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菲 牛光明 陶勝忠 劉 展 婁金峰 王在斌
腦功能區(qū)腫瘤與周圍白質具有復雜的解剖關系,通過壓迫推擠、浸潤破壞等方式損害臨近纖維束,其中皮質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是控制人體自主運動的重要纖維束[1]。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磁共振成像技術,通過測定腦白質中水分子擴散方式檢查纖維束的微觀結構狀態(tài),可用于提示某些特定類型的神經元損傷,如脫髓鞘、炎癥或壞死[2, 3]。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CST投射區(qū)域的DTI參數(shù)與運動功能的預后密切相關,通過評估CST的完整性可預測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情況[4, 5]。部分累及CST的腦腫瘤患者,腫瘤切除后術前運動功能障礙并未得到明顯改善,有報道表明DTI參數(shù)與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CST損傷程度和運動功能障礙具有一定相關性,但少有研究評估DTI參數(shù)作為術后運動功能預測指標的潛在意義[6,7]。本研究旨在分析DTI參數(shù)與肌力評分及CST分級對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術后運動功能的評估價值,并應用DSI Studio軟件實現(xiàn)DTI數(shù)據(jù)精確后處理,完成CST重建,為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患者功能,改善預后提供依據(jù)。
1.臨床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行手術治療且病理確診的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4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53.8±13.58歲(18~76歲)。所有患者術前3天完善肌力評分及3.0T MRI常規(guī)序列及DTI檢查,術后1個月復測肌力評分,用F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分量表評定患者的運動功能預后狀況,依據(jù)FMA評分將納入研究患者分為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本研究已獲得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倫理學審批號:2022029);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術前臨床癥狀和磁共振成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提示累及CST的腦腫瘤患者;②首次發(fā)病患者;③無MRI掃描禁忌證;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者無法正常溝通并配合治療;②圖像質量差;③患者接受了未經手術的放療和(或)化療;④顱內多發(fā)病變;⑤病變累及相應功能區(qū)皮質;⑥術前有顱腦損傷病史、腦血管相關病史、精神疾患。
2.一般資料:依據(jù)重建CST圖像將CST受累程度分為4級:0級無損害;1級CST完整,受壓迫移位;2級CST受浸潤稀疏;3級CST破壞中斷。FMA運動功能評定,運動功能障礙程度:嚴重<50分;明顯50~84分;中度85~95分;輕度96~100分。根據(jù)FMA評分(FMA評分≥96分)為預后良好;(FMA評分<96分)為預后不良。
3.研究方法:(1)MRI檢查方法:采用德國Siemens Skyra 3.0T 磁共振機器為所有患者進行腦部掃描,包含掃描序列:T1WI序列:TR為2000ms,TE為11ms,TI為900ms;T2WI序列:TR為6000ms,TE為125ms。DTI成像采用單次激發(fā)性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掃描,參數(shù)設置如下:TR為3500ms,TE為95ms,反轉角度為90°,FOV 220×220×129mm,矩陣128×128,層厚4mm,無間距,擴散敏感梯度方向為20,激勵次數(shù)為2次,b值1000s/mm2,成像時間4min24s,掃描范圍包括枕骨大孔至顱頂。(2)數(shù)據(jù)處理:MRI原始數(shù)據(jù)應用DSI Studio軟件對圖像矯正匹配,并進行對齊處理,形成以FA圖、ADC圖、DTI彩圖和T1WI圖為基礎的共同配準結構圖像。參考T1序列圖像確定患側和對側內囊后肢(圖1),描繪相應感興趣區(qū)(regions of interest,ROI)并測出患側和對側的FA值與ADC值,計算出患側與對側內囊后肢FA比值(rFA)和ADC比值(rADC)。纖維束追蹤應用DSI Studio確定性追蹤方法進行[8]。DTI纖維追蹤終止條件為軌道角>45°,FA值<0.2,纖維長度<10mm,并依據(jù)重建CST模型按解剖走行、分布和結構變化等進行分級(圖2)。(3)手術方式:依據(jù)繪制CST模型與腫瘤解剖關系判斷纖維束擠壓方向,術中MRI導航結合增強MRI序列,擬定最佳手術入路及切除范圍。(4)觀察指標:研究患者內囊后肢CST投射區(qū)DTI參數(shù),對比腫瘤側及對側內囊后肢FA值、rFA值、ADC值和rADC值。依據(jù)重建CST模型進行CST分級,分析
圖1 配準結構圖像
圖2 纖維束追蹤繪制CST模型
DTI參數(shù)與患者運動功能之間的關系。采用MRC肌力評分量表評估患者運動功能,上下肢肌力評分越低,患者運動功能受損越嚴重。
1.患者患側、健側內囊后肢CST投射區(qū)DTI參數(shù)比較:通過測量患者內囊后肢ROI區(qū)DTI參數(shù)值發(fā)現(xiàn):腫瘤對側內囊后肢FA值0.690 (0.652,0.715),高于腫瘤同側內囊后肢FA值0.575(0.506,0.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腫瘤對側內囊后肢ADC值0.726(0.704,0.757)10-3mm2/s,低于腫瘤同側內囊后肢ADC值0.820(0.753,0.947)10-3mm2/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患側FA值、偏側rFA值、ADC值和rADC值與CST分級的相關性:Spearman等級相關性分析提示患側FA值、rFA值與CST分級呈負相關(r=-0.515,P<0.01;r=-0.521,P<0.01),而ADC值、rADC值與CST分級呈正相關(r=0.48,P<0.01;r=0.452,P<0.01)。
