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其勛
2018年12月18日,人民教師于漪獲頒“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9月29日,于漪再次作為基礎教育界的唯一代表,獲得“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五年來,全國教育工作者掀起了一波波向于漪老師學習的熱潮。
2018年8月21日,上海教育出版社舉辦《于漪全集》首發(fā)式。這是第一套中學教師出版的全集。
《于漪全集》分為基礎教育二卷、語文教育二卷、課堂教學四卷、閱讀教學三卷、寫作教學四卷、教師成長、序言書信、教育人生各二卷,計21卷,約700萬字。五年來,我陸續(xù)讀完這套皇皇巨著,覺得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顯著提升。
近日獲悉,《于漪全集》修訂版已于2023年8月出版,驚喜之余,我重新整理個人的學習心得,努力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提升,以就教于教育界的同仁。
于漪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我敬重她的學問,敬重她的人品,更敬重她對基礎教育、語文教育、閱讀教學的深情和堅守。
我認識于漪老師,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與改革開放后的語文教育進程基本同步。40年來,我有幸多次向她當面聆教、常用書信請教。研讀《于漪全集》過程中,我找出了于漪老師1995年至2010年的部分來信12封。重讀一封封字跡工整娟秀、連標點符號也少有改動的書信,仿佛再次聆聽于漪的諄諄教誨,看到于漪那顆拳拳的赤誠之心。
“改革先鋒”“人民教育家”這兩個稱號有哪些深刻的內(nèi)涵,于漪老師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這類宏觀的問題,不是我這個普通教師能全面、完整回答的。只能化大為小,化繁為簡,避重就輕,避難就易地反躬自問:我要向于漪學習什么?綜合我從文章論著、往來函件和耳濡目染中獲得的認知,我覺得自己應該向于漪學習的精神品質(zhì)主要有幾個方面。
于漪是千百萬一線教師的普通一員,自稱“草根教師”,但她這根“草”把根深植于祖國的大地,把三尺講臺的普通崗位,看作國家興衰偉大事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覺地“鐵肩擔道義”, 一肩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肩挑著國家的未來,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從教一個甲子以來,于漪不斷叩問自己:“教育是什么?”“基礎教育是什么?”她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逐漸認定:教育就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一個大寫的人。她明確肩負的責任,教師心中要有民族、國家、世界、人類,堅信教書必須育人,“教師的神圣職責是點亮生命燈火,學生的以及自己的”(《點亮生命燈火》)。于漪身居校園,但她思考教育問題,既有歷史的深邃眼光,又有世界的廣闊視野。她在給我的信中曾說:
世界上各民族的語言都是其本民族的文化地質(zhì)層,它記載著這個民族的物質(zhì)與精神的歷史。語言文字本身裝載著文化,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根,語言是文化的根,所以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根之根。
她說:當今世界綜合國力之爭,說到底是人才之爭。而人才之爭就是人的素質(zhì)的競爭?;A教育為學生的素質(zhì)奠基,任務光榮而艱巨,責無旁貸。(《于漪全集》第1卷P127-132《奠基,“奠”怎樣的“基”?》)
范仲淹有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陸游有詩云“位卑未敢忘憂國”; 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于漪汲取古代士子的思想精華,以天下為己任,把她從事的基礎教育,與國家的興旺和民族的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起來,具有關注國運的赤子情懷。
“人民教育家”時刻關注國家發(fā)展、民族命運、人民苦樂,不是只關心個人名利。
于漪說:基礎教育沒有選擇性,要教好每一個學生。她多次呼吁:“要敬畏孩子的生命,不要浪費孩子的生命。”“在亂七八糟的東西中,孩子走一條什么樣的路,家長、老師都要負責任地引領,要讓孩子能明辨是非。”她悉心研究當代學生的特點——敏于思索,善于質(zhì)疑,興趣廣泛,見識寬廣。當代學生對社會對人生常有自己的看法,不與別人茍同,以表示有獨特的見解。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教學時心中就有了底。
于漪繼承發(fā)揚“因材施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教學中,她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學生,悉心觀察、了解、研究學生的情況、特點,分別給予不同的引導。知之準,識之深,才能教到點子上。
