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料庫視域下的《孫子兵法》多譯本譯者風格研究

2024-01-26 12:56:32王雪原
濱州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林譯孫子兵法譯本

王雪原

(煙臺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一、《孫子兵法》及其英譯

《孫子兵法》創(chuàng)作于春秋時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它被譽為“兵學圣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其蘊含的精邃的軍事理論和辯證法思想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自1905年《孫子兵法》的首個英譯本問世后,迄今為止全球已有52個英譯本(按每個譯者1種版本計)[1]。根據(jù)譯本的影響力,筆者選取格里菲斯、林戊蓀和翟林奈三人的譯本(下文簡稱格譯、林譯和翟譯)作為研究對象。格里菲斯原任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準將,曾到中國學習漢語并翻譯過毛澤東的《游擊戰(zhàn)》。他于1961年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及其翻譯,他翻譯的《孫子兵法》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代表作叢書”。林戊蓀是我國著名的中譯外翻譯家,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背景知識,其譯本質(zhì)量上乘。他曾翻譯過《孫子兵法》《論語》《絲綢之路》等經(jīng)典作品,其中《孫子兵法》被收錄進《大中華文庫》叢書,作為優(yōu)秀中華典籍的代表走向海外。林戊蓀在20世紀50年代接觸《孫子兵法》后就對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當朋友邀請他翻譯此書時,出于熱愛他接受了這項任務[2]。翟林奈是著名漢學家翟理斯之子,他于1910年翻譯的《孫子兵法》是公認具有學術(shù)價值的英譯本,影響深遠,具有研究價值。據(jù)統(tǒng)計,在所有英譯本中,翟林奈譯本被再版和重印的次數(shù)居于首位。僅在2006至2010年間,就有翟譯本的30個版本接連出版,另有11本書根據(jù)翟譯本改編而來[3]。在底本的選擇上,格里菲斯和翟林奈都選擇了孫星衍??摹秾O子十家注》作為翻譯底本,該版本總體上與原文最為接近,被公認為《孫子兵法》研究的權(quán)威版本。林戊蓀選擇了《孫子兵法》最早的傳世本,即于1972年出土的銀雀山漢簡本。

二、語料庫與譯者風格研究

譯者風格即譯者的翻譯風格,包括譯者在翻譯文本、翻譯策略和方法的選擇和應用等方面,形容譯者在翻譯中體現(xiàn)的個性化特征[4]。長久以來,翻譯界的研究方向更側(cè)重于對源文本的分析,傳統(tǒng)的翻譯研究理論認為譯文應忠實于原文并力求與原文對等,譯者風格無非是對原文風格的再現(xiàn),譯者在翻譯中的作用被忽視。20世紀60年代以來翻譯界迎來了文化轉(zhuǎn)向,翻譯研究的重點逐漸從原文本轉(zhuǎn)向譯文。在此背景下,譯文不再被視為原作的附屬品而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譯者也不是原文的搬運工,而是在翻譯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的角色,以譯者風格為主題的研究討論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語料庫翻譯學是指以語料庫為基礎(chǔ),以真實的雙語語料或翻譯語料為研究對象,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理論分析為研究方法,依據(jù)語言學、文學和文化理論及翻譯學理論,分析翻譯本質(zhì)、翻譯過程和翻譯現(xiàn)象的翻譯學分支學科[5]。最先將語料庫研究方法應用于翻譯學研究的人是Mona Baker,在TowardsaMethodologyforInvestigatingtheStyleofaLiteraryTranslator一文中,她從翻譯英語語料庫(The 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中選取了Peter Bush和Peter Clark的作品為研究語料,從類符形符比、平均句長、文本差異和轉(zhuǎn)述動詞say的使用形四個方面,對二人的翻譯風格進行探究[6]。Baker認為,語料庫可以為研究者提供大量翻譯資料,以此挖掘譯本中內(nèi)含的譯者個人偏愛的表達形式和重復出現(xiàn)的語言行為方式,確保研究的權(quán)威性[7]。目前,語料庫翻譯學作為翻譯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正在蓬勃發(fā)展,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已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

