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安康湘語的親屬稱謂變讀
——以“爺”“爹”為例

2023-11-27 03:31:10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叔父寧鄉(xiāng)爹爹

劉 艷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安康市位于陜西省南端、漢江的上游地段,北靠秦嶺,南依大巴山。當?shù)厝丝诙鄟碜詺v史上的移民,境內(nèi)有著極其豐富的方言資源,分布著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還存在著贛語[1]225-226。張德新[2]提出漢陰還有不少人講湘語,掀起了安康湘語研究的小高潮。經(jīng)過20多年的調(diào)查與研究,當?shù)叵嬲Z的地理分布格局逐漸明晰,其語音特點得到不同程度的討論[3-9],為后續(xù)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筆者于2018—2022 年先后調(diào)查了安康石泉中池,漢陰蒲溪、澗池和安康漢濱區(qū)恒口鎮(zhèn)的湘語。祖籍是湖南的人不少,但是能說比較地道湘語的不多,主要見于石泉中池鎮(zhèn)的8個村,漢濱區(qū)恒口鎮(zhèn)的2個村,漢陰蒲溪鎮(zhèn)的12個村、澗池鎮(zhèn)的6個村。

調(diào)查中,我們注意到安康湘語呼稱“祖父”“父親”時有變讀的現(xiàn)象。以下分別在中池、蒲溪、澗池和恒口各選一個方言點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描寫,系統(tǒng)比較四地湘語之間以及它們和周邊方言、原遷出地方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進一步分析四地湘語親屬稱謂發(fā)生變讀的原因。發(fā)音人均說湘語,依次是:馮宣寬,男,1960 年生,農(nóng)民,初中文化,為中池鎮(zhèn)裕民村村民,無長期外出經(jīng)歷,祖籍湖南寧鄉(xiāng)。石業(yè)金,男,1953 年生,農(nóng)民,初中文化,為蒲溪鎮(zhèn)田禾村七組村民,無長期外出經(jīng)歷,祖籍湖南長沙。黃高潤,1939 年生,退休教師,為澗池鎮(zhèn)中營村村民,初中文化,祖籍湖南長沙善化縣(今長沙縣)。黃維昆,1956 年生,退休教師,為恒口鎮(zhèn)天星村二組村民,高中文化,祖籍湖南寧鄉(xiāng)。

一 安康湘語中的“爺”[?iA312/?i?312]和“爹”[tiA33/ti?33]

在安康湘語中,“爺”有兩讀,分別是[?iA312]和[?i?312],“爹”也有兩讀,分別是[tiA33]和[ti?33],兩者均是通過變讀音節(jié)的韻母來構(gòu)成不同的稱謂詞語,即用改音不改字的方法來反映親屬稱謂詞的變讀。在本次調(diào)查中,“爺”不僅僅用于稱呼祖父和父親,還會出現(xiàn)在其他男性親屬稱謂詞中,如表1所示:

表1 安康湘語中的“爺”[?iA312/?i?312]和“爹”[tiA33/ti?33]

(一)“爺”和“爹”的文白異讀

“爺”是古假攝開口三等麻韻以母字,“爹”是古假攝開口三等麻韻知母字,根據(jù)王力[10]81,148對古代麻韻字今讀韻母的擬測鏈條,可以得出,“爺”[?iA312]、“爹”[tiA33]是白讀音,“爺”[?i?312]、“爹”[ti?33]是文讀音。這兩個字文白異讀的區(qū)別在于韻母的不同。換言之,“爺”和“爹”通過文白異讀的方式來指稱不同的親屬稱謂。

