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宜
【摘要】《論語》是國際上最負盛名的中國儒家典籍之一,已被中外翻譯家譯為四十余種語言?!熬印焙汀靶∪恕弊鳛椤墩撜Z》中的一對核心概念,其譯法也影響著譯本的質(zhì)量。本文通過列舉“君子”和“小人”的若干俄譯版本,探討其合理性與文化適應(yīng)性,并在中國古代翻譯理論“五不翻”的啟示下提出音譯為“цзюнь цзы”與“сяо жень”的方法,以減少文化內(nèi)涵的流失,進而加深新時代背景下對中華典籍俄譯的思考。
【關(guān)鍵詞】《論語》;“君子”;“小人”;“五不翻”;俄譯
【中圖分類號】H15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9-0058-04
一、引言
《論語》是中國儒家學(xué)派最為經(jīng)典的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主要記錄了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體現(xiàn)了儒家學(xué)派的道德原則、倫理思想、政治主張、教育觀念等。孔子也成為在俄羅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古代人物。
據(jù)統(tǒng)計,《論語》在全世界擁有四十余種語言的譯本。自18世紀以來,許多俄羅斯學(xué)者也相繼翻譯了《論語》,迄今至少有十七種全譯及節(jié)譯的俄譯本?!墩撜Z》的第一個完整俄譯本是沙俄時期著名漢學(xué)家柏百福(П.С.Попов)于1910年出版的《Изречения Конфуция, учеников его и др. Лиц》,問世后極大地促進了俄羅斯學(xué)者對儒學(xué)的研究。而在俄羅斯發(fā)行量最大、再版次數(shù)最多的俄譯版《論語》是謝苗年科(И.И.Семенеко)于1987年出版的《Афоризмы Конфуция》,該版也是最簡潔的俄譯本。目前被譽為俄羅斯學(xué)界最完善、最系統(tǒng)的一版譯本是著名儒學(xué)家貝列羅莫夫(Л.С.Переломов)于1998年出版的《Конфуций. Луньюй》,這成了俄羅斯?jié)h學(xué)研究的典范[1]。此外,在俄羅斯流傳較廣的《論語》俄譯本譯者還有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克里夫佐夫(В.А. Кривцов)、魯奇揚諾夫(А. Е Лукьянов)。
《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哲學(xué)、教育及做人之道,為俄羅斯人民了解中國文化搭起了一座堅實的橋梁,因此《論語》的譯本質(zhì)量就尤為重要。而《論語》中大量的倒裝句、省略句等文言特殊句式,以及“仁”“禮”“中庸”等儒家思想更是為翻譯過程增添了不少難度?!墩撜Z》所言始終繞不開“君子”,開篇始于“君子”,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xué)而》)。結(jié)尾終于“君子”,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在整篇《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xiàn)了107次,“小人”出現(xiàn)了24次[2]。
我國著名國學(xué)大師、翻譯家辜鴻銘認為,孔子全部的哲學(xué)體系和道德教誨可以歸納為“君子之道”這一句話,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diào)“人才是第一資源”“著力培養(yǎng)擔(dān)當(dāng)民族復(fù)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時代新人”就蘊含著曠達的君子品質(zhì),彰顯著中華民族貫徹始終的崇高精神與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國立足新時代方位所指明的中華民族當(dāng)代理想人格[3]。因此,“君子”和“小人”作為儒家關(guān)于兩種典型人格的表征,研究其俄譯策略是否恰當(dāng)對于當(dāng)代廣大俄語學(xué)習(xí)者和翻譯實踐者具有相當(dāng)大的意義。
二、“君子”與“小人”的概念及文化意涵
“君子”一詞始于我國西周時期,廣見于先秦典籍,起初多指君主及貴族等“位高者”。春秋后期自孔子起,“君子”被逐步轉(zhuǎn)化并確立為“德高者”。君子首先要博學(xué)于文,才華、文采是君子素質(zhì)與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次,君子應(yīng)通情達理,知曉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制度,以禮約束自己來避免離經(jīng)叛道之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君子應(yīng)品德高尚,擁有寬廣的心胸與坦蕩的作風(fēng),更要具備仁義禮信等道德內(nèi)涵?!墩撜Z》中的“君子”概念包含著智足、禮達、德高的特點,是孔子精心塑造的理想人格,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共同期望。
作為“君子”的鏡像人格,“小人”在不同語境下也有著不同的含義。先秦時期“小人”一詞多則指地位普通的百姓庶民,可指代平民百姓、年齡幼小的孩童,也可做舊時男子自稱的謙詞。在《論語》中,“小人”多數(shù)情況下是作為“君子”這一正面形象的對立面,表示見識狹淺、人格卑鄙的一類人?!靶∪恕眱?nèi)不懂仁愛、外不知禮節(jié),見利忘義、巧言令色,是卑劣且低俗的象征。
孔子常把“小人”作為“君子”的映襯,將兩種人格形成對比,以突出君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君子嚴于律己,習(xí)慣自我審視,而小人則苛待他人,傾向推卸責(zé)任[4]。
