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石學視域下明代古物鑒藏現(xiàn)象的語境探究

2023-12-25 02:31:39JinMeng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金石學古物文人

靳 萌/Jin Meng

金石學是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學問。北宋時期,統(tǒng)治階級倡導恢復禮法以及嘉獎經學的制度,宋代人逐漸開始迷戀和收集古物,伴隨著墨拓術及活字印刷技術的出現(xiàn),便捷了金石文字的印拓與流傳,金石學也得以誕生。其后的元明時期,則被視為金石學發(fā)展的中衰期。到了清代,金石學在繼承宋代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新高峰,受“乾嘉學派”的影響,清代人注重對金石學的研究,如《西清古鑒》等書乃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金石著作。到了近代,金石學被視為考古學的前身,逐漸被劃分進考古學的范疇當中。相較之下,學者多稱元明時期為金石學發(fā)展的落寞階段。事實上,明代的金石學發(fā)展雖不如宋代和清代那樣鼎盛,但盛行古物收藏鑒賞風氣,出現(xiàn)古物鑒藏熱潮也依舊脫離不開前代金石學興盛的發(fā)展背景。為何金石學發(fā)展至明代會逐漸轉型為一種人人追求購藏鑒賞的社會風尚,則是文章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王宏理在《中國金石學史》言:“近代以來隨著學者們對于金石學的研究,由史學研究到美術研究,從收集、發(fā)掘、捶拓一直到收藏、保管再到流通,金石學歷史已經不可阻擋地從國家收藏的古器物學、史學研究擴大到古董的收藏把玩?!保?]可見,從對金石學的學術研究擴展到對古器物的鑒藏把玩是金石學發(fā)展的歷史趨勢,但具體原因還需深入挖掘,因此從金石學的視域考察探究明代古物鑒藏之風興起并得以發(fā)展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

文章以明代古物鑒藏現(xiàn)象的原因為研究對象,從金石學的視域下以“語境”的觀念對此現(xiàn)象進行多層次的闡釋。“語境”有何含義?按照當下學者對于語境的理解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特指語言、話語的上下文或前后關系;另一種指某件事物的前后關系、境況,或者擴展為一種特定的“文本”及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諸多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lián)系。[2]二者所討論的,一是語言的上下文,即語境的表層含義,二是情景的上下文,涉及語境的構成因素應當屬于語境的更深層次含義。如此,“語境”一詞在本文中如何理解運用顯得十分重要,一般我們界定語境的標準,認為應具有普適性和深度性,也就是說,所研究的語境因素要涵蓋語境系統(tǒng)中的所有構成因素。本文的研究主題較為契合語境探究的第二層含義。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是較早關注語境問題的,他曾明確地指出:“文本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離開了語境,故事也就沒有了生命?!保?]當代學者李心峰也曾發(fā)表觀點:任何一個“文本”都是特定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條件下的產物,而要解讀這個文本,則勢必會關涉到具體的社會歷史文化語境。如果藝術品缺乏語境要素的支持就無法構成藝術,只能被稱為非藝術或反藝術。如果具備了一定的語境,原本是非藝術的東西卻有可能被重構為藝術。藝術與語境有著密切聯(lián)系,藝術品意義的形成受語境制約,已成為藝術理論研究領域的一個共識。[4]這都表明語境理論已經成為當前學者研究的中心話題并且具有普適性,在語境中考察明代古物鑒藏現(xiàn)象的研究范式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之處在于,首先,語境系統(tǒng)涵蓋多種構成因素,而明代出現(xiàn)博古鑒藏熱潮現(xiàn)象背后涉及的原因并不單一,其中不乏歷史政治、文化傳統(tǒng)、經濟生活等諸多因素;其次,明代古物鑒藏現(xiàn)象如果脫離了明代社會的整體語境便構不成一種藝術文化現(xiàn)象,分析研究也會缺乏深度,那么研究便丟失了意義。因此,將明代博古鑒藏現(xiàn)象的原因放在“語境”的理論下研究是合乎情理和必要的,文章也致力于為學界探究明代的博古藝術文化提供一個更為獨特的視角和路徑。