(二)“爺”和“爹”的詞義所指

把四地湘語的情況綜合起來看,由表1 可知,“爺”[?iA312]既可以指稱父親,也可以指稱與父親同輩的伯父或叔父,其中,行政湘語和中營湘語中沒有對伯父的統(tǒng)稱,一般前面都要加上表示排行的“大”。“爺”[?i?312]既可以指稱祖父或外祖父,也可以指稱舅舅?!暗盵tiA33]既可以指稱父親,也可以指稱祖父,“爹”[ti?33]指稱的是父親。不過,在同一個湘語點,我們看不到兩個不同的詞義共用同一個詞音的情形,這是避免日常生活中稱謂混淆的結(jié)果。同時,在老一代湖南人口中,“爹爹”[tiA33tiA0]指稱祖父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爺爺”[?i?31?i?0],“爺”[?iA312]指稱父親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爹爹”[ti?33ti?0]或“爸爸”[pA31pA0]。具體來說:

裕民湘語的情況最為簡單,因為人們只在面稱父親時才說“爹爹”[tiA33tiA0],而兄弟姐妹之間背稱父親時說“老子”[l?45ts?0],子女在鄰居面前背稱父親時又說“老漢子”[l?45x?31ts?0]。

田禾湘語中,“爹爹”在面稱父親和稱呼祖父時都出現(xiàn)了,但是讀音有別,面稱父親的時候說“爹爹”[ti?33ti?0],稱呼祖父的時候說“爹爹”[tiA33tiA0]?!盃敗痹诜Q呼外祖父和叔父時都出現(xiàn)了,同樣讀音有別,稱呼外祖父的時候說“外爺”[?uai24?i?312],稱呼叔父的時候說“爺爺”[?iA31?iA0]。

行政湘語中,“爺”在面稱父親和稱呼伯父、舅舅時都出現(xiàn)了,但讀音有別,面稱父親和稱呼伯父的時候,分別說“爺”[?iA312]、“大爺”[tA24?iA312],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舅舅時,說“舅爺”[t?iou31?i?31],“舅爺”的“爺”讀[?i?312]當是受到了普通話的影響。其實,在當?shù)?,統(tǒng)稱叔叔時不說“爺”,但是稱呼最小的叔父時會說“細爺爺”[?i24?iA31?iA0]或“滿叔”[man45?ou214]??梢?,詞根“爺”[?iA312]在當?shù)乜梢酝瑫r指稱父親、伯父和叔父,只是指稱伯父和最小的叔父時,前面要加上不同的修飾成分。

中營湘語中,“爺”在面稱父親和稱呼伯父、祖父時都出現(xiàn)了,但讀音有別,面稱父親和稱呼伯父的時候,分別說“爺”[?iA312]、“大爺”[tai24?iA312],稱呼祖父的時候說“爺爺”[?i?31?i?0]。當?shù)剡€用“爹爹”[tiA33tiA0]來稱呼祖父。

(三)“爺”和“爹”的地理分布

“爺”[?iA312]的指稱對象和“爺”[?i?312]的明顯不同,前者主要指稱父親一輩,后者主要指稱祖父一輩。同時,“爺”[?i?312]的分布范圍較窄,只出現(xiàn)在田禾湘語和中營湘語中,“爺”[?iA312]是指稱父親的最古老的一種說法,在田禾湘語、行政湘語和中營湘語中均有分布。如果按照連續(xù)分布的原則,考慮到澗池湘語和蒲溪湘語在地理上距離較近,可以推測中營湘語可能原來也用“爺爺”稱呼叔叔,只是后來受周邊方言或普通話的影響而發(fā)生了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田禾湘語稱呼叔父為“爺爺”[?iA31?iA0],行政湘語稱呼最小的叔父為“細爺爺”[?i24?iA31?iA0],為什么當?shù)厝藭咽迨宸Q呼為“爺爺”?巖田禮[11]232-241認為,這屬于一種“改稱現(xiàn)象”,帶有迷信色彩,因為長江流域到現(xiàn)在對最小的弟弟的稱呼還是以“父”為詞根的,這是當?shù)氐囊环N風俗習慣,認為如此稱呼,這個弟弟養(yǎng)起來就容易一些??梢?,田禾、行政兩地湘語中對叔父或最小叔父的稱謂應該是受到了長江流域方言的影響。

