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坤?馬吉花?程科
摘 要|目的:通過對四川阿壩州地區(qū)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及不同層面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diào)查,從而為促進當?shù)厍嗌倌甑男睦斫】党砷L和更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供參考。方法:采用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問卷(AMHSNQ)對調(diào)查中學6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1)心理問題檢出率為68.35%,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總檢出率為21.60%;(2)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均分達到2.38分,女生在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總均分上略高,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內(nèi)容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3)不同年級中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存在顯著差異。結論:(1)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學業(yè)壓力、情緒不穩(wěn)定和焦慮;(2)中學生普遍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對服務內(nèi)容的需求最為迫切,其次是服務方式和途徑。女性學生更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3)高二學生對非專業(yè)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高于其他年級,而初一學生對服務態(tài)度、方式和內(nèi)容的需求高于其他年級。初二年級在服務需求的所有方面都低于其他年級。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服務需求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青少年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目前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全球范圍內(nèi)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曲楊、伍曉艷、芳標,2021)。中國兒童報告曾顯示中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情緒和行為問題的發(fā)生率為17.6%~19.0%呈上升趨勢。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中也指出,為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由此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是一個值得關注探究的一個問題。我國西部民族地區(qū)的青少年是推動該地區(qū)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力量,同時也是未來城市發(fā)展的重要人才儲備(陳秋燕,2018),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注。有學者對2000年至2017年期間關于我國西部地區(qū)青少年健康行為的國內(nèi)外文獻進行了調(diào)查與整理,發(fā)現(xiàn)我國西部地區(qū)青少年報告的健康危險行為(如傷害行為)發(fā)生率較高(諶曉安,2019)。這一現(xiàn)象可能對該地區(qū)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引起相關領域的關注和研究。
趙玉群等人(2021)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職業(yè)院校貧困醫(yī)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偏執(zhí)、恐怖和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顯著低于全國青少年常模,在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恐怖等方面男生得分比女生低。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而在二十大報告當中則進一步加強了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將建設健康中國列入國家戰(zhàn)略,促進公共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加強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部署,而基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本質(zhì)與功能、地理區(qū)域?qū)θ后w心理影響的特異性、民族心理問題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地區(qū)社會身份的復雜性,有必要開展符合民族地方特點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管健、杭寧,2021)。對于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服務不僅需要學校的專業(yè)力量,更需要家庭教育、醫(yī)療機構和社會各方教育力量的協(xié)同參與(羅鳴春、黃希庭、蘇丹,2010),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一種發(fā)展性需求,是個體在生存發(fā)展過程中遇到心理問題時,希望獲得幫助的一種傾向性,也就是個體在遇到一些困難時希望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服務的手段得到解決(羅鳴春,2010)。所以本研究通過了解該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不同層面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為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及民族地區(q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四川阿壩州地區(qū)中學全校在讀初中及高一高二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由于臨近高考,高三被試較難獲得,所以研究不設計高三學生。共發(fā)放512份問卷,回收并取得有效問卷446份,回收率87.10%,其中初中生246人,高中生200人。男生213人,女生233人,初一學生74人,初二學生99人,初三學生73人,高一學生97人,高二學生103人,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1)基本情況調(diào)查
內(nèi)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年級、班級、家庭情況、家庭類型、學習成績、回家頻率、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2)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該量表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極盛教授編制,1997年發(fā)表在《社會心理科學》,是目前國內(nèi)常用的評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量表(王極盛、李焰、赫爾實,1997)。該量表包括60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方法,它包括十個評定維度,分別是: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穩(wěn)定、心理不平衡。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45,適用于評估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
