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凡 孫長楷 張丹
摘? 要:灤州皮影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歷史悠久,但在當下面臨著存續(xù)危機。數字化的文化保護和傳播方式,對灤州皮影擺脫困境,適應新時代審美需求具有積極意義。以灤州皮影的數字化展示設計為出發(fā)點,總結灤州皮影數字化展示設計當前的突出問題,并結合沉浸式理論提出以數字音頻技術,營造聽覺意境化空間,以虛擬現實技術(VR)營造視覺敘事性空間,以混合現實技術(MR)營造觸覺交互式空間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灤州皮影;沉浸式體驗;數字化展示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省社科基金前期資助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湖北地方高校美育創(chuàng)新研究”(21ZD066)的階段性成果。
一、沉浸式體驗及其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灤州皮影相關展示設計以博物館為主要載體,如唐山灤州皮影博物館為國內首家專題館[1]。據資料檢索和實地調研顯示,灤州皮影的展示設計常常受制于經濟、場地等現實因素導致的供需矛盾,數字化展示技術的興起為解決這一矛盾問題提供了技術路徑支持。藉由數字化的展示媒介,該技術能夠最大化地還原珍貴展品的現實風貌,并還原出展品文化背景、出土過程、制作場景等高價值信息的實景效果[1],在數字擬真復現的同時數字化展示技術的高人機互動性,有效地提高了參觀者的觀展體驗,因此,數字化展示技術,能以快速有效的方式達到保護和傳承博物館藏品和文化的最終目標。
沉浸式體驗,是指通過對物理感官空間的滿足,使人暫時屏蔽外界干擾,全神貫注于某種事物,在身臨其境的物理體驗中觸發(fā)和調動人體的情感思想模塊,從而實現心理空間上的投入的狀態(tài)。媒介環(huán)境學者麥克盧漢認為該技術未來將改變傳統(tǒng)藝術的展現形式。因為傳統(tǒng)藝術作品通常以靜態(tài)形式展示,被觀眾審視,并由觀眾自發(fā)進行感受和理解,這是一種被動式的信息陳列和輸送方式。而基于沉浸式體驗思維的藝術展示形式,則以其互動性、多感官性、適時性、瞬間性,盡量使觀眾更多地處于被動體驗的一方,從而最大限度地引導調度觀眾對藝術品的審視和情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運用多樣化的展示形式消解了因為文化、語言、審美等某一方面差異帶來的觀眾與藝術作品的距離感。在展示設計領域,沉浸式展示設計研究的重點是如何利用實體展廳和基于新媒體藝術打造的虛擬影像,創(chuàng)造超現實的體驗空間,再以互動式原理調動人體五感以增強觀眾在展示空間中的臨場感,最終激發(fā)觀眾的想象力空間,給予如夢似幻的超感官體驗。沉浸式展示設計順應藝術與技術融合的發(fā)展大趨勢,有效地提高了參觀者的觀展體驗,以快速有效的方式達到了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根本目的。
二、灤州皮影數字化展示設計的困境
(一)方言式唱腔軼散,地方獨特性流逝
灤州皮影在長期的表演實踐中,形成了自成體系、獨樹一幟的唱腔,它其有一套獨特的掐嗓唱戲的發(fā)聲方法。演唱人員通過食指與拇指對舌骨后部進行掐捏,人為增加甲狀骨與大舌骨之間的縫隙,讓咽部成為倒立的漏斗,隨著聲音快慢與高低進行把控,自由發(fā)出高低音,這樣做既省力還能保護嗓子[2]。掐著嗓用唐山方言唱戲即為本地俗稱的“老呔兒味”唱腔,富有方言特色和韻律感的灤州皮影唱腔,配合皮影人物的動態(tài)才能體現灤州皮影“單眼人感動雙眼人”的生動藝術效果。這種方言式唱腔具有鮮明的本土語言特色,代代傳承已有百年,在普通話對地方方言形成強烈沖擊的時代大背景下,老呔腔成為保存本地語言的活字典,對民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中國皮影戲中獨一份的唱腔,現在正面臨逐漸失傳的困境。一方面,由于灤州皮影傳統(tǒng)的藝人培養(yǎng)模式以口傳心授為主,導致演唱和伴奏中的許多特殊技巧高度依賴個人經驗積累和習慣,難以形成切實的教程和固定培養(yǎng)形式,致使對唱腔的傳承面臨困難。另一方面,負責灤州皮影保護的相關機構,缺乏對音頻資料的收錄保存意識,如灤州皮影博物館目前主要以對文史圖片資料的陳列展示為主,對灤州皮影唱腔的發(fā)掘保護和展示工作不夠關注。
(二)設計形式上保守,缺乏藝術性張力