“爹爹”[tiA33tiA0]的分布范圍較“爹爹”[ti?33ti?0]廣,“爹爹”[ti?33ti?0]只出現(xiàn)在田禾湘語中用來面稱父親,而“爹爹”[tiA33tiA0]在裕民湘語中面稱父親,在田禾湘語和中營湘語中卻指稱祖父,這在地理上形成了互補分布的格局。裕民屬于石泉縣,田禾和中營屬于漢陰縣,它們的行政歸屬不同,即使出現(xiàn)了同音的現(xiàn)象,也不會影響人們在各地的日常交流。但是如果哪天這兩地的人通婚,就有可能打破各自安好的局面而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二 安康非湘語區(qū)(包括混合區(qū))的“爺”[?ia/?ie]和“爹”[tia/tie]

參看周政等[12]415-416的專著,可知安康非湘語區(qū)(包括混合區(qū))也存在著用改音不改字的方法變讀親屬稱謂詞的情形,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非湘語區(qū)的“爺”[?ia/?ie]和“爹”[tia/tie]

如表2所示,“爺”“爹”文白異讀的情形與四地湘語基本一致,只是舌位高低、前后的問題,不贅。

(一)“爺”和“爹”的詞義所指

“爺”[?ie]或[?i?]指稱祖父或外祖父,這與個別湘語點一致,而“爺”[?ia]在非湘語區(qū)只指稱父親,卻不用于伯父或叔父的稱呼,與四地湘語有別。

“爹”[tia]指稱祖父,和四地湘語一致,而“爹”[tie/ti?]在非湘語區(qū)既可以指稱父親,也可以用于伯父或叔父的稱呼中,與四地湘語有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漢濱區(qū)和縣河鎮(zhèn),“爹”[tie]既可以指稱父親,也可以指稱叔父,在茅坪鎮(zhèn),“伯”[p?31]既可以指稱父親,也可以指稱伯父,即兩個不同的詞義共享同一個語音形式,這屬于同音沖突,一般情況下是要進行同音回避的。那么當?shù)厥侨绾螀^(qū)分的呢?周政先生告知,在父輩親屬稱謂詞詞根相同的方言中,比如漢濱區(qū)和縣河,“爹”[tie]指稱父親,前面加上排行(“大爹”“二爹”“三爹”)后分別指稱伯父或叔父;再如茅坪,“伯”[p?31]指稱父親,前面加上排行后用來稱呼伯父。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同音沖突的現(xiàn)象了。

(二)“爺”和“爹”的地理分布

“爺”[?ie]或[?i?]的分布范圍較“爺”[?ia]廣,前者在以上幾個方言點中都有分布,而后者漢濱區(qū)未見,且不是“父親”詞條的首選說法。與四地湘語相比,“爺”[?ie]或[?i?]的使用頻率很高,幾乎每個非湘語點都用它來稱呼祖父或外祖父。

“爹”[tie/ti?]的分布范圍較“爹”[tia]廣,前者在以上幾個方言點中都有分布,而后者只出現(xiàn)在縣河、茅坪和石泉三地,且不是“祖父”的首選說法。與四地湘語相比,“爹”[tie/ti?]的使用頻率很高,幾乎每個非湘語點都用它來稱呼父親,甚至有的方言點還可以用它來稱呼伯父或叔父?!暗盵tia]在四地湘語中以疊音的形式出現(xiàn),但是在非湘語區(qū)都是單音節(jié)形式。

(三)非湘語區(qū)和湘語區(qū)之間的相互影響

在安康,移民方言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接觸并影響著對方,也相對保留了一些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這時,剝離出語言接觸的層次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第一,表2中非湘語區(qū)存在著的“爺”“爹”變讀的情形,當不是湘語對周邊方言的影響所致。參看《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匯卷》圖042和圖046[13],可知“爺~爹”指稱父親或祖父的情形集中分布在長江沿岸,而漢江又屬于長江的支流,我們推測這種說法是從江淮地區(qū)順著長江傳播到安康、漢中一帶的。孫立新[14-16]曾列舉了部分陜南方言親屬稱謂詞的異讀別稱,我們認為,湘語區(qū)的這種變讀現(xiàn)象是原遷出地方言的遺留,這在下面的比較中還會詳細論述。