(3)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問卷(AMHSNQ)
該量表由羅春鳴2010年編制,問卷 Cronbachs系數(shù)為 0.955,適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測量。由此該量表由專業(yè)服務、非專業(yè)服務、方式途徑、服務態(tài)度、服務內(nèi)容和民間服務六個因子構成,共43個題目。采用 Likert 4 點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越強烈,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9。(羅春鳴,2010)。
3 研究結果
3.1 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情況
中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為68.35% 。其中10 個因子的平均分及總量的均值也大于2,平均分排前5位的是學習壓力、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抑郁和強迫癥狀。在檢出率中強迫癥狀(77.35%)、學習壓力(77.13%)、情緒不穩(wěn)定(76.23%)是排在前三位,如表2所示。
3.2 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體情況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以中學生所有題項的得分為初始數(shù)據(jù),計算出中學生在每個因子及總體需求的均值和標準差,以均值大小反應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強度,得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如表3所示。
根據(jù)研究結果表明,表3顯示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均分達到2.38,總體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反映出該群體有較強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而6個因子的均值在 2.08~2.64之間,其中對服務內(nèi)容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方式途徑,再次是非專業(yè)服務和服務態(tài)度。
3.3 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人口學差異
(1)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性別差異
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中學生有關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在性別上的差異結果如表4所示。
研究結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總均分上女生得分略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強度高于男性,且男生只有在非專業(yè)服務和民間服務兩個因子上的均分高于男性,其余因子均分都低于女生。表4顯示,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內(nèi)容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
(2)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年級差異
如表5所示,結果表明不同年級中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存在顯著差異(p<0.05或p<0.01)。高二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得分高于其他年級,初一中學生在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上得分高于其他年級,初二年級在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服務內(nèi)容上得分是低于其他年級的。
3.4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相關分析
如表6所示,各變量的相關結果分析表明,心理服務需求、心理服務態(tài)度、機構、人員、內(nèi)容、途徑均呈現(xiàn)出顯著的相關,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與心理服務態(tài)度和內(nèi)容呈現(xiàn)出顯著正相關,與其他不相關或者弱相關。
4 討論
4.1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中學生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劇變的同時,學習和社會壓力也越來越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qū)中學的中學生心理問題輕度及以上檢出率為68.35%,根據(jù)資料顯示,國內(nèi)青少年抑郁發(fā)病率在6.20%~64.8%(邱依雯、婁熠雪、雷怡,2021),該地區(qū)中學生的檢出率超過一半,其中10個因子中,檢出率70%以上的有3個,分別是強迫癥狀(77.35%)、學習壓力(77.13%)、情緒不穩(wěn)定(76.23%)。
喬伊森(Joinson)與赫倫(Heron)等人在2012年研究發(fā)現(xiàn)青春期階段是個體情緒障礙發(fā)生率上升的時期,有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可能會引發(fā)更多的危險行為(鐘明天、凌宇,2016)。該地區(qū)中學生中,學習壓力(32.19%)、情緒不穩(wěn)定(31.84%)和焦慮(29.60%)在中度檢出率中分別排在前三位。因此對于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情緒和焦慮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除此之外,學習壓力是青少年情緒障礙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學習壓力大會增加青少年情緒障礙發(fā)生率(劉肖莉 等,2019)。因此,在此次調(diào)查中,可能是因為學習壓力引起的情緒和焦慮問題,所以導致該中學生在情緒和焦慮上檢出率高于其他因子。
4.2 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體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均分達到2.38。其中6個因子的均值在2.08~2.64,反映出該群體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其中對服務內(nèi)容的需求最高,其次是方式途徑,再次是非專業(yè)服務和服務態(tài)度。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指,個體當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要達到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不平衡狀態(tài)引起個體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客觀要求(羅鳴春,2010),此次調(diào)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達50%以上,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均分2.38,且有61.1%的中學生認為必要或非常必要與心理醫(yī)生討論自己或家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另一方面反映,該群體是期望達到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體是高的。