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娜,張 蕾,孫曉娜,于春燕,白婭琴
(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產(chǎn)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產(chǎn)科并發(fā)癥,多發(fā)于妊娠中晚期孕婦,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蛋白尿、高血壓及全身水腫等,易累及機體多器官,對母嬰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1-2]。據(jù)統(tǒng)計[3],當前PIH發(fā)生率在10%左右,其詳細致病機制尚未明晰,部分學者認為其與患者氧化應激、胎盤發(fā)育不良密切相關。相關研究[4]指出,PIH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供血障礙,并對纖溶系統(tǒng)平衡產(chǎn)生破壞作用,進而使胎盤發(fā)生缺血、缺氧,影響胎兒發(fā)育,增加流產(chǎn)、早產(chǎn)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風險。當前PIH患者大多處于慢性彌漫性血管凝血或血栓前狀態(tài),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與凝血指標,有助于降低血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也能減少對母嬰安全的負面影響[5-6]。此外,已有研究[7]表明,Ca2+濃度與PIH患者的病情進展密切相關。當前PIH患者孕中期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鮮有研究,且其對母嬰結局的預測價值尚未明晰。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探究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與病情程度及母嬰結局的關系,旨在為臨床評估PIH患者病情與母嬰結局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PIH患者作為PIH組。病例納入標準:①滿足PIH診斷標準[8];②均于我院進行規(guī)律產(chǎn)檢,臨床資料完善;③均為單胎;④無其他妊娠合并癥。排除標準:①伴有肺結核、肝炎等傳染性疾病者;②伴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③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④診斷為先天性胎兒畸形者;⑤伴有惡性腫瘤者;⑥具有不良妊娠史者。另外選取同期10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28.94±2.03)歲;體重指數(shù)(BMI)為19.12~26.33 kg/m2,平均(23.06±1.74) kg/m2;孕周26~37周,平均(29.97±2.33)周。PIH組年齡23~38歲,平均(29.20±2.41)歲;BMI 19.42~26.26 kg/m2,平均(23.25±1.71) kg/m2;孕周26~36周,平均(30.12±2.52)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檢查:所有患者均于孕中期(孕14~20周)接受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檢查,即空腹靜脈取血4 ml,于2 h內使用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PV);采用凝血分析儀檢測Ca2+濃度、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
1.2.2 病情及母嬰結局評估與分組:根據(jù)相關診斷標準[9],將PIH組中滿足妊娠期單純高血壓的患者納入輕度組,子癇前期患者納入中度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納入重度組;統(tǒng)計PIH組患者的母嬰結局,將發(fā)生早產(chǎn)、新生兒窒息、宮內窘迫、圍產(chǎn)期死亡等不良妊娠結局的患者納入不良結局組,剩余患者納入良好結局組。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PIH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②觀察輕度組、中度組及重度組PIH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③觀察不良結局組與良好結局組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水平。④觀察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對母嬰結局的預測價值。
2.1 PIH組與對照組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PIH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低于對照組,PDW及FIB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的MPV、T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PIH組與對照組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2.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輕度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高于中度組與重度組,PDW低于中度組與重度組(均P<0.05),三組患者的MPV、TT與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2.3 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的相關性 Spes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PLT、Ca2+濃度、PT、APTT呈負相關,與PDW水平呈正相關(均P<0.05),見表3。
表3 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的相關性
