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珂
摘要:巖彩壁畫在時代長河發(fā)展下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它經過了輝煌與低谷,如今又重新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F當代巖彩壁畫傳承于中國傳統(tǒng)壁畫,傳統(tǒng)壁畫畫面內容不僅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對壁畫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技法,還體現著材料語言的演變與發(fā)展?,F當代巖彩壁畫的使用材料在天然礦物色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彌補短缺。本文通過對傳統(tǒng)壁畫使用材料與當下巖彩材料創(chuàng)新應用的探究,挖掘巖彩壁畫的材料語言演變與材料呈像的質感表現。
關鍵詞:壁畫;巖彩;材料;質感
一、巖彩壁畫源流
從繪畫發(fā)展的歷史溯源來看,壁畫可謂最原始的繪畫形式?!皫r彩繪畫”是站在當代藝術語境中,采用國際慣例“以材質歸納繪畫種類”的分類方式,對于以天然巖石微粒為媒介進行繪畫的語言方式的一種稱謂,是從材料的角度命名。[1]礦物色是歷史悠久的繪畫材料,也是以礦物巖石顆粒為媒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語言形式。
現當代巖彩壁畫的發(fā)展是對傳統(tǒng)壁畫的繼承,作為以天然礦物色為主要使用材料的傳統(tǒng)壁畫具有輝煌燦爛的歷史,例如莫高窟壁畫、榆林窟壁畫、克孜爾石窟壁畫、炳靈寺石窟壁畫等,這些遺跡都展示了礦物色材料的繁榮景象與被廣泛使用。隨著絲綢之路東漸,礦物質顏料在唐代的使用達到了高峰并趨于成熟。由于宋元時期社會的審美觀念開始轉變,文人畫的興起與植物色的廣泛使用使傳統(tǒng)巖彩壁畫的輝煌逐漸被氣韻深厚的水墨畫所取代,傳統(tǒng)壁畫逐漸沉睡在中國的歷史中。
以天然礦物色為主的材料媒介在中國銷聲匿跡,卻在日本得到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日本的遣唐使將敦煌壁畫藝術帶回本土,并學習其繪畫技法和藝術風格。自此,與敦煌壁畫緊密相連的礦物顏料繪畫在日本開始生根并流傳起來,現如今稱之為“日本畫”。直至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大門打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學者們將巖彩重新“帶回”中國,使根植于我國本土的巖彩畫開始從日本回流,他們重新探索巖彩材料,并開啟巖彩壁畫的復興之路。
二、巖彩壁畫的材料語言演變
巖彩壁畫在我國的發(fā)展中經歷了興、衰、再興的過程?,F當代巖彩壁畫的使用材料在天然礦物色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彌補短缺,進一步拓寬了現當代巖彩壁畫的材料語言與質感表現,使根源于我國的巖彩壁畫重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
1.巖彩壁畫材料的發(fā)展過程
傳統(tǒng)壁畫的使用材料通常為天然礦物色、植物色、土色、金屬色和古代人造礦物色。礦物性顏料的使用在我國壁畫發(fā)展歷程中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壁畫多是以天然礦物色為主,植物色、土色為輔的手法來進行繪畫,古代人造礦物色作為天然顏料的補充得以使用。與此同時也十分講究著色的技法和金箔、銀箔等金屬材料的制作工藝,所以金屬材料也常常以瀝粉貼金、描金的技法與礦植物色搭配使用。傳統(tǒng)壁畫通常以墻壁為載體,礦物色等材料以動物油脂為中介,調和后附著在以砂礫、泥土為支持體的墻面基底上。雖然古代的地理條件、技術水平使得材料在開采與使用上較單一,但經過千年的風霜,傳統(tǒng)壁畫的畫面在當下看來卻具有古樸、自然的韻味。