多恩(Donne)等人在2020年對18名遭受性虐待的青少年進行深度訪談,結果顯示該群體主要通過健康網(wǎng)站尋求心理、行為健康等專業(yè)咨詢,因為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有助于其應對各種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提高其適應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本次調(diào)查也顯示52.3%的中學生希望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其次是私立心理健康服務為機構(46.1%),在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需求上該群體也更偏向于希望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咨詢。但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較為單一(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或心理危機干預),且未與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相結合(毛平 等,2022),所以當中學生遇到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更希望尋求自己的父母、家人(59.4%)幫助,其次是朋友或同學(51.9%)。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藏區(qū)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主要包括對知識的了解、關注程度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途徑(程科、何雯靜,2021),本次調(diào)查也顯示,該地區(qū)中學學生更希望通過健康教育(56.2%)、向同學或同輩朋友咨詢(52.1%)、科普宣傳(51.3%)的途徑去了解心理健康問題。信息時代,青少年可以有多種途徑了解心理及健康資訊,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同學朋友是遠遠不夠的,互聯(lián)聯(lián)網(wǎng)提供的心理健康資訊繁雜,良莠不齊,僅靠學生自主查詢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所獲知識不僅碎片化、片面化,甚至還有可能誤導該地區(qū)的學生(程科、何雯靜,2021)。同學或朋友對于心理健康的交流也是片面化的,因此要結合該地區(qū)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從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校教育為主要方式,開展對學生及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開展多途徑的心理健康問題普及,比如校內(nèi)張貼海報,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講座、選舉心理委員、發(fā)放心理健康書籍畫冊、定期心理健康活動等。
4.3 心理健康需求人口學差異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總均分上女生得分略高,女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強度高于男性,且男生只有在非專業(yè)服務和民間服務兩個因子上的均分高于女生,其余因子均分都低于女生。在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內(nèi)容方面,性別間存在顯著差異。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的社會角色定位、身體發(fā)育引起的明顯變化以及對性知識等的認知能力不足,使其社會適應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傾向(梁修云 等,2011)。而不同年級中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存在顯著差異。高二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得分高于其他年級,大部分學生可能更愿意與朋友或父母交流。張琴等發(fā)現(xiàn),中學生不尋求心理咨詢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個人的心理問題。但主要原因還是對心理咨詢有誤解(認為尋求心理咨詢是件恥辱的事)和不知道尋求心理咨詢的途徑(張琴,2008),所以可能存在部分學生對教師以及專業(yè)服務有顧慮。
初一中學生在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上得分高于其他年級,初一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其父母、教師、同學將是該階段孩子生活圈的主要人物,梁修云等人指出剛進入青春早期的初一學生,在青春期生理變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發(fā)育的,會對心理發(fā)展及其他方面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些變化會導致青少年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儀表,更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同時剛進入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又是一個新的應激,進而使初中生更多地表現(xiàn)為身體不適、恐怖、沖動等焦慮傾向(梁修云 等,2011),所以在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態(tài)度、方式途徑上相比較其他年級得分更高。因此,學??梢愿鶕?jù)不同年級,不同特征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針對不同年級階段提供不同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4.4 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關系
本研究的調(diào)查顯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服務需求中心理服務態(tài)度、心理服務內(nèi)容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相關,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總體上呈正相關。根據(jù)兩個量表搜集到的數(shù)據(jù)可以表明,該地區(qū)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較高,并且中學生普遍希望獲得心理健康服務,這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服務需求之間的相關情況。
5 結論
首先,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68.35%。學業(yè)壓力、情緒不穩(wěn)定、焦慮分別為77.13%、76.23%和69.51%,其次中學生總體傾向于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服務,其中對服務內(nèi)容的需求最高,方式途徑次要。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內(nèi)容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女生更傾向于獲得心理健康服務。在不同年級中,高二學生在非專業(yè)服務需求上高于其他年級,初一中學生在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和服務內(nèi)容需求上高于其他年級,初二年級在服務態(tài)度、方式途徑、服務內(nèi)容需求上得分低于其他年級的。
參考文獻
[1]Donne M D,De La Cruz K,Khan K.Urban commuter campus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sexual violence:Implications for response and prevention[J].J Urban Health,2020,97(1):137-147.
[2]Esmaeilinasab M,Khoshk A,Makhmali A.Emotion regul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gender differences[J].The european proceedings of socia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epsbs,2016:2357-1330.
