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影響因素探析
——基于CGSS數(shù)據(jù)的實證研究

2023-12-13 12:15:06
隴東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公平信任

孫 蕾

(青島大學 學生工作處,山東 青島 266000)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推動國家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深刻的轉型期,新時代大學生群體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在社會轉型的思潮中,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經(jīng)濟全球化下多元文化的沖擊、市場經(jīng)濟負面效應的顯現(xiàn),全媒體時代信息的魚龍混雜,這些都給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狀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利用馬得勇教授主持的2017年網(wǎng)民社會意識調查數(shù)據(jù)庫的公開數(shù)據(jù),分析了政治層面的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政治關注,文化層面的官方媒體信任、非官方媒體信任和文化認同以及社會層面的社會公平訴求和社會信任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影響,以期探尋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影響因素及其形成機制,從而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愛國主義情感

目前學術界對愛國主義最普遍的看法均指向了情感維度,認為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對國家根本利益的關心和維護。列寧認為,愛國主義是千百年建立起來的對國家最深沉的感情[1]。金斯頓強調,愛國主義是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2]。國內有學者認為愛國主義的突出表現(xiàn)為對國家的感情,即對自己國家的歸屬、認同和忠誠,并進一步將愛國主義定義為情感系統(tǒng)和行為準則兩個方面[3]。還有研究從情感、理性、社會思想、價值觀念以及行為五個方面來探討愛國主義[4]。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包含了多層含義,其中最基礎的就是對祖國的深厚情感[5]。學術界大多從情感出發(fā)理解愛國主義,本研究也主要從情感出發(fā)探討愛國主義這一變量及其影響因素。

(二)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影響因素及研究假設

1.政治層面。政府信任是公共機構本身權威的外部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公眾認同公權力合法性的這一心理狀態(tài),其實質是來自公眾一種政治認同[6]。政府信任與認同感往往呈正相關[7]。同時,愛國主義包含了對國家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以及文化認同,并以此要求公民加強對國家的政治忠誠[8]。因此,愛國主義與本質是政治認同的政府信任必然存在一定的關系。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政治效能可以被看作是政治認同的一種實踐機制[9]。也有研究表明,中國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偏低,政治參與活動不積極,因此對政府的信任感也有限[10]。也有研究是針對愛國主義、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三者間相互關系的,因此本研究假設愛國主義與政治效能感之間有某種正向關系。就政治關注度而言,已有研究表明,愛國主義與公共生活存在一定的關系,愛國主義精神越強,越有可能對政治感興趣[11]。這一研究將愛國主義看作自變量,將對政治的感興趣程度作為因變量,認為愛國主義能夠正向影響政治興趣程度。但是,本研究認為愛國主義與政治關注之間存在反向因果關系,政治關注也是衡量大學生政治認知水平的首要因素,大學生的政治關注直接影響他們對社會的態(tài)度,以及未來介入社會的方式,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集體主義傾向,其中孕育著愛國主義精神[12]?;谝陨系挠懻?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1:高校大學生的政府信任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假設1.2:高校大學生的政治效能感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假設1.3:高校大學生的政治關注度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2.文化層面。官方媒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作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最主要的宣傳者,官方媒體能夠通過其發(fā)布的內容構建正面的國家形象,影響國家在公眾心中的印象,最終影響公眾對國家的情感[13]。已有研究表明,媒體能夠通過圍繞國家話語權進行宏大的敘事,極大地促進民眾愛國主義情緒的提升[14]。根據(jù)框架理論,經(jīng)常使用官方媒體的公眾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官方媒體新聞中愛國主義框架的影響,從而逐漸提高愛國主義情感;就非官方媒介而言,有研究發(fā)現(xiàn),官方媒體信息正向影響公眾的政府信任,而非官方媒體信息則負向影響公眾的政府信任,也即官方媒體和非官方媒體的信息傳播能夠形成一正一負的框架效應[15]。在網(wǎng)絡技術迅速發(fā)展和多元價值觀沖擊的背景下,大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非官方媒體獲取外界信息,社會中的一些負面信息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觀[16]。文化認同是指人們對自己所遵循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理念等的相信和認同[17]。已有研究指出,文化認同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接受或者認同某種文化價值,形成精神共同體,進而形成民族命運共同體[18]。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與文化認同必然具有相應的聯(lián)系,基于以上的討論,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1:高校大學生的官方媒介信任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假設2.2:高校大學生的非官方媒介信任與愛國主義有顯著負向關系。