3.患側FA值、偏側rFA值、ADC值和rADC值與手術前后肌力的相關性:Spearman等級相關性分析患側FA值、偏側rFA值與患者手術前后對側肌力呈正相關(r=0.496,P<0.01;r=0.491,P<0.01),而ADC值、rADC值與患者手術前后肌力呈負相關(r=-0.426,P<0.01;r=-0.346P<0.05)。
4.術前CST分級與患者肌力的相關性:Spearman等級相關性分析提示患者術前CST分級與對側肌力呈負相關(r=-0.501,P<0.01)。
5.患側FA、rFA、ADC、rADC值和CST分級應用于評估患者運動功能預后準確性的價值:ROC曲線結果提示,5個指標的AUC大小排序為FA值>rFA值>CST分級>ADC值>rADC值,其中rADC值對運動功能預后評估準確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3,表1)。
表1 患側FA、rFA值和CST分級預測運動功能準確性
圖3 患側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級預測運動功能準確性的ROC曲線
DTI是以DWI檢查為基礎的成像技術,基于組織內水分子的彌散特征取得各項衍生指標,可實現(xiàn)無侵入性觀察纖維束結構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9, 10]。DTI的定量指標可用于評估CST受累程度,其中各向異性分數(shù)FA值,描述水分子擴散各方向異性的程度;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描述白質結構中水分子擴散速度的快慢。依據(jù)這些參數(shù)進行纖維束重建,能更直觀地顯示神經纖維束的形態(tài)結構,了解神經纖維束的受累程度[11, 12]。DSI Studio是用于彌散張量磁共振圖像分析的免費開源軟件,所提供的功能包括重建纖維束、確定性纖維跟蹤法和3D可視化[13]。本研究采用DSI Studio重建大腦白質纖維束,導入常規(guī)序列和DTI序列后,應用軟件進行校正匹配,形成解剖結構一致的融合圖像,所得DTI彩圖與融合后的常規(guī)序列進行核對后較為準確地描繪ROI區(qū)。
DTI參數(shù)中FA值反映白質纖維束方向的一致性,FA值越高,提示水分子擴散的方向性越好,傳導性越佳;ADC值描述水分子向不同方向擴散速度的快慢,ADC值越高,水分子擴散運動越強[14]?;颊呋紓壤w維束受損時皮質脊髓束的排列方向的一致性和髓鞘的完整性被破壞,導致患側FA值明顯降低、ADC升高。Jiang等[15]評估了20例鄰近CST通路的膠質瘤患者術前神經功能缺損和DTI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分析表明腫瘤側和健側DTI參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示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患側內囊后肢CST投射區(qū)FA值較對側明顯降低,而ADC值正好相反,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之較一致。為了更好地評估皮質脊髓束與患者肌力、DTI參數(shù)的關系,筆者在Alexopoulos等[16]和Celtikci 等[17]的研究基礎上,依據(jù)纖維束成像將腫瘤對皮質脊髓束的損傷進行量化,分為4個等級,經Spearman等級相關性分析,患側FA值、偏側rFA值與CST分級呈負相關;ADC值和rADC值與CST分級呈正相關。此外,患側FA值、偏側rFA值、ADC值、rADC值和術前CST分級與手術前后肌力具有相關性,可能是因為腫瘤侵襲皮質脊髓束,導致水分子擴散運動加快,而各項異性程度降低,纖維束重建圖也表明纖維束受侵襲程度越高,患者運動功能受影響越大,也必然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通過分析患側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級與1個月后患者運動功能預后的關系,使用ROC曲線分析5個指標對運動功能預后評估的準確性,結果發(fā)現(xiàn)入院時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級的AUC值分別為0.820(P<0.01)、0.796(P<0.01)、0.698(P<0.05)、0.638(P>0.05)、0.708(P<0.05)。Xiao等[18]回顧性分析了54例腦干膠質瘤患者,采用多元線性回歸研究DTI定量參數(shù)與術后肌力評分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CST評分與術后肌力顯著相關。結合D′souza 等[19]研究膠質瘤誘導臨近白質纖維束破壞的形式,發(fā)現(xiàn)腫瘤對白質結構的影響局限于腫瘤內和臨近腫瘤的區(qū)域。本研究中rADC值對運動功能預后評估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DC值評估患者運動功能預后價值較低,可能與部分患者腦腫瘤與周邊正常結構無明顯邊界,繪制患側ROI區(qū)時偏離腫瘤邊界有關。除rADC值外,對評估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運動功能預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中,在預測預后的準確性方面,FA值>rFA值>CST分級>ADC值。
DTI技術能夠很好地分析腫瘤與周邊纖維束的復雜解剖關系,但前提是需要高度一致的感興趣區(qū)域選定,受患者行MRI檢查時的體位、感興趣區(qū)域位置、纖維束追蹤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Christidi等[20]和Suo等[21]研究表明,不同纖維束追蹤軟件在DTI解剖精度及纖維束數(shù)目、長度等資料上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目前就DTI纖維束追蹤方法仍無金標準。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采集的DTI數(shù)據(jù)部分存在偽影及腫瘤卒中、壞死囊變等使重建纖維束以及相應DTI計量資料分析變得困難;②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所納入患者局限于本院患者;③納入樣本量較小,尚需開展更大樣本量研究作為證據(jù)支持。
綜上所述,FA值、rFA值、ADC值和CST分級對評估腦功能區(qū)腫瘤患者運動功能預后有一定價值,在預測預后的準確性方面,FA值>rFA值>CST分級>ADC值,rADC值對運動功能預后評估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