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 要:逆向設計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色彩的教學設計,它與傳統的順向設計不同,突出了教學目標的統領地位,通過以終為始來調整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這種教學設計更有利于落實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且更適應新課改的整體趨勢。文章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為立足點,根據逆向設計的特點和流程,研究了逆向設計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結合案例做出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逆向設計
閱讀是學生建構知識、獲取信息的一種手段,閱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而高考改革也在隨著課程標準的變化而變化,在閱讀題型的設計、閱讀材料的篇幅和閱讀理解的難度方面有所調整,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诖?,以“教”為主的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必須得到改善,建設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成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向。逆向設計作為現代教育理念的產物,它強調“以生為本”,以教學目標為統領,注重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之間的有機轉化,有助于改善和改變低效教學、盲目教學等問題。為此,教師應深入研究逆向設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逆向設計概述
(一)逆向設計的一般流程
逆向設計與傳統的順向設計存在顯著差異,它更為突出教學目標的統領地位,通過以終為始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逆向設計一般遵循如下流程: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設定預期結果,說明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目標及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然后,以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針對性地設計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能夠真實且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及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情況,學生也可以在學習活動中知道自己達成目標的標準與方法。最后,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來落實教學目標。
(二)逆向設計的特征
1. 整體設計
逆向設計建立在教、學、評一體化的基礎之上,教師先行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根據獲取的信息確定學生在本次學習中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達到的學習結果,形成本次教學目標,確立整個教學設計的起始線,在此基礎上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容,并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活動??梢?,逆向設計將教師教、學生學與課堂評有機聯系在一起,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銜接,相互決定,相互影響,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整體性、科學性與連續(xù)性,有助于實現高效教學目標。
2. 目的明確
逆向設計突出了教學目標的統領地位,教學目標對教學評價、教學活動及其他要素均有指向性作用。在設定教學目標之前,教師要深入研讀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提取核心價值、重點知識與關鍵技能,并從整體層面對教學內容統籌布局,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引導學生完成知識自主建構和遷移運用,體現教學設計的目的性。
3. 注重評價
逆向設計更為突出評價的作用,將評價標準、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前置設計,為教學活動設計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學生需要以目標為導向參與學習活動,明確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要求,并能根據評價標準來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同時,評價標準也可以用于衡量教師的教學情況,使得教學評交互影響,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二、逆向設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逆向設計涵蓋了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流程,本研究以牛津譯林版必修一Unit 2 Lets talk teens中“Reading”模塊的語篇“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為例,具體闡述英語閱讀教學逆向設計的路徑。
(一)聚焦學生發(fā)展,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逆向設計的第一步,需要教師自上而下地分析和解讀,從多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解讀語篇主題和意義,提煉語篇的主旨意義與核心內容,從主旨意義層面設定教學目標。其次,判斷學生通過語篇閱讀可以掌握哪些知識,發(fā)展哪些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又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從知識與技能發(fā)展層面設定教學目標。再者,客觀分析學情,結合語篇主旨意義分析學生面對的真實問題及其自我提升需求,綜合各方面情況后設定教學目標。
以“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為例,閱讀教學設計之前教師先做好語篇分析和學情分析,有理有據地設定教學目標,確定學生要達成的預期學習結果。
【語篇分析】 該語篇是一篇議論文,話題是近些年受到熱議的親子矛盾沖突問題,主要介紹了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矛盾沖突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語篇結構清晰,核心觀點明確,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進行內容編排。該語篇話題與單元話題相契合,且與學生自身息息相關,旨在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親子矛盾沖突問題,積極面對青春期出現的身心變化,選擇恰當的方式與父母相處,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小初階段的英語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
親子矛盾沖突這一話題對高中生而言并不陌生,很多學生對處理親子關系存在困惑,通過語篇閱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釋疑解惑。語篇中出現了較多生詞,對學生閱讀理解造成了一定障礙。同時,學生需要用英語談論親子關系這一話題,他們的詞匯儲備有限,在表達方面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語篇閱讀掌握argument,tension,anxious,rate等單詞和work out,turn into,shoot up,calm down等短語,學會合理運用這些詞匯知識。
2. 根據文本標題、主旨內容概括語篇的主旨意義,理清語篇的框架結構,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
3. 準確理解作者對親子矛盾沖突的態(tài)度,了解造成親子矛盾沖突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 通過積極的態(tài)度和有效的解決方法來處理生活中的親子矛盾沖突問題。
5. 嘗試用英語表達對親子關系的見解。
該教學目標建立在語篇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之上,涉及了主旨意義與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目標,教學目標具有可評價性,基本確定了逆向設計的方向。