假設2.3:高校大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3.社會層面。有學者從法學的角度探討公民權利與愛國情感之間的關系,以美國獨立戰(zhàn)爭為例,為爭取或保有權利的獨立戰(zhàn)爭激發(fā)了第一代美國人的愛國熱情,公民權利不僅是愛國情感產(chǎn)生的基礎和根本,也是公民權利與愛國情感之間形成的一種正相關,而公民的權利與愛國情感的關系中則隱含著一個關鍵的要素——公平[19]。還有學者從公共行政精神出發(fā)探討愛國,樂善好施作為公民精神的代表,對以推廣政體價值并保護公民的政府來說,是實現(xiàn)愛國主義的必要條件。樂善好施強調熱愛公民、公平地滿足公民需要,實現(xiàn)公共利益,對應的是群眾的社會公平訴求。從這個角度來講,公共行政精神、社會公平訴求以及愛國主義是緊密聯(lián)系的[20]。基于以上的討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1: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公平訴求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假設3.2: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信任與愛國主義有顯著正向關系。

二、研究方法

(一)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數(shù)據(jù)來自馬得勇教授主持的《2017年網(wǎng)民社會意識調查》,該調查采用網(wǎng)絡問卷的形式,研究中國普通大眾社會意識的具體情況;調查共有2379個樣本。本文主要討論影響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因素,因此,本文在使用數(shù)據(jù)時將職業(yè)限定為“在校讀書(大學或高中)”,將受教育程度限制為???高職等)及以上學歷,共抽取出422個樣本用于本次研究。

(二)變量測量

1.因變量的測量。本次研究的因變量為高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將因變量操作化為問卷中的具體問題,分別為“作為中國人,我很自豪。”“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沖突時,個人利益必須無條件服從國家利益?!币约啊懊慨斏龂熳鄧钑r我總是覺得這一刻很莊嚴?!睂θ齻€問題的測量使用李克特的五點量表,賦值1至5分,1為非常反對,5為非常滿意。因變量是以上三個問題組合起來的量表進行測量,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為0.7228。通常,科隆巴赫系數(shù)大于0.6則表明量表的信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本研究中對因變量進行測量的量表信度良好。本研究在分析時將三個問題的得分計算平均值,作為因變量的數(shù)值。

2.自變量的測量。在本研究中,影響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因素分為政治層面、文化層面和社會層面。政治層面操作化為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政治關注三個維度;文化層面操作化為官方媒體信任、非官方媒體信任和文化認同三個維度;社會層面操作化為社會公平訴求和社會信任兩個維度。

政治層面操作化為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政治關注三個變量。政府信任通過詢問受訪者對法院、警察、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省級政府、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的態(tài)度來測量,賦值1至4分,1為完全不信任,4為非常信任。由于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受基層政府的指導,對人們的政府信任感知有最直接的影響[21],因此,本研究在討論政府信任時將村委會也納入進來。政府信任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為0.7837,信度良好。本研究在分析時將不同層級政府信任量表取平均值,作為政府信任這一變量的數(shù)值;政治效能感是公民積極參加政治生活的動力來源,體現(xiàn)了公眾對自身在政治生活中能夠發(fā)揮多大作用的感知[22]。政治效能感通過“我覺得我有能力參與政治或公共事務”來測量,賦值1至5分,1為強烈反對,5為非常同意;政治關注這一變量用以下五個問題進行測量:第一個問題是“總體來說,您對時政類消息感興趣嗎?”1為完全沒興趣,5為很感興趣。第二個問題是“您上網(wǎng)主要是做什么?”對“了解時事政治經(jīng)濟社會類消息”這一選項的回答:1為幾乎沒有,4為幾乎每天如此。第三個問題是“請問您平時喜歡閱讀什么內容的雜志、書籍或網(wǎng)絡文章?”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問題分析類”這一選項的回答:1為完全不喜歡,5為非常喜歡。第四個問題是“請問您平時喜歡看什么內容的電影、電視節(jié)目?”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新聞(新聞聯(lián)播等)”這一選項的回答:1為完全不喜歡,5為非常喜歡。第五個問題為“您經(jīng)常和別人談論國內外政治經(jīng)濟社會問題嗎?”1為從來不討論,4為經(jīng)常。由于政治關注變量的測量涉及的量表有四點量表和五點量表,因此在對五個問題的得分取平均值之前,對不同問題均進行了標準化的處理。政治關注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為0.7947,量表信度良好。政治關注變量值為對五個原始問題標準化得分的平均值。

