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胡應(yīng)麟的諸葛亮論

2023-12-09 21:56:44劉治立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23年10期
關(guān)鍵詞:楊慎孔明司馬懿

劉治立

(隴東學院 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胡應(yīng)麟(1551—1602),字元瑞,號少室山人,后更號為石羊生,浙江金華人,明代中葉學者,學問淵博,酷嗜藏書、閱讀和著述,“筑室山中,構(gòu)書四萬余卷,手自編次,多所撰著?!盵1]7382胡應(yīng)麟在文學、史學、文獻學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著有詩文集《少室山房集》,論學專著《少室山房筆叢》等。

在對眾多歷史人物的評騭中,贊賞和揄揚諸葛亮顯得特別突出。其《少室山房集》卷97《論八首》首篇即為《諸葛亮》,其他如《張郃》《魏延》都涉及諸葛亮。卷98《論五首》首篇《陳壽論上、下》則避開《三國志》的其他問題,緊緊圍繞陳壽對諸葛亮的評斷進行剖析,并表示同情的理解?!渡偈疑椒考肪?01《讀二十一首》中《讀晉書司馬宣王本紀》并未關(guān)注司馬懿發(fā)跡的過程及控制曹魏政權(quán)的權(quán)謀,通篇都在論述其與諸葛亮的斗智斗勇,《讀諸葛武侯全書》《讀諸葛孔明集》《讀三國諸葛氏傳》則更是對諸葛亮的夸贊。梳理胡應(yīng)麟對諸葛亮的論述,對于我們?nèi)姘盐諝v代學者的諸葛亮論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論述諸葛亮的生平及風范

(一)追尋諸葛亮的事跡

胡應(yīng)麟在詩文中追蹤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并進行簡要的評析。關(guān)于諸葛亮出山之前的情況,史書記載很少?!侗阕印みz民》說:“魏武帝刑法嚴峻,果于殺戮,乃心欲用乎孔明,孔明自陳不樂出仕。武帝謝遣之曰:‘義不使高世之士,辱于污君之朝也。’”[2]有學者認為葛洪(字稚川)文中的孔明乃是胡昭(字孔明),梁章鉅說:“此節(jié)有引裴松之注曹操欲用孔明事,誤也。曹操欲用之孔明,乃潁川胡昭字孔明,見《管寧傳》,非諸葛亮也”[3]762。但楊慎認為文中的孔明就是諸葛亮,在《升庵集》中則徑直稱“乃心欲用乎諸葛孔明”[4]358,增加了“諸葛”二字。胡應(yīng)麟沿襲了楊慎的看法,錄入《少室山房筆叢》中,還說明了抄錄的理由,“稚川去魏未遙,《孔明傳》注俱未載,姑此記?!盵5]215而在《少室山房集》的《讀葛稚川魏武逸事》中,再次引用此條材料,并以按語說明“此事無他紀錄,僅見洪書”[6]745,旨在強調(diào)這條材料的珍貴性,雖然主要是為了揄揚曹操的容賢之量,但也有補記諸葛亮早期事跡的用意。

鐃歌為軍中樂歌,用來激勵士氣和宴享有功之人。胡應(yīng)麟論鐃歌的作用說:“夫鼓吹鐃歌之作,聲自有熊,所以象成功,昭盛美。凡圣王受天明命,摧陷廓清之烈,非此無以被諸聲容?!盵6]7漢時有《短簫鐃歌》之樂,曹魏將其改編為12首,“使繆襲為詞,述以功德代漢”[7]701,稍后“吳亦使韋昭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西晉代魏后,晉武帝“乃令傅玄制為二十二篇,亦述以功德代魏”[7]702。針對魏、吳及后來的晉都有鐃歌,蜀漢卻無的狀況,胡應(yīng)麟很不滿意。他分析“魏吳晉各有鐃歌,以播揚功德,蜀反缺焉”的原因,“蓋武鄉(xiāng)身任復(fù)漢之責,魏吳未滅,夙夜惶惶,惟誓師鞠旅,東向是圖,舍是而播告聲歌,彰明得意,此天下既平之事,非枕戈待旦之日所暇為也?!盵6]17即便諸葛亮有閑暇,也會因為缺少堪任的文人而作罷,“未有可以肩草創(chuàng)之能,洪潤色之寄者也”。胡應(yīng)麟決定擔負起歷史責任,“每讀鼓吹鐃歌至繆襲、韋昭、傅玄諸作,不勝扼腕,至欲鼓而攻之。”[6]17于是仿效繆襲、韋昭之體而作《補蜀漢鐃歌》。