一、金石視域下的明代鑒藏之風

(一)金石緣起

從歷史進程縱向觀看金石學的發(fā)展,它萌生于春秋末葉至隋唐五代,興盛于北宋。根據(jù)翟耆年《籀史》所載,兩宋期間出現(xiàn)的金石專著多達34種,其中歐陽修所著《集古錄》10卷開創(chuàng)宋代研究金石之新風。馬衡在《中國金石學概要》中特別指出,自鄭樵創(chuàng)《金石略》,“而后金石學一科,始為專門之學”[5]。王國維曾說:“宋代學術,方面最多,進步亦最著?!保?]全祖望在《宋元學案序錄》更是明確指出,“慶歷之際,學統(tǒng)四起”[7]。北宋慶歷年間,這樣學術繁盛、百家爭鳴的文化熱潮出現(xiàn),離不開宋時社會疑古思潮的推波助瀾,然而,這種思潮的興起并非北宋慶歷之際一蹴而就,宋代由于政治環(huán)境清明,百姓安居樂業(yè),經濟繁榮,社會生產力、生產方式都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使得社會結構、社會文化都發(fā)生了改變,尤其是文化方面變化最著。由于宋代的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自由,一些學者開始對傳統(tǒng)的儒學經學提出質疑和反叛,疑古思潮也以勢不可擋般的姿態(tài)在整個宋代蔓延開來。王應麟《困學紀聞》曰:“自漢儒至慶歷間,談經者守訓故而不鑿?!镀呓浶鳌烦龆陨行缕嬉?;至《三經義》行,視漢儒之學若土梗。”[8]一些學者在開始懷疑引經據(jù)典的可信度下,慢慢地轉向關注金石文獻,金石學得以興起,并成為一門時髦學問。在這種學術大環(huán)境之下,學者們敢于創(chuàng)新、變古,從而開辟了金石領域的新天地,學術研究取得了前人沒有達到的新高度。最開始一批以研究和搜集金石為主的學者以劉敞和歐陽修為代表,二人分別編撰了《先秦古器圖碑》1卷和《集古錄》10卷。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學者編撰了金石學的相關書籍,如李公麟編撰的《考古圖》、董柏斯的《博古圖說》、趙明誠的《古器物銘碑》、呂大臨的《考古圖》以及宋徽宗敕編、王黼主編的《宣和博古圖》等。隨著這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金石著錄問世,金石學在宋代的發(fā)展達到了頂峰。

(二)明代古物收藏的品鑒風尚

與宋代相比,明代的金石學發(fā)展略顯落寞,金石學類的著作相對較少。但在前朝文化的影響下,明人觸類旁通,開創(chuàng)了文物學研究的新領域且成果頗豐。如郭宗昌所著《金石史》將考證與談論書法相結合,從而為清代金石學研究的鑒賞派和美術派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趙崡著《石墨鐫華》,里面記錄碑石多達235種,是作為石刻文字考訂的重要經史。古印璽研究方面其著述規(guī)模亦不小,如文彭的《印史》、徐官的《古今印史》、朱簡的《印章要論》、方以智的《印章考》等。古書畫收藏方面的著作有文嘉的《鈐山堂書畫記》、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王世貞的《弇州山人續(xù)稿》、張丑的《清河書畫舫》、朱存理的《珊瑚木難》等。不僅如此,在古物鑒定方面的著作數(shù)量更是遠邁前代,如曹昭的《格古要論》,被視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物鑒定專著,內容涉及對古琴、古書畫、古碑法帖、金石遺文等多種文物進行真?zhèn)舞b別,開創(chuàng)了明代古物鑒賞的新潮流。同時,該書構筑了文物鑒賞專著新的框架,為后世文物鑒定專著提供了體例方面的參考,[9]此外,還有明代陳繼儒的《妮古錄》、文震亨的《長物志》等。鑒別專著出現(xiàn)的原因也是鑒古收藏熱潮興起,隨著古物鑒藏的興盛,收藏家們必然要對古物的年代、制作工藝以及真?zhèn)巫鲆欢紦?jù),因此鑒定、辨?zhèn)伪愠蔀橐坏辣匾绦颉>枚弥?,社會上一些具有豐富鑒藏經驗的鑒賞家將其心得編寫成書,從而開辟明代古物鑒賞新局面。