第二,非湘語區(qū)不少方言點對父親的稱呼有3~4種,除紫陽外,都有“大”的說法。“大”集中分布在陜西關中一帶[13],這應該是關中方言侵入陜南方言的結(jié)果。不過,四地湘語的父親稱呼中沒有“大”,說明“大”的勢力還沒有滲透到湘語地區(qū)。然而裕民在石泉,石泉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大”的說法了,可能未來某一天,“大”也會滲入裕民湘語。

第三,茅坪、石泉和紫陽稱呼外祖父,除了說“外爺”,還說“家公”。巖田禮[17]指出,“家”[ka 陰平]在外祖父(也在“外祖母”)稱謂分布圖里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即“家公、家婆”類說法自江淮地區(qū)到云南均有分布。周政等[12]44將茅坪話歸為江淮官話,石泉城關話和紫陽城關話歸為西南官話。由此可以推斷,“家公”一詞當是從江淮地區(qū)到了茅坪,再進一步傳播到了紫陽和石泉,尚未滲入湘語區(qū)。四地湘語中,“外公”的使用頻率最高,只有田禾湘語受到了周邊方言的影響,多了一個“外爺”的說法。

第四,在安康,不管是非湘語區(qū)(包括混合區(qū)),還是湘語區(qū),多數(shù)方言點稱呼舅舅為“舅”或“舅舅”,沒有詞根為“爺”的情形。行政湘語中,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舅舅稱“舅爺”應該是原有方言的保留。單就這個例子而言,湘語對周邊方言的影響甚微。

三 長沙和寧鄉(xiāng)方言中的“爺”[?ia13/?ie13]和“爹”[tia33/tie33]

裕民湘語和行政湘語的發(fā)音人祖籍均是湖南寧鄉(xiāng),田禾湘語和中營湘語的發(fā)音人祖籍均是湖南長沙。對照現(xiàn)在的寧鄉(xiāng)話和長沙話,可以大致了解這四地湘語保留了原遷出地的哪些語言特征。在參照鮑厚星等[18]193-194和成慶紅[19]51-52論著的基礎上,重新整理成表3。需要說明的是,成慶紅[19]4指出寧鄉(xiāng)話內(nèi)部也有一定差異,寧鄉(xiāng)西部稱“上寧鄉(xiāng)”,以流沙河話為代表,寧鄉(xiāng)東部稱“下寧鄉(xiāng)”,以花明樓話為代表。由于裕民和行政湘語的發(fā)音人祖籍具體是寧鄉(xiāng)哪里已不可知,所以我們在引用寧鄉(xiāng)話材料時,把這兩地的都列出來,便于更全面地考察。

表3 長沙、寧鄉(xiāng)方言的“爺”[?ia13/?ie13]和“爹”[tia33/tie33]

總體來看,“爺”“爹”文白異讀的情形與安康湘語基本一致,只是舌位高低、前后的問題。

(一)寧鄉(xiāng)話“爺”和“爹”的讀音層次

如表3所示,長沙話“爺”“爹”文白對立,寧鄉(xiāng)話“爺”“爹”分別只有一種讀音,與長沙話相比,便可知寧鄉(xiāng)話的“爺”“爹”讀音屬于白讀層。這是從鄰近方言中考察當?shù)刈x音層次的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換句話說,寧鄉(xiāng)話中的“爺”“爹”只有白讀形式,說明文讀的擴散波還沒有滲入該方言系統(tǒng),而長沙話“爺”“爹”文白并存,就會有競爭,影響它們在日常交際中的使用頻率。

