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創(chuàng)新表達
——2023 年央視春晚的文化遺產類節(jié)目解讀

2024-01-17 06:48:53莉,程
喀什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兔年遺產文化遺產

李 莉,程 軍

(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安徽蚌埠 230030)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春節(jié)聯歡晚會已連續(xù)舉辦了四十年,成為每年除夕舉國矚目的春節(jié)民俗和意義重大的文化節(jié)目。作為一年一度的充滿儀式感的文化盛宴,目前春晚的功能和意義已遠遠超越了一臺普通的電視晚會,而“從民俗的節(jié)慶儀式轉化成了國家主流話語的表達平臺”[1]。除了具有一般電視晚會的娛樂和教育功能之外,它還承擔著更加重要的文化使命和意識形態(tài)責任:在國內,春晚通過對大眾集體文化記憶的構建,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fā)揮團結各族民眾、凝聚民意民心的積極功能;在海外,春晚則運用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來講述具有民族和時代特征的“中國故事”,對外積極傳播中國文化,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無論是文化記憶的構建,還是文化認同的形塑,抑或是文化自信的建立,都需要從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去汲取力量。正如學者所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成為春晚這場中國民眾“精神年夜飯”的重要“食材”[2],是中國當代文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取之不盡的寶藏。

“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3],它承載著中華燦爛文明,傳承了中華歷史文化,維系著中華民族精神?;诖?,兔年春晚把傳播、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一節(jié)目宗旨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文化遺產項目上,把它們作為節(jié)目創(chuàng)意的重要資源和“食材”,緊緊圍繞它們來設計、編創(chuàng)、制作各類節(jié)目。好食材需要好廚師的烹調,才能做出美味大餐。面對當下電視觀眾日益提升的文化、審美需求,如何通過春節(jié)晚會對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烹制出一道既能充分體現文化遺產的精髓和魅力,又能與當代社會和時代精神相協(xié)調,同時還能為大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文化大餐,就成為總臺春晚節(jié)目組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為此,總臺邀請了曾擔任過《國家寶藏》的制片人和總導演、深諳文化遺產創(chuàng)造性轉化之道的于蕾擔任今年總臺春晚的總導演,同時圍繞她組織了一支高水平的節(jié)目設計、創(chuàng)編團隊,再加上總臺所擁有的國內最先進的數字技術和視覺呈現技術團隊和設備的加持,為文化遺產和傳統(tǒng)文化在今年春晚舞臺上的高質量呈現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提供了堅實保障。通過對文化遺產項目的精挑細選、推陳出新以及在晚會舞臺上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活”化、時尚化呈現,于蕾導演及其團隊成功實現了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表達,把兔年總臺春晚打造成一個展示、弘揚文化遺產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熠熠生輝的舞臺。