以口頭表達能力為例,有四個同學口述能力都差,說話含糊不清,斷斷續(xù)續(xù),非但不能成段,連成句也困難。乍看起來似乎都有口吃的毛病,但仔細調(diào)查辨別,卻各有千秋。第一個同學說話時舌頭似乎短了一點,經(jīng)過再三諦聽、分析,終于找到了口齒不清的癥結(jié)所在。第二個同學是由于家庭語言環(huán)境長期的影響。因為是獨子,十分嬌慣,父母視已是中學生的兒子為幼兒,講話時停頓多,規(guī)范性差,孩子接受這種語言的信息多,耳濡目染,形成習慣。第三個同學是小時候?qū)W口吃的人講話,于是也逐漸口吃起來。想改,但一說話就緊張,臉憋得通紅,越緊張越說不清。第四個同學是思維比較遲鈍,對來自教師和同學的問題不能迅速地作出反應,因此說話嗯嗯啊啊,疙疙瘩瘩,含糊不清。弄清楚他們口述能力差的各自原因,才可能尋找出最佳方案來糾正毛病,提高能力。第一個同學先從生理上解決,請醫(yī)生診治決斷,手術治療,然后再進行說話的訓練。糾正第二個同學說話的毛病是先與家長聯(lián)系,剖析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請家長注意說話的質(zhì)量,再幫助同學進行單句的訓練,閱讀口語化的材料,從簡單的說話開始。對第三個同學注意用“穩(wěn)定劑”“安慰劑”,逐步消除他的緊張心理。第四個同學則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意訓練他思維的靈敏度,在他回答問題時指導他想清楚了再說。如果不認真地辨別這些同學的差異,就不可能出現(xiàn)上述四種不同的做法。(《于漪全集》第20卷P19-20《追求,孜孜不倦地追求》)
這是一個典型的教育案例。于漪說過:“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多角度、多層次、多模式的因勢利導,長善救失,大大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彼米约旱慕逃龑嵺`、教學行為,把“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些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可鑄可塑的模型。在她的愛心、誠心、耐心、細心感召下,不管是冒尖的,比較差的,還是一般的,所有的孩子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明顯提高,充分的發(fā)展,一個個“后進生”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人民教育家”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不是偏愛高分考生。
70年來我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顯著成績,于漪老師既為我們的進步歡欣鼓舞,也清醒地看到短板和問題。她既熟悉古代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關注世界教育的發(fā)展態(tài)勢,用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來觀照我們的教育、教學,探幽發(fā)微,看出了前進中存在的不足、短板、挫折、失誤。
“語文是什么?”“中學語文應該教什么?”她說:“一路走來,發(fā)現(xiàn)諸多問題,碰到許多難題”,“實踐,反思,學習,再實踐,再反思,再學習”,“探索無止境,努力再努力”。
從于漪給我的信中,能感受到她對教育中的一些亂象,懷有深深的憂慮:
現(xiàn)在學生語言水平低下已不是幾句粉飾的話能馬虎過去了。應試教學害得學生好苦。
對語文教學的歷史、現(xiàn)狀與走向也是眾說紛紜。
教育當中,語文教學當中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事。
于漪曾說:“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對語文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確實有點傷感?,F(xiàn)在這樣的局面,很可悲、很可怕?!薄敖谈恼f了很多年,但大多是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沒有真正觸及本質(zhì)。這個本質(zhì)是什么?就是‘以人為本,千萬不能再像現(xiàn)在這樣‘以分為本了?!?(《于漪全集》第四卷P44-48《對母語,應該有血肉親情——我的感傷與希望》)
于漪既看到教育的成績和進步,也敢于正視問題和缺點,才能矢志不移地去探索破解難題的路徑和策略。
“人民教育家”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看教育,見微知著,洞見癥結(jié),不是居高臨下、瞎子摸象、無的放矢。
于漪說:“我做人從來奉行真誠,不說假話?!薄拔铱傆X得我們這個領域中形而上學的東西,形式主義的東西太多了?!备少F的是,于漪常在關鍵時刻,公開發(fā)表一針見血的意見,指出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于漪提出了振聾發(fā)聵的灼見。