現當代巖彩壁畫的創(chuàng)作材料還是以礦物色為主。由于礦物色加工技術的提升,礦物色的目數分類相較于古代逐漸增多,每一個色相根據顆粒大小的不同以數字的形式標號分類,這使礦石色粉產生了粗細顆粒的變化,突出了晶體顆粒的光澤感,強調了礦物色本身的材質美。[2]除在天然礦物色上下功夫外,人造新巖礦物色的生產與開發(fā)補充了天然礦物色的有限色相和種類,[3]并可與天然礦物色交替使用。除此之外,細膩柔潤的水干色、閃耀奪目的云母色、高貴華麗的金屬色等品類繁多、色相豐富的顏料也被開發(fā)出來。它們通常以三千本膠、明膠、軟韌鹿膠、兔膠等動物膠為媒介劑進行調和并繪制在紙、絹、壁、板、麻、木棉、革等各種各樣的基底材料上。[4]傳統(tǒng)壁畫的載體為墻壁,現當代巖彩壁畫的依托材料通常為纖維多并耐造的麻紙、更具有韌性的麻布、厚實耐折的木板等,它們能支撐更為厚重的顏料層,也可以經受住當下巖彩創(chuàng)作所使用的各種材質的表現技法以及材料的堆砌。
2.材料語言的演變方式
從技術方面進行思考。通過對巖彩壁畫材料使用的差異性進行研究,發(fā)現最主要的差異性在于人們所處時代背景和地域差異。由于我國古代地理條件的局限性與技術水平較低的原因,材料開采上較稀缺,使用上較單一。傳統(tǒng)壁畫使用礦物色的目的只是為了表現題材內容,材料和技法都在為畫面服務。如今,人們更加注重材質自身的美感屬性,傳統(tǒng)單一的材料難以支撐當下的審美需求,在現代科學技術介入的情況下,新的使用材料應運而生?!靶聨r”為重新制造的礦物,天然礦物色的種類、色相有限,原石難尋,價格昂貴,所以就有了人造礦物色的出現。[5]技法的創(chuàng)新使材料在畫面中的表現語言更加寬泛,巖彩層層堆疊所產生的立體、厚重的肌理效果需要堅韌的基底材質作為支撐,技術的提升使麻紙、雁皮紙、麻布、木板等成為新的載體。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材料種類、媒介劑和承載體變得豐富起來,巖彩材料的拓展使畫面的質感表現力得到提升。
從審美需求方面進行思考。科技的發(fā)展和欣賞者們的審美需求推動巖彩材料的創(chuàng)新和材料語言的轉變。傳統(tǒng)壁畫的材料語言主要作為敘事符號表現題材內容,而當下巖彩壁畫關注的是材料作為獨立的審美介質在畫面中的體現,肌理表現是巖彩材料語言的重要元素。根據時代審美觀念的轉變,藝術家們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而是運用新的技法表達材質美感。粗細顆粒通過罩染法、水洗法、流淌法、打磨法等技法表現畫面,既可以通過“異質同構”產生厚重、立體的肌理語言,也可以通過結合金屬色平涂罩染體現輕盈、華貴的畫面質感。當下巖彩材料的拓展與技法的創(chuàng)新使畫面語言構成更為豐富。
巖彩自身的特性與美感構成了作品的外顯語言,通過對材質美感深層次的挖掘不僅豐富了傳統(tǒng)的材料語言,還表現出現當代的審美觀念。
三、巖彩材料呈像的質感表現
材料是壁畫構建形式美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壁畫創(chuàng)作中,材料不僅是表現畫面內容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展現壁畫藝術美感的主要形式。巖彩自身就帶有審美屬性,它的造型語言與質感呈像在畫面中的表現是多樣的,可作多重解讀。
1.平面與優(yōu)雅
傳統(tǒng)壁畫具有“平面性”的視覺效果,這也是東方藝術體系所固有的造型理念。傳統(tǒng)壁畫的使用材料主要以平涂的方式進行線描染色,因此呈現出平面感的圖像。在傳統(tǒng)壁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常使用先勾線再填色的方法進行繪制,流暢的線條以優(yōu)秀的書法文化為源頭并應用在繪畫之中,正所謂“書畫同源”,書法本身就展現出優(yōu)雅的一面。因此,畫師們在繪制中通過對具有優(yōu)雅感線條的使用令畫面產生優(yōu)雅的美感,在敦煌壁畫中體現飛天形象的衣裙和飄帶的線條就顯得格外生動優(yōu)雅。