根據(jù)這些文獻記載可以看出,明代,學者不僅加強了對過去青銅器和碑刻的研究,而且擴大了傳統(tǒng)金石學的研究范圍,并在此基礎上突破性地發(fā)展了文物鑒賞和辨別能力。明代收藏古物的風氣促成了文物鑒賞研究的繁榮,文物鑒賞研究從此成為明代文物學發(fā)展的一大亮點。而明代古物鑒藏之風興起背后涉及諸多原因,結合明代的金石學文化背景與學術風氣,文章以金石學視域下明代古物的收藏現(xiàn)象為例,探討支持明人熱衷于此的多方面原因,從而為金石學在明代的獨特發(fā)展演變以及鑒藏之熱潮現(xiàn)象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提供一個更獨特的視角。

二、古物鑒藏熱潮現(xiàn)象的語境構成

明代古物鑒藏熱潮現(xiàn)象的語境極其復雜。就具體產生現(xiàn)象的原因來看,時間、空間、持有人身份、文化修養(yǎng)、求購原因等不同因素共同構成了明代古物鑒藏熱潮現(xiàn)象的語境。

(一)時間語境

時間這個詞匯從根本上賦予了古物歷史、社會以及文化的深遠含義,因此構成古物鑒藏語境的時間是歷史時間、文化時間以及社會時間的多種呈現(xiàn)。“玩古”一詞自明代便被泛化應用了,明代杜堇《玩古圖》上就有句題跋“玩古乃常,博之志大”[10]?!肮拧?,故也,即過去的、往昔之物?!巴婀拧本褪鞘詹罔b賞“古玩”,“古玩”舊稱“骨董”,與“古董”名稱都為相近。在明代,“骨董”一詞的用法似乎更普遍,并成為明代市場的獨特詞匯。董其昌《骨董十三說》開篇即介紹“骨董”一詞的由來,“骨”字本意為肉之核也,即“去掉肉的骨頭”,形容有年代的貴重之物。[11]“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簡稱。從字面看,“玩”在《說文解字》中被解讀為玩、弄之意。[12]可以認為,“古玩”是“古董”中可把玩的部分,然玩字并無貶義,且玩古者多有自謙之意。在明代,古董(骨董)被當作清雅玩物,一般而言,玩好之物,應以古為貴,由此可看出古物之所以珍貴,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時間賦予的。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也提及:大小骨董,屬于稀世寶玩,世代流傳。凡為獲得骨董者,都是權衡再三,思前慮后的,以唐太宗命蕭翼賺《蘭亭序》為例來說明;骨董的可貴與長壽,是因為良工的精心打造得以愛惜相傳,某種程度上說,骨董也是一種宗器,壽限長久;骨董或隱沒于荒野深山中人未識。會有把燕石夸耀為天下珍寶的人,也有把天下珍寶視為燕石的人,從這方面可以鑒古知今。[11]

明朝張岱《陶庵夢憶》中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保?3]愛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對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對于玩家而言,“玩”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收藏”,而是在收藏、使用、把玩之間,將心靈融入古物的歷史文化中,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尋根”過程。一件古物,無論它的形制完整與否,大小分量如何,都不影響它的價值,哪怕它是一個殘件,每一個瑕疵、每一道溝壑、每一處開片都散發(fā)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質樸的藝術風貌,透露著古人的智慧與氣韻,從而與我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古物承載著的是燦爛的文明,其之所以被收藏鑒賞,不僅僅因為它們的做工體現(xiàn)了當時的工藝,也因為它們體現(xiàn)了同時代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和社會的狀態(tài)。同時,古物所承載的整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種記憶,這些文化的傳承是厚重的、彌足珍貴的,因此它也具有了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特點。不可復制性在于它本質精妙,做工優(yōu)良,為后世所不能模仿,例如唐宋書畫造詣之精妙,三代青銅玉器做工之精細程度,乃為后代所不能模仿,它們皆為中國文化與藝術中的最高樣本,實為珍貴,具有不可復制性與獨一無二性。從時間語境的角度來解構古物的鑒藏價值,我們便也能夠理解那些收藏古物的人為何將自己多年的精力放在了這些“無用之用”之上的含義。

(二)空間語境

明代人追求古物鑒藏是在一定的空間語境進行的,從美術史的觀念來說此空間指的不僅是承載事物發(fā)生的物理場所,古物鑒藏活動放在空間語境里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意義,這屬于觀念性的空間。古物具有的外在價值是不足以讓世人為之傾倒癡迷的,這一追捧古物現(xiàn)象的背后有什么樣的空間語境在支撐著值得深究。