(二)長沙、寧鄉(xiāng)兩地“爺”和“爹”的詞義所指

“爺”[?ie]在長沙話中指稱祖父,這和中營湘語一致,而“爺”[?ia]在長沙和寧鄉(xiāng)兩地只指稱父親,卻不用于伯父或叔父的稱呼,與田禾、行政和中營湘語有別。值得一提的是,“爺”[?ie/?ia]在長沙話中也可以用于舅舅的稱呼,與行政湘語類似。不過,行政湘語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只保留了“爺”[?ie]一讀,也可以說“爺”[?ia]這個白讀形式在競爭中失敗而退出交際領域。

“爹”[tie]在長沙話中指稱父親,與田禾湘語一致?!暗盵tia]在長沙和寧鄉(xiāng)話中均指稱祖父,與田禾、中營湘語一致。

(三)安康湘語對遷出地方言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第一,安康湘語“爺”“爹”文白對立,來指稱不同的親屬稱謂詞,這是對長沙、寧鄉(xiāng)話的繼承。但是長沙、寧鄉(xiāng)兩地稱呼父親都可以說“爺爺”,而行政湘語和中營湘語均用單音節(jié)的“爺”來面稱,這應該是一種創(chuàng)新,可能是受到周邊方言影響的結(jié)果。而且,安康湘語沒有一個方言點面稱父親有“爹爹”和“爺爺”兩種說法的情況。

第二,安康湘語對“祖父”的稱呼,當是對遷出地方言的基本保留。與寧鄉(xiāng)話相比,恒口湘語現(xiàn)在還說“公公”,裕民湘語稍有不同,稱“阿公”;與長沙話相比,中營湘語有“爹爹”和“爺爺”兩種叫法,田禾湘語還保留著“爹爹”的叫法。此外,“公”和“爺”“爹”相比,最古老的應是“公”,因為“公”在安康湘語和長沙、寧鄉(xiāng)話中只存留在“公公”“阿公”“公唧”這樣的復合詞中,其次是“爺”,最后是“爹”[15]。

第三,安康湘語稱呼外祖父更普遍的說法是“外公”,只有中營湘語受周邊方言影響,多了“外爺”的叫法。安康湘語稱呼伯父時分為兩種:一種是繼承源方言的說法,例如裕民湘語和田禾湘語都叫“伯伯”;一種是將“爺”的說法擴展到指稱伯父,即在“爺”前加上排行,叫“大爺”。行政湘語對舅舅有“舅爺”的叫法,長沙話說“舅爺子”,這是保留了同樣的詞根,但失去了原有的子綴。

第四,長沙話對叔父的稱呼中有“滿滿”,“滿”是表小的修飾成分,可以置于一部分親屬稱謂詞前,鮑厚星[18]195-196列舉的例子有“滿姑媽最小的姑母|滿哥年齡最小的哥哥|大崽大兒子—滿崽小兒子|大女大女兒—滿女/滿妹子小女兒”等。行政湘語稱呼最小的叔父為“細爺爺”或“滿叔”,這個“滿”應該是對源方言的繼承。寧鄉(xiāng)話背稱父親為“爺老子”或“爺老倌”,裕民湘語背稱父親為“老子”或“老漢子”。其中“老子”的說法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而“老漢子”的說法當是受周邊方言影響的結(jié)果。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綜合表1—表3來看,爹爹[tia33tia0]一詞,在長沙話、寧鄉(xiāng)話和安康非湘語區(qū)(包括混合區(qū))以及多數(shù)安康湘語中,都指稱祖父,只在裕民湘語中指稱父親,這是兩個不同的詞義共享同一個語音形式而沒有發(fā)生變讀的典型例子。

四 親屬稱謂變讀是同音回避的途徑之一

早在20世紀80年代,米青[20]最先關注到了山西方言中的親屬稱謂變讀情況,之后的學者[21-24]不斷補充類似的例子,說明親屬稱謂詞的變讀并非個別現(xiàn)象。劉艷等[25]指出,變讀是漢語方言回避同音沖突的有效途徑之一。就語音系統(tǒng)內(nèi)部而言,變讀可以分為聲調(diào)變讀、聲母變讀和韻母變讀三類。