《補蜀漢鐃歌》十二首頌揚蜀漢歷史各個關(guān)節(jié)點的重要事跡,“上以著昭烈間關(guān)勘定之績,下以明武鄉(xiāng)夾輔盡瘁之忠”,除了個別幾條頌揚劉備生平功業(yè)外,大多是對諸葛亮事跡的揄揚。《隆中顧》敘述了三顧茅廬的故事,認為此舉為“三分鼎足寧稱雄”確立了基礎(chǔ),“顧隆中,一顧再顧三顧何從容,千秋載睹明揚風,君臣契合魚水同。莘野蔽交湯匪躬,渭川一見羅非熊,何如三顧勤隆中?!盵6]18《克老瞞》記載了在危急關(guān)頭,諸葛亮出使東吳,商討聯(lián)合抗曹的大計,“遣使軍師諭孫權(quán),權(quán)奉命發(fā)兵助我屯江干”,最后在赤壁大破曹軍?!抖蔀o》追述諸葛亮受遺命輔政后揮師南征,“五月渡瀘,群夷格心,式歸大化”,歌中詠道:“渡瀘師徒一何勞,五月盛暑深入不毛,托孤寄命,子惟伊咎陶,勞實在予,予曷敢逃。五月盛暑深入不毛,獲彼大酋以令群豪。七縱七擒俾返其巢,眾懾天威,永戴大朝。”[6]19渡瀘南征解決了后顧之憂,諸葛亮率軍出祁山,“將圖中原,上表出師,三郡響應(yīng),魏人震恐”,《祁山》中歌道:“丞相匪躬夜晚弗寧,上表帥師東向征,卒徒十萬如風霆,潛張箕谷為疑兵。”[6]19-20由于馬謖的失誤,使諸葛亮喪失了戰(zhàn)機,功敗垂成?!顿鍙堗A》則記述了諸葛亮在撤退的途中伏擊魏軍,斬殺魏軍將領(lǐng)張郃,“賊徒郃,追木門,萬弩射郃褫郃魂,馘之不異雞與豚?!盵6]20五丈原是諸葛亮人生落幕之地,他在這里所進行的屯田練兵活動也受到胡應(yīng)麟的贊頌,“五丈原,駐三師,三代以還僅睹茲。濱渭雜耕軍無私,芻糧百萬饒余貲,中原克服功須斯”。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但其余威依然能嚇得司馬懿狼奔而遁,《余威懾》既是蜀漢鐃歌的終篇,也是對諸葛亮大星隕落后的追念,“大星煌煌隕天末,我?guī)煼磾鋯什话l(fā)。魏人惟呼夜來躡,鳴金展幟雷電掣。懿也狼奔膽欲裂,千秋壯士贊諸葛,死諸葛走生仲達?!盵6]20

不僅在詩歌中頌揚諸葛亮“文德誕敷,爰格有苗;千秋兩階,載睹唐堯”[6]19,在史論中也對諸葛亮贊不絕口,“他如出師二表,恍惚典謨,開誠四言,參伍訓命。集耕于渭水,盡瘁于祁山。”[6]758