這就涉及了古物在明代的生存環(huán)境空間。明代在君主專制政體的大環(huán)境下,就社會上多數(shù)追求喜好古物的文人來看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自由”?文人的空間自由無外乎身與心,即心靈自由和肉體自由。文人的精神自由關乎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與價值需求,就大環(huán)境言,明代文人享有的政治自由度大不如宋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君主政體越發(fā)內斂與專制。宋朝制度的頂層設計遠比明朝來得寬松,立了不殺士大夫和言官的祖宗家法,這種對讀書人有利的制度,促進了當時審美品味的文人化,為宋代金石學的興盛提供了文化基礎。相反,明代士人們處于嚴酷的政治語境之下,如若言論不當往往會招來禍端。又如一些集會結社的行徑在君主專制的時代更是為國法所不許,輿論亦所不容。因此,文士們以一種新的態(tài)度來面對金石趣味,他們開始尋求仕途之外的情感寄托方式,開辟出好古之行徑,將鑒賞古玩之樂視作聊以自娛的消遣方式來追求所謂的精神自由,展現(xiàn)出他們立身處世的人生價值觀。這時候古物鑒藏既是顯示高雅情趣的活動方式,同時又是抒發(fā)情感價值的精神寄托,因此,這一現(xiàn)象在明代社會上以一種高姿態(tài)的方式得以流行。而在朝為官的達官貴人們更是如履薄冰。尤其在明代早期政治高壓嚴重的情況下,官吏之行最為困難,甚至偶有飲酒作詩的雅集活動也會招來禍端,但古物均為陳舊的遺跡,無關乎現(xiàn)在,既可以用作消遣又可以附庸風雅。古物實則充當了達官貴人們政治活動的媒介,社會上的達官貴人文人士子鑒藏古物,以達到晉升官位、購置財產等目的,古物也愈發(fā)得到重視。

(三)文化修養(yǎng)語境

陳繼儒在《妮古錄》書序中寫道:“予寡嗜,顧性獨嗜法書名畫,及三代秦漢彝器瑗璧之屬,以為極樂國在是。”[14]這顯示了當時明末的文化環(huán)境,可見鑒藏熱潮的出現(xiàn)與明代文士階層的價值觀念及興趣愛好存在或多或少的關聯(lián)。文人往往作為社會文化最有影響力的階層,他們的興趣轉變足以帶動整個社會的文化風氣??v觀古今,文人把玩收藏古物的追求一向與眾不同:首先,收藏側重點,往往和文士本人的文化修養(yǎng)、平素愛好乃至從事的職業(yè)相關聯(lián);再者,他們絕不是單純玩收藏,而是通過對藏品的賞析和品鑒,探求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使其學養(yǎng)更加深厚,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并且,文人長期鑒藏古物會對他的人生追求產生深遠影響。

自明代中期以后,時人統(tǒng)稱古物為“清娛、清玩、清賞、清歡”?!扒濉弊贮c出了文化生活的性質,區(qū)別于注重物質享受的低級趣味,說明把玩古物不僅能增長知識、愉悅性情還能凈化胸中逸氣,提升精神境界。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提及骨董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骨董可以迎合人的耳目口鼻心知之性,而人之性并不先于骨董,而止于骨董;玩骨董可以交友、談藝論道,還可以與古人相接,有助于祛病延年;骨董可以輔助進德成藝,垂之永久,動后人欣慕在此也。[11]如此,古物可知人心性,可助人進德進藝,把玩古物的人也多與古為徒,同時熱衷以文會友,這都表明古物對于提升人格修養(yǎng)、精神內涵起了重要作用。同時,文人往往有學識,善鉆研,因而在鑒古賞物方面盡占優(yōu)勢。盡管如此,他們卻很少把收藏與發(fā)財進行合流。這是因為文人把藏品的文化價位看得比金錢更為重要,這也是文人收藏古物區(qū)別于其他社會收藏家的主要原因。

