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麒 史丹萌
《隱秘的角落》作為一部現(xiàn)象級的國產懸疑片,在人物設置上和其他的國產懸疑劇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的國產懸疑劇往往會選擇警察、法醫(yī)等正面人物作為主要人物進行敘事,突出善惡的對立,像《心理罪》《法醫(yī)秦明》等,這類懸疑劇主要依靠正面人物的不斷深入調查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所以整個劇情會圍繞正面人物來展開,而缺少對反面人物的描寫。在傳統(tǒng)的國產懸疑劇中,反面人物充當?shù)耐皇枪ぞ呷?,他們是為了作惡而作惡,最后通過他們來還原整個故事。如《心理罪》中的反面人物為了追求藝術感的犯罪而去不斷地殺人,沒有什么合理的行為動機,是為了作惡而作惡。缺乏對反面人物的描寫也會讓反面人物形象過于刻板和臉譜化,這也是傳統(tǒng)國產懸疑劇在人物設置上通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但《隱秘的角落》將主人公設置為反面人物,而身為正面人物的陳冠聲和葉警官卻成為次要人物,主要以反面人物來帶動情節(jié)的推進?!峨[秘的角落》并沒有突出善惡的對立,劇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也不像傳統(tǒng)懸疑劇一樣發(fā)生激烈的碰撞。該劇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反面人物作惡的動機,通過他們向觀眾還原整個故事,而正面人物發(fā)揮了工具人的作用,這對習慣了傳統(tǒng)懸疑劇的觀眾來說是一種新奇的體驗,也為反面人物的作惡提供了合理的動機?!峨[秘的角落》使用了兒童視角來進行敘事?!皟和暯侵傅氖切≌f借助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xiàn)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征?!痹搫〉臄⑹鲋黧w看似是張東升,情節(jié)聚焦也是張東升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但其核心是以嚴良、普普、朱朝陽的視角展開敘述的。[1]以孩子們的作惡作為故事的主線,這在以往的國產懸疑劇中是沒有的。
張東升作為《隱秘的角落》里主要的反派,他是殺害多人的劊子手,也是整個故事中最悲情的人物。張東升出身貧寒,但通過刻苦學習考入了高等學府。他是一個有理想并愿意為之奮斗的人,直到遇到了妻子徐靜。他為了愛情放棄了繼續(xù)深造的機會,跟隨徐靜來到了她所在的城市,成為一名少年宮的數(shù)學老師。但迎接他的并不是婚后的幸福生活,上門女婿、沒車沒房、低收入的他成為岳父岳母家人每次茶余飯后奚落的對象。在影片第一集的家庭聚會上,張東升一出場便成為大家在飯桌上嘲弄的對象,他的姑父有意無意地便提起他那個沒有編制的工作,對他說“男人最重要的是事業(yè)”,包括他最愛的妻子也全然不顧及他的感受。但張東升沒有生氣,他一一回應著大家的嘲諷與奚落,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與他們之間的關系。張東升是一個極其自卑的人。奧地利精神病學專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人的自卑感大多來源于父母的溺愛或忽視,學校教育方式的不當,以及社交、職業(yè)、婚姻方面的不如意等。”[2]張東升的自卑來源于家庭與事業(yè)的不順心,他在這個家庭里沒有尊嚴可言。他很愛妻子,承包了家里做飯、打掃衛(wèi)生等一系列工作,但妻子還是向他提出了離婚。張東升認為只要解決掉勸他離婚的岳父岳母便可以繼續(xù)和妻子在一起,于是便殺害了自己的岳父岳母。這也是張東升人格轉變的開始,從一個為了維護婚姻處處小心翼翼的自卑丈夫變成一個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劊子手,但即便他殺害了他的岳父岳母還是沒能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當他發(fā)現(xiàn)妻子出軌后,絕望的他便殺害了自己的妻子,曾經(jīng)的模范丈夫成為一名殺人犯。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一書中指出,最優(yōu)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在講述過程中展現(xiàn)人物內在本性中的弧光或變化,無論變好還是變壞。[3]《隱秘的角落》很好地踐行了這一原則,張東升殺害了多人,是本劇中最大的惡人,在王立綁架朱朝陽的時候他明明可以選擇不多管閑事,但他依然救了朱朝陽,以至于又背上了一條人命。他也會去關心嚴良和普普,即便他們在敲詐自己,但他仍然把普普當作自己的女兒來看待,會怕普普著涼給她蓋被子。觀眾從反派人物身上也能感受到善良,這無疑是張東升人物刻畫的成功之處。張東升的作惡不是沒有緣由,是有著充分的動機,這也讓張東升這個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和張東升是一對鏡像人物,他們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喜歡數(shù)學,對現(xiàn)狀不滿,缺少關愛,并做出反抗。他們名字中的朝陽與東升也寓意著他們原本是向往光明的。朱朝陽的轉變是從朱晶晶踩臟了他新買的鞋子卻不道歉開始的,在朱朝陽的心中那雙鞋子不是一雙普通的鞋子,它象征著父親朱永平給予自己的父愛,但現(xiàn)在卻被無情地踐踏。人物性格的轉變不會是毫無征兆的,它需要一個觸發(fā)點。朱朝陽的黑化之路在于家庭教育的畸形,母親周春紅作為一個傳統(tǒng)保守的女性,她像所有的家長一樣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但失敗的婚姻導致了周春紅性格上的缺陷,她認為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婚姻,繼而選擇把朱朝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她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她不允許朱朝陽結交新朋友,認為那會影響他的學習。周春紅每天強迫朱朝陽喝的那杯牛奶也寓意著她對朱朝陽的控制,那杯牛奶就像一個鐵鏈,束縛住了朱朝陽,他沒有說“不”的權利。周春紅在物質上也精打細算,各方面限制著朱朝陽。在這種壓抑的家庭環(huán)境中,朱朝陽成為一個軟弱、只知道學習而缺乏社會交流能力的孩子。朱朝陽感受不到母親對他的愛,所以他格外地渴望父愛,而他的父親朱永平是一個思想開放的人,他鼓勵朱朝陽多結交朋友,多去參加社會實踐,希望他有更多的課余生活并給予他充分的物質條件。