三、譯本對比分析

(一)詞匯層面

1.類符形符比類符形符比(TTR)指的是語料庫中所有的類符(type)和形符(token)的數(shù)量比,TTR的數(shù)值越大,代表文本所使用的詞匯變化更大,反之則越小。標準類符形符比(STTR)是對形符類符比的改進,避免了語料庫體量大小不同對TTR值的影響[8]。使用WordSmith計算出三個英譯本的類符形符比,如表1所示。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翟譯的STTR值居于三個譯本首位,說明翟譯用詞變化更大,林譯的STTR值次之,格譯的STTR值最小,詞匯豐富度最低,表達更為簡潔。

表1 譯本類/形符數(shù)及(標準)類符形符比

例1 原文: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9]120

格譯:A sovereign cannot raise an army because he is enraged,nor can a general fight because he is resentful.[10]142

林譯:The sovereign should not start a war simply out of danger;the commander or general should not fight a battle simply because he is resentful.Take action only if it is to your advantage.Otherwise,do not.[9]121

翟譯:No ruler should put troops into the field merely to gratify his own spleen;no general should fight a battle simply out of pique.If it’s to your advantage,make a forward move;if not,stay where you are.[11]153

此處格譯最為簡略,他在翻譯時省去了后半句,翻譯前半句時嚴格傳遞原文語義,沒有增添多余的修飾詞。翟林奈和林戊蓀都將兩句完整譯出,他們都在譯文中增添了“merely”“simply”“only”這些修飾詞來增強語義。相比之下,林戊蓀的譯文更簡潔,他將“而動”和“而止”分別譯為“take action”和 “do not”,而翟林奈將這兩處譯為“make a forward move”和“stay where you are”更為復雜的動詞短語,詞匯的變化更大。

2.平均詞長和詞匯難易度平均詞長即文本中單詞的平均長度,能夠反映文本詞匯的復雜程度。一般文本的平均詞長約為4個字母,低于4個字母說明其文本使用的詞匯相對簡單,反之則說明使用的較為復雜[12]。表2是對三個譯本各長度詞的數(shù)量及其與文本總詞數(shù)的比例統(tǒng)計,最后計算出各譯本的平均詞長。三個譯本的平均詞長都大于4,格譯的平均詞長為4.60,略微高于翟譯的4.49和林澤的4.50。

表2 譯本各長度詞數(shù)量、占比及平均詞長

在判斷詞匯難易度方面,本文使用日本關(guān)西大學染谷泰正教授制作的在線英語難易度解析平臺(http://someya-net.com/wlc)進行分析,將三個譯本分次導入平臺,“Base Dictionary”“Case Sensitive”“Count Mode”三個選項分別選擇“SVL12000”“No”“Type Mode”,得出三個譯本的詞匯難易度分級表,如表3所示。

表3 譯本詞匯難易度分布

SVL12000詞匯分級表由日本大阪ArK株式會社開發(fā),設計原則是英語母語者的詞匯使用頻率及對英語學習者的重要性和有用性[13]。該表分為12個等級,難度從1到12遞增,直觀地反映了三個譯本所選用詞匯的難易度分布。“?”代表文本中沒有被收錄進SVL12000分級表的詞,故不予以統(tǒng)計。從第6級開始到第9級,格里菲斯譯本的用詞在該范圍內(nèi)占比最高;第10到12級,翟林奈譯本用詞百分比最高。三個譯本的詞等級的分布大致相同,格里菲斯譯本在8000詞等級的詞數(shù)比另外兩個譯本更多。結(jié)合平均詞長和詞匯難易度兩方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結(jié)論,即三個譯本的用詞難度相差不大,格譯的詞匯難度略高于另外兩個譯本。