一、文化遺產的推陳出新

在今年的總臺春晚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紛紛登上晚會舞臺,不僅成為歌舞、雜技、武術、戲曲、公益廣告等節(jié)目創(chuàng)意的“內核”,而且成為布景、舞美、服裝、道具設計的創(chuàng)意來源。如:春晚主舞臺鏤空花飾的巨型穹頂設計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仰韶時期的國寶級文物——廟底溝彩陶“花瓣紋”;開場節(jié)目《花開種花家》中的“吉兔”和“瑞兔”造型以布藝、剪紙這兩項民間美術非遺為基礎設計而成;舞蹈《碇步橋》以浙江溫州的全國重點文物碇步石橋作為創(chuàng)編的靈感來源和表演的舞美背景;舞蹈《錦繡》以漢代織錦護臂和舞俑雕塑等珍貴文物作為創(chuàng)編的靈感源頭;歌曲《百鳥歸巢》以來自中國東南沿海、素有“中國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千年非遺“南音”作為創(chuàng)作底本;雜技《龍躍神州》以來自北京地區(qū)的非遺“天橋中幡”為表演基礎;武術《演武》以少林寺白衣殿壁畫《武僧演武圖》中所繪僧人的武術動作為底本展開表演;戲曲《華彩梨園》集中展示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qū)的六個國家級非遺劇種——京劇、婺劇、越劇、蒲劇、豫劇和莆仙戲;創(chuàng)意節(jié)目《當“神獸”遇見神獸》中的六種神獸形象,以《山海經》《史記》《抱樸子》等古代典籍記載和故宮古建筑上的神獸雕塑作為原型設計而成;民俗表演《我和爺爺踩高蹺》中孩子們的表演則依托于山東地區(qū)的“海陽秧歌”、踩高蹺等非遺項目改編而成;等等。在這些以文化遺產為創(chuàng)意基礎的節(jié)目中,除了少數多次登上春晚(如戲曲表演中的京劇、越劇、豫劇,歌曲《綠水青山》中作為背景的黃梅戲等)之外,許多文化遺產都是第一次通過兔年春晚節(jié)舞臺進入全國觀眾的視野,像仰韶彩陶、碇步石橋、“天橋中幡”雜技、“南音”、莆仙戲、漢代織錦護臂等非遺和文物,都是今年第一次在春晚上亮相。兔年春晚有意識挑選這些觀眾相對陌生的文化遺產項目來設計、創(chuàng)編節(jié)目,一方面打破了往年春晚文化遺產類節(jié)目相對固定、程式化的題材和內容選擇,利用這些“新”遺產陌生而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激發(fā)起觀眾的新奇感和觀賞熱情;另一方面,發(fā)揮春晚的文化傳承主陣地的積極作用,利用其巨大傳播和宣傳效應,推動這些知名度相對較低的文化遺產迅速走近大眾,有效提升其普及力度和保護、傳承水平。

二、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呈現

(一)文化遺產的“整體”傳承理念

從歷史上看,任何一個文化遺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其他不同類型的相關文化遺產在共同的自然環(huán)境、文化土壤中共生、共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有機地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遺產體系,構成人、自然和遺產和諧相處的完整的文化空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遺產,這使得任何地域的文化遺產往往都會以關聯性、集群性、系統(tǒng)性的方式出現和存在,從而構成某一地域文化連續(xù)性的歷史文脈和整體性的風貌特色。進入20 世紀以來,隨著學術界對文化遺產這一特點的認識不斷深入,“整體性”作為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重要理念,頻繁出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的文件中,成為現代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主要原則之一。世界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指導性文件《巴拉憲章》(1979,澳大利亞)就提出文化遺產的保護應當從單一個體轉向整體的、空間性的視角,強調遺產保護要超越單一、個別的歷史遺存物而突顯“地方”整體性文化意義的精神。[4]在“整體性”理念的影響下,當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和實踐的重心也發(fā)生了轉移。在文化遺產的研究方面,“逐漸從單個遺產轉向對遺產群,以及遺產及其整體環(huán)境構成的整體系統(tǒng)”;在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實踐方面,“以相互關聯的文化遺產整體核心價值評估為基礎,建立一定地域范圍內不同類型文化遺產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關聯,系統(tǒng)闡釋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5],同時“基于‘整體保護’的原則建立重點‘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制度,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對非遺重點區(qū)域實行整體保護”[6]。

(二)兔年春晚節(jié)目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呈現

正是為了彰顯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傳承、保護的現代理念,科學、有效地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兔年總臺春晚改變了往年遺產類節(jié)目只注重單個、孤立的遺產項目或碎片化的遺產元素和符號的展示,轉而注重對某一地域或某一類型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性、融合性、整體性呈現。具體來說,就是在每個節(jié)目中以一個代表性遺產為中心,同時融合一系列相關遺產進行集體呈現,力求展現出由多個同生同源的遺產融合而形成的某一地域(或某一類型)文化的整體風貌和精神氣質,比如歌曲《百鳥歸巢》在以發(fā)源于泉州的南音名譜“百鳥歸巢”為音樂底色的同時,采用了“官式大厝”(當地傳統(tǒng)民居建筑)和“泉州花燈”(南方花燈代表)這兩項非遺作為舞美背景,整體展現了泉州乃至閩南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風采;武術《演武》在展示壁畫《武僧演武圖》的同時讓繪畫中的動作形象與演員現實中的表演動作相互映照,將形意拳、六合拳、大洪拳、羅漢拳等各種武術非遺進行集體呈現,生動表現了中華武術遺產的博大精深和剛健有為的精神氣質;雜技《龍躍神州》將傳統(tǒng)雜技與京劇、武術、古典舞等相關藝術遺產有機融合,大大豐富了雜技藝術的美學意蘊和文化內涵,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幡雜技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精神氣質;舞蹈《錦繡》將漢代的織錦護臂、舞俑雕塑、音樂舞蹈、妝容服飾、宮廷禮儀等文化遺產融于一爐,通過舞者典雅端莊、頓挫有力的舞步,展現出大漢盛世禮樂文化恢弘而內斂、盛大而持重的赫赫威儀;民俗表演《我和爺爺踩高蹺》以青島高蹺技藝為基礎,融合了膠東半島的海陽秧歌、膠州剪紙、膠東花餑餑、山東小調等諸多非遺元素,全面展現了山東沿海地區(qū)民間文化的整體風貌。

