個人身世浮沉的悲憤化為力量,投身革命救國洪流,“志向所趨,海浪風波在所難阻!”。
以景動人。短視頻記錄家鄉(xiāng)新變化,回應紅色家書希冀。雷燁烈士生前寫信寄望妹妹:“努力做事、努力求學”一文的視頻,開始以無人機大廣角展現(xiàn)金華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記者帶著鮮花去到金華烈士紀念館,烈士的雕像直立挺拔,他的名字鐫刻在墓碑上,他在當代以新的形式被人們記在心中。無人機鏡頭下的金華紀念館廣場的五角星熠熠生光。紀念館中,鏡頭中的講解員深情的音色一下將受眾帶入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雷燁烈士當年冒死用相機留下了歷史的鐵證,如今我們的青年記者用著新時代的相機再現(xiàn)當年在冀東從事攝影采訪最早、報道成績最突出的前線記者的烽火歲月。這不僅是一次紅色家書故事的報道,更是在報道中對年輕記者黨性的錘煉和洗禮、紅色血脈的傳承與弘揚。
今昔對比。圖片統(tǒng)一選取三張,肖像、家書、家鄉(xiāng),直觀展現(xiàn)家書全貌、作者的樣子、新時代家鄉(xiāng)的面貌。雷燁的照片選取的三張,一是他留存下來的唯一家書,一是他的肖像照,選取的是他笑著看向遠方的照片。一是攝影記者航拍雷燁烈士的家鄉(xiāng)——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孝順鎮(zhèn)新后項村。三張照片穿插在稿件中,使文字說明更有力度,讓我們對雷燁烈士的認識更加深刻,對那段歷史更加了解。因時間久遠而變得暗黃的家書與色彩明媚的家鄉(xiāng)今昔對照,說明烈士在家書中的關切和希冀在新時代一一實現(xiàn),現(xiàn)在村里家家戶戶都住上了5層高的新樓房,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后輩們在祖國的懷抱中“努力做事、努力求學”,繼承他的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