三、“君子”與“小人”的俄譯現(xiàn)狀
(一)“君子”的俄譯示例評析
例1:君子悟本,本立而道生。
原文中的“君子”就是《論語》中最標準的理想人格內(nèi)涵,在大多數(shù)《論語》俄譯本中都譯為“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事實上這也是最被俄羅斯人認可的“君子”譯法,甚至不少譯者如貝列羅莫夫在其《論語》譯本中對“君子”一詞只保留了“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這一種俄譯版本[5]。“благородный”有道德高尚、美德出眾、貴族出身、誠實英勇的含義,這一詞較好地指明了“君子”在道德與禮節(jié)方面的優(yōu)越性,但缺失了“知識淵博”這一層面的含義。
柏百福則在此處譯為“совершённый муж”。“совершённый”意為“完美的”,然而過于寬泛和理想化,柏百福對君子的要求未免太高,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現(xiàn)實中最夸張的形容也不過是“近乎完美”。而孔子提出的“君子”概念卻是實際的,是通過學(xué)習(xí)和嚴格自我要求可以達到的[6]。
此外,以現(xiàn)代觀點來看,“муж”這個俄譯也欠妥,其所帶的性別色彩過于明顯,在俄語文化中常與男性意象相聯(lián)系。而今早已摒棄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強調(diào)“君子”的出身,女性也可以與男性一樣接受教育,知書達理、德才兼?zhèn)?,故替換為“человек”更為恰當(dāng),避免造成俄語讀者對君子的性別誤解,以凸顯《論語》中體現(xiàn)出的跨時代精神。
例2:君子信而后勞其民。
這句中的“君子”特指國家的君王,意思是“君王要先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才能使人民為自己所用”。柏百福直接使用了“государь”來指代主語,說明他真正理解了漢語原意,決定通過意譯來表現(xiàn)人物,便于讀者理解。瓦西里耶夫譯為“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 (государь, сперва заслужил) ”,他通過注釋來補充原文“君子”附加上的統(tǒng)治者屬性,可以使讀者在延續(xù)對“君子”統(tǒng)一印象的同時意識到此處與單純“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的區(qū)別。
例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
子曰:“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柏百福譯本中這句相鄰兩處“君子”是不同的譯法:第一個“君子”譯為“высокопоставленный человек”、第二個“君子”譯為“человек, занимающий высокое положение”,二者實質(zhì)含義相同,后者為前者的非一致定語形式[7]??梢钥闯霭匕俑楸苊鈫握{(diào)重復(fù)而努力搭配用詞以達到行文豐富的效果。原文中孔子對真正的君子之勇做了詮釋:以義為先,若僅膽子大卻不堅守道義,會導(dǎo)致天下混亂。這里“君子”確實隱含了一層“上位者”的階級含義,因為只有上層階級的號令才能影響到社會與百姓,以至于造成嚴重的影響。柏百福是少數(shù)考慮到這一隱含意義的譯者,通過補充信息明確了原文表達的意義,使譯文更符合邏輯,其余俄譯本此處仍譯為“Благородный муж”。但也有學(xué)者認為柏百福的嘗試造成措辭冗余,使得與原作簡潔的風(fēng)格相去甚遠[8]。
(二)“小人”的俄譯示例評析
例4:小人喻于利。
其意在說明小人更在乎的是利益,重點在于用小人的低劣襯托了君子(更重視道義)的高尚。在魯奇揚諾夫譯本中,此處“小人”譯為“маленький человек”,而這一直譯無疑是最不恰當(dāng)?shù)囊环N翻譯方案,“маленький”多用于形容外觀矮小、年齡低小的人,并沒有道德層面的批判。在俄羅斯文學(xué)作品中,“маленький человек”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出身卑微、才能泛泛,但安分守己、從不作惡的平凡人,作家在描寫中往往對這些“小人物”寄予深深的同情和憐憫,這個詞的寓意明顯與孔子和儒家所批判的“小人”形象不符,還會給俄羅斯讀者的理解造成誤導(dǎo),進而影響其對《論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謝苗年科將這里的“小人”譯為“малый человек”。“малый”意為“渺小的、卑微的、年幼的”,這一翻譯給俄文讀者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的年齡小或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卻缺失了對品德方面的指責(zé)??鬃右舱f過“有教無類”,年齡和出身都不是限制一個人成為君子的束縛,所以這一俄譯也有失恰當(dāng)。
瓦西里耶夫、柏百福與克里夫佐夫都在這句中把“小人”譯為“низкий человек”?!哀擐讧侑堙讧邸庇糜谛稳蓍T第低微的、下賤卑鄙的人,這一形容詞終于點明了人格道德層面的缺陷和孔子對“小人”的鄙夷,是較為合適的一種譯法。值得一提的是,“низкий человек”也是現(xiàn)在被俄羅斯讀者普遍接受的“小人”俄譯。
例5: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這里“小人”含義與前文不同,是從個人才能的角度劃分的。其大意為君子可堪大任,“小人”也有小才,雖然不能負重行遠,但也有其可取之處,只要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也可以有一番作為。