(二)綜合多方因素,明確評價標準
評價是逆向設計的“重頭戲”,也是教學活動的驅動工具,它可以促使教師與學生始終不脫離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以目標為導向進行教與學,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此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把教學目標細化成教學活動的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與評價標準,以此作為判斷學生是否實現學習目標的依據。教師要整合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課程標準要求、實際教學內容、學生的真實學情、預設教學活動等因素,形成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評價標準,并能更好地滲透于教學活動中。
以“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為例,該閱讀教學評價應將表現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是否完全掌握新詞匯、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對所學知識是否可以遷移運用、參與課堂互動是否積極等作為評價標準,并通過課堂觀察、回答問題的結果、課后測試等方式進行多元化評價,確保學生可以達成預期目標。具體來講,一是通過隨堂練習檢測學生對argument,tension等生詞的掌握情況。二是運用教材問題和拓展問題檢測學生對語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程度。例如,要求學生簡述某段或文本全部內容,準確了解學生對“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的主題和內容理解情況及其語言表達情況,以此來實施表現性評價。三是在語篇閱讀結束后,組織學生思考:我知道了什么?我還想知道什么?我學到了什么?從中確定對語篇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未掌握的地方,讓學生實施自我評價。四是觀察學生在閱讀時的態(tài)度和行為,評價他們在閱讀、表達、信息提取與梳理等方面的真實表現。例如,以“How to establish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為話題,組織學生自由表達對話題的想法,深化語篇的主旨意義,并設計相應的評價標準。
(三)設計教學活動,統整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目標的落地實施需要由教學活動來實現。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活動注重主題引領與整體學習,基于主旨意義展開深度探究,體現逐層遞進的教學規(guī)律,引領學生從整體視角合理建構。為此,課堂教學活動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應學生的認知層次與發(fā)展目標,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以生為本”理念。教師需圍繞課前、課中及課后學習綜合設計,形成完整的學習活動鏈,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閱讀能力等素養(yǎng)。基于逆向設計要求,教學活動應和教學目標、評價標準銜接起來,結合文本主旨意義與學生學情進行合理設計,統整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以“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為例,教學活動共分為四部分,分別是課前預學、激趣導入、課堂閱讀、課后作業(yè),具體設計如下:
1. 課前預學
根據教學目標向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yè),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標注出不熟悉的生詞,可以聯系上下文語境猜測詞匯意思,也可以選擇性跳過,初步理解文本大意。同時,思考以下問題:(1)What do you think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 means?(2)What is the function of questioning in the title?學生通過預讀文本,提前了解本課內容,接觸諸多詞匯知識,并能根據問題形成個人理解,讓文本內容與學生情感產生聯系,為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2. 巧妙導入
首先,利用一組漫畫展示青少年與父母相處的畫面,呈現不同的親子狀態(tài),讓學生通過漫畫聯系到自己與父母的相處狀態(tài),從情感上產生共鳴,由此展開“free talk”,讓學生討論:How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parents?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cause of the parent-child conflict?然后,教師出示一段心理學家關于親子關系的研究視頻,表現當前社會中青少年與父母產生矛盾沖突的典型表現、主要原因及解決方案,順利引出本課內容,讓學生順其自然地進入語篇閱讀環(huán)節(jié)。
3. 課堂閱讀
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按照由淺入深的結構順序依次進行。第一步,簡單測試學生的詞匯學習情況及文本理解情況,判斷他們的課前預學結果;第二步,組織學生說一說:(1)What physical and mental changes do you experience as you become a teenager?(2)How have these changes affected you?(3)How do you deal with them?第三步,結合文本標題,啟發(fā)學生說明對標題的深層理解,與課前預學任務相呼應,打開理解本文主旨意義的思路,嘗試預測文本表達的主旨意義;第四步,組織學生通讀全文,分析文本結構與核心觀點,總結段落大意,判斷文章主旨與預測是否一致;第五步,分組活動,要求學生細讀文本,分析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從哪些方面闡述了原因?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么?這樣寫的目的又是什么;第六步,邀請學生簡述文本內容,從個人視角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文本;第七步,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說出對親子關系的困惑,師生之間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上述課堂閱讀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融入教學評價,引導學生運用速讀、細讀等方法理解文本主旨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信息梳理能力。
4. 課后作業(yè)
根據課前、課堂教學活動,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撰寫一篇小作文,即:write an essay about the analysis of parent-child conflict and relevant solutions. 要求觀點明確,結構完整。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遷移運用所學知識,還能鍛煉寫作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逆向設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有助于改善當前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充分增強教學設計的目的性與整體性,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讓學生在結構化、情境化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深度學習,有效培養(yǎng)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謙,秦蓉. 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逆向設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 凱里學院學報,2022,40(06):114-119.
[2]譚達文. 基于逆向設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45(03):1-7.
[3]黃麗麗,詹蓓. 逆向教學設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基礎外語教育,2020,22(06):89-95+112.
[4]胡洪莉. 淺探高中英語閱讀課中逆向教學設計理念的運用[J]. 高考,2020(32):99.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