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丹
“不以為然”最早出自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只當(dāng)招募,不當(dāng)定差,執(zhí)政不以為然?!币馑际恰安徽J(rèn)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安灰詾橐狻弊钤绯鲎浴度龂尽菚り憚P傳》:“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于色,表疏于皆指事不飾,忠懇內(nèi)發(fā)?!币馑际恰安环旁谛纳希硎静恢匾?,不認(rèn)真對待”。一字之差,使得這兩個成語常常被誤用、亂用。而解開兩個成語意思差別的關(guān)鍵,正是在于“然”和“意”。下面從訓(xùn)詁學(xué)的角度,對“然”和“意”進(jìn)行梳理、辨析。
《說文解字·火部》:“然,燒也。從火,肰聲。”①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06 頁。從金文的字形來看,“然”②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第689 頁。右邊像犬,左上方像肉,左下方像火,像烤狗肉的樣子;篆文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06、216 頁。從火、肰(rán)聲。從“火”指火烤;“肰”表示音讀,也兼有犬肉的意思。徐鉉注:“今俗別作燃?!雹茉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06 頁。從字形上來看,“然”字就是古“燃”字?!睹献印す珜O丑章句上》:“若火之始然。”
“然”按王力上古漢語語音系統(tǒng)⑦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19。,屬于日母元部,擬音為[ǐan],“爾”屬于日母脂韻,擬音為[ǐei],兩字聲母相同,元音相近,屬于陽聲韻與陰聲韻之間的通轉(zhuǎn)關(guān)系。從這個角度來看,段玉裁的注釋是正確的。
經(jīng)過前面對“然”字形、聲韻的分析,得出“然”是“燃”的本字,且作為通假字有“如此”的意思?!叭绱恕币簿褪且粋€事實(shí),引申為“正確、對、是”的意思?!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皬V以為然?!?《資治通鑒·唐紀(jì)》:“愬然之?!碧K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只當(dāng)招募,不當(dāng)定差,執(zhí)政不以為然?!?/p>
“意”,《說文解字·心部》:“從心,從音?!雹嘣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16 頁。由此看出其是一個會意字,從金文①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第139 頁。、篆文②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06、216 頁。的字形來看,上面的部件“音”暗示意義,下面像心,表示意思與心境、心思相關(guān)。
許慎用“從心,從音”來解釋“意”,說明“意”與“音”之間有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按王力上古漢語語音系統(tǒng),“意”屬于日母之韻,擬音為[i],“音”屬于影母侵韻,擬音為[ǐm]。兩字聲母相同,元音相近,屬于陽聲韻與陰聲韻之間的通轉(zhuǎn)關(guān)系。讀音的相近暗示意義的關(guān)聯(lián)。實(shí)際上,在《說文解字》中,許慎用“志”和“意”來互訓(xùn),“志”訓(xùn)為“意也,從心之聲”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16 頁,而“意”被訓(xùn)為“志也”,這表明“意”也是“從心之聲”、從心之音,即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也就是內(nèi)心的真實(shí)想法。
“意”,《說文解字·心部》:“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雹茉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16 頁《說文解字注》:“志即識。心所識也。意之訓(xùn)為測度、為記。訓(xùn)測者、如論語毋意毋必、不逆詐、不億不信、億則屢中。其字俗作億。訓(xùn)記者、如今人云記憶是也。其字俗作憶?!雹荻斡癫茫骸墩f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2006 頁。段玉裁把“意”訓(xùn)為兩個意思:一是指“推測”,二是指“記憶”。但這都不是本義,根據(jù)字形,本義當(dāng)是“心志、心意”?!洞呵锓甭丁ぱ熘馈罚骸靶闹^意?!?《史記·項羽本紀(jì)》:“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
根據(jù)前面的分析,“不以為然”的“然”指的是“正確、對、是”,“不以為意”的“意”指的是“心志、心意、心思”。一字之差,意思卻千差萬別。
人們常常誤解“不刊之論”這個成語的意思,認(rèn)為“不刊”就是“不堪”的意思,指的是“讓人不堪的言論”,實(shí)際上這是錯誤的,“不堪之論”也不是一個成語。理解“不刊之論”這個成語的關(guān)鍵就在“刊”這個字,“不刊之論”出自漢朝揚(yáng)雄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論也?!薄翱?,《說文解字·刀部》:“剟也。從刀,干聲。”⑥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86 頁。《說文解字注》:“刊謂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謂之刊,故刻石謂之刊石。”⑦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718 頁。這里的“刊”就是指把樹皮、石頭等東西的表面削去一層。古代在紙張還沒有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習(xí)慣用竹簡寫字,當(dāng)寫了錯字時,就需要用小刀把寫了字的竹子表面削去。因此,古時候的文書抄寫官員也叫刀筆吏,因?yàn)樾枰霉P書寫,用刀修改。結(jié)合古義,“不刊之論”指的就是“不可削除的言論”,《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形容言論確當(dāng),無懈可擊”⑧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商務(wù)印書館,2019,第109 頁。。“刊”字理解了,“不刊之書”“不刊之說”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負(fù)眾望”和“不孚眾望”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語。“不負(fù)眾望”是“不辜負(fù)大家的期望”;“不孚眾望”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這兩個成語不僅只差了一個字,而且“負(fù)”和“孚”的讀音也接近,使得人們經(jīng)?;煜@兩個成語的意思。正確理解這兩個成語的關(guān)鍵,在于“負(fù)”和“孚”。