文化層面操作化為文化認同、官方媒體信任和非官方媒體信任。文化認同變量由以下兩個觀點進行測量:“尊崇我們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很重要”(賦值1至5分,1為強烈反對,5為非常同意)以及“我為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而驕傲”(賦值1至5分,1為非常反對,5為非常同意)。文化認同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為0.6165,量表的信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媒介信任分為官方媒介信任和非官方媒介信任。媒介信任由“假如發(fā)生突發(fā)事件(腐敗案件、群體性事件等),下面這些信息渠道發(fā)布的信息您在多大程度上覺得可信?”來測量。根據(jù)受訪者的回答,用對相關政府機構(公安、法院等)和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的信任程度打分來衡量高校大學生對官方媒體的信任度,將地方性商業(yè)媒體、自媒體、網(wǎng)站自采媒體、國外媒體以及朋友圈、熟人等小圈子分享的消息的信任程度打分作為對非官方媒介信任的衡量(賦值1至5分,1為完全不可信,5為非??尚?。對官方媒介信任和非官方媒介的信任程度打分分別取平均值,作為官方媒介信任得分和非官方媒介的信任得分。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官方媒介信任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為0.8273,非官方媒介信任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為0.7109,這表明量表信度均較好。

社會層面操作化為社會公平訴求和社會信任兩個變量。社會公平訴求是通過詢問受訪者對“我們要致力于建設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以及“國家應該加大對社會底層和弱勢群體的保護”兩個觀點的態(tài)度來測量。賦值1至5分,1為強烈反對,5為非常同意,最后對兩個觀點的打分取平均值。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社會公平感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為0.6773,信度較好。社會信任主要是根據(jù)高校大學生對社會穩(wěn)定程度的感知來衡量,通過詢問受訪者對以下兩種觀點持何種態(tài)度來測量社會信任程度:“現(xiàn)在的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惡人當?shù)?好人得不到好報?!币约啊艾F(xiàn)在的社會越來越不安全和混亂,隨時有可能出大亂子?!睂卮疬x項進行反向編碼,編碼后選項為1為非常同意,5為非常反對。對社會信任的兩個問題的回答取平均值,得到社會信任變量的得分,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該變量的信度系數(shù)為0.71,信度較好。

3.個人因素。個人因素主要有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性別為虛擬變量,1代表“男”,2代表“女”。年齡為分類變量。由于本文探討的群體是高校大學生,因此將受教育程度進行條件約束,1為博士,2為碩士,3為本科,4為專科(高職等)。政治面貌為類別變量,1為中共黨員,2為民主黨派,3為一般群眾。

三、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本研究將高校大學生群體愛國主義作為因變量,以政治信任、政治效能感、政治關注度、官方媒體信任、非官方媒體信任、文化認同,社會信任與社會公平訴求作為自變量,以年齡、性別、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為控制變量(變量間的描述性統(tǒng)計詳見表1),采用多元回歸分析(OLS)的方法,利用stata15軟件進行分析。通過多元線性回歸的檢驗,模型整體的擬合優(yōu)度為0.51,即自變量對因變量愛國主義情感的解釋力達51%,擬合度良好,方差膨脹因子均低于10,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表1 變量間的描述性統(tǒng)計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政治層面的政府信任、文化層面的官方媒體信任、非官方媒體信任和文化認同以及社會層面的社會公平訴求均顯著影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詳見表2)。

