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花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方向發(fā)生一定轉變,教師要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在總結新課標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點的基礎上,指出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構建思考問題、組織小組實踐、完善評價反饋等方式開展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構建良好的物理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逐漸形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完善指導思想,在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是初中教師實施物理教學的重要依據.根據文件要求,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階段需要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推動教學評一體化的發(fā)展,營造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擺脫傳統(tǒng)機械化教學的弊端,幫助學生在更具自主性的學習氛圍中獲得長足發(fā)展,為后續(xù)參與高中階段物理學習奠定基礎.
1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要點
為更好地設計教學方案,筆者通過對新課標內容的研讀與分析,總結以下要點:
(1)要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主.新課標中反復提及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需要注重落實物理課程的育人價值,面向全體學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解讀核心素養(yǎng),并根據各項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合理規(guī)劃,保障學生在學習中實現全面發(fā)展,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能力.
(2)從生活走向物理,關注學生的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物理與生活具有密切聯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教學的時代性,加強物理教學與時代的聯系,在凸顯我國科技成就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強化文化自信,并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重視程度,并且能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真正實現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3)注重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1]:物理具有獨特的實踐色彩,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突出問題導向的同時,還要注重指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積累良好的學習經驗.
(4)倡導教學評價的一體化發(fā)展.教師需要充分關注評價助教導學的現實作用,根據學生具體表現完善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化差異的同時發(fā)揮評價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在不斷完善自我中重拾學習自信,感受物理學科的深厚魅力.
2 新課標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標下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優(yōu)化路徑和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這樣才能保障教學質量.下文,筆者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以案例的方式總結具體實施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借鑒參考.
2.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首先,為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中提出的情境素材建議內容,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真實情境,鏈接生活場景與物理知識,連接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這樣才能有效激活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大家在真實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并通過長期實踐逐漸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深刻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與結構[2].
例如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運動與靜止”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學習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一步走進運動的世界,幫助大家通過學習掌握物質運動的簡單形式.在講解“參照物與機械運動”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鼓勵大家回憶在乘坐汽車或火車時,在行駛的列車上觀察到窗外的風景是向哪個方向運動的?以此情境為話題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意識與求知欲望.當學生在提出“坐在行駛的車上,窗外的風景是向后運動的”這一答案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判斷自己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幫助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了解到“描述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一個物體做參照物,如果物體的位置發(fā)生改變即為運動,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即為靜止”在知識講解完畢后,教師還可以繼續(xù)引入生活情境,邀請學生回憶傍晚的夜空,月亮在云朵中穿行的場面時,是以什么物體做參照物的?由此幫助學生不斷強化對參照物以及物體運動的理解,促使學生充分感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有效為后續(xù)開展平均速度、物體運動速度等知識教學奠定基礎.
以生活情境為素材導入學科知識,能幫助學生深化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值得關注的是,初中階段學生生活經驗有限,在情境素材的選擇方面教師要盡量兼顧學生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避免難度較高的內容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影響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發(fā)展.
2.2 構建思考問題,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堅持問題導向是新課標中對初中物理教師提出的全新要求,根據文件要求,教師需要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重點目標,巧妙利用有效提問的方式構建真實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思考的平臺空間,幫助大家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能力,實現預期教學目標[3].
例如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液體內部的壓強”一課教學為例,首先,為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分別為學生展示放在水平桌面的木塊以及一杯裝滿水的杯子,并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提出問題:桌面上的木塊會對桌面產生壓強嗎?水對杯子側壁會產生壓強嗎?畫面中有哪些壓強現象的存在?根據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學生進行集中討論,結合所學知識給出自己的看法.在收到學生反饋后,教師可以根據大家的回答繼續(xù)補充問題,邀請學生思考:液體對容器側壁不同位置的壓強是相同還是不同?如果不同,其中又蘊藏著什么規(guī)律?以層層深入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通過解答問題的方式初步了解液體的壓強.在講解液體壓強的計算知識時,教師也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潛水艇潛入水下的深度有一定限度,下潛過深時則可能導致艇殼被損壞,這是什么緣故?請你上網查詢不同的潛水艇可以下潛的最大深度.借此問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使大家在資料搜集過程中開闊視野,掌握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深化對液體壓強計算知識的了解.
為保障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需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完全接受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分層提問的方式,針對不同能力學生設計難度不同、內容不同的問題,保障不同能力的學生均能在課堂中得到鍛煉,落實新課標育人要求,切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2.3 組織小組實踐,鍛煉學生實踐水平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背景下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建立能推動學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實施初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合作學習手段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實踐探究活動,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通過科學探究的方式積累學習經驗,使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為后續(xù)參與高中物理學習奠定基礎[4].
例如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光的反射”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借助波光粼粼的水面作為情境,邀請學生分析光反射現象的規(guī)律.為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借助書中素材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探究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學生需要按照教材P101的提示內容自主安裝實驗裝置(圖1)并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以及法線之間的關系.根據教材提示,學生嘗試讓光束沿著平面E射到鏡面O點,在平面E上能夠看到入射光線AO,然后再通過轉動F的方式研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在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提出問題幫助大家整理實驗思路,如: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時,反射光線方向是否會發(fā)生改變?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怎樣的規(guī)律?當學生在完成實驗后,教師需要引導大家在班級中分享實驗成果,總結實踐經驗,并說明光在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以及法線的位置,幫助學生通過整理進一步深化對光的反射定律的了解.與此同時,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科知識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用于解釋物理現象,幫助大家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下實現長足發(fā)展.
隨著年級的增長部分物理實驗難度遞增,在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期間,教師要關注大家的過程表現,及時指出學生在實驗中存在的操作問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提升科學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
2.4 完善評價反饋,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發(fā)展
新課標中倡導教學評一體化,如何能夠利用評價的作用助推教師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需要對評價內容、評價主體進行調整,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邀請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當中,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并總結學習經驗.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后反思精神,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大家的學習情況,以便于對后續(xù)物理教學方法進行調整.
例如 以北師大版九年級全一冊“認識電路”一課教學為例,在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大家通過電路組成的學習進一步了解了短路、斷路以及通路等知識,并借助組裝電路實驗指導學生連接小燈泡,幫助大家深化對電路圖以及生活中常見電路的了解.在基礎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首先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的積極學習行為,幫助學生重拾學習自信.然后,在班級中播放課堂錄播教學視頻片段,邀請學生觀察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并根據片段內容指出部分學生在電路學習中存在缺乏自主思考動力、實驗操作時缺乏安全意識等重點問題,及時督促學生進行調整,改正問題.接下來,為保障評價的科學性,教師再鼓勵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分享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獲與尚未掌握的知識,并提出自己對物理教學的意見與看法.在此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提出期望教師能補充課外知識、期望教師能增加實驗活動的時間等愿望,教師一一記錄在案,并根據學生的自主評價進行總結,完成整體教學.
在新課標的呼喚下,教師還可以將評價內容整理成完成的電子檔案,方便學生在學期結束后預覽,根據評價手冊內容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3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視角下對初中物理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為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圍繞核心素養(yǎng)組織教學活動,并利用多元化組織形式營造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積極實現教學評一體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在物理的海洋中暢游.
參考文獻:
[1]姚如才.新課標背景下非常規(guī)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物理,2022,43(03):148-151.
[2]張雨陽.初中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實踐策略[J].廣西物理,2022,43(03):201-203.
[3]趙天蒼.提高初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研究[J].學周刊,2021(14):33-34.
[4]周婷婷.淺談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5):55-56.
[5]杜瑞雪.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