古物不僅帶給收藏家心靈上的撫慰和寄托,收藏家本人的行為也深深影響著古物的命運,可以說,古物與收藏家二者為相輔相成的狀態(tài):一方面,收藏家的情感通過古物得以寄托,在思想上達到與古人同等的高度;另一方面,高尚品質的文人志士對古物進行把玩鑒藏,賦予了古物本身更高級的趣味、更豐富的內涵以及具有價值的社會屬性。文人熱愛鑒藏古物也說明他們可能存在逃避現(xiàn)實的心態(tài),他們疏離政治尋找情感的寄托,原因在于中國文人自身具有特殊性,他們普遍擁有不為物役的精神需求,而這種“戀物”的態(tài)度恰恰表達了文人在追求獨立和自由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身份語境

正因為古物兼具內外價值,使得社會各階層人士紛紛效仿社會名流,競相爭購收藏古物,因此社會上便有了不同人對于古物持有的訴求變化。明代中后期政治環(huán)境逐漸寬松,江南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得以興起,使得明人的生活情趣也發(fā)生了改變,崇尚輕松奢華的風氣,也更容易促進市民文化產生。隨著市民文化體系的逐漸形成,這一時期的藝術常常流露出重利益化與商品化的傾向。那么古物作為商品的明代奢侈品到底為哪些人所持有,為什么明人對古物會有競相逐購的愿望和訴求,古物持有者們之間有何關聯(lián),他們是如何共同造就了明代古物鑒藏之風的現(xiàn)象?這其中涉及了持有者身份語境的問題,由他們開創(chuàng)明代鑒藏之風氣代表明代整體風尚和訴求,因而需要考察持有者的身份關聯(lián)。

文章大致將明代對于“物”的持有者分為四類人:一類是以數(shù)代經營金石世家為主的古董商人,一類是家境優(yōu)渥擁有豐富財產的以收藏為主的富人(他們多是徒有財富而無什么文化水準的新富人士——即富紳),一類是社會上專門以研究金石為主的學者(也可被稱為職業(yè)鑒賞家),一類是熱愛金石收藏的文人(這其中也包括官員)。持有“古物”的這四類人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他們是怎樣將古物視作一種媒介在社會上流通的,這是目前學界無人關注的問題。當代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學者柯律格在《長物》一書中也僅提供了“物”作為商品如何在明代市場上流通的重要視角。[15]125但是,柯律格并未提及明代社會中古物的持有者有哪幾類人,不同持有古物者的訴求分別是什么,古物持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社會聯(lián)系,這些問題是文章需要完善補充的地方。

古董商有很大可能性在市場上是擁有一手古物資源的人,古董商的主要目的是從各地搜集珍奇古物,然后將古物販賣給社會各人士。他們往往有一個古董店,商店里盡是一些如古琴、古瓷器、古青銅器之類的奇趣玩物。他們由于占有古物資源之多,為社會各階層直接或間接提供古玩,因此,他們也間接引領著好古風氣的走向。古董商作為古物擁有者的源頭,其他三類持有古物的人或多或少都與古董商人直接或間接地存在關聯(lián)。他們之間貫穿著一條線索,首先古董商為富紳們提供最新之物,他們彼此有好的社會交往關系,前者時常登門造訪,向后者展示手頭最新之物來達到目的,這是一種商業(yè)手段,或者叫社會交往手段,并且古物單純地是作為物品來實現(xiàn)商品價值。這些富紳將物再次交換或者送給熱愛收藏的文人,這些文人則通過雅集等系列活動請社會上專門以研究金石為主的學者來鑒賞古物,古物在這里似乎被賦予了更珍貴、更神圣的含義,不僅僅是被作為富有價值的商品來看待,更多體現(xiàn)了古物的虛擬功能,即財富和名望。再者一些在朝為官的仕人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標及社會訴求也會通過多方渠道獲取古物,而與古董商交往,往往是最便捷的途徑。因此,古物持有者——古董商人充當著向不同社會階層人士分散古物的特殊媒介。古董商收藏販賣古物不僅僅是作為賺取利益的一門生意,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各層人士提供一個便捷有效的社會溝通渠道。由于古董商善于與社會各階層人士打交道,又深諳文士階層對古物的興趣追求,因此古物的流通漸漸演變成為官人士謀求仕途、積累財富,文人交友集會,商賈富紳提升社會名望之重要途徑。