2.4 不同母嬰結局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120例PIH患者中,共34例出現(xiàn)不良母嬰結局(早產(chǎn)15例、新生兒窒息10例、宮內窘迫8例、圍產(chǎn)期死亡1例),納入不良結局組,剩余86例患者納入良好結局組。不良結局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均低于良好結局組(均P<0.05),兩組患者PDW、MPV、TT、FIB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不同母嬰結局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比較
2.5 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預測母嬰結局的價值 繪制ROC特征曲線,結果顯示,PLT、Ca2+濃度、PT、APTT預測母嬰結局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143.760×109、2.875 mmol/L、10.715 s及29.020 s,且四項指標聯(lián)合預測PIH患者母嬰結局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單一指標預測(均P<0.05),見表5(圖1)。
圖1 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預測母嬰結局ROC曲線
表5 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預測母嬰結局的價值
PIH作為孕婦妊娠期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與免疫力、遺傳、胎盤缺血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主要病理變化包括全身性小血管痙攣、臟器灌注變少及過度高凝狀態(tài)等[10-11]。既往文獻[12]報道,PIH患者由于胎盤血管損傷,易出現(xiàn)血流動力學紊亂,進而誘發(fā)胎盤血管痙攣與繼發(fā)性血栓,對胎兒生長及新生兒結局產(chǎn)生不利影響。PIH患者存在明顯的高凝狀態(tài)與血小板活化,明確PIH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及凝血指標變化情況有助于病情評估[13-14]。此外Ca2+能有效保護機體血管平滑肌細胞,當Ca2+濃度降低時會顯著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生風險,進而增加PIH發(fā)生率[15]。當前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與PIH患者病情及母嬰結局的關系還有待探究。
本研究結果顯示,PIH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低于對照組,PDW及FIB高于對照組,提示與健康孕婦比較,PIH患者PLT、Ca2+濃度、PT、APTT更低,且PDW及FIB水平更高,這與朱紅艷等[16]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PLT與PDW為血小板參數(shù),能有效評估血小板生成情況,PT、APTT、FIB為凝血指標,其中PT與APTT能反映患者外源性凝血因子敏感性,FIB是一類具有止血功能的糖蛋白,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對血栓形成過程影響較大[17-18]。而PIH的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全身小動脈痙攣與血管內皮損傷,這也是血小板活化與凝血機制的共同作用結果[19]。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高于中度組與重度組,PDW低于中度組與重度組,且Spes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PLT、Ca2+濃度、PT、APTT呈負相關,與PDW水平呈正相關,提示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PLT、Ca2+濃度、PT、APTT及PDW水平密切相關。主要原因在于:①隨著PIH患者疾病進展,血管內皮損傷會隨之加劇,促進血小板黏附與集聚,同時還伴隨微血管系統(tǒng)變形能力降低,導致血小板通過時被破壞,從而表現(xiàn)為PLT水平下調,PDW水平上調[20];②Ca2+濃度下降與PIH患者血漿內皮素1的表達情況密切相關,且隨著Ca2+濃度下降,患者胎盤形成不良、血管重塑性改變障礙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會增加,進而刺激血流阻力變大,加重PIH患者病情[21];③隨著PT、APTT下降,PIH患者的高凝狀態(tài)愈加明顯,而持續(xù)的高凝狀態(tài)易導致并加重組織損傷,誘發(fā)血管內凝血,并激活纖溶系統(tǒng),加重患者病情[22]。
劉小瑋等[23]研究指出,PIH患者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小血管痙攣易導致機體器官缺血,引發(fā)高血壓、蛋白尿、心衰等癥狀,另外胎盤受損易誘發(fā)胎兒窘迫、產(chǎn)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本研究結果顯示,120例PIH患者中,共34例出現(xiàn)不良母嬰結局(早產(chǎn)15例、新生兒窒息10例、宮內窘迫8例、圍產(chǎn)期死亡1例),發(fā)生率為28.33%,與李寅紅等[24]報道的25.20%相近,但略高于鐘輝等[25]報道的21.00%,這可能與納入的樣本量及患者病情程度有所差異有關。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不良結局組患者PLT、Ca2+濃度、PT、APTT均低于良好結局組,ROC特征曲線結果顯示,PLT、Ca2+濃度、PT、APTT預測母嬰結局的最佳截斷值分別為143.760×109、2.875 mmol/L、10.715 s及29.020 s,且四項指標聯(lián)合預測PIH患者母嬰結局的AUC及敏感度均高于單一指標預測,提示PLT、Ca2+濃度、PT聯(lián)合APTT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互為補充,增加對PIH患者母嬰結局的預測價值。建議臨床密切監(jiān)測上述指標變化,及時給予患者針對性處理策略,以改善PIH患者的母嬰結局。本研究局限性在于樣本量較少,且PIH患者發(fā)生不良母嬰結局可能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相關結論有待進一步論證。
綜上所述,PIH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與PLT、Ca2+濃度、PT、APTT及PDW水平密切相關,且PLT、Ca2+濃度、PT聯(lián)合APTT對PIH患者母嬰結局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建議臨床對PIH患者的血小板參數(shù)、Ca2+濃度及凝血指標給予重點關注與及時干預,改善患者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