(三)文化遺產整體性呈現的美學與文化效應

兔年春晚節(jié)目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呈現,讓多個同源共生的遺產以一種集群、融合的方式同時、密集地作用于觀眾的感官,為觀眾營造出一個個超越日常場景的或古色古香、或恢宏盛大、或雄渾豪放、或輕靈婉約的整體意境和舞臺氛圍,制造出立體化、多維度、融合性的傳播效果,有助于觀眾形成多種感官的聯覺式和沉浸式的視聽體驗,促使他們快速、深度融入到舞臺情境和節(jié)目氛圍中,獲得深刻的共鳴和難忘的記憶,從而產生了極佳的美學效果和傳播效應。另一方面,從文化遺產教育的效果來看,這些節(jié)目對某一地域(或類型)文化遺產的群體性、整體性呈現,在展示其多樣性、豐富性的同時,更加強調表現多個遺產之間的有機聯系和它們的同源性、統(tǒng)一性,這不僅客觀、完整地還原了文化遺產的歷史真實性、文化延續(xù)性和風貌完整性,而且在此基礎上營造出極其濃郁、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顯然,這種呈現方式更加符合文化遺產傳播、傳承的客觀規(guī)律,有助于觀眾從整體上理解、把握某一地域(或類型)文化遺產的美學風貌與歷史、文化內涵,推動它們逐步走近大眾,從而最終實現對這些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和保護。

三、文化遺產的“活”化呈現

(一)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2014 年3 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演講時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盵7]2021 年11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22 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8]。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只有先“活”起來,才能火起來,才能實現有效的傳承和發(fā)展。為了促進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與保護,各地政府紛紛采用“文物+”或“文化遺產+”戰(zhàn)略,讓文化遺產通過與技術實現聯姻、與教育展開互動、與旅游相互融合、與創(chuàng)意進行嫁接等路徑來實現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其中尤以通過數字技術和創(chuàng)意智慧對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傳統(tǒng)工藝和藝術品、傳統(tǒng)民俗、古代典籍等)進行“活”化呈現這種方式最為流行,成為當下文化遺產傳播、傳承的最有效路徑之一。僅以視聽節(jié)目為例,近年來以文化遺產和傳統(tǒng)文化傳承為主題的視聽節(jié)目,紛紛采用了“活”化呈現的方式來提升節(jié)目的美學品質和傳播效果,如《國家寶藏》通過明星演繹、還原歷史場景讓歷史“說話”,讓遺產“活”化;《如果國寶會說話》利用高科技視覺特效讓沉默的文物開口“說話”,講述它們精美、優(yōu)雅形體背后的生動故事;抖音創(chuàng)意視頻“文物戲精大會”利用數字三維動畫科技,讓沉睡在博物館中的古代文物伴著現代音樂翩翩起舞;《典籍里的中國》采用“戲劇+影視化”的方式,對中國典籍中的經典文字進行故事化、戲劇化的演繹;《詩畫中國》中運用音樂、舞蹈、舞臺劇、三維動畫等形式,對靜止的傳統(tǒng)繪畫進行活態(tài)化、藝術化的動態(tài)演繹等等,都是成功的節(jié)目案例。