一是對應試教育的批判,如《標準化試題把語文教學引入了“死胡同”》,她建議:第一步,語文界的有識之士要充分揭示語文教學的弊端;第二步要深入地調(diào)查研究;第三步才能找到根除弊端的對策。
二是對語文學科性質(zhì)的定位。于漪的《弘揚人文改革弊端——關于語文教育性質(zhì)觀的反思》提出一個觀點:“語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這篇重磅文章發(fā)表后,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共識,并寫進了語文課程標準。
從于漪這些文章的字里行間,我讀出了先賢“士不可以不弘毅”,“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士人風范。
“人民教育家” 心里始終裝著人民。于漪是基礎教育界最早的人民代表之一,1979年就被選為上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委員。于漪經(jīng)常激昂慷慨陳言:“今日的教育質(zhì)量就是明日的國民素質(zhì),不重視教育,實在是愚昧的表現(xiàn)?!彼辜?、求助、陳詞、提案,大聲疾呼,義無反顧,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干部。但她問心無愧:“人民代表為人民,不為人民說話,不維護人民應有的權(quán)益,要你代表干什么?又不是擺設,花架子!”她曾說:“我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對照,不斷敲打自己,不斷反思、改進,力求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追風,不沽名釣譽,不亂提口號,不拾別人牙慧壯自己的聲勢……”(《于漪全集》第21卷P132-140《一輩子學做教師》)“我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從不趨風、唯上?!薄白鼋處熥非蟮膽钦妫瑧巧?,應是美,教育理想境界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于漪全集》第20卷P83-96《激情燃燒的人生》)探索語文教育真諦,她是這樣做的;堅持教育的人民性,她也是這樣做的。
“人民教育家”有不可或缺的實事求是精神,“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不盲從,報喜也報憂。
于漪1978年就成為首批特級教師,令人敬佩,受眾追捧。但不管刮什么風,她教文育人的主張始終不渝;不管地位怎么變,她對廣大教師、普通學生的關愛絲毫不減。讀她的文章往往茅塞頓開,聽她講話更如沐春風。
我退休后,2004年應邀創(chuàng)辦《快樂閱讀》月刊,向于漪約稿,她抱病復信,允許我發(fā)表她的《往事依依》。這篇優(yōu)美散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來自讀書?!弊x《千家詩》,“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涂上了絢麗的色彩,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腦海里常常浮現(xiàn)五彩繽紛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崩蠋熤v辛棄疾詞入情入理,還大聲朗誦,在她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培養(yǎng)了課外閱讀的興趣。老師教田漢等的新詩,激發(fā)了她對新文學的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老師對他們說:“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于漪全集》第20卷P60-62)
2004年5月21 日,我向于漪請教:怎樣讓孩子既享受閱讀的快樂,又能不俗、不媚、不卑、不狂?
6月1日,我收到于漪用毛筆寫的“讀書明理,樂在其中”幾個大字,我立即轉(zhuǎn)發(fā),給孩子們送上一份厚禮。
2006年我到《作文指導報》創(chuàng)辦《初中生閱讀》和《高中生閱讀》兩個版。也都寄贈于漪求教。據(jù)說面向中小學生的同類報刊全國有七八十種,沒想到于漪親筆寫信給予熱情鼓勵:
你們辦的報紙,特別是你負責的《閱讀》,每期有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在浮躁風盛行,不讀書不以為恥的情況下,堅持辦好,實在不易。
后來我了解到,于漪對第一線師生的來信,工作再忙,也不忘及時回信,如為普通中學文學社學生自辦的小刊題詞鼓勵,其毛筆楷書一絲不茍。“人民教育家”, 置身于人民之中,與普通師生平等對話,休戚與共,不是高踞于人民之上,讓人膜拜的偶像。
于漪的名言之一是:“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边@絕不是故作謙虛的應景之詞,而是于漪始終如一、自省自律的行為準則。僅《于漪全集》第20、21兩卷《教育人生卷》,就有多篇文章反復闡明這一自警自誡的格言。
在《追求,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她說:
我深深熱愛教育事業(yè),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合格的名副其實的人民教師。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孜孜不倦的追求著這個崇高理想,鼓足生命的風帆,努力實踐,向著這個偉大的目標邁進。
…… ……
我在大學里讀的是教育學專業(yè),1959年正是我過了“而立之年”的時候,因工作需要領導要我改行教語文。為了把語文教學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一門一門地攻下來,我以文學史為經(jīng)線,以各個時代的代表作品為緯線,先后閱讀了幾百萬字的中外古今文學作品,旁及自然科學和音樂、美術、戲劇等知識,為教材剖析的深度、廣度打基礎、作儲備。
…… ……
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是最純潔最規(guī)范的語言。原先我的口語不理想,我堅持不懈地下了兩三年的功夫,基本上過了“口語關”。
…… ……
語文教師要有拼命吸收知識營養(yǎng)的素質(zhì)與本領,猶如樹木,把根須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鉀和微量元素。
…… ……
鍥而不舍的精神尤為必要。
…… ……
我的做法有三點。一是重要的理論反復學,二是緊扣一點深入學,三是開闊視野廣泛學。
…… ……
語文教師的工作不是百米沖刺,而是萬米賽跑,任重道遠。
…… ……
追求是極大的幸福;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于漪全集》第20卷P17-24)
在《我和語文教學》的結(jié)尾,她說:
語文教學講究思想性,科學性,還須有一定的藝術性。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是極其不容易的。我雖已從事教學實踐30多年,然而仍在邯鄲學步,對其中的規(guī)律知之甚少?!稳藦堓d《芭蕉》這樣說:“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愿學新心養(yǎng)新德,長隨新葉啟新知?!痹敢源瞬粩嗉钭约海鎏硇轮?,改進教學,提高質(zhì)量,提高教文育人的水平。(《于漪全集》第20卷P1-16)
在《激情燃燒的人生——小傳》中,于漪回顧:較長時間以來,我處在兩個方面的斗爭之中。一是疾病纏身,胃潰瘍,肝炎,腹部動大手術,腦缺氧,血尿。二是學識淺薄,教學經(jīng)驗欠缺,總覺得底蘊不夠,功力不深,教學時常有捉襟見肘之感。于是挑燈夜讀,病榻苦讀,和松懈、惰性斗,力求把基礎打得厚實一點,知識覆蓋面寬一點。我向過去教我的老師請教,到傳統(tǒng)語文教育論述中尋覓,從比較中尋覓可資借鑒的做法,學習報章雜志上有關教學的鮮活經(jīng)驗。備課必須一絲不茍,要獨立思考,刻苦鉆研,力求自己真懂。改行教語文,我先從8個字上下功夫,這個8個字是“心中有書,目中有人。”“明燈伴我過半夜是常事”。于漪說:“誰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誰就選擇了高尚?!薄拔蚁鹿Ψ蝈N煉自己的語言,奮斗目標是‘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講話、交流乃至做報告,只打腹稿,不打草稿;寫文也著力于下筆成文,為何這樣做?因為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保ā队阡羧返?0卷P83-96)
于漪說到做到,她教課,因材施教,因生引導,絕不雷同,生動活潑;她公開講話,出口成章,思維縝密,嚴謹精確;她下筆成文,一氣呵成,字跡工整娟秀、連標點符號也少有改動。這樣的硬功夫絕非一朝一夕能達成,是她長年累月嚴格要求自己慢慢修煉出來的。
2010年,于漪當選為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在上海市組織的報告會上,她以《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為題發(fā)言,講了四點:一、學歷水平不等于崗位水平:清醒地認識自己;二、一輩子自我教育:學而不厭,勇于實踐;三、“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不斷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四、教師責任大于天: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師身上。她說:“育人先育己。我一輩子走的是與學生一起成長的路,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首先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成為一個堂堂正正、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有中國心的中國人,成為一個能和學生知心教心的教師?!保ā队阡羧返?0卷P135-145)
1978年,她被評為首批特級教師,面臨極大的壓力,她自強自立,奮斗拼搏,增強自我教育的內(nèi)驅(qū)動力,以敞亮的胸懷,無限的熱忱迎接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跟隨時代奮勇前進。她認為“教師要有主心骨,不追時尚,不跟風,不炒作。教育是樸素的老老實實的學問,無須三流的化妝來涂脂抹粉,花里胡哨?!保ā队阡羧返?0卷P152-162《教海泛舟,學做人師》)