政治層面,政府信任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β=0.399,P<0.00),這意味著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政府信任每增加一個單位,愛國主義情感平均會增加0.399,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1.1。政治效能感與愛國主義情感之間具有負向關系(β=-0.366,P=0.243),但其P值大于0.05,未能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假設1.2未得到支持。政治關注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之間具有正向關系(β=0.410,P=0.211),但其P值大于0.05,未能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假設1.3未得到支持。

表2 愛國主義情感影響因素多元回歸結果(OLS)

文化層面,官方媒體信任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顯著正向關系(β=0.184,P<0.00),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官方媒介信任每增加一個單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平均會增加0.184,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2.1。非官方媒體信任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負向關系(β=-0.231,P<0.00),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非官方媒體的信任每增加一個單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平均會下降0.231,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2.2。文化認同感與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之間具有顯著正向關系(β=0.293,P<0.00),即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文化認同每增加一個單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平均會增加0.293,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2.3。

社會層面,社會信任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顯著負向關系(β=-0.514,P=0.102),其P值大于0.05,未能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假設3.1未得到支持。社會公平訴求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顯著正向關系(β=0.213,P<0.00),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社會公平訴求每增加一個單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平均會增加0.213個單位,驗證了本研究的假設3.1。

控制變量中,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均顯著地影響了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情感。相對男性來講,女性的愛國主義情感平均要低0.17(β=-0.17,P=0.02)。年齡對大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相對于18至24歲的大學生,25到29歲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要平均高0.22(β=-0.22,P=0.013);30至34歲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平均要高0.38(β=0.38,P=0.116),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相對于??粕鷣碇v,本科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要低0.27,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碩士研究生要低0.44(β=-0.44,P=0.006);博士研究生要低0.63(β=-0.63,P=0.003)。相對于一般群眾來講,中共黨員的愛國主義情感平均要高0.56,民主黨派平均要低0.61,但均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顯著。

四、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將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以及政治面貌作為控制變量,討論了政治因素中的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政治關注,文化層面的官方媒介信任、非官方媒介信任、文化認同以及社會層面的社會公平訴求和社會信任對高校大學生群體愛國主義情感的影響,對于有針對性地開展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根據(jù)實證研究的結果,本研究提出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建議。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視政府信任的關鍵作用

當代的愛國主義突出體現(xiàn)為公民對祖國的信任[23],而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強化了人們對國家這一概念的認知,因此,那些政府信任水平高的個體,其本身就具有比較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高校大學生群體與社會其他年齡段的公眾不同之處有兩點,即一方面,從大的時代背景來看,當代大學生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于政府的信任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復雜、多重價值觀的影響和沖擊;另一方面,從個人成長的階段來看,青年階段是一生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關注大學生群體對政府信任的程度和對政府支持的程度對培養(yǎng)祖國未來人才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祖國認同感和信念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實際出發(fā),一方面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增強時事政治、大政方針等內容的宣傳與講解,開展紅色主題講座、先進事跡分享等,在大學生群體中樹立正確的導向,增強學生的政府信任感和政治認同感;另一方面,發(fā)揮實踐“第二課堂”的作用,打通大學生群體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保障大學生在社會決策和制度建設方面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在參與中提高政府信任,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大官方媒介傳播的力度和廣度