(二)分析諸葛亮的宗尚

劉備臨終囑托其子劉禪時說:“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朱熹說:“孔明出于申韓”[8]3235。楊慎認為,對于朱熹的論斷,“末學不敢議,也不敢從”[4]394。事實上,只是末學不敢議,而碩儒則對此議論橫生。楊慎援引宋儒的話說:“孔明為后主寫《申》《韓》《管子》《六韜》曰,孔明不以經(jīng)術(shù)輔導少主,而以刑名兵法,何也?唐子西因言,人君不問撥亂守文,要以制略為貴。后主寬厚,襟量有余而權(quán)略知謀不足,當時識者,咸以為憂,《六韜》述兵權(quán)多奇計,《管子》責輕重慎權(quán)衡,《申子》核名實,《韓子》攻事情,施之后主,正中其病,藥無高下,要在對病。萬金良藥,與病不對,亦何補哉?!盵4]358楊慎認為“此言當矣”,后主讀《申》《韓》乃是先主的遺命,“獨以此病孔明,不惟不成人之美,亦不識時務(wù)矣。”[4]358王夫之反對申韓的刻薄寡恩,指責諸葛亮“學則申、韓”[9]763,有損政德。楊慎主要討論了讀《申》《韓》的益處,而王夫之則指責研讀《申子》《韓非子》造成的危害,“劉先主、諸葛武侯尚申、韓,而蜀終不競”[9]420。早在王夫之之前,胡應(yīng)麟已經(jīng)對此發(fā)表了意見。與王夫之不同的是,胡應(yīng)麟對諸葛亮研習《申》《韓》予以肯定,“孔明治蜀不專主寬,蓋以劉璋昏暗,故稍以法振之,所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至矣。夫蚩尤五兵,湯武莫能廢,即孔明有取申、韓,亦奚損萬一耶?朱子自據(jù)一節(jié)言,其他如三顧隆中、六出隴右,大書綱目,固以后世無比矣。”[5]131胡應(yīng)麟結(jié)合特定社會條件分析以法振之的重要性,認為不能因為《申》《韓》學說有冷酷暴虐的一面就棄之如敝屣,關(guān)鍵是看怎么運用。先主劉備奉勸后主要讀《申子》和《韓非子》為什么引起宋儒的異議呢?王世貞認為,“宋儒之所得淺,而孔明之所得深故也。宋以名舍之,是故小遇遼小不振,大遇金大不振??酌饕詫嵢≈?是故蕞爾之蜀,與強魏角,而恒居其上?!盵10]356胡應(yīng)麟仰慕王世貞,“大抵奉世貞《卮言》為律令,而敷衍其說”[1]7382,在這一點上也與王世貞的觀點一致。

(三)夸贊諸葛亮的風范

胡應(yīng)麟盛贊諸葛亮的局量,“規(guī)模局量,漢唐下可萬一睹耶”,其平生作為“大都外王之事,內(nèi)圣之學也”[6]758,在將儒家“內(nèi)圣”之學身體力行的同時,落實儒家的“外王”之事。對于諸葛亮的風度和品格,胡應(yīng)麟發(fā)出由衷的贊嘆:“三國將帥,有儒者風,諸葛外,一人而已”[5]216。這雖然是在論述魯肅時有感而發(fā),卻可以看出對諸葛亮儒將風范的首肯?!叭逭唢L”是對宋代學者“儒者氣象”的另一種說法,朱熹說:“但孔明本不知學,全是駁雜子,然卻有儒者氣象,后世誠無他比?!盵8]3235陳來認為,“‘氣象’,在理學本指達到某種精神境界后在容貌詞氣等方面的外在表現(xiàn)。由于氣象是某種內(nèi)在精神的表現(xiàn),在理學的討論中常常把氣象直接作為一個精神修養(yǎng)的重要課題?!盵11]胡應(yīng)麟深受宋儒的影響,他認為“武侯人品,信軼漢唐而班三代矣。廼其人才,又絕出于三代之下者”[6]704,“武侯者,無論其人物品流,軼漢唐而班三代,其人才亦絕出于三代之下,而不可載睹也?!盵6]705這種贊揚將諸葛亮置于歷史長河中審視,認為前有古人為伴而后無堪與其并駕齊驅(qū)者。諸葛亮的品格在其后人身上得到賡續(xù),其子孫諸葛瞻、孫諸葛尚在抗擊魏軍時陣亡,干寶說:“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nèi)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盵3]772胡應(yīng)麟對這樣的評價表示認同,他認為諸葛瞻、諸葛尚頗有父祖之遺風,“瞻則死君,尚則死父,懿哉,武鄉(xiāng)其有后矣?!盵6]759

二、評斷諸葛亮的業(yè)績

(一)肯定諸葛亮知人善任

諸葛亮深具知人之鑒。在《宋書·王微傳》中,王微為了辭謝吏部尚書江湛的舉薦,就拿光武帝、諸葛亮說事,“光武以馮衍才浮其實,故棄而不齒。諸葛孔明云:‘來敏亂郡,過于孔文舉?!盵12]1665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僅見此論,因此楊慎認為“此事不經(jīng)見,當表出之”,并揣測這種說法的緣由,“蓋孔文舉名過其實,清談廢事,已有晉人之風。使遇孔明,必遭李平、廖立之罰。后人稱之,只以才學耳?!盵4]437胡應(yīng)麟對這種自相矛盾的闡釋表示質(zhì)疑,“用修(楊慎字)云孔北海大志直節(jié),而與建安七子并稱”[6]759,為何突然又說名過其實呢?“既謂北海大志直節(jié),不當以文章末技掩之。又謂名過其實,后人只以才學稱之。一文舉也,驟以其善表而出之于遷,驟以其過表而出之于后。于建安七子并稱且不可,而與李平、廖立同罰,其可乎?!盵5]109胡應(yīng)麟提出了反證的意見,表明自己的觀點。