她淡泊名利,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一日三省”,“不知不慍”。 有一件親歷的小事,讓我終生難忘。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于漪語文教育論集》出版后,我想請于漪來河南傳經(jīng)送寶,她8月25日回信婉言謝絕。
后來我讀到《從此不借班上課》:1978于漪被評為特級教師,各地紛紛邀請她外出講課,當時云游各地上課成為時尚。但于漪都一一婉言謝絕。她在自己的班里上了近2000節(jié)公開課,幾乎堂堂是公開課。聽課的少則二三十人,多至五六百人。她把每堂日常課都當作公開課教。(《于漪全集》第20卷P321-323)在于漪心目中,以求實、嚴謹為榮。
“人民教育家”,不是自吹自擂出來的,也不是上級委任的,而是在教育實踐中脫穎而出、眾望所歸的。
我手邊的一套《名師講語文》叢書,由于漪和劉遠主編,中學卷20本,語文出版社2007年至2008年陸續(xù)出版,后來還出了小學卷20本。
顧黃初先生在叢書總《序》中,列舉了20世紀歷代語文“名師”,第一代有章太炎、王國維、梁啟超、魯迅等,第二代有黎錦熙、胡適、陳望道、夏丏尊、葉圣陶等,第三代有張志公、張中行、向錦江、馮鐘蕓、張畢來、劉國正等,第四代有斯霞、于漪、霍懋征、錢夢龍、沈蘅仲、章熊、魯元等。而于漪主編的這套叢書,選錄的都是世紀之交第五代第六代“名師”。因為這20位“名師”我大都熟悉,讀了他們的書頗多感慨,于是寫了一篇長文《名師是怎樣煉成的?》予以推介。
這套叢書已累計發(fā)行上百萬冊,成為有志于語文教育的更年輕一代的案頭必備書。于漪用主編叢書的方式,滿腔熱情又嚴格要求,為新一代“名師”導航引路,幫他們芟除旁枝贅葉,秀出于林。
“人民教育家”不是一枝獨秀,而是春色滿園;不是孤鷹單翔,而是頭雁領飛,排除萬難,飛越千山,直達遠方。
于漪還有一句名言:“站上講臺,用生命唱歌”,“教課就是用生命歌唱”。2019年10月1日,商務印書館推出于漪老師的自選集,就以《點亮生命燈火》為書名。于漪寫道:“教師的神圣職責是點亮生命燈火,學生的以及自己的。”
我理解,這里的“學生”, 還應該包括于漪在上海第二師范學校當校長期間的歷屆師范生、上海名師基地的歷屆學員。
第二師范學校是1984年秋根據(jù)上海市培養(yǎng)小學師資的需要在楊浦中學的基礎上恢復的。于漪認識到: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學校的質(zhì)量說到底就是師資的質(zhì)量,要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要站在戰(zhàn)略的制高點上,還要站在與基礎教育先進國家競爭的制高點上。她選準突破口,要抓好學生隊伍,先抓好教師隊伍,她滿腔熱忱地培養(yǎng)青年教師。
于漪高瞻遠矚,1992年就和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聯(lián)合開展青年教師職初培養(yǎng)項目。她所在學校的語文教研組,先后走出了6名特級教師,也就順理成章了。
2005年,76歲的于漪老師出任上海市首屆中學語文學科名師培養(yǎng)基地主持人,2008年至2018年,于漪連續(xù)三屆擔任上海市語文學科德育實訓基地主持人,80多歲高齡還親自帶教了百名青年語文教師,其中也有多人被評為特級和正高級教師,更多的青年教師成為具有獨立意識和批判精神的人。我有幸認識于漪一些不同時代的學生,也經(jīng)常關注她的學生在語文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都能從中受益,更不用說她親自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嫡傳弟子了。于漪說: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師的成長,而教師的真正成長在于教師個人的內(nèi)心覺醒。內(nèi)心深度覺醒需要教師的主人翁精神,通過實踐將內(nèi)心深度覺醒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真本領。今日的教師,更加要有仰望天空的理想和信念,要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要練就過硬的本領,對學生的教學魅力是沒有虛假的,是實打?qū)嵉臉I(yè)務能力、專業(yè)能力。于漪說:一個老教師的后面,應該有浩浩蕩蕩的中青年教師隊伍,長江后浪推前浪,從來是后人超過前人。我作為一塊墊腳石,能夠給大家墊了一步,這是我終生有幸。(《于漪全集》第1卷P234-238《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師的成長》)
“人民教育家”, 不是“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而是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如洪波巨瀾,滾滾向前!于漪老師是教育人的高標,她的情懷、風范,難以盡述。我如果能夠把她的學問、識見、人品、精神,學到十分之一,就不枉此生了。
(作者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教研員,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