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周濤 朱正 馬怡 陳麗 段婉平 李玲
(1.蕪湖市中心血站,安徽 蕪湖 241002;2.淮南市中心血站;3.宣城市中心血站;4.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血液安全一直是采供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自1998年實施無償獻血以來,隨著篩查技術(shù)革新,經(jīng)血傳播傳染病的篩查策略一直在變化。2015年之前,實行2 遍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檢測策略,2015 年開始逐步實現(xiàn)核酸檢測(nucleic acid testing,NAT)全覆蓋,《血站技術(shù)操作規(guī)程》明確表述,HIV、HBV和HCV 感染標志物應(yīng)至少采用核酸和血清學試劑各進行1 次檢測。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2021 血液安全及可及性報告》,在參與全球血液實驗室篩查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的171 個國家中,166 個報告對所有獻血者進行艾滋病毒篩查的政策;21 個國家報告采用抗-HIV-1+2 ELISA,90 個國家報告采用抗-HIV-1+2 ELISA 和HIV Ag/Ab1+2 ELISA;55 個國家除進行血清學檢測外,亦開展NAT[1]。瑞士的HIV 檢測策略是HIV Ag/Ab1+2 ELISA 和NAT 單檢(HIV ID-NAT)[2]。英國《輸血服務(wù)指南》規(guī)定獻血者HIV 檢測策略為抗-HIV-1+2 ELISA 或HIV Ag/Ab1+2 ELISA,和NAT 混檢(HIV MP-NAT)[3]。國內(nèi)外HIV篩查策略因各國人群的流行率差異、經(jīng)濟水平不同等因素影響略而有所不同。本地區(qū)依據(jù)國家政策法規(guī),具體實施何種檢測策略,需要通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分析,試劑確認,選擇最適宜本地區(qū)的篩查策略。我們以獻血者HIV檢測項目為研究對象,調(diào)查本省3家血站2018—2022年HIV檢測結(jié)果,評估不同檢測技術(shù)的HIV殘余風險;同時建立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決策樹模型進行分析,討論不同HIV檢測策略的成本效果。
2018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省3個城市的3個血站(A、B、C)獻血者共251 240人,初次獻血者(此期間第1 次獻血,且只獻血1 次)145 064 人,重復獻血者(獻血≥2 次)106 176 人,共獻血268 700人次,檢測413 764人次。
抗-HIV-1+2 ELISA 試劑(北京萬泰公司,批號:I20170511/I20220928;英科新創(chuàng)公司,批號:2017086619/2022086615;北京科衛(wèi)公司,批號:201706003);HIV Ag/Ab1+2 ELISA 試劑(北京萬泰公司,批號:H20190101/H20220814;英科新創(chuàng)公司,批號:2017116768/2022086712;珠海麗珠公司,批號:2017050308/2022070708;北京科衛(wèi)公司,批號:201709004/201807003);NAT 試劑(羅氏診斷公司,批號:215559/H18062;上海科華公司,批號:20171009/20220904),所有試劑均批檢合格,并在效期內(nèi)使用。STAR加樣儀與FAME酶標分析系統(tǒng)(Hamilton公司),Cobas S201核酸檢測系統(tǒng)(羅氏診斷公司),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tǒng)(上??迫A公司)。
1.3.1 HIV篩查及確認
HIV ELISA 檢測結(jié)果為灰區(qū)(0.5≤S/CO<1)和S/CO>1.00的標本,均判定為反應(yīng)性。NAT混檢反應(yīng)性(定性)經(jīng)拆分檢測后仍為反應(yīng)性的標本,均上報當?shù)丶部刂行?,進行確認試驗。
1.3.2 殘余風險計算
參照文獻[4-5]的流行率-窗口期模型,估算殘余風險。重復獻血者(repeat donors,RD)計算公式:R(RD)=(WP/I)×P,重復獻血者殘余風險:[WP(窗口期)/ I(重復獻血者平均血清轉(zhuǎn)化時間)]×P(重復獻血者的流行率);初次獻血者(first-time donors,F(xiàn)TD)殘余風險:R(FTD)=(WP/LTR)×P,初次獻血者殘余風險:[WP(窗口期)/LTR(感染病毒后平均生存天數(shù))]×P(初次獻血者的流行率);總殘余風險R = R(FTD)× FTD% + R (RD)×RD% 。其中抗-HIV-1+2 ELISA、HIV Ag/Ab1+2 ELISA 及NAT窗口期(WP)分別按22、16、11 d 計算;感染病毒后平均生存天數(shù)(LTR)按3 650 d[5]計算;重復/初次獻血者的流行率(P)以各組疾控確證陽性數(shù)除以各組總數(shù)計算。
1.3.3 成本-效果分析