諸葛亮對姜維的評價是“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于人?!盵3]859有人認為對姜維的這種評語言過其實,從其遺言舉薦人才中只推舉費祎、蔣琬而不及姜維可見一斑,“武侯亟稱伯約,論者以為失焉。觀亮遺言,第舉祎、琬而不及維,料之審矣”。胡應(yīng)麟認為,姜維并沒有辜負諸葛亮的知遇和擢拔,對于延長蜀漢國祚是功不可沒的,“然維于亮,要不負所知也。以禪之庸,皓之佞,非維,蜀久亡矣,艾云乎哉?!盵5]189因此,諸葛亮對姜維的識別是準確的,對姜維的評斷并不為過。

陳壽在《上諸葛亮集表》中說,諸葛亮管理蜀政務(wù),雖然盡力選拔人才,遺憾的是“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yè)陵遲,大義不及邪?!盵3]771胡應(yīng)麟也有此同慨,“故時無韓信、城父,益足以觀亮之才而不為憾也?!敝T葛亮的知人善任,得到時人的認可,既是遭到他的嚴厲處罰者,也表示誠服,“考亮于巴土名流,纖長寸善,搜錄靡遺,而廖立痛哭,李平捐生,皆以亮既亡,無能拔己?!盵6]714這都反映了諸葛亮的知人和公心。

(二)探討諸葛亮的能力

胡應(yīng)麟從政治、軍事、禮樂文化等方面分析諸葛亮的卓越才能。

第一,對治國才能的肯定。常璩《華陽國志》說:諸葛亮“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行,沒尚有余泣”。胡應(yīng)麟同意這種說法,認為“夫武侯之治國,人能悉之?!盵6]704

第二,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予以肯定。胡應(yīng)麟說:“其運籌之大者,隆中以一言定鼎,江東以片語致師,祁山之出,龐統(tǒng)均法正無間,一二僅存,無益勝負之數(shù)審也?!盵6]704胡應(yīng)麟認為諸葛亮是一位出將入相的人物,“夫相可與治天下而已,夫?qū)⒖膳c平天下而已”,他拈取了諸葛亮軍事謀略和軍事行動的幾個關(guān)鍵點,“斬王雙、圍賈詡、破費耀、走郭淮、敗宣王、馘張郃,迄于斜谷之運,渭南之耕,未嘗別遣一軍,獨任一校,而八陣一圖,同流于宇宙,為萬世法則。武侯行兵,克敵無季,居可見矣?!盵6]705這些事跡說明諸葛亮卓犖的軍事才能。

第三,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貢獻突出,其禮樂文化的貢獻也不容小覷。王通曾說:“武鄉(xiāng)不死,禮樂可興”,朱熹認為,“孔明極是子細者,亦恐是當時經(jīng)理王業(yè)之急,有不暇及此。”[8]3238王十朋也說:“假令無死,師一再舉,吳魏可吞,禮樂可許?!盵10]356胡應(yīng)麟贊同這種說法,表示“識者咸謂不誣”[6]17。

對于諸葛亮的失誤,胡應(yīng)麟非常惋惜地將之歸咎于天,“赤壁一戰(zhàn)之后,吳君臣不憂操而憂備矣。襄陽既克之后,吳君臣不惴操而惴羽矣,而昭烈忘之,壯繆忽之,武鄉(xiāng)亦姑置焉。天乎!”[5]192街亭之戰(zhàn)中魏軍的取勝,也歸咎于天幸,“余以為張郃街亭之戰(zhàn),蓋古今天幸之尤者,非可以兵家得失論也?!盵6]705

三、比較視野下的諸葛亮

胡應(yīng)麟說:“成湯聘后聞三顧,大禹征來見七擒”[6]758。通過縱橫比較,夸贊諸葛亮的非凡的智慧、卓犖的功業(yè)和高尚的品格,在歷史長河中確定諸葛亮的地位。