(二)兔年春晚節(jié)目對文化遺產的“活”化呈現

基于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理念,春晚節(jié)目組借助創(chuàng)意智慧和高科技的力量,讓靜止的文物、遺產、文字形象“活”起來、“動”起來,以實現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例如,武術《演武》的創(chuàng)編設計著眼于讓畫作中的歷史人物走出壁畫來到現實中進行武術表演,把靜止的、平面的、虛擬的繪畫形象轉化為活動的、立體的、現實中的活生生的形象,用充滿動感和生命力的武術動作把畫作中人物招式的勢、神、魂精彩地表現出來,在還原了清代各種武術遺產原貌的同時,展現出中華武術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內在精神;舞蹈《錦繡》將漢代繪畫和雕塑中靜止的舞者形象和舞蹈動作創(chuàng)編、“活”化為充滿漢風古韻的“錦繡搖”、優(yōu)雅柔美的“紅袖繞”、動感魔性十足的“漢俑轉”等舞蹈動作,讓沉睡千年的古老文物和遺產煥發(fā)出青春風采和時尚氣息,重新獲得了嶄新的生命;舞蹈《碇步橋》以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物和碇步石橋為背景,通過一群女孩優(yōu)美的舞蹈語言講述了她們青澀懵懂的少女時代的故事,故事中古老而沉默的碇步石橋見證一代又一代人的來來去去,銘記下人們純凈而美好的情感,成為鄉(xiāng)情、友情、愛情的寄托和象征,從而獲得了鮮活的生命;創(chuàng)意節(jié)目《當“神獸”遇見神獸》把歷史典籍和古典建筑中靜止、神秘的六個上古神獸形象創(chuàng)新、演繹為時尚酷炫、充滿活力的可愛形象,通過將它們與舞臺上靈動活潑、活力滿滿的孩子進行跨時空的互動、交流,把神獸身上所代表的諸如仁義、勇敢、自信、博學等高尚品質和精神力量傳遞給下一代,達到了“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創(chuàng)新效果;創(chuàng)意節(jié)目《滿庭芳·國色》則圍繞桃紅、凝脂、湘葉、群青、沉香這五種中國傳統(tǒng)色彩,依次分別用嗩吶、古箏、笛簫、琵琶、二胡五種民族樂器的演奏作為背景,通過手持水袖、扇、傘、花翎、劍五種傳統(tǒng)器物的五位舞者充滿動感和生命力的舞蹈語言,對“國色”進行酣暢淋漓的“活”化演繹,形象地展現了中國人對傳統(tǒng)色彩的美學追求和極致表達。

(三)文化遺產“活”化呈現的美學與文化效應

從藝術接受的視角來看,兔年春晚節(jié)目靈活地運用了音、舞、詩、畫、曲、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和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形態(tài),根據當代觀眾的接受習慣和欣賞口味,采用大眾“聽得進、聽得懂”的藝術語言對文化遺產的核心形象和內容進行真實還原和“活”化演繹,讓古老、靜止的文物、遺產和典籍“活”起來、“動”起來,躍出紙面、走出博物館,走到臺前,走進現實,轉化為靈動的、立體的、現代的形象,讓觀眾在充分領略文化遺產的美學魅力和精神內涵的同時,建立起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盵9]兔年春晚節(jié)目對文化遺產的“活”化呈現,既是對其可見的外在形象的動態(tài)模擬和真實復原,同時也是對其深層內涵、內在精神的激活和復興,讓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發(fā)出新的時代強音,與當下新時代的精神和理念產生了深刻共鳴,從而與時代精神、當代文化相適應、相協(xié)調。如中華武術中體現出來的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漢代禮樂文化所體現出的恢宏大度、典雅莊重、以“和”為美的民族審美精神,古代神獸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仁義善良、勇敢奮進、自信自強的傳統(tǒng)優(yōu)秀道德品質,中國的五行學說(包含五色、五音、五方、五味等)中所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諧整體觀念等中國的獨特智慧,對于當前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民族精神的重建和文化自信的樹立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文化遺產的時尚化呈現