朱永平與周春紅截然不同的觀念導致了朱朝陽性格上的缺陷,使他成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指出:“人物必須設置為多維人物,保證人物的豐滿以及情節(jié)的立體,人物性格或者行為中的矛盾可以持久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比宋镄愿袷侨宋镌谏鐣钪袃仍谂c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它是人物形象的組成部分。在影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人物性格設置的合理也會影響到人物的整體塑造。主要人物作為劇集中的主要敘事對象,他們是故事不斷發(fā)展的推動者,所以他們一定要具有多維性,他們要能掌控自己或者能脫離別人的掌控,他們要有自己的思維,要為了自己的命運不斷斗爭。該劇中的朱朝陽與張東升都是脫離了掌控的人,他們進行了斗爭,即便出發(fā)點并不是好的。人物性格的塑造也脫離不了人物本身的欲望,該劇將張東升與朱朝陽對于愛的欲望作為人物性格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劇中的種種矛盾正是因為他們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所以才會出現(xiàn)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劇中人物的欲望都是來自家庭,因家庭的欲望產生沖突,為了彌補上一個謊言而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影視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要具有真實性,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社會意義越突出,人物就會越具有典型性。劇作者必須深入生活,觀察各種各樣的人物,從生活中觀察得來的人物,還須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從而創(chuàng)造出典型人物。[4]只有這種源自社會現(xiàn)實的人物才能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因為觀眾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更好地代入劇情,也能增強劇集的真實性和整體觀感。影片中的朱朝陽能使很多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因為朱朝陽這樣嚴厲的家庭教育十分常見,很多觀眾都在自己周圍遇見過類似的人,包括像對張東升這個人物的刻畫,觀眾能感受到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并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
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映射創(chuàng)作,對人物的描寫和刻畫都需要切合實際,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單一性格的人。[5]《隱秘的角落》中的張東升也是因為家庭等現(xiàn)實原因最后走上了不歸路,但這并不妨礙他曾經(jīng)也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一個有耐心的好丈夫,他并不是單一性格的人物。朱朝陽也不是表面看上去懦弱的好學生。人性本來就是十分復雜的,《隱秘的角落》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其兩面性,對人物的刻畫也不是為了暗黑而暗黑,而是通過每個人對欲望的抉擇而對人物的行為動機進行合理的表述。
《隱秘的角落》的整體色調為冷色調,其中透漏出一種壓抑、冷漠的情感。劇中的主要顏色是“紅”與“綠”,紅色在劇中多象征著激情、欲望與釋放,綠色則象征著壓抑與保守。紅色與綠色作為一種對比色在劇中經(jīng)常通過對比的方式出現(xiàn)。在張東升將他的岳父岳母推下山的片段中,張東升在用相機給他的岳父岳母拍照,在相機的對焦過程中,取景框中的岳父岳母的背景變?yōu)榧t色。接下來張東升便將他的岳父岳母從山上推了下去。岳父岳母在取景框中的紅色背景預示著他們的死亡,紅色也表現(xiàn)出張東升此刻對于岳父岳母的憤恨,代表了張東升對岳父岳母的一種“審判”。
對于影像來說,光影的合理運用也是人物塑造的關鍵之處,光影的明暗對比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與情緒。在《隱秘的角落》中通過大量使用光影的明暗對比來表現(xiàn)劇中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普普和朱朝陽向嚴良解釋朱晶晶墜樓事件的片段中,普普被光線的明亮處所覆蓋,也表現(xiàn)出普普內心在此刻還是純潔的,她并無意害人;而朱朝陽的臉上被光影一分為二,明亮的部分時有時無,可以體現(xiàn)出此時朱朝陽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向嚴良說謊時巨大的情緒波動,這個時候的朱朝陽還沒有完全走向惡的深處,他會為了朱晶晶的事件感到后悔,但惡的種子已經(jīng)在他的內心種下。在張東升發(fā)現(xiàn)妻子出軌的片段中,張東升坐在椅子上,光影的明亮處與陰影處將他分為兩半,這體現(xiàn)出張東升內心中善與惡之間的對立,也能感受到當時張東升發(fā)現(xiàn)深愛的妻子出軌后內心的糾結。光影的明暗對比更好地體現(xiàn)出人物深層次的內心世界,從另一個角度展現(xiàn)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并為后續(xù)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本文對現(xiàn)有的關于《隱秘的角落》的文章進行了研究分析,將其中的相同之處進行了總結,并結合自己對該劇人物設置方面的分析,重點研究了該劇在人物設置上所做出的創(chuàng)新,并論證了前人所提出的一些論點,如弱化人物的善惡對立、反臉譜化的人物設置、強調現(xiàn)實性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雖然對《隱秘的角落》中人物設置和塑造方式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但更多是單一地分析人物本身,對于其社會現(xiàn)實性的研究仍有欠缺,這也是今后研究《隱秘的角落》需要重點攻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