[3]Fazeli S,Zeidi I M,Lin C Y,et al.Depression,anxiety,and stress medi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nsomnia,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J].Addictive Behaviors Reports,2020,12(2):100307.
[4]Joinson C,Heron J,Araya R,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ubertal develop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girls from a uk cohort[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2,42(12):1-11.
[5]Wang Jin-Liang,Sheng Jia-Rong,Wang Hai-Zhen.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Game Addiction and Depression,Social Anxiety,and Loneliness[J].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19(7):247.
[6]陳秋燕.城鎮(zhèn)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q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調(diào)查[C].第二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2018:207-209.
[7]諶曉安,朱曉紅,陳景,等.我國西部地區(qū)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的Meta分析——以故意傷害行為為例[C].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9:3451-3452.
[8]程科,何雯靜.民族地區(qū)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路徑探索——基于藏區(qū)青少年心理健康觀的質(zhì)性研究[J].民族學刊,2021(12):60-70,130.
[9]管健,杭寧.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0):220-227.
[10]李雪平,劉月.大學生性別角色與人際關系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7):1020-1024.
[11]梁修云,孔金旺,胡慧文,等.武漢市初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4):434-436.
[12]劉文敬,尤美娜,張芳,等.上海市在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9):945-948.
[13]劉肖莉,劉照佩,房曉萌,等.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9(12):2822-2824.
[14]羅鳴春,黃希庭,蘇丹.儒家文化對當前中國心理健康服務實踐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10(9):1481-1488.
[15]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xiàn)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6]毛平,龍楠楠,謝文照,等.有童年不良經(jīng)歷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定性研究進展[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2(8):1163-1170.
[17]錢榮,陳心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學生焦慮與社會情緒綜合活力的關系:情緒彈性的中介效應[J].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1):27-32.
[18]邱依雯,婁熠雪,雷怡.青少年抑郁:基于社會支持的視角[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21(2):288-297.
[19]曲楊,伍曉艷,陶芳標.青少年社會時差與心理健康關聯(lián)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1(8):1265-1269.
[20]王登峰,崔紅.中國人性別角色量表的建構及其與心理社會適應的關系[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9.
[21]王晗寧,王晴.家庭累積風險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22(5):403-407.
[22]王極盛,李焰,郝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J].社會心理科學,1997(4):15 -20.
[23]王牮,李光蕓,許樹才.青少年抑郁情緒與童年心理創(chuàng)傷及母親妊娠期疾病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3(8):1165-1168,1173.
[24]吳增強.構建基于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務協(xié)同體系[J].上海教育科研,2023(2):3.
[2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1).
[26]張琴.重慶市中學生心理咨詢需求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8.
[27]趙玉群,楊晟,楊佳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職業(yè)院校貧困醫(yī)學生心理健康與干預策略研究[J].心理月刊,2021(5):1-2,16.
[28]中國兒童中心,苑立新.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fā)展報告(20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25-52.
[29]鐘明天,凌宇.父母婚姻狀態(tài)與初中生情緒特征的關系[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6(12):35-39.
[30]鄒兵,謝杏利,鄒娟.離異家庭大學生社交行為與人格、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31):3562-3564.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aking a Middle School in Ab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a Yikun Ma Jihua Cheng Ke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uct a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a survey on the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t different level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ba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mental health growth of local adolescents and m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Metho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SSMHS) and th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Service Needs Questionnaire (AMHSNQ).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68.35%,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moderate and abo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as 21.60%. (2) The total average scor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ervice need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ached 2.38 points, with girls having slightly higher overall average scor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rvice attitudes and content;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service attitudes, approaches, and service content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Conclusion (1)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inly focus on academic pressure,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anxiety; (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enerally hope to receiv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with the most urgent demand for service content, followed by servic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emale students prefer to receiv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3) The demand for non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mong second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while the demand for service attitude, methods, and content among first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grades.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has lower service needs than other grades in all aspects.
Key words: Teenag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Psychological service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