從材質感方面進行思考。傳統(tǒng)壁畫最常見的使用材料首先是礦物性顏料,其次是植物性顏料。由于礦物色自身具有色質較穩(wěn)定、顏色單純和歷久不變色的特點,因此傳統(tǒng)壁畫大多為礦植物色繪制而成。傳統(tǒng)天然礦物色的色相純度較低且繪制技法單純直接,多種顏色交織在畫面中顯得柔和雅致。此外部分壁畫畫面在使用礦植物顏料的同時也結合了金屬箔等材料。在最開始古代壁畫的創(chuàng)作時多選用墻體材料為載體,礦物色顏料與具有吸水特性的墻面碰撞,從而產生出色彩雅致并富有變化的畫面。傳統(tǒng)壁畫雖然是平面性表現,但以平涂為主、線面染色為輔的技法使巖彩突出了材料自身的語言魅力。
2.立體與華麗
與傳統(tǒng)壁畫相比,當今巖彩壁畫的發(fā)展,無論是材料還是審美都更注重肌理的材質感。巖彩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強調材質肌理意識,擴展材質肌理美感,各種材質對比交織共構同一空間,是巖彩畫最大的特點。[6]巖彩藝術強調畫面的意象表現,其中特殊的材質美感是它與其他畫種最明顯的區(qū)別,礦物色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語言。
礦物色自身具有色質較穩(wěn)定、顏色單純、色相豐富和歷久不變色的特點,在光線的照射下有著寶石般的光澤,粗細顆粒的層層疊加使畫面具有高貴而典雅、沉靜而大氣的蒼茫厚重感。由于巖彩材料主要為礦物色和砂巖,加上粗細顆粒在畫面中“異質同構”的層層堆砌,使畫面產生厚重、立體的肌理效果。金屬箔在光的照耀下會發(fā)出閃爍的光芒,華麗的表現語言使它成為壁畫創(chuàng)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金屬材料。瀝粉貼金的技法不僅在傳統(tǒng)壁畫中常被使用,在現當代壁畫創(chuàng)作中也作為畫面裝飾的一部分。它在畫面上所形成的立體的、具有力度與重量感的線條不僅具有一種裝飾的韻律感,而且還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線面造型的特點。礦物色的晶體閃光,水干色的細膩與柔潤,金屬色的絢麗與豐富,同色或異色的顆粒層層疊疊、相互錯落在畫面中形成的獨特的肌理感,具有視覺與觸覺雙重體驗的材質之美,是現當代巖彩壁畫所特有的魅力所在。
結語
巖彩壁畫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它經歷了輝煌與低谷,在今日又重煥生機?,F當代巖彩壁畫的復興在于對礦物色材料與表現技法的復蘇與發(fā)展,通過對傳統(tǒng)壁畫單一的使用材料與當下巖彩材料的創(chuàng)新應用的探究,挖掘出巖彩壁畫的材料語言演變。由于科學技術發(fā)展與現當代審美的轉變,巖彩材料、媒介劑和基底材料的種類得到豐富與拓展。巖彩藝術強調畫面的意象表現,其中特殊的材質呈像是多樣的,粗細顆粒的交錯使用產生厚重又立體的肌理語言,礦物色和金屬箔等材料的使用產生典雅又華麗的材質美感。現當代巖彩壁畫的使用材料經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讓巖彩壁畫的藝術語言更加豐富,材質美感得到審美意義上的升華。
注釋
[1]胡明哲,《色面造形:巖彩繪畫形式骨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頁。
[2][3][4][5]王雄飛、俞旅葵,《礦物色使用手冊》,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第14—42頁。
[6]胡明哲,《談“巖彩”命名》,《美術》,2002年第11期。
參考文獻
[1]王雄飛,《中國巖彩畫材料與表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4年。
[2]胡明哲,《色面造形:巖彩繪畫形式骨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3]卓民,《中國巖彩繪畫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4]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年。
[5]何韻旺,《石窟壁畫的材料表現與巖彩畫的探討》,《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