“負(fù)”,《說文解字·貝部》:“ 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雹嵩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126 頁。由“人”守“貝”會意,可知“負(fù)”本義有“依仗、仗恃”?!笆苜J不償”,《說文解字注》解釋為:“凡以背任物曰負(fù)。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fù)?!雹馊莞骸督鹞木帯?,中華書局,1985,第139、689 頁。認(rèn)為“負(fù)”有“違背,背棄”義。由“違背,背棄”進(jìn)一步引申為“辜負(fù)”義。《古今韻會舉要·遇韻》:“負(fù),孤負(fù)也?!薄安回?fù)眾望”中的“負(fù)”即為“辜負(fù)”義。
“孚”作“誠信、信用”講最早見于《詩·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引申為“為人所信服”。《說文解字·爪部》:“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雹僭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57 頁。許慎記錄了該字的兩個意思:一是指孵化,一是指“誠信、信用”。這兩個意思相差很遠(yuǎn),該怎么解釋呢?一是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即卵即孚引伸之義也。雞卵之必為雞。卵之必為。人言之認(rèn)如是矣?!雹诙斡癫茫骸墩f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122 頁。段玉裁認(rèn)為雞卵一定會孵出雞,鴨蛋一定會孵出鴨,孵化的結(jié)果不會隨意改變。二是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孚,信也,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雹坌戾|:《說文解字系傳》,中華書局,1987,第55 頁。徐鍇認(rèn)為鳥孵卵都是按照確定的時間孵化出來,孵化的時間不能隨便改變。段玉裁和徐鍇都將“從禽鳥孵化”作為出發(fā)點(diǎn),分別從禽鳥孵化的時間和結(jié)果兩方面來解釋,孵化的時間和結(jié)果又都有共同點(diǎn),即“不隨意改變”,“誠信、信用”中也含有“不隨意改變”之義,因此“孚”由“孵化”引申為“誠信、信用”。由“誠信、信用”又引申為“為人所信服”義,《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薄安绘诒娡敝械摹版凇奔础盀槿怂欧绷x。
“不足為訓(xùn)”指“不能當(dāng)作典范或法則”;“不足為據(jù)”指“不能作為依據(jù)”。兩個成語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意思也相差不遠(yuǎn),但是仍有區(qū)別,重點(diǎn)在于理解“訓(xùn)”和“據(jù)”的確切意思?!墩f文解字·言部》:“訓(xùn),說教也。從言,川聲?!雹茉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46 頁。段玉裁注云:“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xùn)。”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20 頁。“訓(xùn)”就是“教育、解釋、疏通”的意思?!坝?xùn)”的本義是動詞,指教育、教導(dǎo)使人明白規(guī)范、法則,后引申為名詞,指“規(guī)范、法則”?!蹲髠鳌の墓辍罚骸案嬷?xùn)典。”“不足為訓(xùn)”的“訓(xùn)”就是“規(guī)范、法則”的意思。
“據(jù)”,《說文解字·手部》:“挶也。從手居聲?!雹拊S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54 頁。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予手拮據(jù)?!雹叨斡癫茫骸墩f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61 頁。本義是指“用手靠著”,后來引申為“依靠,憑借”?!对姟ぺL(fēng)·柏舟》:“不可以據(jù)?!薄安蛔銥閾?jù)”的“據(jù)”就是“依靠、憑借”的意思。
“一文不名”指的是“一個錢都沒有”,一般用來形容極度貧困?!耙晃牟恢怠敝傅氖悄硺?xùn)|西“毫無價值”。兩個成語只差一字,但是由于很多人對“一文不名”的“名”字理解得不透徹,使得兩個成語的使用經(jīng)常張冠李戴。成語“一文不名”的相似用法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焙笸醭洹墩摵狻分谢脼椤安幻诲X”,已經(jīng)和今天的成語很接近了。其中的“名”字的意義是“占有”。從字形上看,“名”是個會意字,從口從夕,《說文解字·口部》:“自命也。”⑧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第25 頁。指自己報出自己的名字,又指“起名字”。人一般擁有了某個東西,才會給其起名字,因此“名”又引申出“占有”的含義?!耙晃牟幻敝弊g就是“一文錢也沒有擁有”,形容處于非常貧困的境況。“一文不值”最早出現(xiàn)于明代畢魏《三報恩·罵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值”就是今天最常用的意義“價值”,“一文不值”直譯就是“一文錢的價值都沒有”。
語言是發(fā)展的,詞形和詞義也處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語言中除了少數(shù)基本詞匯的意義無多大變化外,其余一些詞的含義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訓(xùn)詁學(xué)的妙用之一,就在于它能夠幫助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這種變化(哪怕是極細(xì)微的變化),從而對古代作品中某一詞的含義做出正確無誤的解釋,不至于用詞的今義去誤解詞的古義。利用訓(xùn)詁學(xué)的方法,可以梳理清楚詞匯意思發(fā)展的脈絡(luò),幫助人們準(zhǔn)確定位詞義,從而達(dá)到正確認(rèn)識詞語的目的。成語也是一樣的。有的成語之所以被誤解,是因?yàn)闆]有搞清楚成語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利用訓(xùn)詁學(xué)準(zhǔn)確解釋該字(詞)的意思,是理解整個成語的關(guān)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