本文提到的“爺”“爹”變讀當屬于韻母的變讀,它們發(fā)生變讀的原因,不是忌諱或避嫌,而是為了避免同音后發(fā)生稱呼上的混亂。安康湘語和長沙、寧鄉(xiāng)話中,用“爺”稱呼父親是唐以前“爺”用法的保留,用“爹”稱呼祖父是宋以后“爹”用法的保留?!舵?zhèn)海縣志》:“《玉篇》:俗呼父為爹?!堆潘谆浴罚耗先朔Q父曰爹,祖父曰爹爹。”湖南人認為僅僅用音節(jié)數(shù)量來區(qū)分父親和祖父還不行,于是就用文白異讀的方式來區(qū)別,即“爹爹”稱祖父,“爹爹”稱父親。至于“爺爺”指稱祖父,毋庸置疑是受到了普通話的影響。

巖田禮[26]再次列舉了“爺”作為詞根時在全國漢語方言中的分布情形:北方主要指稱伯父,長江流域(江淮地區(qū))主要指稱叔父,南方(沿海地區(qū)除外)指稱父親。安康湘語和湖南湘語的情況與之相符。

由表1—表3 發(fā)現(xiàn),除了變讀,還有其他幾種常見的同音回避方式:一是前加修飾成分。如行政湘語和中營湘語指稱伯父的“大爺”,漢濱區(qū)和縣河兩地指稱伯父的“大爹”。二是增加普通話的說法,如田禾湘語和中營湘語多了用“爸爸”稱呼父親的說法。三是詞義所指的轉(zhuǎn)移。如田禾湘語中,用“爹爹”而不用“爺”指稱父親,卻用“爺爺”指稱叔父,說明和其他幾地湘語相比,“爺”的指稱轉(zhuǎn)移到了“叔父”義,為了鞏固這種說法的穩(wěn)定性,當?shù)厝擞謱ⅰ盃敗悲B音為“爺爺”。四是疊音加變讀。如以上方言點中指稱父親的是單音節(jié)的“爺”,指稱祖父的是疊音式的“爺爺”。

綜上,我們用一對親屬稱謂詞的變讀,詳細比較了安康境內(nèi)湘語與非湘語區(qū)之間的異同,也對比了安康湘語與原遷出地湘語的異同,弄清了安康湘語和周邊非湘語之間的接觸和交融過程,并指出親屬稱謂詞的變讀是回避同音沖突的途徑之一,是這些方言體系的自我調(diào)整、自我完善。

猜你喜歡
叔父寧鄉(xiāng)爹爹
寧鄉(xiāng)經(jīng)開區(qū)“萬名工人學黨史”
寧鄉(xiāng)經(jīng)開區(qū)“萬名工人學黨史”
寧鄉(xiāng)經(jīng)開區(qū)“萬名工人學黨史”
老爹爹和酒
老爹日記
誰認識的人多
由新見陽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銅器及相關問題
東方考古(2018年0期)2018-08-28 10:04:54
一紙財產(chǎn)協(xié)議化解“黃昏戀糾紛”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1:44:49
云泥之外冷清秋
云泥之外冷清秋
西青区| 贵港市| 左贡县| 葵青区| 五家渠市| 仁布县| 黄冈市| 密云县| 道孚县| 平度市| 论坛| 定安县| 科技| 池州市| 德阳市| 南投县| 海兴县| 穆棱市| 金华市| 遂平县| 革吉县| 和静县| 民乐县| 鄯善县| 武威市| 铜川市| 淮阳县| 冀州市| 顺义区| 乐至县| 莱芜市| 台中市| 双流县| 庄河市| 江口县| 英超| 临安市| 广东省| 汝南县| 沁源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