瓦西里耶夫“малый (подлый) человек”的譯法顯然謬以千里,注釋加上的“подлый(卑鄙、下流的)”反而畫蛇添足,因為此句的“小人”并不涉及人格品行,僅考慮能力才干。柏百福此處譯作的“мелкий / ничтожный человек”相較之下顯得不功不過,但還是更傾向于平凡、微不足道、略帶悲慘的意味,沒有透露出有“小才能”的暗示。魯奇揚諾夫仍然譯為“маленький человек”,但放在這里就變得較為合適,其在俄羅斯文學(xué)中的“小人物”形象已在例4中論及,此處不再贅述。
例6: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
學(xué)界普遍認為原文中的“小人”指的是指仆隸下人,由于社會地位局限而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導(dǎo)致視野狹窄、道德修養(yǎng)低,故難以相處。
瓦西里耶夫?qū)⒋颂帯靶∪恕弊g為“малый(низши
й) человек (раб) ”,通過括號內(nèi)的注釋表明其地位低與奴隸身份的特征。柏百福則直接用“слуга”來翻譯這一句中的“小人”,采用意譯簡潔準確,為俄語讀者省去理解障礙。這兩種譯法較其他譯本的“низкий / мелкий / малый человек”也都更為清晰明了。
四、中國古代翻譯理論“五不翻”啟示下
關(guān)于“君子”與“小人”的俄譯思考
我國唐代著名佛經(jīng)翻譯家玄奘提出了“五不翻”的翻譯原則,所謂“五不翻”指的是佛經(jīng)在從梵文譯成漢語的時候,有五種情況不能采用意譯,而應(yīng)該保留原文的發(fā)音,即采用音譯。這“五不翻”分別是“為秘密故、含多義故、此無故、順古故、生善故”[9]。
若將“五不翻”理論應(yīng)用到《論語》的俄譯中,“小人”一詞符合這五種適宜音譯情況中的兩種:①涵義十分豐富,意義廣闊,在目的語即俄語中無法找到對應(yīng)詞能完整地涵蓋其所有意義(含多義故);②為中國文化所獨有,在俄羅斯文化中并沒有(此無故)。而“君子”一詞較之“小人”除上述二則外還多符合兩種情況:③具有神秘色彩,對于俄語讀者來說是陌生的概念,從而易被吸引來探索其中奧秘(為秘密故);④有著特殊意義,如果意譯則顯得輕淺,而音譯則保留了漢語音韻美感,顯得莊重并飽含敬意(生善故)。
統(tǒng)而言之,將“君子”與“小人”在俄語中直接音譯為“цзюнь цзы”與“сяо жень”,并附以完整的多種含義俄文注釋,不失為在中國古代翻譯理論啟示下的一種最佳策略。
雖然玄奘法師所處的時代距今久遠,但他提出的“五不翻”原則卻對今天的翻譯研究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不僅能夠推廣漢語,還可以完整保留和傳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如今,中國已逐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一味意譯不利于我國文化的對外傳播,采取音譯的翻譯方法對于外國人學(xué)習(xí)與了解中華文明是十分必要的[10]。
五、結(jié)語
“君子”與“小人”作為具有多層含義的概念,在翻譯時可以從階級地位、學(xué)問修養(yǎng)、道德素質(zhì)等不同角度來解析其意義。由于“君子”和“小人”在俄語中沒有等值對應(yīng),很難在現(xiàn)有的俄語詞匯中用一兩個固定的單詞來翻譯它們,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細致閱讀原文,分析具體語境。優(yōu)秀的譯作應(yīng)該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得到啟發(fā)、感動和美的感受。本文在“五不翻”理論的啟示下,認為這一對文化負載詞音譯“цзюнь цзы”與“сяо жень”不失為一種最佳選擇,且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并促進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麗芬.《論語》翻譯在俄羅斯[J].中國外語,2014,11(05):96-103.
[2]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王仕民,黃科.從“君子人格”到“時代新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理論探索,2022(04):23-29.
[4]陳歆.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評析[J].西部學(xué)刊,2022(13):90-94.
[5]Переломов Л С. Конфуций: Лунь Юй[М].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РАН,1998.
[6]Попов П С. Суждения и беседы[M].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группа ?Лениздат?,2013.
[7]連玉蘭.《論語》三個俄譯本的翻譯策略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14.
[8]謝天振.中西翻譯簡史[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
[9]趙燕.玄奘“五不翻”理論與文化負載詞的音譯[J].文化產(chǎn)業(yè),2021(07):66-67.
作者簡介:
李靖宜(1996.3-),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珠??萍紝W(xué)院,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俄語翻譯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