正如前文所說,古物交易的盛行導致收藏家們必然要對古物的年代、制作工藝以及真?zhèn)巫鲆欢ǖ目季?,因此鑒定、辨?zhèn)伪愠蔀橐坏辣匾绦?。這便促進了明代社會中新型職業(yè)的出現(xiàn)——鑒賞家,他們專門負責鑒別古物真?zhèn)?,職業(yè)鑒賞家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也更深入地推進了明人鑒藏古物的熱潮。加之明人對于古物的珍重,社會眾多階層熱衷于古物購藏,這使得古物市場也開始變得魚龍混雜,而人們又想要去追求真正的珍品來滿足不同需求,從而推動社會各圈層人士不斷地尋求更好的、更真的古物,職業(yè)鑒賞家便在古物流通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出現(xiàn)會進一步推動古物在市場上的流通速度,如此循環(huán)推動,古物市場只會愈發(fā)火熱,由此形成一種社會鑒藏古物現(xiàn)象的循環(huán)內驅力。

(五)求購語境

明代古物鑒藏熱潮現(xiàn)象的背后是民康物阜的經濟繁榮。明代后期,由于經濟政策寬松,加之富饒的江南地區(qū)人文環(huán)境優(yōu)越,商品經濟蓬勃發(fā)展,在江南涌現(xiàn)出一批手工業(yè)中心,國內外商品貿易也更加密切,進而形成了大的商業(yè)城市,如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經濟發(fā)展一度繁榮興盛,這為明人古物鑒藏活動提供了豐厚的經濟基礎。同時,古物的流通某種程度上也會反向促動經濟的提升,從而整個社會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求購語境。

通過上文身份語境分析可見,明代社會追求古物的人身份繁雜,若說士人階層喜好古物鑒藏,帶動了明人風尚,從而成為古物鑒藏現(xiàn)象中最有影響力的群體,那么,商人可能是古物鑒藏現(xiàn)象中最有推動力的社會群體,他們是社會中擁有古物最多的一批人。在江南城市中,商人階層一躍而起,成為人人傾慕的對象,但財富實力的雄厚并不代表社會地位的優(yōu)越,“士農工商”體系中排在最后一位的商人迫切想要提升名望聲譽,于是富紳們競相以購藏書畫附庸風雅,以展示他們獨到的鑒賞力和不俗的文化品位。此時期的士人由于受到政治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也一改往日清高風貌,樂與商人為伍,流連于市井之間,久而久之,商人與文士們共同參與到了各種彰顯高雅趣味的活動中來,博古鑒藏便是一類。而富紳們樂意加入到博古鑒藏這一高雅社會活動中來的原因也有多方面。卜正民在《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yè)文化》中對這一現(xiàn)象解釋道:“在明朝前期只流傳于極少數(shù)精英人物中間的具有文化意蘊的物品,如古董、字畫,被大量地帶到了道德真空地帶的金錢世界。這些物品向應邀前來參觀或使用的人們展示著收藏者的獨到鑒賞力和不俗的文化品位?!保?6]如此可證明,富紳們競相購藏書畫來附庸風雅,一方面滿足他們想躋身風雅人士圈層的愿望,收藏古物便成為彰顯他們名利財富的手段,把弄清玩成為他們假以炫耀品位的不二之選;另一方面隨著他們手中的財富不斷地積累,他們的文化水平已經遠不能夠滿足鑒賞古物的需求,即對古物的鑒賞能力受到了限制,那么他們如何提高自我的鑒賞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通過模仿文人,或與他們交游。于是他們通過贈送貴重物品、舉辦盛大宴會把朋友以及文人圈內的有名望、有才能的文士們招攬過來,這種大型的鑒賞會除了出于單純的夸耀目的之外,更多的是想要混入文人圈層。古物不僅是顯示高貴身份的象征,并且借此物建立起一個時代文人全部的精神生活。由于明代文人熱衷于古物的鑒賞,富商將鑒藏古物作為融入文人階層的一種途徑,希望通過提升自我的文化地位,使得擁有的經濟地位看起來更合理、更穩(wěn)固,以此來提升社會名譽。因此,明代涌現(xiàn)出一批項元汴、王世貞等這樣的商人收藏家,整體上帶動了社會的收藏之風。