(一)諸葛亮與伊尹

胡應(yīng)麟從出山前的田野躬耕、受聘時的隆重禮遇,到輔佐主上吊民伐罪或恢復(fù)中原,再到以誠摯之心扶持幼主等方面做比較,認為諸葛亮在處、出、心、道等方面都與伊尹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莘野躬耕,南陽抱膝,處同也。成湯三聘,豫州三顧,出同也。伐紂吊民,出師復(fù)漢,心同也。德感嗣王,誠格庸主,道同也?!盵5]213-215人們對伊尹較少貶譏,而對諸葛亮卻頗有微詞,這是不恰當?shù)?“尹奮乎百世之上。故人無異詞。亮崛起三代之后,故家肆臆喙。杜工部云,伯仲之間見伊呂,蓋千載孔明者,至是始定?!盵5]214胡應(yīng)麟認為,杜甫將伊尹與諸葛亮的類比是最公允的,諸葛亮雖然自比管仲、樂毅,但實際上應(yīng)該是與伊尹、周公比肩的人物,“武鄉(xiāng)之在當時,雖管樂自居,實伊周之匹也”[6]712,特別是在輔佐幼主這一點上,更是與伊尹和周公何其相似乃爾,“托孤寄命,比隆伊周”[6]17。

(二)諸葛亮與管樂

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3]755。對于此類自擬,胡應(yīng)麟認為,這只是謙辭,“武鄉(xiāng)之自擬管樂,宣父竊比彭聃耳?!盵6]758雖然“武侯自擬管樂,管九合一匡,才誠不世。而所輔桓公,所用齊國,挾天子,令諸侯,其勢易舉,績用易成?!盵5]214但進一步分析,諸葛亮的條件要比管仲艱難多了,二者還是有區(qū)別的,“武侯扶弱主,藉偏邦,人心去漢,迥不侔也?!盵5]214不僅處境不同,所受到的禮遇也有不同,“至規(guī)模局量,則檻車三顧,寵辱異觀,五畝三歸,宏隘殊域,不待言矣。”[5]214一個賢者的具體境遇,如扶持的君上、面對的敵手等情況,也會影響其才能的發(fā)揮和功業(yè)的創(chuàng)造,“夫太公所輔圣主,仲則中君,而武鄉(xiāng)暗君也。太公所伐獨夫,仲則脆敵,而武鄉(xiāng)勁敵也。”[6]758

諸葛亮與樂毅的處境有很多相似之處,“樂策士之雄耳,外因齊湣之湛,中入蘇代之間,即他帥行師,臨淄反掌,何艱于毅,而武侯匹哉。大抵孔明為當時言,不容大盡,否則陳壽之詞,與將略非長,同其一也?!盵5]214

(三)諸葛亮與漢初君臣

第一,與高祖劉邦比較。首先,比較二者的知人之鑒,“高舉平、勃,而呂后再問,而高弗答也。亮舉祎、琬,祎、琬,而李福再問,而亮弗答也。夫終平、勃而漢無事矣。奚以答也。終祎、琬而蜀幾亡矣,奚以答也。智哉高乎!悲哉亮乎!”[5]189其次,比較二人遺囑對身后事的預(yù)知與安排,“高答呂后,亮囑后主,歡囑文襄,懸斷身后,毫發(fā)不爽,又胡其異也?!盵5]189

第二,與漢初諸臣比較。宋朝學者將諸葛亮與張良并稱,唐庚認為,“自漢而下,惟有子房、孔明爾”[8]3222,朱熹說:“孟子以后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8]3235。明朝學者王惟楨(字允寧)拔高張良和蕭何,而貶抑諸葛亮,胡應(yīng)麟認為這種觀點很可笑,“夫子房酂候籌帷幄治國家可也,使之統(tǒng)大眾,臨大敵,彼能然乎?!睆埩寄苤\劃但不能統(tǒng)兵,而諸葛亮兼有張良和韓信的才能,特別是在用兵方面可與韓信媲美,“淮陰登壇,高密仗策,武鄉(xiāng)分鼎,懸斷未形,毫發(fā)不爽,胡其異也?!盵5]189諸葛亮與蕭何所處的時代、所遇到的任務(wù)、所扶持的主上差別太大,“本朝王維楨氏著論,以何屈群策,亮恃己長,為兩公優(yōu)劣之辨,甚矣!其憒憒于史也。余以亮于何所值之世、所處之國,所事之主皆迥絕不倫,何所值開創(chuàng)之初,賢能輳集;而亮季世也,何所處紛拏之際,豪杰周流,而偏國也;何所事豁達之君風聲感召,而亮庸主也。以垂亡之漢,當積衰之蜀,奉庸劣之主,即一餽十起,而才生有限,惡得而用之。”[6]714結(jié)合歷史事實,胡應(yīng)麟認為“王允寧諸葛蕭何論,尤陋不足辨”[6]746,其觀點“不辨自明矣”[6]714。

