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以批判性思維為抓手,設定教學目標,挖掘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增強學習效果。鑒于此,文章以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為切入點,闡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廈門市教育教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基于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1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蔡曉云(1985—),女,福建省廈門實驗小學。
批判性思維是學生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其有效學習的有力支撐[1]。科學學科中蘊含著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價值,如《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引導學生使用多樣方法尋找證據,使用創(chuàng)新思維、邏輯推理解決問題;以證據為立足點,進行信息分析和邏輯推理,不斷深入探究等。批判性思維是主動審視所有證據,利用已有證據提出邏輯性推論,由此論證假設、對比事實或進行質疑的思維。眾所周知,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處于初步階段。在此階段,他們受到自我中心性特點的影響,往往自覺關注和質疑事物,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批判性思考。因此,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然而,縱觀傳統(tǒng)科學教學,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目標中缺乏批判性思維、教學資源與批判性思維脫軌、教學活動中缺失批判性思維、教學評價中忽視批判性思維等。對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要對癥下藥,應用適宜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一、融入批判性思維,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指引?,F有實踐證明,當教學目標中缺少批判性思維元素時,教師會直接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批判性思維,這不利于學生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教師從教學目標入手,融入批判性思維元素,明確教學方向。
具體來說,批判性思維包括五個維度的思維技能:關注、論證、推理、創(chuàng)新和評估[2]。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這五個維度為基礎,以學生學情為依據,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展現批判性思維,由此夯實課堂教學基礎??墒褂玫呐行运季S技能培養(yǎng)的表達方式見表1。
在表達方式的作用下,教師可以獲得教學依據,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依據批判性思維,挖掘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工具。開發(fā)教學資源,旨在為學生提供科學批判對象。科學批判對象存在于不同“場所”,如社會事件、日常概念、偽科學等。對此,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以批判性思維為依據,以不同“場所”為立足點,挖掘教學資源,做好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準備。
(一)以社會事件為立足點,挖掘教學資源
社會事件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早已借助多樣途徑,接觸了不同的社會事件,并對其中蘊含的科學內容建構了感性認知。同時,科學事件中不乏有爭議性的事件。面對有爭議性的事件,學生會發(fā)揮自主性,遷移科學認知和生活感知,抽絲剝繭,逐步探尋事實真相,由此做出科學分析與決斷,建構科學認知,發(fā)展批判性思維。
以“生物的變異”為例,人、動物、植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有不同的特征,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因為每個人有獨一無二的基因,所以才會有獨特的“我”。但是,社會上曾發(fā)生“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該事件違背科學倫理,破壞了“我”的獨特性。因此,該事件很容易引發(fā)爭論。所以,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利用網絡渠道,搜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相關內容,將其展現在課堂上。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與“生物變異”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在探尋的過程中,學生會在已有科學認知的支撐下,進行論證、推理,有所發(fā)現。不少學生會應用自己的發(fā)現,批判“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提升批判性思維發(fā)展水平。
(二)以日常概念為立足點,挖掘教學資源
日常概念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直接觀察事物外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存在諸多的錯誤概念。錯誤概念是學生進行批判的基礎。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走進現實生活中,挖掘錯誤的日常資源,引導學生遷移已有認知,進行質疑、論證、推理等,由此獲取正確概念,建構科學認知,同時發(fā)展批判性思維。
以“食物與營養(yǎng)”為例,營養(yǎng)均衡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減肥人士認為吃肉不利于身體健康,有的學生也認同此觀點。于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走進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體驗系列活動,了解了營養(yǎng)要均衡這一內容。由此,他們會積極思考,從營養(yǎng)均衡的角度,提出各種理由,批判錯誤觀念,增強對營養(yǎng)均衡的認知,形成良好的營養(yǎng)健康意識,積累生活經驗,為健康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三)以偽科學為立足點,挖掘教學資源
偽科學是科學批判的對象[3]。批判偽科學,可以使學生從反面認清科學本質,建構科學認知,同時提升批判性思維水平。因此,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聯系教學內容,挖掘偽科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批判。
以“觀察星空”為例,星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現實生活中存在“十二星座與性格命運息息相關”這一偽科學,尤其是一些小學生對此深信不疑。對此,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挖掘與此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同時提出任務:“請從科學角度說明十二星座與性格命運間的關系?!痹诖巳蝿盏耐苿酉?,學生會站在科學角度進行批判。如有的學生提道:“每個星座中的恒星之間沒有關聯,不存在相對的實體?!边€有的學生提道:“人的性格與遺傳、環(huán)境等有關系?!庇纱丝梢?,學生通過批判偽科學,可以靈活地應用科學知識,增強科學認知,同時發(fā)展批判性思維。
三、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組織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實際上,體驗教學活動的過程,正是學生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科學知識,還可以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對此,在科學課堂上,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為重點,依據教學內容,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