3.詞頻分布文本中的詞頻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凸顯主題,詞頻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WordSmith中的“WordList”菜單獲取。先將停詞表導入WordSmith,剔除文本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和虛詞,然后把三個文本分別導入工具得到詞頻統(tǒng)計表,篩選出三個譯本的前十位高頻實詞如表4所示。

表4 譯本高頻實詞前十位

值得注意的是,“enemy”“army”“attack”“victory”四個詞均出現(xiàn)在三個譯本的高頻實詞前十位中,這反映出三個譯本都與《孫子兵法》原文的主題高度吻合,即學習軍事戰(zhàn)略以應對敵人的攻擊或主動出擊,贏得己方的勝利。翟譯的獨有高頻詞匯包括“men”“soldiers”“fight”“make”,作為漢學家翟林奈并無作戰(zhàn)經(jīng)驗,導致他的用詞相對抽象、籠統(tǒng)。格譯和林譯的前十位高頻實詞中有七個重復詞匯,重合度更高。格譯的獨有詞匯包括“ground”“general”“situation”,林譯的特有詞匯有“commander”“region”“advantage”,其中“general”“commander”都表達相似含義。“general”在牛津詞典中的釋義為“(陸軍和美國空軍中的)上將,陸軍五星將軍,空軍五星上將”,而“commander”指“司令官或指揮官”,詞義更加寬泛。格里菲斯曾擔任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準將,這一經(jīng)歷使他對于軍隊內(nèi)部等級稱謂更加熟悉,選詞更貼合軍隊實際情況。他翻譯《孫子兵法》的目的是學習軍事戰(zhàn)略而非將其視作文學作品,所以格譯中“ground”和“situation”的頻次遠高于另兩個譯本,用來重現(xiàn)原文中的戰(zhàn)爭現(xiàn)場。此外,林譯的高頻詞中還包括“advantage”,說明相較于其他兩個譯本,林譯更加注重從《孫子兵法》中汲取經(jīng)驗從而取得優(yōu)勢。

(二)句子層面

句子層面的分析集中在譯本的句子數(shù)量和平均句長兩方面,句子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句子的復雜度。將三個譯本分別導入WordSmith,得到各自的文本形符數(shù)和句子總數(shù),用形符數(shù)除以句子總數(shù)得到平均句長,三個譯本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表5所示。

表5 譯本形符數(shù)、句子總數(shù)及平均句長

格里菲斯譯本的形符數(shù)和句子總數(shù)最少,平均句長最短。作為軍事家,格里菲斯翻譯《孫子兵法》的目的在于傳播并借鑒原文的軍事思想,因此他在翻譯時相較于句式更加注重內(nèi)容,多用短句,沿襲了《孫子兵法》原文行文簡潔的風格;林譯的形符數(shù)和句子總數(shù)在三個譯本中居于首位,平均句長最長,所用句式更復雜。林譯被收錄進《大中華文庫》,旨在將中國優(yōu)秀典籍推向世界,因此他在翻譯時更致力于重現(xiàn)《孫子兵法》的文學性,多用長句。

例2 原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shù),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shù),數(shù)生稱,稱生勝。[9]34

格譯:Now the elements of the art of war are first,measurement of space;second,estimation of quantities;third,calculations;fourth,comparisons;and fifth,chances of victory.Measurements of space are derived from the ground.Quantities derive from measurement,figures from quantities,comparisons from figures,and victory from comparisons.[10]88

林譯:The five elements mentioned in The Rules of War are:1) measurement of space,2) estimation of quantity,3) calculation of number,4) comparison of strength,and 5) assessment of chances of victory:Measurement of space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territories of the opposing parties;from that derives estimation of quantity,which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in resources;from that,calculation of numbers,which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size of their troops;from that,comparison of the relative strengths of their armies and finally,assessment of the material base for the chances of victory.[9]35

翟譯:In respect of military method,we have,firstly,Measurement;secondly,Estimation of quantity;thirdly,Calculation;fourthly,Balancing of chances;fifthly,Victory.Measurement owes its existence to Earth;Estimation of quantity to Measurement;Calculation to Estimation of quantity;Balancing of chances to Calculation;and Victory to Balancing of chances.[11]39