胡應(yīng)麟將諸葛亮與漢初三杰做比較,來分析其綜合才能,“夫三代而下才之盛,莫如漢,漢高之目三杰也,其才猶千古一遘也。然良能運籌而未必能臨陣,何能治國而未必能運籌,信能行兵而未必能治國,高能用三子之長,以取天下,而未必能以身兼三子之長。”[6]704更有甚者,諸葛亮不僅一人可兼張良、蕭何、韓信等人之長,而且還兼有漢高祖劉邦的取天下的能力,“武侯之才,則三子之長以身兼之,而且能取天下。能取天下而且能弗取也。”[6]704所謂“能取天下而且能弗取”,指的就是張軾所說的“事凡庸之主君,專權(quán)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盵10]223張良和陳平各有所長,張良洞悉天下大勢,陳平則善于機變。諸葛亮雖身兼三杰之長,但很難面面俱到,“良、平皆策士之雄也。夫三杰之目,首留候。而六出之奇,專曲逆,何也?良洞悉天下之幾,平巧濟一時之變。夫捐金草具,云夢偽游,良弗屑也。非平也疇則能之。昭烈伐吳,孔明嘆曰,孝直在,不令主上及此。達良、平事者,可與繹諸葛之言矣?!痹S多人認為法正可以勸動劉備而諸葛亮不能,以此為據(jù)認為諸葛亮不及法正。理解張良、陳平的各自優(yōu)長,就能理解諸葛亮在這一點上不及法正的緣由。

(四)諸葛亮與司馬懿

《宣受命》極盡頌揚司馬懿之能事,“言宣皇帝御諸葛亮,養(yǎng)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12]648,特別是在述及與諸葛亮的對抗中,“御葛亮,鎮(zhèn)雍梁。邊境安,夷夏康……養(yǎng)威重,運神兵。亮乃震斃,天下安寧?!盵12]648《晉鼙舞歌·天命篇》不顧實際情況曲意美化司馬懿,“威風震勁蜀,武烈懾強吳。諸葛不知命,肆逆亂天常。擁徒十余萬,數(shù)來寇邊疆。我皇邁神武,秉鉞鎮(zhèn)雍涼。亮乃畏天威,未戰(zhàn)先仆僵?!盵12]630前者說諸葛亮面對司馬懿的“神兵”而“震斃”,后者則謂諸葛亮逆道而行騷擾漢中,司馬懿以神武之兵遏制了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畏懼司馬懿的“天威”,“未戰(zhàn)先仆僵”。胡應(yīng)麟所作《鐃歌》中《蜀如虎》篇與之針鋒相對,以完全不同的話語表達,贊揚諸葛亮而揶揄司馬懿:“蜀如虎,師甚武,熊羆十萬下天府。仁義禮樂為盾櫓,奸雄閉穴氣銷沮,甘受巾幗呼老姥,嗟嗟,懿如鼠,亮如龍,蜀如虎?!盵6]20

胡應(yīng)麟在文章中多次論及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壘,“賊堅壁不出戰(zhàn),使以巾幗遺之,懿顰蹙受焉,魏眾咸曰:‘公畏蜀如虎,奈人笑何?!盵6]20稱諸葛亮是人杰,而稱司馬懿是奸雄,“噫!彼司馬懿者,百代奸雄之最”[6]712,“司馬懿之窮奸極宄,馳驟疆場,其握算若神明,發(fā)機若神蜮?!盵6]7077雖然兩人均為人中之雄,但司馬懿要比諸葛亮遜色一籌,“兩雄相當,智窮力屈,巾幗之受,借曰老師”[6]705。胡應(yīng)麟借助司馬懿之口來稱贊諸葛亮是個奇才。《三國志》記載,“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3]768《晉書》記載,“經(jīng)日,乃行其營壘,觀其遺事,獲其圖書、糧谷甚眾。帝審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7]8在對二人進行比較時,胡應(yīng)麟征引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論,并感嘆說:“跡其生平,曷嘗有所輸服。獨斯言也,觸于目而發(fā)于衷”[6]712。雖然在街亭之戰(zhàn)中司馬懿獲勝,但“街亭之勝,由馬謖非才,違亮節(jié)度,出于天幸”,只是僥幸而已。