(一)組織自由討論活動,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自由討論是學生就某一問題交換觀點,相互質疑、互相辯護,碰撞思維,達成統(tǒng)一認知的活動。在體驗自由討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思考,遷移已有認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個性觀點,由此增強科學認知,發(fā)展關注能力、推理能力、論證能力等,強化批判性思維,提高科學學習效果。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組織自由討論活動。
以“浮力”為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圍繞此內容,教師組織自由討論活動:猜測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在組織活動時,教師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各類物品,如石頭、紙船等,同時提出任務:“請大家預測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況?!痹诖巳蝿盏淖饔孟拢瑢W生積極思考,遷移生活經驗,提出不同的猜想?;诖?,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提道:“我覺得石頭會沉到水底,因為石頭很沉。”還有的學生提道:“我覺得石頭會漂浮在水面上,因為石頭上有很多小孔。”不同的猜想,引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于是,教師組織小組合作活動,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分享各自的猜想,并就此動手操作,利用科學小實驗驗證猜想。同時,在驗證猜想的過程中,學生自由討論,有的學生發(fā)問:“為什么有孔的石頭會漂浮在水面上?”對此,其他同學遷移科學認知,踴躍作答:“石頭上有大量的氣孔,可以使其表層整體密度小于水,所以會漂浮在水面上。”在自由討論后,教師隨機選擇小組,鼓勵其展現討論結果。最后,教師總結影響物體沉浮情況的因素。
學生通過體驗自由討論活動,自覺地進行論證、推理,獲取科學現象,得出科學結論,由此理解科學內容。同時,學生也鍛煉了批判性思維,提升了批判性思維水平。
(二)組織科學辯論活動,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科學辯論是以科學問題為中心而進行的辯論活動。在進行科學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會針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由此展開質疑、推理、評估,同時論證自己的觀點,順其自然地發(fā)展批判性思維[4]。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科學學習情況,組織科學辯論活動,促使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提升批判性思維發(fā)展水平。
以“清新的空氣”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體驗多樣活動,認識了不同的空氣環(huán)境、汽車尾氣對植物的影響、霧霾以及凈化空氣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地區(qū)為謀求經濟發(fā)展,污染空氣環(huán)境。結合學生學情,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科學辯論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哪一個更重要?”在此問題的作用下,學生提出不同看法。于是,教師組建辯論隊,將有相同看法的學生納入同一個中。同時,教師給予各隊充足的時間,引導隊員討論,從不同角度聯想證據,證明觀點。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開放思維,搜集到了各種證據,并做好了詳細記錄。
在規(guī)定的時間結束后,教師搭建舞臺,引導兩隊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各隊表達各自的觀點,并提出證據,如:“環(huán)境保護更重要。因為污染環(huán)境,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當人體受到傷害時,很難進行經濟建設?!薄敖洕ㄔO更重要。經濟建設良好,才有足夠的資金治理環(huán)境。”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一次次地論證、評估,發(fā)展了批判性思維。同時,學生也因此慢慢地達成統(tǒng)一認知——經濟發(fā)展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從而強化了科學認知,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
四、緊扣批判性思維,實施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達成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過程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過程性評價是以課堂教學過程為基礎,以達成教學目標為目的的評價方式[5]。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以課堂教學過程為立足點,始終關注學生,了解其批判性思維情況,由此進行多元評價,如教師評價、生生互評等,借此使學生在了解自我的同時受到指引,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以“把鹽放到水里”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體驗實驗探究活動,了解了影響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诖?,教師呈現課堂練習任務:設計“加快糖在水中溶解”的實驗(設計一種實驗方案即可)。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積極思考,遷移課堂認知,從實驗名稱、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入手,展現具體方案。在書寫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時,學生應用課堂所學,動手操作,論證自己的觀點。如有的學生寫道:“將糖塊分別放入冷水和熱水中,熱水中的糖塊先溶解?!薄皩蓧K糖分別放入兩杯熱水中,一杯靜放,一杯攪拌。被攪拌的糖塊迅速溶解?!痹趯W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課堂,對其良好的表現進行贊賞。此外,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正是其進行自主反思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了解自身學習以及批判性思維發(fā)展的情況,同時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水平,達成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在實施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為重點,以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為切入點,應用多樣策略,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其中,借此給予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機會,促使其發(fā)展批判性思維,達成預期目標,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沈建剛.小學科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訓練策略:以《給動物分類》教學為例[J].新教育,2021(32):14-15.
劉洋.科學教師要敢于上沒有“答案”的科學課:以批判性思維為導向的課堂重構[J].福建教育,2021(40):58-59.
簡澤宇.小學科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缺失與培養(yǎng)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朱堅勇.小學科學課堂中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方法[J].廣西教育,2019(17):87-88.
陳志昆.在批判質疑中端正科學態(tài)度:基于教學評價角度的批判質疑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