原文用兩個句子指出用兵必須注意的五個元素,它們層層遞進,決定一支軍隊的勝敗。翟林奈同樣把此處譯為兩句,嚴格遵循原文的句法結(jié)構(gòu),用“of”和“to”結(jié)構(gòu)翻譯原文的“A生B”句式,符合譯入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并且把五個元素的首字母大寫,方便讀者辨識。格里菲斯將此處分為三句,使用“from”結(jié)構(gòu)翻譯“A生B”句式,句式更加簡單。林戊蓀把此處譯為一整句,加以數(shù)字標記輔佐閱讀。與其他兩個譯本相比,林戊蓀譯本在保留原文修辭結(jié)構(gòu)的同時,使用了更為復雜的從句句式,更加體現(xiàn)了《孫子兵法》的文學性。

(三)語篇層面

1.連接詞與漢語不同,英語是形合語言,需要使用連接詞銜接上下文。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適當增譯連接詞把原文內(nèi)含的邏輯顯化。本文使用CLAWS4在線詞性標注網(wǎng)站(http://ucrel-api.lancaster.ac.uk/claws/free.html),把三個譯本分別導入平臺,“Select tagset”和“Select output style”分別選擇“C5”和“Horizontal”,生成分析結(jié)果,最后將標注后的文本導入WordSmith后得出各譯本的連詞占比。見表6。

表6 譯本連詞使用頻次及占比

可以看出,林譯的連詞占比在三譯本內(nèi)占比居中,為4.34%;格譯的連接詞數(shù)量最少,譯本使用的實詞數(shù)量更多;翟譯的連詞占比最高,為4.81%,相比之下翟林奈在翻譯時使用的連詞數(shù)量更多,其譯本的邏輯顯化程度更高。

例3 原文:古之所謂善戰(zhàn)者,勝于易勝者也。[9]32

格譯:Anciently those called skilled in war conquered an enemy easily conquered.[10]87

林譯:What the ancients called a master of war is one who overpowers an enemy easy to defeat.[9]33

翟譯:What the ancients called a clever fighter is one who not only wins,but excels in winning with ease.[11]37

例3出自《形篇》,意思是古代所說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是戰(zhàn)勝了那些容易戰(zhàn)勝的敵人,而這些敵人之所以容易被戰(zhàn)勝是因為善于用兵之人早已創(chuàng)造出制勝的條件。林譯和翟譯都使用了what引導的主語從句,但翟譯把重點放在取勝之“易”上,并使用了連接詞“not only… but”把此處內(nèi)含的邏輯顯化。

2.人稱代詞人稱代詞具有交際功能,是說話者構(gòu)建與受眾的關(guān)系,獲取受眾情感認同的話語手段[14]。第一人稱可以使讀者身臨其境,第二人稱能迅速拉近讀者與作品或作者之間的距離,第三人稱則能夠令讀者從客觀的視角來觀察敘事走向。人稱代詞不僅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也是判定譯者風格的標準之一。表7是三個譯本的前30位高頻詞中的人稱代詞及占比。

表7 譯本高頻人稱代詞及占比

從表7中可以看出,格譯的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從高到低分別是第三人稱、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林譯的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從高到低分別是第三人稱和第二人稱,翟譯的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從高到低分別是第三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三個譯本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均為第三人稱,作為一部軍事典籍,《孫子兵法》的整體敘事客觀嚴謹,并未摻雜作者過多的感情色彩,因此三個譯本均使用第三人稱作為主要敘事視角,與原文相符。