(一)文化遺產的時尚化傳承理念

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是一個全民的事業(yè),需要大眾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尤其是需要當下年輕一代的關注和參與。只有讓更多的年輕人走近、了解、喜愛文化遺產,才能為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事業(yè)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持久的精神動力?,F在的年輕人并不討厭文化遺產,只是不喜歡僵化老套、板著面孔說教的文化遺產傳播、教育方式,只要采用符合年輕人審美需求和欣賞習慣的傳播手段和教育方式,就可以讓他們樂于接受甚至擁抱文化遺產,從而轉變?yōu)閭鞒?、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力量。為此,就需要我們在文化遺產的呈現、傳播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時尚化、年輕化和潮流化元素,通過與當下流行時尚充分結合,讓文化遺產的審美魅力和深刻內涵通過最時尚、最流行的藝術方式得到表達。同時,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力量,賦予文化遺產以更年輕、更現代的呈現形式,推動文化遺產融入時尚、潮流傳播,煥發(fā)其新時代的活力。近年來,國內的文化類、綜藝類節(jié)目開始大量利用數字技術來推動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高新技術成為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這一點在擁有國內頂尖數字技術的總臺春晚上表現得尤其突出,從而使得今年的春晚不僅是一場文化和藝術的盛宴,同時也是一場時尚科技展示和應用的盛會。

(二)兔年春晚對文化遺產的時尚化呈現

在今年總臺春晚的許多節(jié)目中,節(jié)目組有意識地植入、融合更多的時尚、流行和新潮的元素,通過文化遺產的年輕化改造和時尚化呈現來滿足當代大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欣賞習慣和審美口味。具體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節(jié)目組將古老的文化遺產與當代流行時尚巧妙結合,通過新舊混搭、以新帶老的方式賦予文化遺產以嶄新的青春面孔。比如,《當“神獸”遇見神獸》中由總臺的青年視覺設計團隊所打造出來的上古神獸被賦予了很多時尚、現代的元素,原本典籍、雕塑中所呈現的怪誕、猙獰、可怕的神獸被改造成既古怪、威嚴又時尚、酷炫的可愛形象,受到了年輕觀眾的熱捧。再如,在公益廣告《“村”晚》中陜西華州的秦腔和現代搖滾樂同臺演出,讓“老腔”吼出新調;身著江南剪紙披風的時裝模特將非遺藝術與當代時尚藝術巧妙搭配,讓非遺秀出了新風采;華南鄉(xiāng)村的舞獅與“村BA”籃球比賽同臺競技,讓傳統(tǒng)玩出新花樣。這些中華文化的“老寶貝兒”和當今時代的“新玩意兒”的巧妙融合,不僅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也讓大家看到文化遺產傳承、創(chuàng)新的無限可能。

第二,節(jié)目組采用最新、最酷的數字技術,通過“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方式營造出視覺奇觀,為文化遺產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助力、賦能。相比過去幾年節(jié)目的技術運用,今年的總臺春晚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應用上再次升級,實現了國產8K超高清攝像機、“8K 超高清+三維菁彩聲”直播技術、人工智能伴隨技術、三維菁彩聲制作技術、VR 三維影像繪制技術等諸多時尚科技在春晚上的“首次”應用。[10]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今年的春晚文化遺產類節(jié)目也展現出更多精彩的看點和亮點,例如武術節(jié)目《演武》中通過將演員動作與虛擬場景進行合成,生動地演繹了演員在少林寺“白衣殿”習武的畫面,同時在春晚舞臺使用AR、XR 技術塑造了逼真的少林寺“演武場”“兵器場”和四季變化等場景,讓傳統(tǒng)武術煥發(fā)出動人心魄的力量;再如,戲曲節(jié)目《華彩梨園》在舞臺呈現上通過AR 技術搭建出立體化的虛擬“大戲臺”,隨著莆仙戲、越劇、蒲劇和京劇四個不同劇種的表演,舞臺背景畫面依次分別展現出仲春、盛夏、初秋和隆冬的典型景致,四時的自然景觀與來自中國東、南、西、北的四種戲曲風格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營造出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的美學效果,完美展現出中國古典美學和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觀念。