采用TreeAge Pro 2022版,建立成本-效果決策樹模型,并分析模型多因素敏感性。篩查成本=試劑成本+假陽性報廢成本+設(shè)備成本+人力成本。效果為挽救生命數(shù)。每位HIV 確認陽性獻血者預估可傳染人數(shù)=年成分血制備袋數(shù)/年采集人數(shù);HIV治療成本=(藥品+CD4檢測)年治療成本均值×平均存活年限[6-7]。P 為不同檢測技術(shù)的殘余風險概率。
1.3.3.1 抗-HIV-1+2 ELISA 和HIV Ag/Ab1+2 ELISA決策樹模型
見圖1。
圖1 HIV ELISA方法比較的決策樹模型Figure 1 Decision tree model for comparison of HIV ELISA methods
1.3.3.2 3 種不同檢測方案下獻血者HIV 篩查的成本-效果
方案1:抗-HIV-1+2 ELISA+NAT;方案2:HIV Ag/Ab1+2 ELISA+NAT;方案3:抗-HIV-1+2 ELISA+HIV Ag/Ab1+2 ELISA+NAT,見圖2。
圖2 獻血者HIV檢測策略比較的決策樹模型Figure 2 Decision tree model for comparison of HIV testing strategies in blood donors
應(yīng)用SPSS22.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8 年1 月—2022 年12 月共檢出抗-HIV-1+2 ELISA 反應(yīng)性178 人,確認陽性40 人;HIV Ag/Ab1+2 ELISA 反應(yīng)性157 人,確認陽性40 人;NAT反應(yīng)性1 人,經(jīng)市疾控定量PCR 確認為窗口期,故共計確認陽性41人。3家血站基線信息見表1。
表1 3家血站基線信息Table 1 Baseline information of three blood centers
重復、初次獻血者殘余風險見表2、3;總殘余風險見表4。
表2 重復獻血者殘余風險估算Table 2 Residual risk estimation for repeat blood donors
表3 初次獻血者殘余風險估算Table 3 Residual risk estimation of first-time donors
表4 總殘余風險估算Table 4 Estimates of total residual risk
2.3.1 HIV Ag/Ab1+2 ELISA 與抗-HIV-1+2 ELISA的增量成本效果
每檢測10 萬份,增量成本效果比為103 284元,具有成本效果優(yōu)勢。
2.3.2 3種檢測方案的增量成本
3種方案均為ELISA+NAT,其中殘余風險估算中“流行率”為同1 時期同1 人群,3 種方案一致;“窗口期”均以最短的NAT 窗口期11 d 計算;同時調(diào)查期間,各血站未見HIV 4 代陽性而3 代陰性的標本,HIV 4代優(yōu)勢無法體現(xiàn),重復獻血者的“平均血清轉(zhuǎn)化時間”亦相同,故3種方案殘余風險一致,效果一致。方案1(抗-HIV-1+2 ELISA+NAT)最具成本效果優(yōu)勢,方案2(HIV Ag/Ab1+2 ELISA+NAT)和方案3(抗-HIV-1+2 ELISA+HIV Ag/Ab1+2 ELISA+NAT)與之相比成本增加但效果一致,見表5。
表5 3種檢測策略的成本比較(每10萬份檢測)Table 5 Cost comparison of three testing strategies (per 100 000 tests)
2.3.3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方案1 和方案2 篩查策略相比,顯示“試劑成本”、“HIV治療成本”、“假陽性報廢成本”是影響方案結(jié)果的重要因素,見圖3。
圖3 TreeAge模型多因素敏感性分析Figure 3 Multi-facto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reeAge model
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是研究衛(wèi)生服務(wù)資源的需求和供給,以及衛(wèi)生服務(wù)資源對人口的影響[8]。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有4 種評價方法:最小成本法(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 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和成本最小化分析[9],其中成本效果分析(CEA)評價方法,可通過成本一致比較效果大小、效果一致比較成本高低、比較ICER 顯示明顯優(yōu)勢[9]。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是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即每單位增量效果需要付出的成本。