通過實地走訪和資料檢索發(fā)現,如灤州皮影博物館在內的展示設計方,有意識地通過多媒體聲、光、電的展示技術拓展游覽體驗。但這種基于多媒體放映技術的展示設計,對展示內容細節(jié)的設計和技術設備的運營使用具有較高要求,這就導致在展陳中出現了放映內容質量問題,違背了信息可讀性原則[3]。這些展示設計在視頻放映內容的設置方面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數字化展板,以輪播或交互點選的形式為觀眾提供展品信息和導覽,同傳統(tǒng)圖文展板相比這種形式沒有體現數字技術的明顯優(yōu)勢;另一種是使用放映設備播放相關記錄影片,紀錄片是對灤州皮影各方面信息忠實的數字化保存,但礙于影片時長較長,多數觀看者不會停留在原地完整觀看整部影片,并且存在放映內容清晰度不夠高,放映屏幕亮度設置不合理,音頻設備存在僅能固定循環(huán)播放音頻,音量不可調節(jié)的運營設置問題。這些問題表明,在對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上,因為設計思維和相關技術人才的欠缺,導致多媒體放映設備沒有發(fā)揮自身技術特性,只是在重復傳統(tǒng)展板的功能。維護運營上的不合理、不專業(yè),造成了視聽障礙,甚至產生光、噪音污染惡化游覽體驗,導致參觀者對灤州皮影展示止步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對展示內容的了解流于形式,缺乏對灤州皮影表演藝術的沉浸體驗。
(三)交互反饋同質化,缺乏互動趣味性
交互式展示設計,正越來越多地作為對傳統(tǒng)靜態(tài)展陳趣味性提升的方法范式,被應用于各類展覽設計當中。但交互結構單一是很多傳統(tǒng)展示空間所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受到場地等原因的限制,如為了保護文物很多互動展示功能需要滿足文物保護的條件而無法實現。另一方面,由于設計時考慮不夠充分,使得展示功能相對單一,大部分展示空間只能滿足基本的展示陳列需求,對于參觀者的體驗訴求考慮得較少[4]。而相對于文物陳列,皮影戲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其精髓就在于其以人為主導的演繹形式,這就對展示中展品及空間與觀眾的互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灤州皮影操控對表演者的手指靈活度要求很高,普通人難以短期掌握皮影控制技巧,也就不能體會操控皮影關節(jié)展現各種靈巧的動態(tài),來賦予皮影生命這一演繹過程蘊含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只是單純地將皮影文物數字化而缺乏了皮影表演的互動性,普通人就無法真正了解灤州皮影手藝之精妙,演出之生動的藝術魅力,不能進一步擴大灤州皮影戲的傳播影響力。
三、沉浸式體驗視域下灤州皮影數字化展示設計對策
(一)以數字音頻技術,營造聽覺意境化光影空間
數字音頻技術在現代音樂制作等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廣泛應用于沉浸式展演活動中。相較于傳統(tǒng)音頻輸出設備,數字音頻輸出內容具有高保真度、空間定位、空間環(huán)繞三大優(yōu)勢。以杜比全景聲技術為例,該技術轉錄的聲音具有體現聲音微妙細節(jié)、更清晰的對白、最大化響度且不失真、數字化永久性保存不失真的特點。該技術高保真屬性可運用于灤州皮影聲音素材的采錄保存工作中,形成可視化數據聲紋庫實現對皮影唱腔的永久性保存,挽救其地方獨特性。在數字化展示設計中,全景聲技術常常和光效控制組件配合,調動觀眾的視聽覺形成意境化展示空間。以廣受好評的情境展示體驗劇《又見敦煌》為例,觀眾入場后進入弱光環(huán)境最大限度屏蔽觀眾對環(huán)境的自主感知,此時琵琶樂漸起,通過對音頻設備位置和設備音量的控制產生聲音在展廳空間中躍動,產生回響的聽覺效果,與聲音組件協(xié)同的感應設備控制燈具,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在展廳中生成明滅的燈柱,照射在設計者希望觀眾關注的展品和演員身上。這一展示設計中視覺讓位于聽覺,以聲音觸發(fā)燈光運動和強度,控制燈光在空間中的排布,從而形成了聲音與光在無限空間中自由追逐的動態(tài),帶來觀者在幽暗空間中循音逐光探索空間、移步換景逐步揭示空間全貌的超現實意境化體驗。灤州皮影本就具有曲樂與光影協(xié)奏的藝術韻味,其數字化設計在思維上更應該跳脫以視覺傳達為主的單一感知維度,以聲音元素為主導使整個展示內容圍繞皮影曲樂進行安排,使聲音在空間中充分悅動回響制造無限的空間延伸感,在展廳的布置不應以射燈和文物柜為主,可適當弱化環(huán)境光照條件,將皮影文物隱入暗處,再以聲音感應控制生成的多種光效有規(guī)律地映射變幻于對應文物上,營造一種曲樂聲起、好戲開場的意境體驗。
(二)以虛擬現實技術(VR),營造視覺敘事性空間設計
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場地空間的限制和對文物保護的要求,是導致觀眾沉浸感弱的主要原因。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多維虛擬世界,讓用戶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調動五感觀察立體空間內的事物,通過創(chuàng)建動態(tài)化的展示空間代替?zhèn)鹘y(tǒng)靜態(tài)陳列展映形式,最大化屏蔽來自現實條件的干擾,提高展覽的沉浸體驗感。以沉浸式皮影動畫《無艷》為例,該動畫電影改編自河南皮影劇目《列女傳》中的一則故事,講述了民間才女鐘無艷向齊宣王納諫,大膽批評其奢侈、怠政的作風,贏得齊宣王賞識,終成一代賢后的軼聞。