從以上各種因素來看,明代古物出現(xiàn)鑒藏熱潮,明人對于物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很重要的變化,可以說在晚明時期他們對于“物”的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了“癡迷、狂熱”的程度。付陽華在《戀物與救贖》中言,明代器物所反映出來的奇技淫巧被稱為“物妖”[17]。王士性特別提出:“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動輒千百文緡,如陸子匡之玉、馬小官之扇、趙良經之緞,得者競賽,咸不論錢,幾成物妖,亦為俗蠹?!保?8]將古物比作為妖,“妖,巧也。一曰女子笑皃”[19],首先肯定了物本身具有的精巧、妍麗特質,其次物像女子魅惑的笑容一樣令人身心愉悅,說明鑒藏古物對于明人來說也起到了一種愉悅身心的作用,賦予了物靈魂與精神。妖也有邪惡而迷惑人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物便有了讓人心思沉迷、狂熱沉淪的戀物之性,所以被稱為“妖”和“蠹”。這都深刻形象地反映出明代人對于物的喜愛達到一種亦癡亦醉的程度,或者說明人沉迷在此戀物之風中不愿自拔。

三、結語

行文至此,大概能夠梳理出一條完整的明代古物鑒藏蔚然成風現(xiàn)象之線索:明代古物鑒藏蔚然成風的現(xiàn)象并不是偶然生發(fā),從時間、空間、持有人身份、明人文化修養(yǎng)以及求購原因等多種語境角度可以看出明人對于物質文化的態(tài)度變化。雖然文章主旨是從不同語境來分析古物鑒藏文化興盛的原因,但每種語境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生發(fā),從而共同構成了明代古物鑒藏現(xiàn)象的整體語境,這也從一個側面深入探究了明代社會的藝術風尚。

古物鑒賞活動的出現(xiàn)不僅使社會各圈層人士交流溝通更加密切,同時促進了明代的博古活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得明代以博古鑒賞為主題的繪畫層出不窮。相比于宋代,明代以博古鑒賞為主要內容的繪畫主題更加明確和精致,這更進一步推進了明代博古繪畫以及鑒賞書籍的產生與發(fā)展。據(jù)《長物》作者柯律格提及,明代鑒賞家張?zhí)╇A為其私人收藏撰寫鑒賞目錄,其中列舉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但純屬偽造的“名作”。[15]77-80按照今天嚴格的鑒定標準來看,這些作品當然靠不住,但由于當時鑒賞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張?zhí)╇A所寫鑒賞目錄具有一定的價值,這充分表明了在當時擁有古物的富紳們以及士紳階層把古物的真?zhèn)慰吹煤苤匾?。這也是為何眾多明代博古繪畫中出現(xiàn)了鑒賞者的身影,例如杜堇的《玩古圖》、仇英的《竹院品古圖》《桃溪鑒古圖》、尤求的《品古圖》《松陰博古圖》等。綜上所述,明代的文藝留下了與其他時代迥然不同的印記,參與社會文化創(chuàng)造的群體結構發(fā)生了調整,社會文化主導群體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這一知識分子團體,而是廣泛涉及了社會各圈層人士。相較于前代,雖然明代關于金石學方面的著錄相對較少,但正因為在金石學視域的影響下,明人開創(chuàng)了古物收藏鑒賞之風的新領域,這為后世人們研究古器物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的視野,從而奠定了古器物學發(fā)展的基礎,使明代的造物藝術在審美意趣上得以提升。

猜你喜歡
金石學古物文人
拉開距離作評判
金石學是碑學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12-06 10:49:08
文人與酒
民國時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陳列展覽
中國博物館(2019年3期)2019-12-07 05:43:10
文人吃蛙
“中華第一古物”:故宮石鼓
金橋(2018年2期)2018-12-06 09:30:30
小偷盜文物后厄運連連 留條歸還:千萬別偷古物
宋代文人愛睡覺
淺論陳介祺的藝術成就
文人與石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内江市| 平顶山市| 广宗县| 石柱| 电白县| 四平市| 溧阳市| 洪江市| 固安县| 綦江县| 尉犁县| 金山区| 柘荣县| 封开县| 连平县| 谢通门县| 温泉县| 昌平区| 巴彦淖尔市| 大足县| 铜鼓县| 潼南县| 冷水江市| 汉源县| 邹平县| 邓州市| 黑河市| 榆中县| 南川市| 泰顺县| 天镇县| 郁南县| 石景山区| 清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天祝| 阳原县| 五大连池市| 桂东县| 沂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