四、辯駁對諸葛亮的詰難

(一)商榷諸葛亮的“笨”與“粗”

楊慎引用《朱子語類》的表述,稱“諸葛亮只是笨”,對“粗”字提出質(zhì)疑,認為“不是此字,乃書作盆,而音發(fā)之。噫!諸葛亮豈笨耶?”[4]610胡應(yīng)麟“審其是非而駁之”,對楊慎的說法提出商討意見。首先,朱熹曾謂“論三代而下儒者氣象,曰張良、諸葛亮,只是太粗”。三代以下賢良之人多如繁星,而朱熹單舉張良與諸葛亮,那么“太粗”就不是簡單的否定了。其次,核查《朱子語類》本文,并無“笨”字,應(yīng)為楊慎誤記。第三,讀古人文字,應(yīng)該平心靜氣,聯(lián)系上下文,“熟參之上下語脈得其立言本意乃可”。如果“毛摘片詞,附會胸臆”,就會產(chǎn)生誤解。諸葛亮有儒者之風,“資質(zhì)好,有正大氣象”[8]2476;“天資甚美,氣象宏達”[8]3236;“諸葛孔明大綱資質(zhì)好,但病于粗疏。孟子以后人物,只有子房與孔明。子房之學出于黃老;孔明出于申韓,如授后主以《六韜》等書與用法嚴處,可見。”[8]3235縱觀朱熹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表示推許的,“而楊以為譏議,難矣哉?!盵5]131

(二)辨析蜀漢君臣關(guān)系

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魚水關(guān)系被稱作千古佳話,胡應(yīng)麟對君臣二人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夫先主、武侯,人杰也”[5]191。與此同時,對于“昭烈以漢室宗親親任武鄉(xiāng),君臣一德”[6]17極力贊揚,“先主屯新野,三顧諸葛亮于隆中,明良之盛,瓊絕千古”[6]18;胡應(yīng)麟注意汲取前賢的智慧,“昔人之說有當于吾心者,務(wù)著其出處而韙之;亡當于吾心,務(wù)審其是非而駁之……今明知其得而掩為己有,未競其失而輒恣譏彈,壯夫不為,大雅當爾耶。”[5]409他是這樣說的,大多時候也是這樣做的?!渡偈疑椒抗P叢》中摘錄了楊慎《升庵集》中許多關(guān)于諸葛亮的論斷,并以簡單的評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有當吾心”的一些論點,有時則是徑直引入,不做評判?!遁z耕錄》轉(zhuǎn)引他人對諸葛亮的評論,認為諸葛亮“忠于玄德,而非忠于漢獻,以漢獻尚在,而玄德之立為不當也”。楊慎認為“此說謬矣”。他引用習鑿齒的論點,“惠公朝秦,而子圉以立。更始猶存,而光武舉號。顯著合義討賊,是宜速尊以奉大統(tǒng)。民欣反正,出睹舊物”,肯定其論斷“可謂識時之卓見”。晚于習鑿齒卻未見習鑿齒的論點,就輕發(fā)議論,“寡漏不學如此,不自知而輕議大君子,真可惡也”。陶九成不加分辨將其錄入《輟耕錄》,楊慎指責其“亦輕薄子哉”[4]695。胡應(yīng)麟在按語中,只是對資料的出處(余文豹《吹劍錄》)及發(fā)論者(余文龍)做了辨析,并未針對楊慎的觀點提出異議,說明這種觀點屬“有當于吾心者”。胡應(yīng)麟認為諸葛亮“身任復(fù)漢之責”,君臣同德,權(quán)力復(fù)興漢室。劉備死后,諸葛亮夙夜興嘆,“出祁山六焉,曷謂欲長守蜀也”[5]192。