該動畫的所有出場角色均還原了皮影傳統(tǒng)的平面雕刻彩繪藝術風格,但對傳統(tǒng)的皮影砌末(場景道具皮影)進行了三維化處理,動畫以四季順序將劇目分為四個單元,各90°視域。這樣的設計使觀眾可在360°的全向視角上自由觀看形成三維空間感。在鏡頭設計上,該動畫設計了一個可移動的觀看點,觀眾通過體感遙控設備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自身在動畫場景中的位置,既可以以上帝視角俯視全景,也可以來到角色身邊,將自己置身于劇情場景之中。動畫中四季場景的變化將四幕故事串聯成線,形成時間線性的敘事空間,觀眾在虛擬空間中感知著時間的流逝見證著角色的成長?;谔摂M現實技術的灤州皮影數字展示空間設計,可以在保留傳統(tǒng)唐山皮影的造型特征和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將皮影藝人和皮影文物數字化,通過數字設備實現對經典劇目場景的復現。如在灤州皮影博物館關于灤州皮影歷史發(fā)展概況的展示設計中,就可以時間正敘、倒敘,插敘的方式布置歷史敘事性的VR展廳,使觀眾穿梭于清代、民國等不同年代的虛擬歷史場景中,或感受鼎盛時期灤州皮影傳召進京王府養(yǎng)班的盛況,或見證抗日時期灤州皮影藝人自發(fā)創(chuàng)作愛國劇目,云游表演振奮國人斗志的感人事跡。在此基礎上,將場景中出現的人物由真實的皮影藝人影像轉換成虛擬IP,再賦予觀眾皮影藝人的身份和視角,讓觀眾以當事人視角直接走進特定年代中,沉浸于灤州皮影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里,達到身臨其境的心理沉浸體驗。
(三)以混合現實技術(MR),營造觸覺交互式空間設計
人的觸覺是十分敏銳的,細微觸感的不同對人的體驗都會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因此在數字化展示設計中,通過觸控感應技術或感應交互裝置使參觀者能夠與展品進行互動,將參觀者的手勢、行為等融入展覽之中,從而調動觀眾觸覺體驗是提升交互沉浸式體驗,實現寓教于樂的有效途徑。混合現實技術(Mixed Reality,簡稱MR)將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相融合,通過手動跟蹤、目視跟蹤的交互方式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和用戶之間搭建直接的反饋回路。該項技術對觸覺交互方式應用于人機交互的探索,打破了以往“請勿觸摸”的展示形式,使人們受交互體驗的影響記憶感受會更加深刻持久,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參觀者的活動參與興趣,帶給參觀者自主式的多感官互動體驗。以法國波爾多紅酒博物館的互動游戲設計為例,展廳仿造餐廳的形式布置展廳空間,餐桌玻璃實際為一塊具有裸眼3D效果的投屏用于投射虛擬餐點影像,玩家扮演的侍者需要結合之前觀展得到的知識,挑選附近展柜上不同的、紅外感應式的紅酒瓶模型為酒杯倒酒,如酒品與餐點搭配正確杯中就會續(xù)滿美酒,選錯了虛擬高腳杯就會突然碎裂發(fā)出響聲,嚇玩家一跳。在這一游戲過程中,玩家沉浸在法式餐廳文化空間中,即便此前沒有知識儲備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對不同紅酒的品類、酒具尺寸、器形等加深印象。在灤州皮影的展示設計中,也可以借鑒類似的交互游戲方式,如在灤州皮影博物館的手工體驗區(qū)布置仿皮影戲臺造型的大熒幕,借助混合現實(MR)和動作捕捉技術,將玩家做出的手影按形狀識別實時投射到電子屏幕中生成皮影素胚,玩家可在虛擬皮影上進行繪制,或通過點觸控制虛擬皮影動作,這樣的設計有助于發(fā)揮玩家個人藝術創(chuàng)造力調動其積極性,以皮影藝人的視角代入展示空間中了解皮影表演的形式,提升皮影展示的交互體驗沉浸感。
參考文獻:
[1]胡熠蝶.基于沉浸式體驗的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21.
[2]牛明會.唐山皮影演唱的歷史變遷及現狀淺析[J].中國戲劇,2018(8):54-55.
[3]李倩.交互式數字皮影制作與表演平臺技術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2.
[4]羅娟.沉浸式新媒體藝術視域下的互動體驗性展示空間設計探索與實踐[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8.
作者簡介:
楊一凡,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統(tǒng)文化數字化展示與審美研究。
孫長楷,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統(tǒng)文化數字化展示設計與審美研究。
通訊作者:張丹,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傳統(tǒng)文化與審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