格譯的第一人稱是三個譯本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格里菲斯在翻譯時把自己代入書中情景,而不是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翻譯。比如《計篇》中有這樣一段表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9]2”格里菲斯將此處譯為:“By moral influenceImean that which causes the people to be in harmony with their leaders,so that they will accompany them in life and unto death without fear of mortal peril.’ By weatherImea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the effects of winter's cold and summer’s heat and the conduct of military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asons.By terrainImean distances,whether the ground is traversed with ease or difficulty,whether it is open or constricted,and the chances of life or death.By commandImean the general's qualities of wisdom,sincerity,humanity,courage,and strictness.By doctrineImean organization,control,assignment of appropriate ranks to officers,regulation of supply routes,and the provision of principal items used by the army。”[10]64作為曾經(jīng)的將領(lǐng),他把自己代入敘事者視角,仿佛親臨戰(zhàn)場向士兵們傳授作戰(zhàn)經(jīng)驗,說服力和感染性更強。林譯和翟譯中更常用第二、三人稱敘述,體現(xiàn)了這兩位譯者對原文有著深刻的理解,保證了翻譯的客觀性。林、翟兩個譯本的目標人群是普通的英語母語讀者,翻譯時忠于原文對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起著關(guān)鍵作用。

四、結(jié)論

《孫子兵法》是我國的兵學瑰寶,其中蘊含的軍事思想和辯證思維在海內(nèi)外都頗受推崇,經(jīng)久不衰。本研究以格里菲斯、林戊蓀和翟林奈三人的英譯本為基礎(chǔ),自建語料庫并使用Tmxmall、WordSmith4.0和CUC_Paraconc等工具,從詞匯、句子和語篇層面對三個譯本進行對比分析,最終總結(jié)出三位譯者翻譯風格上的差異。

在詞匯層面,翟譯的類符形符比高于另外兩個譯本,這說明其詞匯變化較大,所用詞匯更豐富;格譯的平均詞長和詞匯難易度都超過其他兩個譯本,表明格譯多選用復雜詞匯,閱讀難度略大。

在句子層面,林譯的平均句長遠高于另外兩個譯本,說明林戊蓀在翻譯時多用長句,沿用原文的句式結(jié)構(gòu),致力于重現(xiàn)原文的文學性;格譯的平均句長最短,多用簡單句,這是因為格里菲斯翻譯《孫子兵法》的初衷是翻譯傳達文中的軍事思想而不是句式結(jié)構(gòu)。

在語篇層面,翟譯連接詞的數(shù)量最多,說明該譯本的邏輯顯化程度更高,語篇內(nèi)的銜接更加清晰。相較于另兩個譯本,格譯受譯者身份影響,譯文中第一人稱使用頻率更高,具有感染力,與他的翻譯目的相契合;林譯和翟譯則主要使用第二、三人稱,保證了翻譯的客觀性。

猜你喜歡
林譯孫子兵法譯本
晚清民初文學翻譯的高峰
—— 百年林譯小說研究評述
《孫子兵法》組歌
黃河之聲(2021年11期)2021-09-18 03:08:24
《佛說四人出現(xiàn)世間經(jīng)》的西夏譯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林語堂與汪榕培的《莊子·逍遙游》譯文對比研究
大觀(2017年11期)2018-01-08 19:55:02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我國近十年林紓翻譯研究綜述
學理論·中(2013年12期)2014-04-26 05:02:54
談對《孫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軍事歷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00
《孫子兵法》俄譯本簡介
軍事歷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26
《孫子兵法》蒙古文譯本簡介
軍事歷史(1993年3期)1993-01-18 00:11:40
涌入日本的《孫子兵法》
軍事歷史(1992年1期)1992-08-16 02:14:40
土默特右旗| 高安市| 湟中县| 迁西县| 上高县| 武强县| 尼勒克县| 昂仁县| 海伦市| 汉源县| 民乐县| 舟山市| 富顺县| 榆中县| 陇南市| 柯坪县| 托克托县| 大新县| 九寨沟县| 浑源县| 寻甸| 云龙县| 合江县| 青岛市| 正蓝旗| 筠连县| 尚志市| 赤城县| 日喀则市| 确山县| 武邑县| 贵港市| 沧州市| 获嘉县| 乌恰县| 黄浦区| 三门峡市| 吴川市| 保康县| 英山县|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