媒介信任可以根據(jù)信息提供的主體不同分為官方媒介和非官方媒介。從這個角度來研究媒介信任對大學生愛國主義的影響,就是研究對媒介背后的主體的信任與大學生愛國主義的關系。在本研究中,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官方媒介信任能夠正向影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而非官方媒介的分析結果能夠負向影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而具體來說,對官方媒介的正向影響作用有兩種解釋:其一就是更加信任官方媒介的大學生,其本身就是因為信任政府,才更傾向于選擇官方媒介作為信息的獲取渠道,而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往往會使這部分大學生具有更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另一種解釋是官方媒介是政府進行政治信息傳播宣傳的主陣地,所報道的新聞以正面宣傳為主。這種純粹的正面導向性是以營利性為特征的非官方媒介所不具備的。官方媒介這種積極的正向引導和權威性通過發(fā)布正面信息、肅清謠言和負面輿論等予以體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對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危機應對能力的信任程度逐漸提高,進而提高了對國家的信任和愛國主義情感。而非官方媒介的負向影響作用,可能的解釋為,非官方媒介在內容的發(fā)布上更加傾向于即時性和營利性,同時由于政府“把關人”角色的弱化,導致非官方媒介提供的信息魚龍混雜,并且非官方媒介在發(fā)布新聞時,可能會通過框架效應制造爆點,對受眾產(chǎn)生負面效應。以突發(fā)事件為例,政府信任容易被社會突發(fā)事件影響,而大學生對社會中的突發(fā)事件特別是負面事件往往都是通過社會媒體網(wǎng)絡等非官方媒介獲得[24]。因此,非官方媒介會對大學生的政府信任帶來負向影響,而政府信任水平低,愛國主義情感也相對較低。因此,高校要做官方媒介信息的宣傳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充分利用官方媒介的正向輿論引導作用,創(chuàng)新宣傳的方法和手段,將官方媒介提供的正面政治信息作為素材貫徹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的方方面面,加大官方媒介政治信息在高校傳播的力度和廣度,提高大學生對這部分信息的接觸頻率和接受程度,通過弘揚正面內容突出國家發(fā)展的進步與成就,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在高校構建正向的輿論引導格局,提高大學生對政府及國家的信任,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25]。

(三)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增強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培養(yǎng)家國情懷

十六大報告定義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也提示了民族精神可以被劃分為三個層次的內容,即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和公民人格[26]。因此,文化認同與作為民族精神核心的愛國主義必然具有某種聯(lián)系。文化賦予了國家存在的合法性和公共性,因此愛國主義也必然離不開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產(chǎn)物,也是民族文化最深層次的價值意蘊。文化認同的最終歸屬就是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引領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注重在增強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家國情懷,將情感教育與理性教育相結合,將愛國情感與國家認同相結合,培育理性的愛國者,增強共同體意識。更重要的是,基于文化認同背景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更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在國家共同體中的責任和使命,將“小我”融入“大我”,發(fā)揮青年的力量。

(四)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公平觀教育

社會公平是社會發(fā)展最根本的價值導向,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27]。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社會公平訴求與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針對這一結果,可能的解釋是,社會公平訴求的程度是衡量公眾對于公平的要求是否得到實現(xiàn)的重要指標。大學生相對于普通大眾,其神經(jīng)元更加敏感,更可能關注到社會的不公平。他們具有受教育者和社會公民的雙重身份,自身思想的解放和外在不公平現(xiàn)象的矛盾再加上新媒體的沖擊,使他們具備了較為清醒的公民意識。在對社會公平進行觀察和體悟的基礎上,公民意識和對權益的訴求驅使大學生群體要求社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實現(xiàn)公平。而愛國,代表每一個國家公民對祖國的政治認同,以及基于這一認同所擔負的為國家的強大和發(fā)展而努力奮斗的基本政治責任[28]。而這種政治認同不僅是對國家層面情感的歸屬和認同,也是對自己在國家中的身份和意義的認同。實現(xiàn)公平公正就是基本政治責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大學生對社會公平的訴求越強烈,其自身擔負的為祖國發(fā)展而奮斗的政治責任就越強烈,而這種政治責任就源于愛國的期望,源于對國家發(fā)展向好的期盼。因此,高校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公平觀教育,加強大學生對社會公平的科學認知,糾正極端、不正確的公平觀。同時加強意識教育,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國家忠誠,在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中找到并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公平信任
不公平
公平對抗
怎樣才公平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表示信任
公平比較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桃之夭夭B(2017年2期)2017-02-24 17:32:43
從生到死有多遠
信任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桐庐县| 泊头市| 邳州市| 安达市| 遵化市| 永仁县| 庐江县| 城步| 阳信县| 沧源| 黎川县| 温宿县| 淮北市| 凤阳县| 琼海市| 香港 | 呼和浩特市| 淮阳县| 开平市| 茂名市| 赫章县| 宁明县| 福建省| 滦平县| 那曲县| 广饶县| 鹤壁市| 无极县| 南城县| 高雄市| 监利县| 山丹县| 大新县| 肥乡县| 如皋市| 江西省| 宜春市| 淅川县| 安溪县| 溧水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