英國通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模型,評估不同的干預措施、預防策略對英國男同性戀和雙性戀人群中艾滋病發(fā)病率的影響[10]。國內(nèi)有李玲[11]通過建立HTLV篩查數(shù)學模型,探討適用于我國的獻血者HTLV篩查策略。血站為保證血液質(zhì)量,提高安全性,會人為設(shè)置“灰區(qū)”,導致假陽標本的浪費,黃力勤等[12]對血站實驗室設(shè)置ELISA 灰區(qū)進行成本-效果分析,發(fā)現(xiàn)設(shè)置灰區(qū)的成本遠高于有效收益。通過衛(wèi)生經(jīng)濟學方法,建立模型,可對血站的血液檢測策略進行分析,并為做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HIV 反應(yīng)性標本均需確認,故本研究選取HIV檢測項目作為研究對象,在評估殘余風險時,以確認陽性作為金標準,可避免假陽性結(jié)果的干擾。本文通過估算不同檢測技術(shù)的HIV 殘余風險,結(jié)果顯示ELISA+NAT 的方式,殘余風險最低。以此固定收益效果,評估3 種不同檢測方案所需付出的成本。
調(diào)查地區(qū)的抗-HIV-1+2 ELISA、HIV Ag/Ab1+2 ELISA、ELISA+NAT 的殘余風險分別1.17×10-6、0.84×10-6、0.59×10-6;ELISA的殘余風險低于太原地區(qū)14.81×10-6[13]、蘭州地區(qū)4.14×10-6[14];ELISA+NAT的殘余風險低于東莞地區(qū)(2.11~2.5)×10-6[15]、高于意大利1/1 917 250[16],美國1/2 305 880[17],可能與艾滋病地區(qū)間流行差異有關(guān)。
決策樹各組分成本,按每篩查10萬份,計算成本及挽救的生命數(shù)。依據(jù)3 家血站招標采購成交價,以每盒試劑檢測80 人測算(含損耗),抗-HIV-1+2 ELISA 和HIV Ag/Ab1+2 ELISA 成本分別以216 000 元和337 500 元估算;NAT 為3 項聯(lián)檢,估算10 萬人份HIV NAT 成本為1 166 667 元;假陽性報廢成本以每10 萬人份平均報廢數(shù)×每單位血液計算平均成本為453.52元[18],設(shè)備成本按每臺設(shè)備每檢測10 萬人計算約花費200 000 元,安徽省2018—2022 年平均人力成本39 903.4 元/年[19]估算。效果為挽救生命數(shù),挽救生命數(shù)=每10萬人平均HIV 檢出數(shù)×2.1(平均每袋血制備的成分血數(shù))。每人的HIV治療成本約101 038元估算。
經(jīng)決策樹模擬,若無NAT,每檢測10 萬人份,HIV Ag/Ab1+2 ELISA(HIV 4 代)較抗-HIV-1+2 ELISA(HIV 3代)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為103 284元,并減少殘余風險?,F(xiàn)行國家政策允許的3 種方案均為ELISA+NAT,本研究調(diào)查時期為同一時期同一人群,且HIV 3代與4代ELISA陽性確證數(shù)一致,窗口期以NAT 檢測窗口期計算,故殘余風險一致,效果一致。HIV Ag/Ab1+2 ELISA+NAT 方案較抗-HIV-1+2 ELISA+NAT,增量成本為118 620元,成本有增長,但未降低殘余風險;2遍ELISA+NAT方案較抗-HIV-1+2 ELISA+NAT,增量成本為593 469元,成本大幅上升,仍未降低殘余風險。HIV Ag/Ab1+2 ELISA+NAT、2遍ELISA+NAT僅有成本增加,卻不具有收益效果。故在不進行NAT 的情況下,HIV Ag/Ab1+2 ELISA與抗-HIV-1+2 ELISA相比,具有成本效果優(yōu)勢,但加上1遍NAT后,優(yōu)勢消失。NAT混檢模式窗口期11 d,HIV Ag/Ab1+2 ELISA窗口期16 d,抗-HIV-1+2 ELISA 窗口期22 d。加上NAT 后,HIV Ag/Ab1+2 ELISA 的優(yōu)勢無法體現(xiàn)。故方案1(抗-HIV-1+2 ELISA+NAT)成本效果最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 遍ELISA+NAT 不具成本效益。黃成垠等[20]報告HBV、HCV檢測項目2遍ELISA+NAT較1遍ELISA+NAT,殘余風險更低;而HIV檢測項目減少1 遍ELISA 時,并不會增大殘余風險。血站如果減少1 遍ELISA,需要對采用的ELISA試劑進行確認和評估。本研究經(jīng)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法,從颶風圖分析結(jié)果可以發(fā)現(xiàn),“試劑成本”、“HIV治療成本”、“假陽性報廢成本”是影響方案結(jié)果的重要因素。其中“HIV 治療成本”與篩查策略的選擇無關(guān),為后續(xù)治療相關(guān)費用。HIV是社會輿論敏感的疾病,應(yīng)重視HIV 假陽性獻血者,雖然血站明確實驗結(jié)果不作為疾病診斷標準,但仍將會給獻血者本人及其家屬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和負擔[21]。這類精神損失的經(jīng)濟成本不易衡量,亦會造成寶貴的獻血者資源流失。綜合模型敏感性分析,故血站在選擇HIV ELISA試劑時,除考慮“試劑成本”之外,應(yīng)充分考慮HIV 3 代試劑與4 代試劑的假陽性率差異。
本論文局限之處:其一,因涉及多中心研究,故無法統(tǒng)一檢測試劑廠家;其二,調(diào)查期間,未見抗-HIV-1+2 ELISA 陰性,而HIV Ag/Ab1+2 ELISA 陽性的獻血者,4代試劑的優(yōu)勢未能充分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