(三)澄清懸浮的歷史公案

在《讀晉書司馬宣王本紀》中,胡應(yīng)麟概述了《晉書·宣帝紀》對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抗的事實后指出,所列“事實本《漢晉春秋》前半大同,獨后百數(shù)言誣甚?!稘h晉春秋》明言斂兵依險不得交,而云與亮相遇,列陣待之,兵才接而亮退。”[6]735這樣的歷史書寫“或藉以為口實,使孔明震古一建之勛,壞于瞽說,此余不得不詳為辯也?!盵6]735《晉書》纂修于唐朝,本應(yīng)沒有什么顧忌,但是《宣帝紀》深受晉代史書的影響,對司馬懿夸大其詞,同時貶低諸葛亮,而唐太宗李世民寫的論贊中又謂“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斗志,遺其巾幗,方發(fā)憤心。杖節(jié)當門,雄圖頓屈,請戰(zhàn)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7]21胡應(yīng)麟將正文與論贊對比,肯定了唐太宗的贊語,“善乎文皇之贊”,批評了史官們所寫正文的誣罔,“即贊詞以觀傳語,其前后枘鑿,自相背違,無事詳核他書,誣罔立判矣。”[6]736

《三國志》中所謂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歷代學者指責陳壽貶低了諸葛亮,“議者以此少之”[7]2138。王十朋說:“將略非長,庸史之語”[10]356;張軾也說:“每恨陳壽私且陋,凡侯經(jīng)略次第,與夫燭微消患,治國用人馭軍行師之要,悉暗而不章?!盵10]307胡應(yīng)麟認為以此攻擊陳壽是“不詳其顛末”,“不詳核傳文之顛末,且不知壽之所處何時而托摭片言以藉口者也”。陳壽身處晉朝,如果不隱晦表述,就有可能像蔡邕、崔浩一樣遭遇滅頂之災(zāi),因此“壽于武鄉(xiāng)行陣之際,戰(zhàn)勝攻克,不得不迂回其筆,以少致其北面之私者,而其意于武鄉(xiāng),實未嘗軒輊也?!盵6]712值得關(guān)注的是,陳壽尊崇諸葛亮是周公、召公的品流,對諸葛亮的功業(yè)“能征之,能贊之,則古今知武鄉(xiāng),壽居最焉可也?!盵6]731對于街亭之戰(zhàn)的敘事,《晉書》“竄易舊文顛倒故實”,而陳壽《諸葛亮傳》則“于街亭之役直書不諱”[6]735。胡應(yīng)麟以知人論世的態(tài)度看待陳壽的歷史書寫,撼動了流行千載的誤解,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胡應(yīng)麟的觀點成為陳壽一案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并被王鳴盛、錢大昕、趙翼等一批清代學者所繼承,他們的觀點又被后世學者廣泛引用,于是為陳壽辯冤漸成主流?!盵13]

胡應(yīng)麟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是以堅持蜀漢正統(tǒng)為基點,“自兩漢以還,大統(tǒng)故當以蜀為正”[6]17。他反對陳壽的觀點,而贊同朱熹的立場,“陳壽《三國》帝魏先晉,紫陽一正其謬,稱快千秋”[6]17。他認為傅玄、繆襲處于特定的時代,“彼各尊其主,勢則宜然”[6]17,可是“百世之后,是非大明”[6]18。胡應(yīng)麟“才高而氣雄”[14],撰寫《補蜀漢鐃歌》理直義形據(jù)實陳詞,就是書寫歷史真相一雪忠正義士真面目的一種路徑,“余則何敢以謙讓未遑也”[6]18,這正是其著作中論述諸葛亮篇幅眾多、立場鮮明的原因。

猜你喜歡
楊慎孔明司馬懿
敗而不傷才能笑到最后
吳孔明院士在晉指導植保工作
我愛孔明鎖
司馬懿何以能絕處逢生
老謀子司馬懿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chuàng)作的影響
小楊慎智對先生
對聯(lián)(2015年23期)2015-11-14 14:19:49
楊慎:這個狀元郎沒有情趣
火花(2015年1期)2015-02-27 07:40:14
司馬懿曬書露馬腳
也說『個個孔明諸葛亮』
對聯(lián)(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52
集贤县| 葫芦岛市| 镇安县| 斗六市| 岳阳市| 乌拉特前旗| 南康市| 大同市| 定边县| 海城市| 神农架林区| 高碑店市| 镇江市| 闽侯县| 嵩明县| 佛坪县| 南郑县| 通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房山区| 简阳市| 汨罗市| 安阳市| 交口县| 蒙自县| 永城市| 搜索| 柳江县| 蒙城县| 延吉市| 阿勒泰市| 望城县| 游戏| 福清市| 云阳县| 页游| 河曲县| 阿尔山市| 金坛市| 吉木乃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