(三)文化遺產時尚化呈現的美學與文化效應

兔年春晚對文化遺產的時尚化呈現,取得了極佳的視聽美學效果,同時也充分展現了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例如,在歌曲《百鳥歸巢》中,典雅清麗、婉轉深沉的千年古韻與動感激揚、時尚明快的流行音樂相互結合、相得益彰,舒緩從容的編曲與極具穿透力的唱腔奇妙融合,給觀眾帶來了完全陌生而新奇的聽覺體驗;同時節(jié)目還利用了XR 舞臺虛擬場景和360 度自由視角等技術,營造出一幅百鳥嘻戲、迴翔歸巢的場景,通過充滿動感光影、立體化的舞臺意境造成了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象征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光耀四方、惠澤天下的魅力。《滿庭芳·國色》利用“AR+綠幕”的制作技術,讓趙麗穎化身“尋色人”行走在虛擬的天地之間,尋找最美的中國色彩,而通過AR 成像技術繪制、呈現的動態(tài)山水意象和色彩暈染效果的全場沉浸式的場景轉換,則精確呈現了歌詞中“五色的經緯織出山與水”的美好意境,把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神奇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梢哉f,兔年春晚通過文化遺產的年輕化改造和時尚化呈現,一方面給觀眾帶來嶄新、獨特的審美體驗,另一方面也讓古老的遺產重新煥發(fā)出青春活力,為中華文化遺產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開辟了嶄新的路徑。

五、結語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有影響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最富生命活力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偱_春晚作為慶祝春節(jié)的最高層次電視綜藝晚會,其連續(xù)四十年的輝煌歷程所形成的春節(jié)新民俗,本身就是對春節(jié)這一文化遺產和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傳承和弘揚。同時,借助于春晚舞臺這個文化傳播的超級平臺來傳播、弘揚以文化遺產為載體與核心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海內外的中華民眾能夠在欣賞精彩文藝節(jié)目的過程中充分領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美學魅力和文化精神,從而樹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也成為了歷年春晚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 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盵11]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年一度的春晚恰恰就是在全國民眾辭舊迎新這一具有特殊儀式感的重大時刻,借助于精彩的文化節(jié)目來闡發(f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精神和核心價值,為中國加油喝彩、打氣鼓勁,為推動中國當下的發(fā)展、未來的進步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一晚會宗旨在2023 年總臺春晚的文化遺產類節(jié)目中表現得尤其成功,像中國武術和雜技節(jié)目中所體現出來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蓬勃、堅韌的生命力,《百鳥歸巢》《錦繡》等節(jié)目中所展現出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輻射力和巨大的影響力,《華彩梨園》等節(jié)目所體現出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的傳承和延續(xù)力量,《滿庭芳·國色》等節(jié)目中所展現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藝術、審美方面的神奇魅力,都無不讓國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在接受了一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洗禮的同時,獲得了強烈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砥礪前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力量??梢哉f,2023 年的總臺春晚成功實現了文化遺產和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表達,將電視綜藝領域內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一偉大實踐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猜你喜歡
兔年遺產文化遺產
兔年到,重新認識下兔子吧
Year of the Rabbit兔年大吉
與文化遺產相遇
小讀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遺產怎么分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質文化遺產欣賞
——圍棋
兔年生人三之氣運氣養(yǎng)生
兔年生人初之氣運氣養(yǎng)生
千萬遺產
遺產之謎
东台市| 息烽县| 乌审旗| 左云县| 子洲县| 城口县| 长岛县| 民勤县| 德格县| 乌什县| 威海市| 昌都县| 张掖市| 东丽区| 海城市| 鞍山市| 锡林郭勒盟| 来宾市| 遵义市| 平南县| 姜堰市| 铁岭市| 贡嘎县| 孝感市| 南陵县| 清徐县| 峨山| 孟津县| 滦南县| 湖北省| 酒泉市| 闽侯县| 永平县| 乌兰察布市| 咸阳市| 明光市| 高州市| 安顺市| 中牟县| 阿拉善右旗|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